第1章 第3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

2.描述法
思考:能否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 x-3<7的解集?
由于小于10的实数有无穷多个,而且无法一一列举出来, 因此这个集合不能用列举法表示.
但是可以看出,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满足性质: (1) 集合中的元素都是实数. (2)集合中的元素都小于10.
这个集合可以通过描述其元素性质的方法来表示,来自作: {x R | x 10}
2. 由1,3,0,5,|-3|这些数组成的一个集合中有5个元素,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集合中只有4个不同元素1,3,0,5 . 3.集合{1,2,3}与集合{3,2,1}的关系是什么? 集合元素没有变化
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 2.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 3.无序性
两个集合中,元素完全一样,则称两集合相等.
【总结提升】求解此类问题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熟记常见的数集的符号; ②正确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
探究4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思考1:地球上的四大洋 组成的集合如何表示?
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提示】可以这样表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思考2: 方程(x+1)(x+2)=0的所有根组成的集合又如何用列举法表示呢?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情景导学
情景1:“集合”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 解释为:许多的人或物聚在一起. 康托尔(G.Cantor,1845-1918).德国 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人们把康托尔于 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
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
探究2: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1. 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由此说明什么?
“帅”是一个含糊不清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多么“帅”才算“帅”?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知识导学1.集合: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2.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3.子集: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则),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B或BA;如果AB,并且AB,这时集合A称为集合B的真子集,记为AB或BA.4.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B同时满足AB、BA,则A=B.5.补集:设AS,由S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的子集A的补集,记为.6.全集:如果集合S包含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记作U.7.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8.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9.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10.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11.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12.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 图).13.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疑难知识导析1.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和“=”两种情况,同样“”包括“”和“=”两种情况.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两类不同符号的区别.2.在判断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时,特别要注意它的“确定性”,在表示一个集合时,要特别注意它的“互异性”、“无序性”.3.在集合运算中必须注意组成集合的元素应具备的性质.4.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文氏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因为不好用文氏图形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中,B=易漏掉的情况.5.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用坐标形式表示的,要注意满足条件的点构成的图形是什么,用数形结合法解之.6.若集合中含有参数,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讨论时既不重复又不遗漏.7.在集合运算过程中要借助数轴、直角坐标平面、Venn图等将有关集合直观地表示出来.8.要注意集合与方程、函数、不等式、三角、几何等知识的密切联系与综合使用.9.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个数为:,所有真子集个数为:-1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已知集合M={y|y=x2+1,x∈R},N={y|y =x+1,x∈R},则M∩N=()A.(0,1),(1,2)B.{(0,1),(1,2)}C.{y|y=1,或y=2}D.{y|y≥1}错解:求M∩N及解方程组得或∴选B错因: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N的元素是数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N是数集而不是点集,M、N分别表示函数y=x2+1(x∈R),y=x+1(x∈R)的值域,求M∩N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正解:M={y|y=x2+1,x∈R}={y|y≥1},N={y|y=x+1,x∈R}={y|y∈R}.∴M∩N={y|y≥1}∩{y|(y∈R)}={y|y≥1},∴应选D.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R}、{(x,y)|y=x2+1,x ∈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例2] 已知A={x|x2-3x+2=0},B={x|ax-2=0}且A∪B=A,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C.错解:由x2-3x+2=0得x=1或2.当x=1时,a=2,当x=2时,a=1.错因:上述解答只注意了B为非空集合,实际上,B=时,仍满足A∪B=A.当a=0时,B=,符合题设,应补上,故正确答案为C={0,1,2}.正解:∵A∪B=A ∴BA又A={x|x2-3x+2=0}={1,2}∴B=或∴C={0,1,2}[例3]已知mA,nB, 且集合A=,B=,又C=,则有:()A.m+nA B. m+nB C.m+nC D.m+n不属于A,B,C中任意一个错解:∵mA,∴m=2a,a,同理n=2a+1,aZ,∴m+n=4a+1,故选C错因是上述解法缩小了m+n的取值范围.正解:∵mA,∴设m=2a1,a1Z, 又∵n,∴n=2a2+1,a2 Z ,∴m+n=2(a1+a2)+1,而a1+a2 Z , ∴m+nB, 故选B.[例4]已知集合A={x|x2-3x-10≤0},集合B={x|p+1≤x≤2p-1}.若BA,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错解:由x2-3x-10≤0得-2≤x≤5.欲使BA,只须∴p的取值范围是-3≤p≤3.错因:上述解答忽略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结论,即B=时,符合题设.正解:①当B≠时,即p+1≤2p-1p≥2.由BA得:-2≤p+1且2p-1≤5.由-3≤p≤3.∴2≤p≤3②当B=时,即p+1>2p-1p<2.由①、②得:p≤3.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5] 已知集合A={a,a+b,a+2b},B={a,ac,ac2}.若A=B,求c的值.分析:要解决c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若a+b=ac且a+2b=ac2,消去b得:a+ac2-2ac=0,a=0时,集合B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2)若a+b=ac2且a+2b=ac,消去b得:2ac2-ac-a=0,∵a≠0,∴2c2-c-1=0,即(c-1)(2c+1)=0,又c≠1,故c=-.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例6] 设A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A,且1?A.⑴若2∈A,则A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⑶若a∈A,证明:1-∈A.⑷求证:集合A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解:⑴2∈A ? -1∈A ? ∈A ? 2∈A∴A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⑵如果A为单元素集合,则a=即=0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⑶a∈A ? ∈A ? ∈A?A,即1-∈A⑷由⑶知a∈A时,∈A,1-∈A.现在证明a,1-, 三数互不相等.①若a=,即a2-a+1=0,方程无解,∴a≠②若a=1-,即a2-a+1=0,方程无解∴a≠1-③若1-=,即a2-a+1=0,方程无解∴1-≠.综上所述,集合A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点评:⑷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则证明欠严谨. [例7] 设集合A={|=,∈N+},集合B={|=,∈N+},试证:AB.证明:任设∈A,则==(+2)2-4(+2)+5(∈N+),∵n∈N*,∴n+2∈N*∴a∈B故①显然,1,而由B={|=,∈N+}={|=,∈N+}知1∈B,于是A≠B②由①、②得AB.点评:(1)判定集合间的关系,其基本方法是归结为判定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2)判定两集合相等,主要是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四、典型习题导练1.集合A={x|x2-3x-10≤0,x∈Z},B={x|2x2-x-6>0,x∈Z},则A∩B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A.16B.14C.15 D.322.数集{1,2,x2-3}中的x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A.{2,-2 } B.{-2,-}C.{±2,±} D.{,-}3.若P={y|y=x2,x∈R},Q={y|y=x2+1,x∈R},则P∩Q等于()A.P B.QC.D.不知道4. 若P={y|y=x2,x∈R},Q={(x,y)|y=x2,x∈R},则必有()A.P∩Q=B.P Q C.P=QD.P Q5.若集合M={},N={|≤},则MN=()A.B.C.D.6.已知集合A={x|x2+(m+2)x+1=0,x∈R},若A∩R+=,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7.(06高考全国II卷)设,函数若的解集为A,,求实数的取值范围.8.已知集合A=和B=满足A∩B=,A∩B=,I=R,求实数a,b的值.§1.2.常用逻辑用语一、知识导学1.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分别用符号“”“”“”表示.2.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3.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4.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p或q;p且q;非p5.四种命题的构成: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6.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是等价命题,即“若p则q”“若q 则p ”.7.反证法:欲证“若p则q”,从“非q”出发,导出矛盾,从而知“若p则非q”为假,即“若p则q”为真.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①pq: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②pq:p是q的充要条件.9.常用的全称量词:“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对一切”“对每一个”“任给”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10.常用的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有的”、“对某个”;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二、疑难知识导析1.基本题型及其方法(1)由给定的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其构成;(2)给定两个简单命题能写出它们构成的复合命题,并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3)给定命题,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能运用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断命题的真假.注意: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不同的. (4)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充要关系;方法:利用定义(5)证明的充要条件是;方法:分别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6)反证法证题的方法及步骤:反设、归谬、结论.反证法是通过证明命题的结论的反面不成立而肯定命题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是间接证法之一.注:常见关键词的否定:关键词是都是(全是)()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任意存在否定不是不都是(全是)()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存在任意。
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1.(变条件)本例若去掉条件“a∈A”,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a的取 值范围.
点、易混点)
自主预习 探新知
1.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 a,b,c,… 表示. (2)集合: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常用大写拉丁 字母 A,B,C,… 表示. (3)集合相等:指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 的.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 、互异性和无序性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 (1)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
①π∈R;② 2∉Q;③0∈N*;④|-5|∉N*.
A.1
B.2
C.3
D.4
(2)已知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有6-a∈A,那么a为
() A.2
B.2或4
C.4
D.0
(1)B (2)B [(1)①π是实数,所以π∈R正确; ② 2是无理数,所以 2∉Q正确;③0不是正整数,所以0∈N*错误; ④|-5|=5为正整数,所以|-5|∉N*错误.故选B. (2)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有6-a∈A,a=2∈A,6-a =4∈A, 所以a=2, 或者a=4∈A,6-a=2∈A, 所以a=4, 综上所述,a=2或4.故选B.]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难点) 1.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逐步
第1单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30张PPT)-

表示法 _N___ N*_或___N+ __Z__
__Q__
__R__
返回目录
第1讲 集合及其运算
双
向
4. 集合有三种表示法:_列__举__法___,_描__述__法___,
固 基
_图__示__法___.
础
5. 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个数划分,集合可以分
为__有__限__集__、__无__限__集__、__空__集____.
2012年湖南T1(A)
说明:A表示简单题,B表示中等题,C表示难题,考频
分析2012年课标地区真题情况.
返回目录
第1讲 集合及其运算
► 探究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 1 (1)已知 A={a+2,(a+1)2,a2+3a+3},若 1∈A,
点 则实数 a 构成的集合 B 的元素个数是( )
面 讲
={0,1}=N.
返回目录
第1讲 集合及其运算
考点统计
题型(考频)
题型示例(难度)
点
1.集合的基本概念
填空(1) 解答(1)
2009年天津T9(A)
面 讲 考
2.集合间基本关系
选择(3)
2012年课标T1(A), 2012年福建T2(A)
向
2012年广东T2(A),
3.集合的基本运算
选择(9)
2012年北京T1(A), 2012年浙江T1(A),
返回目录
第1讲 集合及其运算
双
向
—— 知 识 梳 理 ——
固 基
一、元素与集合
础
1.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性质: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分为属__于__和 不属于 两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好嘞,今天咱们聊聊高一数学的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听起来有点儿高深,但其实挺有趣的,像是一场数学的冒险。
集合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大杂烩”?对,就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到一起的感觉。
想象一下,咱们把各种水果放到一个篮子里,苹果、香蕉、橘子,统统都来了。
这就是集合。
它可以包含任何东西,比如数字、字母,甚至你最喜欢的动画角色。
把这些东西放到一起,就成了一个集合。
要是你问我,“嘿,集合里有什么?”我会说:“看你想要什么呀!我这儿有无限可能!”哈哈,没错,集合就这么简单又神奇。
然后呢,咱们得聊聊集合的运算。
听起来有点儿复杂,但其实就像打游戏一样。
咱们可以把集合进行并、交、补等操作。
并集就是把两个集合合起来,想象一下把你和朋友的零食合在一起,太完美了!交集嘛,就是找到两个集合里都存在的元素。
就好比你和朋友都是篮球迷,爱看的都是詹姆斯的比赛,那你们的共同爱好就是交集啦。
至于补集,简单来说就是集合外的那些东西。
就像你在学校里,咱们班的同学就是一个集合,而不在班里的同学就是补集。
数学可真有意思,让人忍不住想继续探索下去。
逻辑用语登场了!逻辑就像是数学的语言,表达方式别提多重要了。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逻辑和数学好像没什么关系,但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想象一下,你在班级里开会,得说服大家去参加一次活动。
你要用逻辑,清晰地表达理由,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比如,“如果咱们去爬山,那就能锻炼身体”,这就是一个条件句。
听着就让人想动一动,对吧?逻辑用语的“如果……那么……”这种结构,让咱们表达观点时更有说服力。
除了“如果……那么……”,还有“并且”和“或者”,这两个小家伙就像是数学的调味料。
并且,表示两者同时成立,像你吃饭的时候,既要有米饭又要有菜,才能吃得饱饱的。
而“或者”就有趣多了,给你选择的自由。
就像你今天想喝可乐还是果汁,随便你,反正你都能爽一把。
用这些逻辑用语,我们可以搭建出严密的数学论证,简直就像建房子一样,一层一层的,稳稳当当。
01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解析版)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答案高频考点高频考点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答案】D【详解】由于集合M 是由1,2,3三个元素构成,所以{}1,2,3M =.故选:D2.【答案】C【详解】{}24[2,2]A x x =≤=-,{}*1B x x N x A =∈-∈且, {1,2,3}B ∴=,故选:C3.【答案】C【详解】解:因为*6,3Z x N x ∈∈-,可得1,2,4,5,6,9x =; 所以66,3,2,1,3,63x∈-----. 故选:C高频考点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答案】B【详解】集合{|33}{0,1}A x N x=∈-=.对于:1A A -∈不对.对于:0B A ∈对;对于:3C A ∈不对;对于:2D A ∈不对.故选:B .2.【答案】A【详解】解:由题意得:{}{}13,0,1,2A x x x N =-<<∈=, 其真子集有:∅,{}0,{}1,{}2,{}0,1,{}0,2,{}1,2,共7个.故选:A .3.【答案】D【详解】解:因为{}3,4M =且M N ,所以3N ∈,且4N ∈,又()(){}30,N xx x a a =-+=∈R ∣,所以3x =和4x =为方程()()30x x a -+=的两个实数根,所以4a =-;故选:D高频考点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答案】C【详解】由子集定义,可知B A ⊆.故选:C2.A.3.C4.【答案】A【详解】A B ⋃={}1,0,1,3-.故选:A.5.【答案】A【详解】由{}{}1,2,1,3A B ==得,A B ={}1.故选:A.6.【答案】B【详解】因为{}{}0,1,2,0,2,3A B ==,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3U C A B =,故选:B7.【答案】(1){}|25=-≤≤A B x x ;(){}|20R A B x x =-≤<(2)1|4,12m m m ⎧⎫<--≤≤-⎨⎬⎩⎭或 (1)选条件①:(1)当1m =时,{}|05A x x =≤≤,{}2B x x =|-2≤≤{}|25A B x x ∴=-≤≤{}|0,5R A x x x =<>或(){}|20R A B x x ∴⋂=-≤<选条件②:此时集合{}2B x x =|-2≤≤与①相同,其余答案与①一致;(2)若A B A =,则A B ⊆当A =∅时,123m m ->+,解得4m <-当A ≠∅时,21123232m m m m -≤-⎧⎪-≤+⎨⎪+≤⎩,即1412m m m ⎧⎪≥-⎪≥-⎨⎪⎪≤-⎩,解得112m -≤≤-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412m m m ⎧⎫<--≤≤-⎨⎬⎩⎭或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答案】D【详解】A 选项,命题“存在R x ∈,20x +≤”的否命题是:“不存在R x ∈,20x +>”,所以A 选项错误.B 选项,()()260561x x x x --=+=-,1x =-或6x =,所以“1x =-”是“256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选项错误.C 选项,命题“存在R x ∈,使得210x x +-<”的否定是:“任意R x ∈,均有210x x +-≥”,所以C 选项错误.D 选项,命题“若sin sin x y ≠,则x y ≠”的逆否命题为:“若x y =,则sin sin x y =”,这是一个真命题,所以原命题也是真命题,所以D 选项正确.故选:D2.【答案】A【详解】解:“0<x<2”成立时,“2x <”一定成立,所以“0<x<2”成立是“2x <”成立的充分条件;“2x <”成立时,“0<x<2”不一定成立,所以“0<x<2”成立是“2x <”成立的非必要条件.所以“0<x <2”成立是“2x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3.【答案】B【详解】解:因为R x ∈,故由4x >可得4x >或4x <-,由4x >,可得4x >,故“4x >”是“4x >”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4.【答案】B【详解】因为q 是p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所以(){|24}{|(2)0}x x x x x a -++<<⊂<,所以4a ->,即(4)a ∈∞-,-,答案选B .5.【答案】(1){|03}A B x x ⋃=≤≤(2)1[,)2+∞ (1)当1a =时,集合{|12}A x x =≤≤,因为{|03}B x x =≤≤,所以{|03}A B x x ⋃=≤≤;(2)若选择①,则由A ∪B =B ,得A B ⊆.当A =∅时,即211a a ->+,解得2a >,此时A B ⊆,符合题意;当A ≠∅时,即211a a -≤+,解得2a ≤,所以21013a a -≥⎧⎨+≤⎩,解得:122a ≤≤;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 若选择②,则由“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A ⫋B .当A =∅时,211a a ->+,解得2a >,此时A ⫋B ,符合题意;当A ≠∅时,211a a -≤+,解得2a ≤,所以21013a a -≥⎧⎨+≤⎩且等号不同时取,解得122a ≤≤;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 高频考点二: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答案】B【详解】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命题:“()1,x ∀∈+∞,210x ->”的否定是:()1,x ∃∈+∞,210x -≤.故选:B2.【答案】D【详解】命题p 为全称命题,该命题的否定为:p x ⌝∃∈R ,ln 10x x -+≥,故选:D.3.【答案】C【详解】因为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所以p 的否定是:0,20x x e x ∀>+-≤.故选:C4.【答案】(]-,0∞【详解】因为若对[]12,4x ∀∈,[]28,16x ∃∈,使得12()()f x g x ≥,所以min 1min 2()()f x g x ≥,因为2()23=-+f x x x 的对称轴为1x =,[]2,4x ∈所以min ()(2)f x f =,因为2()log g x x m =+,[]8,16x ∈,所以min ()(8)g x g =所以(2)(8)f g ≥,即33m ≥+所以0m ≤5.【答案】()2,-+∞【详解】因为()2f x x x a =++,所以()()()4f f x a af x +>可化为:()()()()()24f x a f x a a af x ++++>,整理得:()()()2222f x a f x a af x +++>,将()2f x x x a =++代入上式整理得:()()2223x x x x a +++>-, 令2t x x =+,[]1,1x ∈-,则1,24t ⎡⎤∈-⎢⎥⎣⎦,不等式()()2223x x x x a +++>-可化为: 23t t a +>-,1,24t ⎡⎤∈-⎢⎥⎣⎦, 所以存在实数[]1,1x ∈-,使得()()()4f f x a af x +>成立可转化成:存在1,24t ⎡⎤∈-⎢⎥⎣⎦,使得23t t a +>-成立, 由函数2y t t =+,1,24t ⎡⎤∈-⎢⎥⎣⎦可得:22226t t +≤+=, 所以63a >-,解得:2a >-.1.3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实战一、单选题1.【答案】C【详解】上课迟到的学生属于确定的互异的对象,所以能构成集合;小于π的正整数分别为1,2,3,所以能够组成集合;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上的难题界定不明确,所以不能构成集合;任意给一个数都能判断是否为有理数,所以能构成集合.故选:C.2.【答案】C【详解】解:由N 表示自然数集,知0∈N ,故A 正确;由Q 表示有理数集,知12∈Q ,故B 正确; 由R 表示实数集,知2∈R ,故C 错;由Z 表示整数集,知1-∈Z ,故D 正确.故选:C3.【答案】B【详解】对于①: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应该是{}{}00,1,2⊆,∴①不对;对于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1,2∅⊆,∴②对;对于③:∅是一个集合,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0∅⊆,∴③不对;对于④:根据集合的无序性可知{}{}0,1,22,0,1=,∴④对;对于⑤:∅是空集,表示没有任何元素,应该是0∉∅,∴⑤不对;正确的是:②④.故选:B .4.【答案】C【详解】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1,2x ∀∈,2320x x -+≤”的否定为“[]01,2x ∃∈,200320x x -+>”.故选:C.5.【答案】A【详解】解:因为集合{}{}2,0,1,0,1,2A B =-=,所以{}0,1A B =,故选:A.6.【答案】A【详解】由于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为{}13x x -<<,则12x <<可推出13x ,反之不成立,所以“12x <<”是“2230x x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7.【答案】C【详解】解:因为M N ,所以25x x =,解得0x =或5,故选:C8.【答案】C【详解】根据全量词命题的否定为存在量词命题,可得命题“()()0,ln 3sin x x x ∈+∞+>∀,”的否定为“()()0,ln 3sin x x x ∃∈+∞+≤,”. 故选: C.9.【答案】C合C 闭合,灯泡B 也亮,即“开关A 闭合”是“灯泡B 亮”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对于B ,灯泡B 亮当且仅当开关A 闭合,即“开关A 闭合”是“灯泡B 亮”的充要条件;对于C ,开关A 闭合,灯泡B 不一定亮,而开关A 不闭合,灯泡B 一定不亮,即“开关A 闭合”是“灯泡B 亮”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对于D ,开关A 闭合与否,只要开关C 闭合,灯泡B 就亮,“开关A 闭合”是“灯泡B 亮”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C二、多选题10.【答案】BD11.【答案】AB【详解】解:因为{}1,2,3,4A B =,所以{}1,4,a {}1,2,3,4,所以2a =或3a =;故选:AB12.【答案】AC【详解】A.原命题的否定为:x ∀∈R ,2104x x -+≥,是全称量词命题;因为2211042x x x ⎛⎫-+=-≥ ⎪⎝⎭,所以原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B. 原命题为全称量词命题,其否定为存在量词命题. 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原命题为存在量词命题,所以其否定为全称量词命题,对于方程2220x x ++=,22840∆=-=-<,所以2220x x ++>,所以原命题为假命题,即其否定为真命题,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D. 原命题的否定为:对于任意实数x ,都有310x +≠,如1x =-时,310x +=,所以原命题的否定不是真命题,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C13.【答案】BC【详解】由13x ≤≤得219x ≤≤,因为命题为真,所以9a ≥,记为{|9}A a a =≥,因为要求命题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所选答案中a 的范围应为集合A 的真子集.故选:BC三、填空题14.【答案】0x >,0y >(答案不唯一).【详解】因为当0,0x y >>时,0xy >一定成立,而当0xy >时,可能0,0x y >>,可能0,0x y <<,所以0,0x y >>是0xy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0,0x y >>(答案不唯一)15.【答案】{}1,2,3,6【详解】解:因为6N 1a ∈-且N a ∈,所以11a -=或12a -=或13a -=或16a -=, 解得2a =或3a =或4a =或7a =,所以对应的61a -分别为6、3、2、1, 即{}6N N 1,2,3,61a a ⎧⎫∈∈=⎨⎬-⎩⎭∣; 故答案为:{}1,2,3,616.【答案】()3,-+∞【详解】若A B =∅是真命题,则3a ≤-,∴当A B =∅是假命题时,3a >-.故答案为:()3,-+∞.17.【答案】(,4]-∞-【详解】由题意得,“[1,2]x ∀∈-,230x x a -+≤”是真命题,则23a x x ≤-+对[1,2]x ∀∈-恒成立,在区间[]1,2-上,23x x -+的最小值为()()21314--+⨯-=-, 所以()2min 34a x x ≤-+=-,即a 的取值范围是(,4]-∞-.故答案为:(,4]-∞-。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6 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之描述法
一般地,设A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A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x)的元素x
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x ∈A|P(x)},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例如,我们可以把奇数集表示为{ x ∈Z| x =2k + 1(k∈Z)},
偶数集表示为{ x ∈Z| x =2k(k∈Z)};
如{x|x < −1或x > 2}
6 课堂练习
请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 2 − 4 = 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A;
(2)由大于10而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B.
解:(1)A={| x 2 − 4 = 0}
(2)B={∈Z|10 < < 20}
7 表示集合的三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同,那么它们就是相等的集合。{1,2,3}和{3,2,1}是
同样的集合
3 集合和元素怎么表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般来说:用大写拉丁字母A、B、C…等表示集合
用小写拉丁字母, , …等表示元素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是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A;
如果是不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A;
比如,3∈自然数集;4∉奇数集
4 常用的数集比如自然数集怎么表示?
注意写法
【自然数集】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0,1,2…,记作N,也叫非负整数集
【正整数集】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或N+;
【整数集】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Z;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记作Q;
【实数集】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记作R;
确定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对于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 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必备知识 ·探新知
知识点 1 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1.子集的概念
定义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__任__意__一__个___元素 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就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记法与读法 记作_A_⊆__B___(或_B_⊇__A___),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图示 结论
故集合A={-4,-1,4},由0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 由1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 由2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4},{-1,4}. 由3个元素构成的子集为:{-4,-1,4}. 因此集合A的子集为:∅,{-4},{-1},{4},{-4,-1},{-4, 4},{-1,4},{-4,-1,4}. 真子集为:∅,{-4},{-1},{4},{-4,-1},{-4,4},{- 1,4}.
因此,B 中元素必定是 A 中的元素,即 B⊆A,故选 B.
(2)在A中,M和N表示不同的点; 在B中,M是空集,N是单元素集; 在C中,M是数集,N是点集; 在D中,M={y|y=x2+1,x∈R}={y|y≥1}, N={t|t=(y-1)2+1,y∈R}={t|t≥1}. 因此,M=N.故选D.
[正解] 因为 B⊆A,所以当 B≠∅,即 a≠0 时,B=x|x=-1a,因 此有-1a∈A,所以 a=±1;
③P={x|x2-x=0},Q=x|x=1+2-1n.
[分析] (1)将集合 A、B 中的表达式分别提取14,再分析得到式子的 形式,可得 A、B 的关系;
(2)结合每个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和元素的取值进行判断; (3)根据数集的意义、不等式表示的范围等方法进行判断.
[解析] (1)对集合 B,x=2k+14=14(2k+1),因为 k 为整数,所以集合 B 表示的数是14的奇数倍;对集合 A,x=4k+12=14(k+2),因为 k+2 是整 数,所以集合 A 表示的数是14的整数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第3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卷)命题“∀x∈R,∃n∈N*,使得n≥x2”的否定形式是()
A.∀x∈R,∃n∈N*,使得n<x2
B.∀x∈R,∀n∈N*,使得n<x2
C.∃x∈R,∃n∈N*,使得n<x2
D.∃x∈R,∀n∈N*,使得n<x2
D解析由于特称命题的否定形式是全称命题,全称命题的否定形式是特称命题,所以“∀x∈R,∃n∈N*,使得n≥x2”的否定形式为“∃x∈R,∀n∈N*,使得n<x2”.故选D.
2.(2019·北京朝阳期中)已知命题p:∀x∈R,2x>0;命题q:在曲线y=cos x上存在斜率为2的切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是假命题
B.q是真命题
C.p∧(綈q)是真命题
D.(綈p)∧q是真命题
C解析易知命题p是真命题,对于命题q,y′=-sin x,设切点坐标为(x0,cos x0),则切线斜率k=-sin x0≠2,即不存在x0∈R,使得-sin x0=2,所以命题q为假命题,所以綈q为真命题,所以p∧(綈q)是真命题,故C项正确.
3.(2019·忻州二中期末)已知命题p:x>2是x2>4的充要条件,命题q:若a
c2>b
c2,则
a>b,那么()
A.“p或q”为真B.“p且q”为真
C.p真q假D.p,q均为假
A解析由已知得命题p是假命题,命题q是真命题,根据真值表可知A项正确.4.已知命题p:∃x0∈R,tan x0=1;命题q:∀x∈R,x2>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命题p∧q是真命题
B.命题p∧(綈q)是假命题
C .命题(綈p )∨q 是真命题
D .命题(綈p )∧(綈q )是假命题
D 解析 取x 0=π4,有tan π
4=1,故命题p 是真命题;当x =0时,x 2=0,故命题q 是假
命题.再根据复合命题的真值表,知D 项正确.
5.命题p :∀x ∈R ,ax 2+ax +1≥0,若綈p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4] B .[0,4]
C .(-∞,0]∪[4,+∞)
D .(-∞,0)∪(4,+∞)
D 解析 命题p 的否定是綈p :∃x ∈R ,ax 2+ax +1<0成立,即不等式ax 2+ax +1<0有解.当a =0时,1<0,不等式无解;当a >0时,要使不等式有解,则a 2-4a >0,解得a >4;当a <0时,不等式显然有解.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0)∪(4,+∞).故选D.
6.(2019·太原模拟)已知命题p :∃x 0∈R ,e x 0-mx 0=0,q :∀x ∈R ,x 2+mx +1≥0,若p ∨(綈q )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2,+∞)
B .[0,2]
C .R
D .∅
B 解析 若p ∨(綈q )为假命题,则p 假q 真.命题p 为假命题时,有0≤m <e ;命题q 为真命题时,有Δ=m 2-4≤0,即-2≤m ≤2.所以当p ∨(綈q )为假命题时,m 的取值范围是[0,2].
二、填空题
7.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若“∃x 0∈(a ,b ),f (x 0)+f (-x 0)≠0”是假命题,则f (a +b )=________.
解析 若“∃x 0∈(a ,b ),f (x 0)+f (-x 0)≠0”是假命题,则“∀x ∈(a ,b ),f (x )+f (-x )=0”是真命题,即f (-x )=-f (x ),则函数f (x )是奇函数,则a +b =0,即f (a +b )=0.
答案 0
8.命题“∃x ∈R,2x 2-3ax +9<0”为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可知“∀x ∈R,2x 2-3ax +9≥0”为真命题,所以可得Δ=(-3a )2-4×2×9≤0,解得-22≤a ≤2 2.
答案 [-22,22]
9.(2019·黄冈中学期中)下列结论:
①若命题p :∃x ∈R ,sin x =-1;命题q :∀x ∈R ,x 2-x +1>0;则命题p ∧(綈q )是假命题;
②已知直线l 1:ax +3y -1=0,l 2:x +by +1=0,则l 1⊥l 2的充要条件是a
b =-3;
③命题“若x 2-3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是“若x ≠1,则x 2-3x +2≠0”.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
解析 ①中命题p 为真命题,命题q 为真命题,所以p ∧(綈q )为假命题,故①正确;②当b =a =0时,有l 1⊥l 2,故②不正确;③正确,所以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①③.
答案 ①③ 三、解答题
10.(2019·岳阳一中月考)已知命题p :(x +1)(x -5)≤0,命题q :1-m ≤x ≤1+m (m >0). (1)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m =5,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设使命题p 成立的集合为A ,命题q 成立的集合为B ,则A ={x |-1≤x ≤5},B ={x |1-m ≤x ≤1+m },所以A ⊆B ,所以⎩⎪⎨⎪
⎧
m >0,
1+m ≥5,
1-m ≤-1,解得m ≥4.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为[4,+∞).
(2)根据条件可知p ,q 一真一假.
当p 真q 假时,⎩
⎪⎨⎪⎧
-1≤x ≤5,
x >6或x <-4,无解.
当p 假q 真时,⎩
⎪⎨⎪⎧
x >5或x <-1,
-4≤x ≤6,解得-4≤x <-1或5<x ≤6.
故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4,-1)∪(5,6].
11.(2019·忻州二中期中)已知命题p :存在a >0,使函数f (x )=ax 2-4x 在(-∞,2]上单调递减;命题q :存在a ∈R ,使∀x ∈R,16x 2-16(a -1)x +1≠0.若命题p ∧q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若p 为真,则对称轴x =--42a =2a 在区间(-∞,2]的右侧,即2
a ≥2,所以0<a ≤1.
若q 为真,则方程16x 2-16(a -1)x +1=0无实数根.所以Δ=[-16(a -1)]2-4×16<0,所
以12<a <3
2.因为命题p ∧q 为真命题,所以命题p ,q 都为真,所以⎩⎪⎨⎪⎧
0<a ≤1,12
<a <32,所以1
2
<a ≤1.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2,1.
12.已知命题p :∃x ∈[0,2],log 2(x +2)<2m ;命题q :关于x 的方程3x 2-2x +m 2=0有两个相异实数根.
(1)若(綈p )∧q 为真命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令f (x )=log 2(x +2),则f (x )在(-2,+∞)上是增函数,故当x ∈[0,2]时,f (x )最小值为f (0)=1,故若p 为真,则2m >1,m >12;对于q :Δ=4-12m 2>0,即m 2<1
3时,方程
3x 2-2x +m 2=0有两相异实数根,所以-
33<m <33. (1)若(綈p )∧q 为真,则实数m 满足⎩⎨⎧
m ≤12
,
-33<m <3
3
,
故-
33<m ≤12,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33,1
2. (2)若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则p ,q 一真一假,若p 真q 假,则实数m 满足
⎩⎨⎧
m >12
,
m ≤-33或m ≥33
,即m ≥
33
; 若p 假q 真,则实数m 满足⎩⎨⎧
m ≤12
,
-33<m <3
3
,即-
33<m ≤1
2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33,12∪⎣⎡⎭
⎫33,+∞.
13.[选做题]命题p :f (x )=-x 2+2ax +1-a 在x ∈[0,1]时的最大值不超过2,命题q :
正数x ,y 满足x +2y =8,且a ≤2x +1
y
恒成立,若p ∨(綈q )为假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当a ≤0时,f (x )max =f (0)=1-a ≤2,解得-1≤a ≤0; 当0<a <1时,f (x )max =f (a )=a 2-a +1≤2,解得0<a <1; 当a ≥1时,f (x )max =f (1)=a ≤2,解得1≤a ≤2. 所以使命题p 为真的a 的取值范围是[-1,2]. 由x +2y =8得x 8+y
4=1,又x ,y 都是正数,
所以2x +1y =⎝⎛⎭⎫2x +1y ⎝⎛⎭⎫x 8+y 4=12+⎝⎛⎭⎫x 8y +y 2x ≥1
2
+2x 8y ·y 2x
=1,当且仅当⎩⎪⎨⎪⎧
x 8y =y 2x
,x +2y =8,
即⎩
⎪⎨⎪⎧
x =4,y =2时,等号成立,故⎝
⎛⎭⎫
2x +1y min =1. 因为a ≤2x +1
y 恒成立,所以a ≤1,所以使命题q 为真的a 的取值范围是(-∞,1].
因为p ∨(綈q )为假命题,
所以p 假q 真,所以⎩
⎪⎨⎪⎧
a <-1或a >2,
a ≤1,
则a <-1,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