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学案1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2020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学案1(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11.2滑轮》讲堂自学:一、自学目标:1.经过自学,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认识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本质中的应用。
二、学习过程:1、杠杆是一种常有简单机械,除杠杆以外,还有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也相当宽泛。
请认真阅读课本P9-13 内容,试试列举出以上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滑轮:轮轴:斜面:2、滑轮依据使用时的不一样,能够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经过自学你能够发现判判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方法吗?讲堂环节:(一)定滑轮和动滑轮活动 1:如何把木材运上楼?活动 2: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色演示实验及理论推导:(二)滑轮组的组装与特色例:依据要求组装以下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⑴用 G/2 的力提起重物;⑵用 G/3 的力提起重物。
当堂归理与检测:1、经过本节学习,你会用杠杆原理判判定滑轮不省力的原由吗?2、你发现定滑轮本质是什么?你知道往常状况下动滑轮省一半力的原由了吗?3、用定滑轮匀速吊起物体,先后用F1、F2、F3,沿如下图的方向拉绳索,则: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A.F1>F2>F3B.F1<F2<F3C.F3<F1<F2D.F1=F2 =F3)拓展练习:(建议时间:20分钟1、定滑轮本质是一个杠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够改变。
2、使用动滑轮能够,但不可以。
够3、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索,国旗就会上涨。
对此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4、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粗笨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搁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此中最省力的方案是()5、如上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同样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F1=F2=F3B.F1<F2<F3C.F1<F3<F2D.F3<F1<F26、下列关于滑轮组优点的论述,比较全面的是:()A、必定省力,又能够改变力的方向;B、必定省力,但不可以够改变力的方向;C、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能够省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必定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省力问题要详细剖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水轮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112节,主要介绍滑轮的工作原理、分类、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实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滑轮的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的实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实验器材(如绳子、测力计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滑轮、绳子、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介绍滑轮的实质,引导学生理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2)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1)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2节水轮2. 内容:(1)滑轮的实质(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3)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滑轮的实质。
(2)说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某工人使用一个动滑轮,提升质量为100kg的物体,若滑轮的效率为80%,求工人所做的功。
2. 答案:(1)滑轮的实质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定滑轮位置固定,不随物体移动;动滑轮随物体一起移动。
(3)工人所做的功为:W = mgh × η = 100kg × 9.8m/s²× 10m × 0.8 ≈ 784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优质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内容。
具体包括滑轮定义、分类、原理以及滑轮组应用。
我们将详细探讨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滑轮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滑轮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轮工作原理和滑轮组计算。
难点:滑轮组在实际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测力计。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相应滑轮、绳子、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滑轮应用场景,如吊车吊起货物,引发学生对滑轮兴趣。
2. 讲解滑轮定义和分类,通过对比定滑轮和动滑轮实物,使学生解它们特点。
3. 例题讲解:以定滑轮和动滑轮原理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滑轮工作原理,并计算滑轮组中力大小。
5. 小组讨论:针对滑轮在实际中应用,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滑轮定义和分类2. 滑轮工作原理定滑轮: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动滑轮:力大小减半,方向不变。
3. 滑轮组计算滑轮组中力大小关系:F1/F2 = n(n为承担物重绳子股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定义和分类。
(2)阐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
(3)某滑轮组中有4根绳子承担物重,若每根绳子承受力为10N,求物重。
2. 答案:(1)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动滑轮:力大小减半,方向不变。
(3)物重为4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工作原理掌握程度较高,但对滑轮组计算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滑轮应用,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并思考如何优化滑轮设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说明。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1.2滑轮学案(无答案)

滑轮一、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二、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练习一】1.如图示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则F1= N,F2= N,F3=N。
2.标出甲、乙滑轮的支点O,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三、使用滑轮组既可以,也可以;例1 画出下列滑轮组的绕法。
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不计动滑轮的重力,写出拉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和物体重力的关系。
注意:确定绳子的股数n:数从滑轮上引出绳子的根数。
若不计摩擦和绳重,考虑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G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表达式是:F=(G物) /n。
动【练习二】1.如图所示,物体重180N,绳重和摩擦不计。
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匀速上升了2m。
(1)不计动滑轮重,求拉力F;(2)若动滑轮重20N,求拉力F;(3)绳自由端(F处)上升的距离。
2.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G=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h=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2)动滑轮的重力;(2)若要匀速提升另外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第2题图F 3.如图所示,重为50N 的物体在力F 的作用下,以2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 为20N ,不计绳的摩擦。
求:(1)拉力F ; (2)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四、综合练一练1、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A 、定滑轮B 、动滑轮C 、轮轴D 、斜面2、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A 、省力B 、省距离C 、改变力的方向D 、工作的方便3、如图中的滑轮是 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力F= N ,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4 、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合理的辘轳,直到现在,也还有些地方在使用它,去查找资料,看它是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用?是属于哪一种简单机械?5、小红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发现,所有的简单机械“省力、必然费距离”,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 滑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及定滑轮的特点 2.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及动滑轮的特点 3.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1--83,我知道: 1.如图12.2—1中的两个滑轮,,甲滑轮 物体上升而上升,乙滑轮 物体上升而上升。
(选填“随”或“不随”)2. 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如 ; 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如 。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82“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小组实验:(1)如图12.2—2所示,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2)我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所挂 物重 G /N物体上升的距离h /m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m 定 滑 轮 0.5 0.1 1 0.2 2 0.3 动 滑 轮0.5 0.1 1 0.2 20.3(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结论一:使用定滑轮 省力, 省距离,但定滑轮 改变动力的方向。
(选填“能”或“不能”)甲 乙图12.2—1图12.2—2结论二:使用动滑轮省力,省距离,但动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选填“能”或“不能”)2、小组讨论:如图12.2—3所示,甲、乙两图中O为支点。
(1)标出两图中的动力F1和阻力F2、并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2)分析图12.2—3中所画的动力臂与阻力臂可知:甲图中定滑轮的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关系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甲图中的动力F1和阻力F2的关系为;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杠杆.乙图中动滑轮的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关系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乙图中的动力F1和阻力F2的关系为。
因此,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杠杆 ,三、牛刀小试1. 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B.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C.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D.以上说法都正确2.如图12.2—4,用一个动滑轮把重500 N的物体匀速提起2m时,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人对绳子的拉力为_____N,绳子自由端移动 ______m,动滑轮的挂钩受到的拉力为 ______N.四、知识小结通过认真学习,我知道:1._________________叫定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滑轮。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设计(1)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滑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2课《滑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滑轮组的特点与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1. 滑轮的基本概念;2.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3.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计算;4. 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掌握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学会计算滑轮组的省力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计算。
难点:滑轮组省力比的理解与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模型、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绳子、重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滑轮应用,如吊车、电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等,结合滑轮模型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讲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举例说明滑轮组的省力比计算。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滑轮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解答与指导。
5. 动手实践: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滑轮模型,观察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与省力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
2.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3. 滑轮组的省力比计算公式。
4. 实际应用中的滑轮例子。
七、作业设计a.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b. 由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2. 答案:省力比分别为2和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滑轮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了解滑轮在工程、运输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 滑轮 学案

第2节滑轮1.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本质;2.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特点。
1、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学习指导一、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实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81面、第82面,完成下列填空:1.观察滑轮:中心有轴,周边有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2. 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3. 工作时,轴发生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4.观看课本第81面的漫画,说说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小组讨论1.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2.思考: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3.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图1 图2 图31.图1钩码重力G= N2.图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填“>”、“<”或“=”)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填“相同”或“不同”).4.图一中的滑轮(填“随”或“不随”)重物一起运动.5.图2中,钩码上升的距离(填“>”、“<”或“=”)测力计下降的距离。
1.图1钩码重力G= N.2.图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填“>”、“<”或“=”).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填“相同”或“不同”).4.图二中的滑轮(填“随”或“不随”)重物一起运动.5.图3中,钩码上升的距离(填“>”、“<”或“=”)测力计上升的距离。
表二②对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表一中:滑轮不随重物一起提升,不能省力,不能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该滑轮是定滑轮;表二中:滑轮随重物一起提升,可省一半力,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该滑轮是动滑轮.4.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不计动滑轮自重及所有摩擦)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1)定滑轮可以看成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3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因此两力的关系是:F1=F2 ,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3)

八年级物理下册112滑轮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水轮的内容,具体包括水轮的原理、分类、效率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
教材涉及章节为第112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轮的原理和分类,掌握其基本概念。
2. 学会计算水轮的效率,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轮的原理、分类和效率计算。
难点:水轮效率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轮模型、实验器材(如计时器、电子秤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水轮模型,让学生观察水轮在流水作用下的旋转,引导学生思考水轮的工作原理。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轮的原理和分类,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
(2)讲解水轮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解析。
3.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不同情况下水轮的效率,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水轮的转速、力矩等数据,计算水轮的效率。
5. 结果讨论6. 知识拓展介绍水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水轮的原理和分类2. 水轮效率计算公式3.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水轮的效率。
(2)思考题:简述水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2)思考题答案:水轮的优点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便于维护等;不足有:效率较低、受水流速度影响较大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轮的原理和效率计算掌握情况,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水轮的效率,了解现代水轮技术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水轮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2. 实验操作过程中数据测量的准确性3. 知识拓展:水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4. 作业设计中思考题的答案完整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水轮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1. 功率的计算:P = F × v,其中 F 为作用力,v 为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 滑轮》
课堂自学:
一、自学目标:
1.通过自学,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二、学习过程:
1、杠杆是一种常见简单机械,除杠杆之外,还有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
用也相当广泛。
请仔细阅读课本P9-13内容,尝试列举出以上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滑轮:轮轴:斜面:
2、滑轮根据使用时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自学你能够发现判断定滑轮和
动滑轮的方法吗?
课堂环节: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1:如何把木料运上楼?
活动2: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演示实验及理论推导:
(二)滑轮组的组装与特点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当堂归理与检测:
1、通过本节学习,你会用杠杆原理判断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吗?
2、你发现定滑轮本质是什么?你知道通常情况下动滑轮省一半力的
原因了吗?
3、用定滑轮匀速吊起物体,先后用F1、F2、F3,沿如图所示的方
向拉绳子,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F1>F2>F3
B.F1<F2<F3
C.F3<F1<F2
D.F1=F2=F3
拓展练习:(建议时间:20分钟)
1、定滑轮实质是一个杠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够改变。
2、使用动滑轮可以,但不能够。
3、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
对此滑轮的
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4、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5、如上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A.F1=F2=F3 B.F1<F2<F3
C.F1<F3<F2 D.F3<F1<F2
6、下列关于滑轮组优点的论述,比较全面的是:()
A、一定省力,又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问题要具体分析。
7、用15牛顿的力匀速提起45牛顿的重物,若使用杠杆,杠杆的动力臂应是阻力臂的倍,若改用滑轮组,至少需要个动滑轮个定滑轮。
(机械的自重均忽略不计)
在下面画出杠杆和滑轮组的简图。
8、用如图12-5-9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为300 N的物体提起,如果使用的动滑轮重30 N(绳子自重和摩擦均不计)。
①F至少是多少才能匀速提起物体?②若物体被提升1.5 m,需将绳子向上拉多少米?
③若再拉一个物体G′,拉力F增大到130 N才能将物体匀速提起,则重物G′重多少?
9、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