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一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一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一总结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中药一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掌握中药一的知识对于执业药师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执业药师中药一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理解中药一。
一、中药一的内容概述中药一主要包括中药基础知识、中药方剂学、中药鉴别与质量评估、中药药理学和中药炮制与贮藏等内容。
其中,中药基础知识包括中药药材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等;中药方剂学主要包括方剂的组成、配伍禁忌等;中药鉴别与质量评估涉及中药鉴别的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标准等;中药药理学主要包括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与药物相互作用等;中药炮制与贮藏则涉及中药的炮制方法和储存要点等内容。
二、中药基础知识中药基础知识是中药一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中药药材按药物性质分为药用动物、药用植物和药用矿物等。
各类药材具有不同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是指药材的性质和归属经络。
例如,苦寒之品通于心经,辛温之品通于肺经等。
中药的功效与应用涉及药材的主治作用和临床应用。
掌握中药基础知识是理解中药方剂和药理作用的基础。
三、中药方剂学中药方剂学是旨在掌握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禁忌和临床应用等知识。
方剂的组成包括药物组成和辅料组成两部分。
药物组成是指方剂中所使用的药物的种类和用量,辅料组成是指方剂中的辅料如糖、蜂蜜等。
配伍禁忌则是指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不良反应或减弱疗效。
临床应用方面,不同的方剂适应于不同的疾病和证候,了解方剂的应用范围对于合理使用中药方剂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药鉴别与质量评估中药鉴别与质量评估是确保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中药鉴别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别、性状鉴别、气味鉴别和微观鉴别等。
质量评估则是通过对药材的含量测定、理化指标测定和微生物测试等手段来评估其质量。
合格的中药材应具有一定的药材外观、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理化指标等特征。
准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评估其质量是确保中药疗效的前提。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一总结

中药一※考点1※考点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珍视明滴眼液)《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考点2※考点2:五味辛: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3※考点3:七情单行:单独,不需辅助增效相须:相互需要相使:使得更厉害减毒相杀:杀毒软件。
(生姜杀半夏)相畏:杀人会怕。
(半夏怕生姜)减效相恶:相互厌恶,工作效率就降低了。
增毒相反:反目成仇,仇恨增深※考点4※考点4:道地药材(★★★★)云南:三七、木香贵州:天麻安徽:木瓜东北:人参福建:泽泻(福泽天下)河南:四大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河南牛山,菊花遍地黄)河南——怀庆牛山——牛膝、山药菊花遍地黄——菊花、地黄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白菊、杭麦冬、郁金。
浙江玄参,被胡输得一穷三白,抓山猪卖金。
被胡输得一穷三白——被:浙贝母——胡:延胡索——三白:白术、白芍、杭白菊抓山猪卖金——山猪:山茱萸——卖金:麦冬,郁金※考点5※考点5:采收时间采收原则:有效物质最多、产量最多的时候采收。
执业药师中药一考点汇总

执业药师中药一考点汇总1.2. ,腻膈碍胃,令人中满;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敛邪;涩能收、能敛,敛邪;苦能泄、能燥、能坚;咸能软、能下。
3. )、相杀和相畏(减毒,生姜/半夏)、相恶(减效,人参/ 莱菔子)、相反(增毒,乌头/半夏)。
4.5. ;车轮纹:防己、大血藤;金井玉栏:黄芪、板蓝根、桔梗;星点:大黄;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罗盘纹:商陆。
6.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温郁金、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
7. )、苍耳子(中火,降毒);炒焦:山楂(黄:消食化积;焦:消食止泻;炭:止血止泻)、槟榔、栀子(黄、焦、炭);炒炭:大蓟、蒲黄(中火)、荆芥(产生止血)、干姜。
8. ;土炒(补脾止泻)、麸炒(健脾):白术、山药;砂炒:马钱子、骨碎补、鳖甲、鸡内金;滑石粉炒:水蛭;蛤粉炒、蒲黄炒:阿胶。
9. ;炭:凉血化瘀止血;清宁片:年老体弱者)、黄连(姜:止呕;萸:散肝胆郁火)、黄柏、白芍(炒、醋、土)。
10. )、疏肝止痛(香附、柴胡)、行气止痛(延胡索);降低毒性(甘遂);先炒药后喷醋(五灵脂、乳香、没药)。
11. );增强滋阴降火(黄柏、知母)。
12.麻黄宣肺平喘,蜜麻黄绒适于表证已解而咳喘未愈的体虚者,麻黄绒适于虚人风寒感冒)。
13. ;煅淬:赭石、磁石、自然铜、炉甘石(煅淬水飞);扣锅煅:血余炭(止血)、干漆(降毒)。
14.15. 蒸何首乌,淡附片,制吴茱萸,制远志(甘草),制藤黄(豆腐/ 荷叶/ 山羊血),法半夏(甘草+生石灰),姜半夏、制南星(生姜+白矾)。
16. ;水飞:朱砂、雄黄。
17. 生物碱:双稠哌啶/ );莨菪烷(洋金花、天仙子);异喹啉(防己、延胡索、黄连);单萜吲哚(马钱子);有机胺(麻黄);二萜(川乌);吡咯里西啶(千里光);倍半萜大环内酯(雷公藤)。
18. ),马钱子(士的宁/ 番木鳖碱),千里光(阿多尼弗林碱),黄连(小檗碱),延胡索(四氢巴马汀)。
中药1总结(精选12篇)

中药1总结第1篇(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xxx、薄荷)、行气(香附)、活血(川芎)的作用。
若应用不当,会有耗气伤阴的不良效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缓急、和中、调和药性(甘草)。
若应用不当,会有腻膈碍胃的不良效用。
(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五味子)、生津(木瓜)、安蛔(xxx)。
若应用不当,会有收敛邪气的不良效用。
(4)苦能泄、能燥、xxx,有通泄(大黄)、降泄(苦杏仁、代赭石)、清泄(黄连、栀子);燥湿(苍术、厚朴、xxx、苦参);坚阴(xxx、知母)、坚厚肠胃(黄连)。
若应用不当,会有伤津、伐胃的不良效用。
(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昆布、海藻、鳖甲)、泻下通便(芒硝)。
高血压、动脉硬化者、脾虚便溏者慎用。
中药1总结第2篇(1)口服混悬剂的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2)口服乳剂为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制成的供口服的稳定的水包油型液体制剂。
(3)口服乳剂离心15min,不应有分层现象。
(4)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者,一般不再进行装量差异和装量检查。
(5)干混悬剂的干燥失重应该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其减失重量不得超过。
(6)口服混悬剂照《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检查,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
(7)干混悬剂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比例加水振摇,应分散均匀,并检查沉降体积比,应符合规定。
中药1总结第3篇(1)外观性质:应均匀、细腻,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具有适当的黏稠性,不融化并无刺激性,应变色、无酸败、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2)无菌:用于烧伤治疗[除程度较轻的烧伤(Ⅰ度或浅Ⅱ度)外]或严重创伤的软膏剂与乳膏剂,照《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3)粒度:混悬液型软膏剂及含饮片细粉的软膏剂不得检出大于180μm的粒径。
(4)标签:若用于烧伤治疗的非无菌制剂,则需在标签及说明书中注明“本品为非无菌制剂”。
(5)贮存:软膏剂避光密封;乳膏剂避光密封25℃以下且不得冷冻。
(执业中药师考试知识点)《中药一》必考知识点总结,40个高分考点10分钟背完!

《中药一》必考知识点总结,40个高分考点10分钟背完!以下中药材的用药部位:1、花蕾:辛夷、丁香、款冬花、金银花、槐米。
2、花序:菊花、旋覆花。
3、开放的花:洋金花、红花、槐花。
4、柱头:西红花。
5、花粉:蒲黄、松花粉。
6、藤茎:大血藤、鸡血藤、木通。
7、心材:苏木、降香(树干和根的心材)、沉香(含树脂的木材)。
8、茎髓:通草、灯心草。
9、块根:何首乌、太子参、草乌、白蔹、百部、天冬、麦冬、郁金、地黄。
10、块茎:延胡索、三棱、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白芨。
11、鳞茎入药:川贝、浙贝、百合。
12、根与根茎:细辛、大黄、虎杖、威灵仙、山豆根、甘草、人参、三七、羌活、藁本、龙胆、丹参、茜草。
13、根皮:桑白皮、牡丹皮、白鲜皮、香加皮、地骨皮。
14、干皮根皮枝皮同时入药:厚朴。
15、树皮:肉桂、杜仲、黄柏。
16、干皮枝皮:秦皮。
17、叶:石韦、蓼大青叶、大青叶、枇杷叶、罗布麻叶。
18、复叶小叶:番泻叶。
20、种仁:薏苡仁、肉豆蔻。
21、果肉:吴茱萸。
22、未成熟果实:枳壳。
23、种子:苦杏仁、桃仁、沙苑子、决明子、酸枣仁、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槟榔。
24、果实:五味子、山楂、金樱子、补骨脂、巴豆、小茴香、蛇床子、连翘、女贞子、枸杞子、栀子、瓜蒌、、牛蒡子、豆蔻、益智。
25、全草: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钱草、车前草。
26、地上部分:淫羊藿、鱼腥草、广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
27、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肉苁蓉。
28、草质茎:麻黄。
29、带叶茎枝:槲寄生。
30、茎:石斛。
31、真菌:冬虫夏草、灵芝、猪苓、茯苓。
32、干燥成熟孢子:海金沙。
33、贝壳类:石决明(贝壳)、牡蛎(贝壳)、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
34、除内脏的动物体:蛤蚧、金钱白花蛇、鳖甲(背甲)蕲蛇、乌梢蛇、地龙。
35、干燥整体: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水蛭、海马、虻虫、九香虫。
36、动物的生理产物: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
执业药师中药一专业知识

执业药师中药一专业知识涵盖广泛,是执业药师考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下面我将从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一专业知识。
一、中药的来源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植物药占据主导地位。
常用的中药大多采自于山野、林间、草地等自然环境,如人参、黄芪、当归等。
动物药则包括蛇胆、熊胆、牛黄等,矿物药则包括石膏、硫磺、朱砂等。
由于中药来源广泛,因此在采集、储存和炮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质量和安全性。
二、性味归经性味归经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性质和部位。
性味包括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
归经则是指药物作用的脏腑经络。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性味归经,因此在使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选择。
三、功效主治中药的功效主治是指药物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
同一种药物可能具有多种功效主治,如人参既可用于补气养血,也可用于安神益智。
常见的中药功效主治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消肿、止咳化痰等。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选择,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四、用法用量中药的用法用量是指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同一种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用法和剂量,如口服、外用、煎汤等。
在使用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使用,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对药物使用的影响。
五、炮制与贮藏中药的炮制与贮藏是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炮制是指对原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变其性味归经和功效主治,常见的炮制方法包括炒、炙、煅等。
贮藏则需要注意防潮、防虫、防霉等问题,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进行使用;其次,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最后,要注意药物的来源和质量问题,避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
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中药一专业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执业药师的中药专业知识一精华总结版.doc

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精华总结版第一章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
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
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
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
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
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
(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2)燥指苦能燥湿,如苍术。
(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②坚厚肠胃。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一核心知识点整理

六神曲(发酵);麦芽(发芽)
煨法
肉豆蔻、木香
制霜法
巴豆——去油制霜(减毒);西瓜霜——渗出制霜(增效)
提净
矿物药重结晶,芒硝
水飞
朱砂、雄黄
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理化鉴别
膨胀度(蛤蟆油、葶苈子)
纯度检查
杂质:广藿香杂质不得过2%,金钱草杂质不得过8%
色度:白术要做色度检查
与药效相关定量分析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点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五味
所示作用
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
能泄、能燥、能坚
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涩
能收、能涩,同酸味药一样有收敛固涩
淡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君
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
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使
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四大怀药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记忆:牛头山的黄花开满地)
浙八味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胡)、山茱萸、玄参、白芍、杭菊花、杭麦冬
香豆素和木脂素
含香豆素
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记忆:前秦的胭脂总是香)
含木脂素
五味、厚朴、连翘、细辛(记忆:五根细木头连起来比较厚)
荧光性质
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示蓝色荧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一※考点1※考点1: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神农本草经》,汉代,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属于集体创作,载药数365种。
(神在最早的时候有,农民经常流汗(汉代))《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代,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
(集注,是对神农本草经进行集注,通过自然属性分类来集注)《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图文并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第一部药典,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新修:重新来修,是由国家组织的,因此有图文,唐代的兴盛也造就了这第一部官修本草)《证类本草》:总结了北宋以前药物学成就,集宋之前本草学大成。
(宋代包拯破案讲究证据)《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中古时代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珍视明滴眼液)《本草纲目拾遗》:清代,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拾遗:捡漏,所以新增最多)《中华本草》:当代作品,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
(当地的作品,集继往开来的成就,所以载药最多。
)※考点2※考点2:五味辛: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活血。
甘:能补、能缓、能和,能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涩):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3※考点3:七情单行:单独,不需辅助增效相须:相互需要相使:使得更厉害减毒相杀:杀毒软件。
(生姜杀半夏)相畏:杀人会怕。
(半夏怕生姜)减效相恶:相互厌恶,工作效率就降低了。
增毒相反:反目成仇,仇恨增深※考点4※考点4:道地药材(★★★★)云南:三七、木香贵州:天麻安徽:木瓜东北:人参福建:泽泻(福泽天下)河南:四大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河南牛山,菊花遍地黄)河南——怀庆牛山——牛膝、山药菊花遍地黄——菊花、地黄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白菊、杭麦冬、郁金。
浙江玄参,被胡输得一穷三白,抓山猪卖金。
被胡输得一穷三白——被:浙贝母——胡:延胡索——三白:白术、白芍、杭白菊抓山猪卖金——山猪:山茱萸——卖金:麦冬,郁金※考点5※考点5:采收时间采收原则:有效物质最多、产量最多的时候采收。
根及根茎类:秋、冬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春初发芽前、刚露苗时。
茎木类:秋、冬两季皮类:春末夏初叶类:光合作用旺盛,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
花类:一般不宜在完全盛开后采收(残花败柳)果实:多自然成熟时采种子:完全成熟全草类:充分生长,茂盛时采大多数动物类、矿物类全年可采※考点6※考点6:产地加工拣、洗: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位,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洗。
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肉质的果实类,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不切。
揉搓:中皮、肉易分离使药材质地松泡的皮肉紧贴。
蒸、煮、烫:含浆汁、淀粉和糖分多的药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发汗:促使变色、增加气味、减少刺激性、有利干燥。
(发汗的药材:玄参、厚朴、杜仲、茯苓、续断;选厚肚夫婿——玄厚杜茯续)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考点7※考点7:溶剂极性大小极性从大到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对于这个顺序大小,我们只需要拆分再合并就可以记牢了。
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甲乙丙丁乙酸乙酯>乙醚:2 个乙>1 个乙氯仿>苯>四氯化碳:氯仿笨死了(笨:笨;死了:四氯)我们生活中,石油不溶于水,浮在上面,所以水是极性最大的,石油醚最小。
最后合并起来: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考点8※考点8:分离方法分离方法通过六种原理来分离:溶解度、分配比、吸附性、沸点、分子大小、解离程度。
溶解度:有溶解意味着就有沉淀,通过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沉淀,例如有结晶和重结晶。
沸点:沸点就是在沸腾的时候分离,先沸先分,例如分馏法。
分配比:分配比是指在两种液体里面分配比例不一样,从而分离。
我们可以注意到,是在两种液体里面,所以就有:液-液萃取法、液-液分配色谱。
“液-液”:指的就是两种液体。
吸附性:吸附想要的,不要的流掉。
主要有聚酰胺和大孔树脂。
【聚酰胺:利用氢键吸附(亲人要多聚一起,亲——氢键;聚——聚酰胺)】【大孔树脂:有吸附作用和分子筛作用(吸孔堵住了:吸——吸附;孔——大孔树脂;堵住了——分子大小不一堵住了】分子大小:物质的分子大小不一,通过某种介质将大小分开,例如有凝胶和膜。
解离程度:解离,有个“离”字,说明与离子有关,对应的就是“离子交换树脂”,也有一个“离”字。
此外,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水,但可以在水中膨胀。
※考点9※考点9:波谱方法应用质谱(MS):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
(分子质量——质:质谱)红外(IR):提供官能团信息(宏观调控:红官——红外官能团)紫外(UV):判定共轭体系。
紫外线下工作,为了不让家人共饿(共轭)【紫外线下工作,为了不让家人共饿(共轭)】核磁(NMR):质子(碳原子)的类型、数目及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用于结构测定。
(核:核心,结构的核心是碳原子;磁:磁铁有吸引相邻的东西,相邻原子的信息)※考点10※考点10:含生物碱的中药苦参和山豆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苦参和山豆根都很苦。
洋金花和天仙子:莨菪碱(阿托品)和东莨菪碱。
西洋金花貌若天仙,但是浪荡。
【阿托品能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麻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有麻黄两个字和碱字。
【麻黄生物碱是有机胺类生物碱,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麻黄碱为毒品原料,吸毒会兴奋)】黄连:小檗碱(指标:盐酸小檗碱)。
小波(檗,bo)潘金莲。
马钱子:士的宁(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
古代出行骑马,现代打的士。
川乌: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
延胡索: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
防己: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
※考点11※考点11:有机胺类生物碱(★★)有机胺类生物碱:氮原子不在环内,有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义母吸毒似神仙——麻黄碱常用于制毒;义母——益母草碱;神仙——秋水仙碱】※考点12※考点12:苷类的显色反应(★★)Molish 反应:α-萘酚和浓硫酸,用于糖(单糖、寡糖、多糖)、苷,两液面交界处出现棕色或紫红色环。
茉莉花糖(茉莉:molish,糖:糖类)三硝基苯酚试纸反应:苦杏仁苷,苦杏仁苷水解产生的苯甲醛呈砖红色反应。
(记忆:一个苦心人养了三只小鸡。
苦心人——苦杏仁,三只小鸡——三硝基)含有氰苷(苦杏仁苷属于氰苷)的药材有:苦杏仁、桃仁、郁李仁(记忆:杏林青年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考点13※考点13:含醌类的常用中药蒽醌类:大黄、虎杖、何首乌、芦荟、决明子、茜草。
(老虎吃草也绝不吃子,为感激上天的恩惠)老虎——大黄、虎杖、何首乌(老虎黄色和黑色条纹——虎:虎杖,黄:大黄,黑:何首乌)草——茜草绝不吃子——决明子恩惠——蒽醌芦荟菲醌类:丹参(单飞:丹参、菲醌)萘醌:紫草(这样子,很无奈:子——紫草,无奈——萘醌)※考点14※考点14:含香豆素的常用中药含香豆素的常用中药: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经常用大腿架着胡琴,骨头肿了)胡琴——前胡、秦皮;骨头肿——补骨脂、肿节风。
秦皮:七叶苷(秦皮甲素)、七叶内脂(秦皮乙素)——战国七雄,秦为王。
肿节风:异嗪皮啶、迷迭香酸。
(被迷得跌倒,皮开肉腚,都肿了)※考点15※考点15:含木脂素的常用中药含木脂素的中药: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细心的花木兰,穿厚厚的衣服女扮男装瞒天过海,战争之后做会女人,过上五味杂陈的小日子,女扮男装久了,连翘臀都不会了。
细心——细辛;木——木脂素;厚厚的衣服——厚朴;连翘臀——连翘。
※考点16※考点16:含黄酮的常用中药(★★★★★)含黄酮的常用中药:黄芩、槐花、银杏叶、陈皮、葛根、满山红(老陈看到泛黄的银杏叶书签,怀念起初恋黄琴,多想返老还童,跟她一起去看那满山的红花)老陈——陈皮——橙皮苷;银杏叶书签——银杏叶——黄酮醇苷、萜类内酯(黄铜色的银杏叶,贴在纸内)怀——槐花(米)——芦丁(治疗出血症);黄琴——黄芩——黄芩苷(抗菌、消炎);跟——葛根——大豆素、葛根素(缓解高血压的头痛);还童——黄酮;满山的红花——满山红——杜鹃素(祛痰作用)。
※考点17※考点17:挥发油的性质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萜类(单萜、倍半萜),芳香族(小分子),脂肪族(小分子)小芳脂肪多,好像油贴在身上(小芳——小分子芳香族;脂肪——脂肪族;油贴——挥发油,萜类)挥发油的化学常数:酸值、酯值、皂化值油脂放久发酸,用肥皂洗(油—挥发油;脂—酯值;酸—酸值;皂—皂化值)※考点18※考点18:含挥发油常用中药挥发油,顾名思义,容易挥发成气体,一般用“气相色谱法”,都有一个“气”字。
含有挥发油的中药:薄荷、莪术、艾叶、肉桂(都是有香气的)薄荷: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薄荷贴膏)莪术:倍半萜类化合物(我的足肿了一倍半)艾叶:单萜类衍生物(哎,单眼皮)肉桂:桂皮醛※考点19※考点19: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青蒿、龙胆、穿心莲(青蒿治疟疾,犹如赵子龙一身龙胆,梨花枪穿心而过,把疾病治得服服帖帖)青蒿——青蒿素——抗疟龙胆——龙胆苦苷(属于裂环环烯醚萜苷类)——胆子吓裂了穿心莲——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二萜内酯,抗炎作用)——潘金莲一心二意※考点20※考点20:含三萜皂苷的常用中药含三萜皂苷的常用中药:人参、三七、甘草、商陆、柴胡、黄芪、合欢皮。
记忆:三人合谋商量用荒弃的柴草来放火。
三——三萜皂苷,三七人——人参合——合欢皮(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商——商陆荒弃——黄芪柴——柴胡(齐墩果烷衍生物)草——甘草人参:人参皂苷二醇型(A 型)、人参皂苷三醇型(B 型)、齐墩果酸型(C 型)——(2A3B 齐CC)※考点21※考点21:三萜皂苷的分类四环三萜:羊毛甾烷型、达玛烷型四环三萜:大妈买羊毛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齐墩果酸)、乌苏烷型(乌苏酸,又称熊果酸)、羽扇豆烷型(羽扇豆醇、白桦醇和白桦酸)乌苏酸,又称熊果酸——黑熊。
羽扇豆烷型(羽扇豆醇、白桦醇和白桦酸)——白色羽毛※考点22※考点22:含甾体皂苷的常用中药含甾体皂苷的常用中药:麦冬、知母(母亲卖崽)母亲——知母;卖——麦冬;崽——甾体麦冬:鲁斯可皂苷元(迈冬不过,路死街头:迈冬——麦冬,路死——鲁斯可皂苷元)知母: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考点23※考点23:强心苷的特点甲型强心苷: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甲午中日战争:甲型,五元)乙型强心苷: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在甲型的基础上加1 元)强心苷:含有α-去氧糖是区别于其他苷类成分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洋地黄毒糖(2,6-二去氧糖)(吃毒糖,缺氧了,需要强心抢救)※考点24※考点24:含胆汁酸的常用中药含胆汁酸的常用中药:牛黄、熊胆(牛黄是胆结石,一字在于“胆”)牛黄:含8%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熊胆:牛磺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胆酸※考点25※考点25:有机酸马兜铃酸:马兜铃、细辛、天仙藤、寻骨风、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为广防己,骑马通关、爬上青木仙藤,细心寻找仙骨)其中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取消了马兜铃酸的药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