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中语文散文两篇霞导学案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冰心散文两篇-《霞》(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冰心散文两篇-《霞》(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冰心散文两篇-《霞》(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冰心散文两篇-《霞》(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冰心散文两篇-《霞》(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霞》是南京文学家冰心的一篇散文,涉及人生、自然、艺术等多个方面。

教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欣赏文中描写霞的词句,把握作者在霞的意象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学会欣赏自然美和人生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及欣赏冰心的《霞》;2. 学生能够感受自然中所蕴含的生命力和美的情感,提高审美品味;3. 学生能够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且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三、教学内容1. 教学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阅读、分析《霞》,感受其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探讨冰心语言的表达和文艺风格的特点。

第二课时:欣赏与模仿,练习写作围绕自然景物的散文。

四、教学方法及具体操作第一课时1. 教师引导学生以画面、情感、文艺性等几个层面来分别欣赏《霞》一文。

2. 分组定位每组的主题关键词,然后汇报分析思考结果。

3.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霞的自然形态和至情的方式,并重点呈现冰心借自然景物探讨人生哲理的特点。

4. 教师以“自然万象”为主题,学生以二人一组合作讨论,感受自然中各种事物的背景、特点,如何用语言表达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第二课时1. 让学生欣赏教师选取的一些自然景观的描述段落,学习欣赏和模式仿写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自然景物进行认真观察,发现生活散文的写作素材。

3. 图书馆里,厅里、校园、众家门漏清风等场所作为“术后实践”的地点,学生练习仿写心得,收集学习文献等资料,仿写一篇以自然景物为主的散文。

五、教学评价利用课后作家提交的草稿、预备绘画或者班上讲课的前三段作为班级评估的素材,评价学生是否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于自然景观有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和对于冰心的文学表达能否进行运用和模仿。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来评判这个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高中语文必修Ⅰ第10课《散文两篇》导学稿(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修Ⅰ第10课《散文两篇》导学稿(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散文两篇》(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作品的有关内容;掌握重点字词以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技能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哲理的写法;欣赏冰心散文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霞》教学目标:1.理清文本思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重点语句,培养鉴赏散文的习惯与能力。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深化对自我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句子进行讨论分析,细品其蕴涵的深邃哲思与人生况味。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作者名片】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福州,幼年时期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盈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背景资料】“冰心体”散文:所谓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即宣扬以母爱、童真之爱、自然之爱为内容的“爱的哲学”思想,“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高中语文散文两篇教案 粤教版 必修1

高中语文散文两篇教案 粤教版 必修1

高中语文散文两篇教案粤教版必修1冰心教学目标:1、在品味冰心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感悟文中蕴涵的丰富哲理。

2、在朗读中体悟散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教学设想:一课时活动课多媒体CD平台师生课外广泛阅读课堂内共同交流探究预习:学生摘抄有关“黄昏”“落日”“夕阳”“晚霞”的写景议论、抒情、片段,并加以点评。

或自读《霞》,冰心散文《霞》中没有具体的景物描写,你能否根据散文《霞》中的议论抒情性的语句,为《霞》配一幅画面(可剪裁)或意境相吻合的景物描写(可摘抄)教学步骤:一、老师投影:配乐的黄昏多彩画面、创设情境。

画面:血色黄昏悲凉的夕阳、辉煌霞光配乐:《沉思曲》(创设深沉、悲壮的氛围)二、课外阅读资料汇集交流共享投影:学生摘抄的有关“黄昏”“落日”“夕阳”“晚霞”的写景议论、抒情、片段学生朗读:摘抄的有关“黄昏”“晚霞”的散文、诗歌。

老师投影:摘抄的古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西外山……”配乐朗读:老师自己写的关于霞的散文诗及浅谈人生感悟。

附诗:霞火烧云红红的在天那边升起哦那里去了归鸟衔走的太阳山那边一汪泪盈盈的湖夕阳橙橙地漾起无数金鸥归帆载着渔歌枕着海的梦呓慢些慢些袅袅的炊烟别把天幕染黑别把月儿染黄别滚落那两颗星星山那边无数个逝去的落日有多少片遗失的飞羽就有多少个金黄色的梦黄叶沉默许久许久茫然地寻觅那棵梦里的橄榄树在冬与春的码头夏与秋的交界拾集曾有过多少春诗夏吟曾有过多少秋风冬雪终于在斑驳与暮色里找到失落已久的禅的故事雪夕你伫立在黄昏的雪野上沉思滑撬留下的灰痕瑟缩的风哀鸣这凄婉的林夕和你苍白的投影绿色早已埋没在冰封的记忆里落日燃烧着你沉默的泪水将你和迷茫镀金梦在黄昏的雪野消融消融……浪花我是一个赶潮的孩子梦里都在聆听海的呼唤等待我的却是渔归的落日那深沉的失落里都浸透了我的坚韧和苦涩片片金帆谱写着一曲曲生命的绝响学生:谈谈对“黄昏”“落日”“晚霞”的所思所感。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霞》教案4 粤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霞》教案4 粤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霞》教案4 粤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研读重点段落,深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鉴赏作品的哲理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朴素纯美的思想感情.二.重点难点作者有关生活哲理的提示.三.教与学教学过程:(一)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个屈指可数的著名女作家中,冰心是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一个.她以朴素.流畅的笔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情美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近冰心,再次聆听她亲切的呼吸.(二)作者简介冰心(1900.10.5—xx.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

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

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

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

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

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

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

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著译作品: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散文两篇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散文两篇

10 散文两篇繁星(五十五)冰 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内容赏析】 这首小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后面所蕴涵着的艰苦努力。

1.字音辨识(1)单音字云翳.(yì) 眷.恋(juàn) 回溯.(sù) 褂.子(ɡuà) (2)多音字柏⎩⎨⎧(bó)柏林(bǎi)柏树 作⎩⎨⎧(zuò)作业(zuō)作坊 抹⎩⎨⎧(mǒ)一抹(mò)抹墙(mā)抹布 落⎩⎨⎧(luò)落霞(lào)落枕(là)丢三落四2.字形辨认 ⎩⎨⎧作yī(揖)jí(辑)录己jī(缉)私⎩⎨⎧惆chànɡ(怅)为虎作chānɡ(伥)明火执zhànɡ(仗) ⎩⎨⎧b ǎn ɡ(膀)大腰圆依山bànɡ(傍)水金bǎnɡ(榜)题名 3.词语辨析(1)迷惑·困惑二者都是形容词,都表示“陷入难题之中不知如何处理,如何解答”的意思。

“迷惑”侧重于对问题分辨不清,失去了判断能力。

“困惑”侧重于表示被问题难倒,无法摆脱。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微软不同意这一观点,哈里斯表示,大多数参与测试的用户对Windows 8在两种模式间切换不会感到迷惑(迷惑/困惑)。

②为什么那些“含金量”不如自己高的女孩,都昂首挺胸,骄傲地走进婚姻,而自己依然在单身的行列里困惑(迷惑/困惑)地徘徊?(2)暴露·显露两者都是动词,都有“隐蔽的事物公开化”的意思。

“暴露”常指露出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

“显露”常和情绪、神色、才华、生机等词语搭配。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飓风“桑迪”给纽约市带来严重破坏,暴露(暴露/显露)了纽约在防风和防洪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当局现在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开始讨论是否需要兴建堤坝系统及风暴潮屏障。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语文导学案 必修一粤教版 1.我很重要1

广东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语文导学案 必修一粤教版 1.我很重要1

高一导学案学科:语文编号:编写人:杨向东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课题:《我很重要》(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记住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能说出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2、运用段落分层的方法给本文划分层次结构;会解决: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3、体验:学习本文后尝试认识和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与难点】1、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2、体会和理解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6-8页内容,对课文中出现的陌生的、重要的字词,作好必要的标注。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随堂优化训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对于自己,对于“我”,我们有多少认识呢?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让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是怎样认识自己的。

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庄子)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③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吾庐独破受冻死。

(杜甫)⑤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牛顿)●提问:这五句话有什么共同之处?(强调自己是渺小与微不足道的,他人永远高于个人。

)(可适当解释)(考察学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由于受到教育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作者从开始担心别人批判到后来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其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思想过程?这一过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在作者看来,“我”为什么“很重要”?(把文章中的依据依次找出来)二、知识梳理1、作者介绍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散文两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散文两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散文两篇(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文解读⑴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999),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冰心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

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

⑵基本解读《霞》和《我的家在哪里?》均是冰心的晚年力作。

《霞》全文四百余字,六七个自然段,写得从容不迫,洒脱自如;表面看来,似乎全不费功夫。

其实无一句,无一段不是落到实处;这一短文,实乃作者一生素养(包括思想和艺术)之自然独到的发挥。

其中的智慧和哲理于不知不觉之间带领我们进入一种美丽的艺术天地,享受到一种彻悟人生意蕴的快乐。

文章含蓄、深刻而深沉,作者的沉痛和希冀、作者的洞察力、对生活的敏感,以及作家对于人生含义的感知,都在文中凝聚成为充满诗情的警句。

特别是文中后面三四个自然段,几乎全是诗情的迸发,全是警句,全都发出智慧和哲理之光。

我的家在哪里?》这篇短文通过对梦中的“家”的描写和对现实的对照,表达出她渴望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与温馨,又不受外界干扰的“家”。

而对现实社会中那些权、利之争表现出深切的厌恶和憎恨。

文章前写梦中,后写现实。

文章写了两个世界。

一个是儿时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潜意识中的世界,一个美好的无争斗的世界——-梦中的家;一个是眼下的世界,现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一个充满争斗,涌动着暗流的世界。

梦中的世界——“家”与现实的世界两相对照,十分鲜明。

梦中的“家”——中剪子巷——那里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

后来的所谓“家”,都没有那样的温馨,不是家不温馨,而是世界太喧闹。

对于梦中的“家”,作者是用儿时清纯的眼光去看的;对于现实的世界,作者是用饱经风霜的阅历去审视的。

⑶精华鉴赏或问题探究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

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

第10课散文两篇教案(粤教版必修1).doc

第10课散文两篇教案(粤教版必修1).doc

10.散文两篇教学目标:1、在品味冰心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感悟文中蕴涵的丰富哲理。

2、在朗读中体悟散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教学设想:一课时活动课师:通过阅读文章,谁能告诉我们冰心老人的那个家在哪里?生1: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师:对了,就是这一点题之句。

冰心94岁写下了这篇文章,应该说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彻悟,对家有着清醒的认识。

然而一一只有住着我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师:她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文章从什么写起?全体:梦,做了一个梦。

师:梦见自己在大街上喊“洋车”要车夫送她回家,回的那个家就是中剪子巷。

文章从-个真实的梦境写起。

巧妙构思。

这一切是从老人的梦境里幻化出来的。

奇怪了,为什么在梦里找到了这个答案?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全体: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

师:有时梦是不会撒谎的。

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一个人在梦里“暴露”与“揭发”的往往是他寄情最深的东西,唤起他潜藏在心底的美好感情。

冰心先生漂泊了一生、走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用她的话来说她曾居住过的四川、云南、东京、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美国“都不是她的家”。

照理,一个女性在自己成了家庭主妇、有了完整的家庭意识后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冰心老人在梦中完全应该回到成年后安家的任何一个门庭,不管它在哪座城市;然而,“只有住着我的父母的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这句体验整篇文章情感的关键句,我们怎么来理解呢?关键字是什么?全体:灵魂深处永久。

[来源:学科网ZXXK]生1:永远挂念、永远不会忘记。

师:在心里哪个位置?[来源:学科网ZXXK]生1:心里最深处。

师:对,心里最深处、最原始的地方。

生2::-个人『生会去到很多地方,但是最难忘记的是小时候父母爱护我们的地方。

师: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家的.概念是从那获得的。

生3:冰心住在中剪子巷,那个家是从十多岁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她认为是她灵魂深处的家是因为那是她梦开始和发芽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霞【学习目标】1、能通过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2、(1)培养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促使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91页内容,阅读《随堂训练》67页内容,对《诗经》概念、体例、表现手法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文章题目是“霞”,全文都是描写霞吗?不是的话,那文章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全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自然的霞;二是写作者的人生感悟。

2、《霞》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下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紧扣标题,以“霞”开笔,体现作者凝练的风格。

B.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C.抒发了作者从小爱霞的感情,强调无论是朝霞还是晚霞,都是她的“小伙伴”。

D.开篇强调霞是作者的“老朋友”,为后文以霞喻理作铺垫。

答案:C(没有说明"作用")3、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补充说明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的含义。

B.从抒情到析理的过渡。

C.点明全文的中心。

D.强调“快乐和痛苦相辅相成”,体现了作者“文必已出,哀而不伤”(达夫语)的风格。

答案:A(不仅仅是"补充")4、在“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进重叠着”一句中,“生命的天边”指的是()A.生命之火将要熄灭的时候。

B.流浪到天涯海角的时候。

C.经历过痛苦,也经历过快乐的时候。

D.晚年,垂暮之年。

答案:D二、知识梳理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翻译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主要作品有:小说:《小橘灯》。

诗歌集:《繁星》、《春水》。

儿童文学:《再寄小读者》(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早期的作品,多以“爱”为主题,抒写母爱、童真、自然等内容;因此早期的作品有“爱的哲学”之称。

晚期的作品多是抨击时弊的杂文以及充满哲理韵味的散文。

《霞》是她晚期哲理散文之一。

这篇散文,充满了哲理与智慧。

作者能够仔细观察生活,从普通的事物身上发现深刻的含义,融会个人的体验,深化为更高的哲理,实在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学习。

三、预习自测1、古诗鉴赏乐游园李商隐向晚不适意,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感情基调怎样?2、检测练习(1)、冰心,原名,著有小说、;诗歌《繁星》、;散文、;儿童文学等。

《霞》选自,是冰心期的作品。

(2)给下列加点字音,并解释词语云翳、璀璨、惆怅、衬托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1、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喜欢的句段或对本文的看法、体会。

例如:①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到四十年代读到过“很使我惊心的句子”。

第五自然段中写到自己几十年后的体会“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对此,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呢?使作者心惊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字)“云彩”实质上是指什么?(不超过12字)(同学们发表意见后,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同学们进行对比领悟。

)——由图画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光的折射、反射,有云翳的时候霞光就更加色彩缤纷了。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审美观的角度去理解这句子。

这里运用了美丑对比原则的观点看待事物。

美丑对比原则是法国作家雨果提出来的。

他认为“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

美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当。

”当两者并存时,人们因为受到刺激而情绪激动,产生震撼。

这时,美的东西就更美,丑的东西就更丑。

但是,丑的存在并非是无意义的。

丑的价值并不在丑的自身,而在于它衬托了美。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对待美与丑!思路解析:“很使我惊心的句子”,在这句话的后面,那么思考时也要从后面寻找答案。

第二个问题要从全文的内容来思考了。

答案:(1)自己从小喜爱的霞竟是从云翳中产生的(意思对即可)。

(2)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意思对即可)。

②“生命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互相衬托的。

”对于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吗?你有过这样的经历、感悟吗?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之间,四人小组间互相的述说、讨论自己的经历或感悟。

(学生自由讨论)——明确;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直白而富有哲理韵味。

③“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明确:经历过痛苦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用我们日常的话说,就是“不见风雨,怎么见彩虹”。

唯有经历过苦难、挫折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精彩的。

④作者最后一句说:“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走去……”,这句话是要表明什么的?(不超过12字)思路解析:这句话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但读文章时要抓住作者的思路,前后句子一定联系起来,因为写文章或说话,其思路是连贯的。

用这样的思路来思考,前后联系一下,答案还是能够得出来的。

答案: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探究2、第五自然段中作者用拟人手法写“霞”。

第七自然段中又用许多比喻写对云霞的感悟,不同的手法各有好处,对表现作者的性格心理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请用概括的语言,表述两种手法的好处和作用。

思路解析:答好处的时候,要答出两种修辞手法的共性,同时也要答出在此处的特殊作用。

答案:(1)拟人的手法好处: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把云霞写得有活力,有一定的灵性。

表现内容:利于表现作者幼年时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乐观,积极向上的天性。

(2)比喻手法的好处好处:生动形象,使“快乐”和“痛苦”有一种质感。

内容:利于表现作者老年时富有哲理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包容人生痛苦;彻悟人生的博爱情怀。

二、总结整理1、核心知识:2、典型方法:(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本文的“形散”体现在描写内容的时空跨越大。

空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重庆乐山写到故乡,又写到美国东岸慰冰湖,超越时空的记叙;时间跨越大体现在:文章从中年写到童年,从晚年又写到青年。

“神聚”聚在作者的“人生感悟”上,诸多材料无一不受这一“感悟”或隐或现的统制,全部材料皆围绕此中心而写。

(2)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具体而抽象。

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只有快乐和痛苦相互衬托,相互重叠,才能构成精彩、幸福、完整、充实的人生。

作者由霞的感悟揭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由具体而抽象不仅给人印象深刻,而且避免了说教,更易感染人。

(3)文章以《霞》为题,有三大妙处:一、“霞”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霞”蕴涵着人生的哲理;三、“霞”象征着人生的精彩、幸福和快乐。

3、重点问题解决: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生命中的云翳既有快乐,也有痛苦。

B.留恋、惆怅“近黄昏”的时节,就是欣赏生命的晚霞的时候。

C.作者认为生命中自然存有痛苦,但不是只有痛苦。

D.文语言朴素、淡雅,但表现力却深沉有力,富有哲理。

E.本文体物是把云彩写得璀璨多彩,述怀时写得深沉有力,意味隽永。

思路解析: B项内容前后不能构成一种判断。

可以说“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不能像本项那样说。

E项,文章里面是把“霞光”写得璀璨多彩,而不是云彩。

答案:B、E2、结合全文的主旨,将“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一句的深刻含义写在下面的横线上(限20字以内)。

解析:经历过痛苦磨难的生命才更有价值。

3、达夫先生说冰心的散文有“意在言外”的特点。

请你将“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一句的“言外之意”写在下面。

(答案以20字左右为宜)解析:(提示:①文末的省略号表示作者没有明说的“言外之意”;②请注意文尾注明的写作时间;③冰心写本文是时,已是81岁高龄,1923-1926年她曾赴美国学习英国文学,并写下了著名的《寄小读者》;④本题属于读者与作者感情交融,揣度性的题目,答案可以多样,但要符合文理文脉。

)我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时代学习生活过的美国。

(或:国家改革开放,中美建立了友好往来)二、课后巩固促提升1、反思提升:熟记重点知识,反思学习思路和方法,整理典型题本2、完成作业:课本P92页:三题;《随堂优化训练》P69页:“课内阅读”3、4题3、温故知新:阅读课本P91-92页,并完成新发的预习案;探讨《随堂优化训练》P68页要点一、要点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