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记账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复式记账法

第四章 复式记账法

原材料—甲材料 12 000
平行登记
原材料—乙材料 40 000 原材料—丙材料 10 000
• 2.平行登记的要点 • ◆登记内容相同
• • ◆登记方向相同 ◆登记金额相同
• 3.平行登记举例: • 【例4-8】公司从利民材料厂购入甲、乙、丙三种材料,各为12
• • • •
000元(40吨)、40 000元(100件)、10 000元(20箱)。货款62 000元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甲材料 12 000 借:原材料—乙材料 40 000 借:原材料—丙材料 10 000 贷:应付账款—利民材料厂 62 000
• 二、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1.平行登记的含义 • ◆经济业务发生后,既在有关的总账账户进行登记,又 要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的做法。
经济业务:企业用银行存款62 000元购入甲材料12 000元, 乙材料40 000元,丙材料10 000元。
复式记账 银行存款
62 000
原 材 料
62 000
经济业务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
• (2)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 • 【例4-1】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800 000元存入银行。
• (3)教学中会计分录的内容、格式及书写要求
800 000 800 000
• (5)会计分录的种类 • ◆简单会计分录——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 • ◆复合(复杂)会计分录——由两个以上账户所组成 的会计分录。 • 【例4-6】公司购材料货款30 000元。其中20 000元已用银行
• •
◆对应账户:分录中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
【例】在上例中,“银行存款”与“实收资本”账户就互为对应账 户。
5.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的含义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

2.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2.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为“借”、“贷”二字。 记账符号 ◆主要作用:表示“增加”或“减少”;账户中的登 主要作用: 主要作用 记方向。 借方(左方) 贷方(右方) 借方 贷方
增加
资产类账户
费用类账户
减少

减少
◎应在哪些账户中登记? 应在哪些账户中登记?
◎应登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应登记在账户的哪一方? ◎各账户中登记的金额是多少 对这些问题进行确认 ,并写出一定的记录形 式,即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
经济业务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填写在记账凭证上 在实际工作中,
的。
(2)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 (2)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 【例】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 元存入银行。
规律1——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同增或同减,增减金额相等。 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同增或同减 规律1 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同增或同减,增减金额相等。 起码影响两个方面】 【起码影响两个方面】 双方同增
经济业 务
左 方 增 减
资产
权益
右 方 增 减
双方同减 规律2 影响会计等式双方单方要素有增有减 规律2——影响会计等式双方单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影响会计等式双方单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起码影响两个方面】 【起码影响两个方面】
3.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反映资金平衡内在规律的会计等式为基础。 必须以反映资金平衡内在规律的会计等式为基础。
2)每项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 等额记录。 等额记录。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影响的四种类型记 录。 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会计基础之复式记账

会计基础之复式记账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节复式记账法所谓记账方法,简单地讲,确实是根基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按照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能够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以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

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比立简单,然而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因此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也不利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是否正确和完整,因而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记账方法。

这种记账方法只适用于经济业务特别简单或特别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根底,关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例如,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置一批材料的业务,业务发生后,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账户记录材料增加10000元,如此登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往。

其记录结果如图4-1。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1.关于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既能够全面、清楚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也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能够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账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纳。

我国过往曾采纳的复式记账法要紧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在我国1992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那么?中明确,企业应当采纳借贷记账法记账。

会计记账方法—复式记账

会计记账方法—复式记账

会计记账方法—复式记账1. 引言在会计学中,记账是指通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将经济业务的发生及变动记录下来,以后方便查询和分析的过程。

复式记账作为会计学中的一种记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中。

本文将介绍复式记账的概念、基本原则以及记账的步骤。

2. 复式记账的概念复式记账是一种基于“借贷对等”原则的会计记账方法。

根据这一原则,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变动都必须对应两个账户,一个账户记录贷方金额,另一个账户记录借方金额,使得整个会计系统始终保持平衡。

复式记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提供经济业务双向变动的信息,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流动的状况。

3.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则复式记账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借贷对等原则:每一笔经济业务必须同时在借方和贷方账户中进行记账,借贷金额必须相等。

•资产负债平衡原则:企业的资产总额必须等于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总和,在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中,资产减少的同时必定伴随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收支相抵原则:企业的收入应该与支出相抵,即贷方的总额等于借方的总额。

4. 复式记账的步骤复式记账的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4.1 确定记账基本要素在进行记账之前,需要先确定经济业务的基本要素,包括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参与记账的账户和金额。

4.2 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根据经济业务的基本要素,填制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复式记账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日期、凭证字号、摘要、借贷金额以及相关的会计科目。

4.3 进行记账分录的录入根据填制好的记账凭证,将其内容分录到相应的账户中。

根据借贷对等原则,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必须相等,以保持账户的平衡。

4.4 进行账户余额的核对记账完成后,应对各个账户的余额进行核对,确保其数值准确无误。

通过核对账户余额,可以及时发现记账错误并进行修正。

4.5 进行账目的汇总和报表的生成根据各个账户的记录和余额,可以对账目进行汇总,并生成各种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进一步分析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状况和变动情况。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

原理
原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其资金增减变化几种情况:
①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增加
②资产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双方同时等额减少
③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④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复式记账原理要求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均要在对应的两个方面同时登记。如果企业对经济业务的登记符合 复式记账原理,则在任何时点,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均能成立,即双方保持着平衡关系。相反,如果企业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没有遵守复式记账原理,即记账有错 误,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会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所以在复式记账系统下,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恒等式的平 衡关系检查记账错误。可通过复式记账原理检查的错误包含单纯的记录错误、出错的复式记账、加减或变换错误 等。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可据以进行试算平衡,以检 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特征
特征
复式记账之所以要求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这是为了保证会计等式的平衡,所 以说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就是会计恒等式。
复式记账有以下特征: ①记账基础:会计等式;理论依据:资金运动规律; ②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记录,各账户间有严密的对应关系,清晰 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③所有的账户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④需设置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及结果。
增减记账法
1965年中国商业系统首先推广应用。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增”、“减”为记账符号,所有账户都分为增减两方,将会计科目固定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大 类。无论是资金占用,或是资金来源,只要是数额增加,就记入有关账户的增方,减少就记入有关账户的减方。

复 式 记 账

复 式 记 账

二、复式记账原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就可为会计要素的每一 个项目设置账户,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就对其所引 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数据在与其相应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双重记 录,这种双重记录就是复式记账。
每一笔经济业务数据在账户中记录以后,都会使会 计等式形成新的平衡关系,尽管会计等式左右两方 的构成和总额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却不会影响左右
二、复式记账原理
(1)由于复式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都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账户中作双重记录,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而且通过全部经济业务的数据记录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
(2)由于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分类登记,因而可以
基础法是指会计核算工作中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 务的方法。
会计发展至今,人类曾采用过两种方法:单式记账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 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 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

22
资料3.某企业本月发生下列有关应收账款业务:
(1)5日销售产品给甲单位3000元,款未收。 (2)20日收到甲单位偿还货款3000元。
23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4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25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应用举例: ①生产产品过程中领用材料5000元。
18
各类账户应记方向
经济业务类型 1.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资产类 借 负债类 贷 所有者权益 类 记入金额 等量增加
记账规 则
2.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3.资产、所有者权益同 时增加 4.资产、所有者权益同 时减少 5.资产一增一减 6.负债一增一减 7.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借 贷 借、贷

贷 借
等量减少
现金
借 贷 借
银行存款

10000
10000
上述经济业务中,“现金”和“银行存 款”账户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因而“现金” 和“银行存款”账户互为对应账户。
31
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会计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都按复式记账要求,
分别列示出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简单分录与复合分录
本期结转或减少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反 映在产品的 成本
本期贷方发生额 ××× ×××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16
4、损益类收入账户结构
本年利润
借 贷 借
收入会计科目

收入
本期结转或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基础会计第3章 复式记账法

基础会计第3章  复式记账法

3.1.2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和种类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平衡式(资产=负 债+所有者权益)。从会计平衡式可知,任何一项经 济业务的发生,都至少会引起两个方面资金的增减 变动,且变动的金额相等。例如一项资产的增加, 可能是由于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或是一项负债的增 加,还可能是由于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引起的。对于 一项经济业务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进行相互 联系地、全面地反映,这是复式记账法的原理。
17
图3.7 负债项目一增一减对应关系图
18
图3.8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项目一增一减对应关系图
19
图3.9 所有者权益项目一增一减对应关系图
20
图3.10 “多借一贷”对应关系
21
图3.11 “一借多贷”对应关系图
22
4) 采用借贷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要求对每一项 经济业务都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 则进行记录,记入账户借方的金额和记入账户贷方 的金额相等。因此,将一定时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 会计分录都记入有关账户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 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也必然相等。同时,所有账户 借方和贷方的期末余额合计也必然相等。这种平衡 关系可表示为: 所有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之和=所有账户期初贷
4
3.2.1
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和发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巴其阿勒(Luca Paciolio)出版了他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 予理论上的总结。由于这本书的出版,借贷复式记 账法才在欧洲和全世界得到推广。随着经济发展和 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过上百年的不断完善,借贷记 账法逐渐成为一种在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节复式记账法第二节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第三节会计分录★★第四节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第一节复式记账法记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按照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简单了解)1、概念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以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

例如:对于用现金支付工资的业务,只在现金账户中登记现金减少,而不在“应付工资”账户中登记应付工资的减少。

2、特点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比较简单,但是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利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是否正确和完整,因而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记账方法。

这种记账方法只适用于经济业务很简单或很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例如,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买一批材料的业务,业务发生后,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账户记录材料增加10000元,这样登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1.对于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既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账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

我国过去曾采用的复式记账法主要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在我国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概念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借贷二字已失去了原有的含义,而演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用来标明记账方向。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但是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决定。

(一)资产类账户结构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增加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减少额)注意:①个别资产类账户的余额一般在贷方,例如:累计折旧、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等。

其余额计算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②有些资产类账户的余额既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例如:对于“应收账款”账户,如果本期收回的款项大于应收款项(即存在预收款项),则期末“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在贷方,表示预收的款项,此时“应收账款”账户变成负债性质的账户了。

(二)权益类账户结构权益类账户包括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权益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余额一般在贷方。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增加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减少额)注意:个别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能在借方。

例如:预提费用、本年利润。

“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核算企业按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贷方登记预先提取的数额,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费用,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如果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支付大于预先提取的数额,应视为待摊费用。

“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由收入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的全部收入数额,借方登记由费用类账户转来的,企业本期内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数额,如果余额在贷方,反映的是利润数额;如果余额在借方,反映的是亏损数额。

(三)收入类账户结构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结构相似。

收入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期末应予以结转,将全部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通过“本年利润”账户计算出本期利润。

因此,收入类账户一般期末无余额。

(四)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1)费用是企业为了取得收入所发生的,在计算利润时将其从收入总额中扣除掉;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同,与收入类账户相反。

(2)费用(包括成本)类账户在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余额,应为借方余额。

具体而言:①生产成本、劳务成本账户在期末一般有余额,其余额在借方,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②制造费用账户在期末结转(计入生产成本)之后一般没有余额。

③属于损益类的费用账户期末(结转计入本年利润)没有余额。

(五)账户结构总结1.对每一个账户来说,期初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借方或贷方,反映资产或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期初余额。

2.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方向相同,说明账户的性质未变;如果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方向相反,则说明账户的性质已发生改变。

例如:“应收账款”是资产类账户,期初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期初尚未收回的账款。

如果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仍在借方,则反映期末尚未收回的账款,仍为资产性质的账户;如果期末余额出现在贷方,说明本期多收了,多收部分就转化成预收账款,变成负债性质的账户了。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账户都存在,如“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反映往来账款的账户以及“待处理财产损溢”等双重性账户,都应根据它们期末余额的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反之,如果余额在贷方,就是负债类账户。

3.对于收入、费用类账户,由于这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在期末都要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的财务成果,所以一般无期初和期末余额。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即对于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而且借方和贷方的金额要相等。

具体来说,就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如果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了借方,必须同时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登记贷方;或者反过来说,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了贷方,必须在另一个或几个账户中登记借方。

而且登记在借方的合计数与贷方的合计数金额必须相等。

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记经济业务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分析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账户名称,并判断账户的性质;其次,判断账户中所涉及的资金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最后,根据账户的结构确定记入账户的方向。

在借贷记账法下,无论经济业务多么复杂,均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总额增加;(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总额减少;(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总额不变。

注:前面第一章第四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中归纳的9种情况的再归纳。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经济业务,都将以相等的金额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都应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在采用借贷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时,会使有关账户之间形成一种应借应贷的对应关系,称作账户间的对应关系;发生应借应贷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法(★填表)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试算平衡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

(一)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其公式为: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由于借贷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的记录都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的,这样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就一定相等。

(二)余额试算平衡法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等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根据余额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其公式为: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注意:1.全部账户①全部账户包括没有余额或没有发生额的账户;②全部账户不能仅仅是某一类账户,如资产类全部账户(×)2.借方合计=贷方合计因为试算平衡法是检查记账是否正确的,我们用的是借贷记账法,所以最后强调的是借方合计=贷方合计。

3.三个公式为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套入。

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记入试算平衡表。

如有遗漏的话,就可能会造成期初或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不相等的情况发生。

(2)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就说明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

(3)如果试算平衡表经过试算都是平衡的,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就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例如:①漏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同时减少,借贷仍然平衡;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将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同时增加,借贷仍然平衡;③某项经济业务记错有关账户,借贷仍然平衡;④某项经济业务在账户记录中,颠倒了记账方向,借贷仍然平衡;等等。

注:试算平衡表只能检查部分数字性的错误,文字性的错误检查不出来。

第三节会计分录一、概念会计分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的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在实务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上登记的。

一笔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会计科目、记账符号、金额(其中会计科目和记账符号组成了方向)。

例子借:应收账款22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20000二、分类按所涉及的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一)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简单会计分录下的会计科目间的对应关系十分清晰,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复合会计分录(非一借一贷)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的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