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重点

1.排水系统分类:合流制(直排式和截流式)和分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

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套沟道内排除的系统。

分流制:将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各自独立的沟道内排除的系统。

完全分流制: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

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系统。

半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

在雨水干沟上设雨水跳越井可截流初期雨水和街道冲洗废水入污水沟道。

排水系统:为了系统地排除和处置各种废水而建设的一整套工程设施。

排水体制:污水不同的排出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

2.沟管接口形式:承插式、企口式和平口式。

3.常见的沟道附属构筑物:检查井、跌水井、水封井、溢流井、跳越井、冲洗井、潮门井、雨水口、倒虹管、管桥、出水口。

4.污水管道的出水口和雨水沟道的出水口设置要求:沟道出水口的位置和形式应根据出水水质、水体的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水流方向、下游用水情况、边岸变迁(冲、淤)情况和夏季主导风向等因素确定,并要取得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和航运管理部门的同意。

当经处理后的废水需和受水水体充分混合时,出水口常长距离伸入水体。

当水量大时,常设置泵房和压力井,压力井连接排放管伸入水体,在伸入水体的出口处应设置标志。

污水管道的出水口应尽可能淹没在水中,管顶标高一般在常水位以下。

雨水管道的出水口应露在水体水面以上,雨水管道出水口的管底标高,一般设在常水位以上。

出水口与河道连接处,一般设置护坡或土墙。

出水标高比水体水面高出很多时,应考虑设置单级或多级跌水设施。

5.污水沟道水力学设计原则:不溢流、不淤积、不冲刷管壁、要注意通风。

6沟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与最大设计流速:污水沟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明沟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最大设计流速混凝土管为5m/s,钢管为10m/s 。

设计流速:管渠中流量到达设计流量时的水流速度。

沟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决定因素:①必须防止沟道中的污水冰冻和因土壤冰冻膨胀而损坏沟道②必须防止沟壁被车辆造成的活荷载压坏③必须满足支沟在衔接上的要求。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已整理)(DO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已整理)(DO

表面水力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用q表示,单位(量纲)是:m3/(m2•s)或m3/(m2•h),反映的是沉淀池的效率。

浅池理论:池长为L,池深为H,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的沉淀池中,在理想状态下,L/H=v/u0。

L与v值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沉淀去除的悬浮物颗粒u0也越小。

若用水平隔板,将H分为3等层,每层深H/3,在u0与v不变的条件下,则只需L/3,就可将沉速为u0的颗粒去除,也即总容积可减小到1/3。

如果池长L不变,由于池深为H/3,则水平流速可增加到3v,仍能将沉速为u0的颗粒沉淀掉,也即处理能力可提高3倍。

把沉淀池分成n层就可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

这就是20世纪初,哈真(Hazen)提出的浅池沉淀理论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厌氧生物处理: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莫诺特方程: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之间的关系;μ=μmax.ρS/(KS+ρS)----ρS:底物浓度、μ:微生物的比增长速率,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速度、μmax:最大比增长速率、KS:饱和常数表观产率系数:微生物的净增长速率比总底物利用速率。

PS:在活性污泥法中为:指单位时间内,实际测定的污泥产量与基质降解量的比值。

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泥污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SVI)污泥负荷:基质的量(F)与微生物总量(M)的比,F/M污泥龄:在处理系统(曝气池)中微生物的平均停留时间,常用θc表示。

同步硝化反硝化:在没有明显独立设置缺氧区的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内总氮被大量去除的过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1.水污染的分类:水污染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种。

点源污染是指可以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工业废水排放口等;非点源污染是指不容易明确界定出来的水污染源,如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排水渗漏等。

2.水质指标:常用的水质指标有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合的使用用途。

3.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筛选、沉淀、过滤等方法;化学处理主要包括凝聚剂加入、氧化剂投加、酸碱中和等方法;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4.污水处理工艺: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两种。

物理化学处理包括预处理、沉淀、过滤等步骤,主要去除悬浮物、悬浮沉降物、溶解物等;生物处理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

5.水污染控制方法:水污染控制主要包括源头防治和终端治理两种方法。

源头防治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前采取的措施,如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加强环境管理等;终端治理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后采取的措施,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等。

6.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体进行采样和分析,以评估其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水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监测、生物监测和河流断面监测等。

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对各种类型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废水排放的最大限度规定。

工业和农业排放标准的制定旨在控制污染源的废水排放,保护水体水质。

8.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我国相关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水污染的控制和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框架。

9.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水污染的经济评估是对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

这些损失包括水资源损失、水生态系统破坏、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相关行业损失等。

10.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新技术。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课本:水污染控制工程王金梅薛叙明主编化学产业出书社单位知识一绪论1.水资源看法现状2.水体污染看法污染类型水质指标水质标准3.水体自净看法氧垂曲线单位知识二污水的物理处理惩罚1.调治池①调治机理②水质调治(外力调治差流调治)③水量调治④调治池设计2.格栅①格栅作用②格栅分类③格栅设计设计历程)④维护治理3.筛网4.沉淀处理惩罚①原理知识(沉淀工程应用沉淀类型斯托克斯公式阐发理想沉淀池)②沉砂池a结构设计要点设计历程运行治理)b曝气沉砂池结构设计要点设计历程运行治理)c旋流沉砂池(原理结构设计要点设计历程)③沉淀池a平流式沉淀池结构设计要点设计历程运行治理)b竖流式沉淀池结构设计要点设计历程运行治理)c辐流式沉淀池结构设计要点设计历程运行治理)d斜板(管)沉淀池(原理结构设计要点设计历程运行治理)e沉淀池比拟阐发f沉淀池强化5.除油池(类型设计运行)6.过滤a机理b快滤池(滤料设计运行治理单位知识三污水的化学、物理化学处理惩罚1.中和①底子知识(应用目的)②酸性污水中和处理惩罚(投药中和)③碱性废水中和处理惩罚④运行治理2.混凝①胶体②混凝机理③混凝剂殽杂设备反响设备沉淀设备运行操纵治理)⑤澄清池水力澄清池设计)3.化学沉淀(氢氧化物沉淀硫化物沉淀钡盐沉淀碳酸盐沉淀铁氧体沉淀)4.化学氧化欢迎①化学氧化a氯氧化b空气氧化c臭氧氧化d高级氧化应用FENTON②化学还原(还原除铬除汞)5.电解①电解原理②电解设备③电解实例应用(案例阐发)6.气浮①原理(条件脱稳)②气浮设备设计③充气气浮④溶气气浮⑤电解气浮7.吸附①原理(吸附剂吸附质等温线吸附平衡穿透曲线②吸附剂③吸附操纵(静态操纵动态操纵)④应用实例8.离子互换①原理(互换剂树脂性能树脂选择)②离子互换操纵③应用实例9.膜法电渗析(原理设备应用)反渗透(原理设备应用)超滤(原理设备应用)单位知识四污水的生物处理惩罚1.好氧处理惩罚底子知识(微生物可生化性分类)活性污泥法(原理分类生长构筑物设备设计运行治理)生物膜法(原理分类生长构筑物设备设计运行治理)2.自然处理惩罚系统稳定塘(类型原理)土地处理惩罚系统(类型原理)3.厌氧生物处理惩罚(原理应用生长设计运行治理)单位知识五污水深度处理惩罚脱氮除磷(要领中水回用(技能单位知识六污泥处理惩罚1.污泥分类2.污泥浓缩(重力气浮)3.污泥脱水(分类机器药剂)4.污泥干化单位知识七污水厂设计设计根本步伐(开端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方案阐发)污水厂设计(选址工艺流程选择构筑物结构平面图。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水体污染的类型及产生原因、防治措施2.表征污水水质国际通用三大类指标3.概述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污染指标。

4.水体污染控制的化学指标分别含义5.水体自净6.氧垂曲线7.污水排放标准分类8.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格栅的定义和分类2.沉淀的四种类型及每种沉淀的特征3.理想沉淀池的4点假设4.沉砂池的作用和工作原理5.沉淀池的三种分类及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6.沉淀池与沉砂池的区别7.废水中油的存在状态及去除方法8.破乳的方法有哪些?9.什么叫气浮?气浮法处理污水的原理?应用10.在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第三章化学处理1.污水的化学处理有哪些方法?处理对象?2.化学混凝的机理主要是哪几个方面的作用,分别叙述3.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4.化学沉淀法与化学混凝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使用药剂有何不同?第四章物理化学处理1.污水的物理化学方法有哪些?2.吸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第五章生物处理基本概念1.电子受体不同,分解代谢分类?各自定义2.好氧生物处理、缺氧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概念3.比较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分别适用于处理污水的类型4.微生物生长的四个时期及各自特点,哪个时期净化废水的效果最好?5..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6.米门方程:莫诺特方程:劳麦方程分别描述何种关系?第六章活性污泥法1.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组成2.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3.活性污泥法的发展:14种方式的特点4.活性污泥法三要素:5.什么是双膜理论,从气体传递的双膜理论分析氧传递的主要影响因素6.什么叫污泥泥龄,回流比7.什么叫活性污泥膨胀?8.活性污泥膨胀的类型以及控制措施9.二沉池的功能要求:第七章生物膜法1.什么是生物膜法,具有哪些特点?2.生物膜法净化污水的原理3.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的优缺点比较4.生物膜法的几种形式及特点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5.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效果影响因素:8个第八章厌氧生物处理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2.UASB反应器,画出草图及原理了解第九章氮磷去除1、城市污水化学脱氮主要采用什么方法?2、生物脱氮机理3、什么是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4、生物除磷技术是利用了聚磷菌的什么特性?5、A/O工艺各单元的功能是什么?6、A/A/O工艺各反应器的名称及其单元功能是什么?7、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第十章稳定塘与污水的土地处理1.稳定塘的定义,几种主要类型?各自机理有何不同?各适用于哪些场合?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工艺类型有哪些?特点?3.人工湿地系统脱氮除磷的机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

1.污水的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水体的自净作用:(1)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化学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3)生物净化: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

3.各种方法或构筑物去除的对象:(1)格栅: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2)沉砂池:去除污水中的砂子、煤渣等比重比较大的颗粒;(3)沉淀池:初沉池去除对象是悬浮固体和20%~30%的BOD5,二沉池用于分离活性污泥或去除生物膜法中脱落的生物膜;(4)气浮池:分离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5)活性污泥法:去除溶解的和胶体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无机盐也能被部分去除;4.格栅的作用: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以防止损伤后续工艺设备,减少整体处理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防止污染水道。

5.水流过格栅的阻力来至那些方面?格栅本身对水流的阻力较小,主要来自于截留下来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滞留于格栅前形成的阻力6.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自由沉淀的特点: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降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

水污染控制工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

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污泥龄: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要物质。

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生物群体。

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的活力,做称为活性污泥。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个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之间的处理方法,它兼具有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厌氧生物法: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兼性菌和厌氧菌的代谢作用降解污泥和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的最终产物主要是沼气,可作为能源。

好氧生物法:在不投加底物的条件下,对污泥进行较长时间的曝气,使污泥中的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进行自身氧化。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脱盐处理,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向树脂填充塔充水水中水中无机盐类通过交换吸附反应得到去除。

折点加氯法:当水中有机盐类主要为氨氮化合物,其实际需氧量满足后,加氯量增加,但是后者增长缓慢。

一段时间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此后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

此折点后自由性余氯出现,继续加氯效果最好。

此为折点加氯法。

好氧塘:也称好氧稳定塘,深度较浅,一般不会超过0.5m,阳光能透入塘底,主要由藻类供氧,全部水都呈好氧状态,由好氧微生物起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污水的净化作用厌氧塘:也称厌氧稳定塘。

塘水深度一半在1.0m以上,有机负荷率高,整个塘水基本上呈厌氧状态,在其中进行水解、产酸以及甲烷发酵等厌氧反应全过程。

净化速度低,污水停留时间长。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他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量。

水污染控制知识点

水污染控制知识点

1.COD cr与BOD指标的区别与联系答:BOD近似代表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COD cr可近似代表总的有机物量;COD cr与BOD的差值表示污水中难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BOD与COD cr的比值表示污水的可生化性,当与BOD/COD cr≥0.3时,认为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当BOD/COD cr<0.3时,认为可生化性交叉,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

2.废水中氮的存在形式及关系答:废水中氮的存在形式:有机氮、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有机氮+无机氮(无机氮=氨氮+NO2-+NO3-)有机氮=蛋白性氮+非但百姓氮凯氏氮=邮寄氮+氨氮3.沉砂池的类型有哪些答:常见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竖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等型式,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

4.什么是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答: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即沉淀池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水量,单位是m³/(㎡·h)。

根据表面负荷可以设计和确定沉淀池澄清区的面积和有效水深。

5.什么是沉淀池的固体通量?答:沉淀池的固体通量也叫固体表面负荷,即沉淀池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固体质量,单位是kg/(㎡·h)。

7. 均质调节池的混合方式有哪些?答:常用的混合方式有:(1)水泵强制循环;(2)空气搅拌;(3)机械搅拌;(4)穿孔导流槽引水。

8. 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有哪些应用?答:气浮法的传统用途是用来去除污水中处于乳化状态的油或密度接近于水的微细悬浮颗粒状杂质。

为促进气泡与颗粒状杂质的粘附和使颗粒杂质结成尺寸适当的较大颗粒,一般要在形成细微气泡之前,在污水中投加药剂进行混凝处理或加入破乳剂破坏水中乳化态油分的稳定性。

气浮法通常作为对含油污水隔油后的补充处理,即为二级生物处理之前的预处理。

隔油池出水一般仍含有50~150mg/L左右,再经过二级气浮法处理,出水含油量可达10,mg/L以下。

气浮法对电镀废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制革废水等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也有成功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污水有机物指标:①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②化学需氧量(COD或OC):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COD Mn或OC——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地下水;COD Cr或COD——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地表水③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④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C全部变为二氧化碳,H 、N及S怎被氧化成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COD>BOD TOD>TOC2、水体自净:①物理净化: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②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③生物净化: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3、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五类水体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污水排放标准:①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其单位一般为mg/L②总量控制标准:是以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相适应的水体环境容量为依据而设定的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5、格栅:①分为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人工格栅倾角30°~60°,机械格栅(每日栅渣量>0.2m3)倾角60°~90°②设计参数:渠道宽度适当,过渠道水流速度一般0.4~0.9m/s,过栅流速0.6~1.0m/s;格栅工作平台应高出设计水位0.5m6、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运动,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污水池里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③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沉池)④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池)7、沉淀类型:①自由沉淀: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的一种沉淀类型,直线下沉,且颗粒物理性质不变(沉砂池)②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曲线下沉,且颗粒物速度质量性状等变(二沉池中间段)③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5000mg/L以上)有明显泥水分离(二沉池下部和污泥重力浓缩池开始)④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二沉池污泥斗中、污泥重力浓缩池)8、曝气沉砂池构造及工作原理及特点:①构造(p37图10-21)②特点:(1)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2)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除泡作用,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和浮渣的分离等作用③工作原理:两种形式的运动,水平的和旋转的,流速中心处最小,池的周边最大,砂旋转碰到池壁就向下滑落,到了槽里就出不来了,旋转时刻碰撞摩擦,使有机物被冲刷掉,使沉砂较为纯净,易于收集利用。

9、旋流沉砂池构造和工作原理①构造(p41图10-24)②工作原理: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沙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的沉砂装置。

污水由切线方向流入沉砂区,由于受离心力作用不同,砂甩向池壁在重力作用下沉入砂斗,水带着有机物流出。

砂斗内沉砂可采用空气提升,排砂泵等排出,达到砂水分离效果10、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p43 10-26)11、气浮池:①机理:在水中形成微小气泡形式,是微小气泡于水中悬浮颗粒物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项混合体,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漂浮絮体,形成浮渣层被刮除,实现固液分离②基本条件:(1)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细微气泡(2)必须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3)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物质产生黏附作用③应用:(1)石油、化工及机械制造业中的含油(包括乳化油)废水的油水分离(2)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如造纸废水中的纸浆纤维及填料的回收(3)含悬浮固体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工业废水的预处理(4)取代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特别适用于活性污泥絮体不易沉淀或易于产生沉淀的情况(5)剩余污泥的浓缩④气浮法的类型:(1)电解气浮法:电解水,正负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气泡(2)分散空气气浮法:微孔曝气气浮法、剪切气泡气浮法(3)溶解空气气浮法:真空气浮法、加压溶气气浮法(多用)⑤如何提高气浮效果:投加化学药剂(1)混凝剂:改变废水中悬浮颗粒的基本性能,使废水中的细小颗粒絮凝成较大的絮状体(2)浮选剂:改变亲水性和疏水性(3)助凝剂(4)抑制剂:抑制某些物质气浮,不妨碍要去除物质的气浮(5)调节剂:调节PH12、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答:气浮法:能够分离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者小于水的细小颗粒,适用于活性污泥絮体不易沉淀或易于产生膨胀的情况,但是产生微细气泡需要能量,经济成本较高。

沉淀法:能够分离那些颗粒密度大于水能沉降的颗粒,而且固液的分离一般不需要能量,但是一般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

第十一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13、呼吸:分为好氧呼吸和缺氧呼吸①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②缺氧呼吸:以氧化性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③发酵:以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中间产物为电子受体④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子载体不是直接将电子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14、脱氮除磷:①生物脱氮:含氮化合物经氨化、硝化、反硝化、同化后转变为氮气而被去除的过程。

(1)氨化反应:微生物经加氧或水解脱氨基,使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2)硝化反应:在亚硝化菌或硝化菌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3)反硝化反应:缺氧条件下,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硝酸盐—亚硝酸盐—氧化氮—氧化亚氮—氮气)(4)同化作用污水中的一部分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部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成分排出②生物除磷: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或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是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中磷的浓度大大降低,排放大量富磷污泥达到除磷目的15、微生物生长规律的一般表现:图p88 11-4①延迟期(适应期):适应时期,细胞数目不变或减少,体积增大,末期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②对数增长期:细胞数目以恒定速率成直线增长(大小、性质基本不变),消耗了大量底物,细胞内代谢物质丰富,是作为研究的理想材料③稳定期(减速增长期):生长速率下降,细胞个数趋于稳定,并随之死亡,菌胶团形成,内分泌物增多,活性污泥絮体开始形成。

具有氧化有机物的能力,还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④衰亡期(内源呼吸期)生长速率为零,靠内源呼吸,呈衰退性,由于能量降低,絮凝体吸附有机物能量显著,活性污泥性降低,泥较为松散16:反应系数g(生物细胞量)/g(降解的底物)反映了底物减少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成正比),污水生化处理中的重要规律17说明微生物增长速率与现有微生物浓度X成正比——莫诺特方程μ——比增长速率μmax——μ在限制增长的底物达到饱和浓度是的最大值S——饱和常数,即μ=μmax/2时的底物浓度18描述了微生物净增长速率g和底物利用速率u之间的关系第十二章活性污泥法19、活性污泥:①组成: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无机悬浮固体(Mii)②性状:活性污泥是粒径在200~1000μm的类似矾花状的不定形的絮凝体20、活性污泥评价:①生物向观察②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包括Ma、Me、Mi、Mii四者在内的总量(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它包括Ma、Me、Mi这三样;一般MLVSS/MLSS在0.7~0.8左右③污泥沉降比(SV%):通常使用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来表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一般在30%左右④污泥体积指数(SVI):静置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SVI=沉淀污泥的体积(ml/l)/MLSS(g/l);它是判断污泥沉降浓缩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100~150为好,越大沉降性能差,越小污泥活性差21、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p103图12-122、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吸附阶段和稳定阶段①吸附阶段: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②稳定阶段: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利用23、活性污泥法曝气反应池的四种形式:①推流式曝气池②完全混合曝气池(图12-7)③封闭环流式曝气池(推流+完全混合)④序批式反应池(SBR)(图12-9):注水-反应-排水24、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特点(1)工艺结构简单,曝气池兼二沉池功能,无污泥回流设备(2)耐冲击负荷(3)反应推动力大(4)操作灵活(5)污泥沉降性能好,有效防止丝状菌膨胀(6)计算机自动控制25、氧化沟:p117图12-2126、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R——污泥回流比:回流污泥流量/进水流量θc或SRT——污泥泥龄:曝气池中活性污泥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27、构成活性污泥法的三个基本要素:①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即活性污泥②污水中的有机物:它既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的食料③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氧,好氧微生物既不能生存们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28、曝气设备:鼓风曝气、机械曝气区别:鼓风曝气是液下曝气,机械曝气则是通过安装于池面的表面曝气器来实现的①鼓风曝气:扩散器是整个鼓风曝气系统的关键部分,它的作用是将空气分散成不同尺寸的气泡。

根据分散气泡的大小,扩散器又可分为几种类型:(1)微气泡扩散器(d=100μm)气液接触面大,氧利用率高,但压力损失大,易堵塞,对送入的空气必须进行过滤处理(2)小气泡扩散器:多孔材料制成(d<1.5mm)(3)中气泡扩散器:穿孔管或莎纶管(d=2~3mm)(4)大气泡扩散器(d=15mm)(5)剪切分散空气曝气器:与前面的将空气直接分散的扩散器不同,它是利用水利或机械力的剪切作用,将大气泡剪切成小气泡②机械曝气:把大量液滴抛向空中,按传动轴的安装方向,分为以下几种:(1)竖轴式曝气池(2)卧轴式曝气池:主要用于氧化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