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辩+科社复习提纲
自然辨证法期末复习资料——满分攻略

自然辨证法期末复习资料——满分攻略自然辨证法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其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科学观察属于实践活动,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它既是接受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的基本方法,又是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
其基本原则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和观察对象的全面性。
3.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于构造对象的形象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类基本的、最常见的两种思维形态之一。
它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中,主要是以图像、音调、动作等形象的符号再现某类事物形象的一般特征和共性。
因为这些符号容易被人们直接感知,故又称“直感思维”。
形象思维的“细胞”是意象,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的内容、进行形象的判断和推理。
4.技术价值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的特点。
对技术价值的认识是通过从价值的角度考察和评价而得到的。
我们认为,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技术,才能获得对技术价值的正确认识。
5.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2011年统招硕士自然辩证法复习1、专门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认为:“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谈谈你对“李约瑟问题”的理解。
2、结合科学史案例,试比较归纳、演绎与类比这三种逻辑思维方法。
3、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论述现代技术创新的特征与趋势。
4、试论述跨国公司海外研究开发的主要特征及实现形式。
5、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最普遍、最本质问题的理论概括,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观点和看法。
纵观人类思想史,“自然”的观念始终是被人们反思的课题。
由于人类自然观的变迁是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发生的,哲学、宗教特别是科学对自然观念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自然观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试论述自然观的历史变迁及其变迁的自然科学基础。
6、生态中心论把人类道德关怀和权利主体的范围从所有存在物扩展到了整个生态系统。
生态中心论认为,生态伦理学必须把道德客体的范围扩展至生态系统。
自然过程以及其他自然存在物。
生态中心主义虽然也属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或自然中心主义,但与以往的生态伦理观不同,生态中心论更加关注生态共同体而非有机个体,是一种整体主义的而非个体主义的伦理学。
试结合现代生态哲学,谈谈生态危机的表征形式、形成根源及应对策略。
7、杨振宁指出,所有研究生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通常是做论文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在做论文之前,是学习已知的东西。
学习如何解答书上讲的、老师讲的那些已经被咀嚼过的、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而在做论文的时候,是要寻求未知的东西,需要自己发现和提出那些尚无标准答案,甚至尚不知是否有答案的问题。
结合杨振宁的观点,试论述科学研究选题的重要意义、原则与步骤。
8、试比较第一次、第二次与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征。
答:第一次科学革命特点:1、近代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上历史舞台,争取了崇高的社会地位2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变革。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题型:简答4个,只答(1)、(2)、(3),不用展开;辨析1-2个,要先答对错,再解释为什么;论述2个,要展开二级小标题,如1、(1)。
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关系?P1、笔记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法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是具体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2)自然辩证法把具体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既从它的活动过程,也从它的活动成果来考察,从而概括出自然辩证法;(3)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然辩证法;(5)自然辩证法指导具体科学技术。
2、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笔记答:(1)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2)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促进的机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机制;(3)总结科学技术应用的成果和失误,真正实现两个协调发展:①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②人和自然协调发展;(4)为科技政策、科技规划、科技管理提供理论依据;(5)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
3、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自然辩证法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哲和科学技术的中间环节,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有哪些特点?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用哲学的猜想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来编制自洽的理论。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和局限性。
(1)重大贡献:它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是巨大的进步。
(2)局限性:①机械性: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把一起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力。
②形而上学性:与当时自然科学研究所运用的分析方法(还原分析方法)有密切关系。
③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4.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基础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发生的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近代以来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①天体演化的“星云说”1755年,德国科学家康德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1796年,拉普拉斯发表《宇宙体系论》,提出了类似的更趋于完整的星云说,后人称之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题纲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题纲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题纲题型:单选、简答、论述第一章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马克思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11(1)整体性和直观性。
自然哲学家们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直觉的考察,没有在细节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
(2)思辨性和臆测性。
自然哲学家们通过思辨研究万物本源等问题,通过猜测填补因直觉考察而出现的知识空白。
(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3.古代“原子论”的提出者德谟克里特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论”,数即万物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特征P18(1)机械性。
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成是机械运动。
(2)不彻底性。
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等。
(3)形而上学性。
5.牛顿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单项选择)6.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特征P23实践性。
它主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对认识自然界起到决定作用。
(2)历史性。
它主张自然界的历史是人类生成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作用的历史,认识自然界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
(3)辩证性。
它以实践论为基础,实践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
(4)批判性。
它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说”,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错误观点,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7.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P24(1)康德的“星云假说”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
(2)维勒完成的人工合成尿素。
(3)麦克斯韦等人的电磁场理论。
(4)施旺和施莱登的细胞学说。
8.何为自然观。
P9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它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的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等阶段,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它发展的高级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概论绪论三个问题:1.什么是“自然”?2.什么是“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有两种基本含义,第三种含义是延伸出来的。
1. 自然界的本性、本质或规律——自然观2.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时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3.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产生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观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1、研究对象(1)自然界————客体(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主体(3)科学技术———中介2、研究内容(1)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来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规律;•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理、化、天、地、生等)前沿的哲学问题。
(2)科学哲学•研究科学的结构、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发展模式;•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科学发现的思维形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
(3)技术哲学•研究技术的性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重点研究工程技术的方法;技术创新的过程、内容与模式,高技术的发展机制及产业化等问题。
(4)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及促进社会结构变革的问题;•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环境问题(具体如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诺贝尔奖与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等问题);•科学技术革命与知识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特点、趋势与影响;•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及科技伦理问题(如克隆人、转基因食品问题及网络技术与国家安全等问题)。
自然辨证法复习提纲

1.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2.恩格斯为什么要写《自然辩证法》?(写作背景)1872年底,德国生理学家毕希纳在莱比锡出版《人及其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恩格斯当时正处于“脱毛”阶段;庸俗唯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一批科学家被卷入庸俗唯物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浊流之中。
3.《自然辩证法》概况。
由181个部分组成,在两个阶段内完成:第一时期(1873-1876)从开始写作这一著作到写《反杜林论》而终止;第二时期(1878-1883)从再度写作到马克思逝世为止,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
4.科学的内在旨趣是认知旨趣和好奇取向的综合,简称为“好奇认知旨趣”。
科学的首要旨趣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
科学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的特性:解释性和预见性,精确性,可检验性,可错性或可变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
科学精神的内涵可展开为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等方面。
5.技术的基本旨趣是控制自然过程和创造设计人工过程。
3次技术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
6.工程:是按照一定目标和规则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动态整合。
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
工程活动是一个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创新的过程。
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7.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区别: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区别:科学-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解决自然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利用;解决变革自然“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工程-头脑中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转化为现实,并以物的形式呈现给人们。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提纲(2011春)1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内涵是 什么? 9、何谓创新?何谓创新精神? 10、应该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 的影响?科学家和工程师应肩负什么样 的社会责任?
科学技术观 部分
11、应该如何培养形成创新精神? 12、科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3、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 的作用? 14、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同社会 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怎样?
4、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组织有哪些? 5、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内容。 波普尔把科学的增长过程概括为:(1)科学始于问题;(2) 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 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 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 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题……以上四个环 节、循环往复,无止无境。可用公式表示 为:P→TT→EE→P…… 这里“P”表示问题,“TT”表示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EE” 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表示新的问题。这 就是波普尔著名的科学发展“四段式”动态模式。 6、科学发展的科学革命论模式的基本内容。
自然观 部分
二、问题 1、神话自然观的特点。 2、古希腊自然哲学自然观的特点。 3、助天说的特点及意义。 助天说是在《中庸》中所系统阐述的参天化育说。子 思提出的,认为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所以叫 “助天说” 。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内涵是人与天地并 立,亦即人与自然共生。 4、顺天说的内容及评价。 老子提出,“回归自然” 、顺应自然。 5、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科学技术方法论 部分
6、凡事实皆可成为科学事实吗? 7、如何看待科学研究中的机遇问题? 8、系统科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9、研究自组织理论有何认识论意义? 10、技术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11、技术预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2、技术原理是如何构思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性质。 自然辩证法创立过程与标志。 2、自然辩证法创立过程与标志。 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具体内涵。 3、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具体内涵。 自然辩证法与传统自然哲学的根本区别。 4、自然辩证法与传统自然哲学的根本区别。 5、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与自然科学的理论中介? 与自然科学的理论中介?
7、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三大理论前提 8、社会主义思想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 学。 9、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模式和现 实模式及其评价。 实模式及其评价。
10、 10、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困难何 在。 11、苏联模式的特征、 11、苏联模式的特征、影响及其评价 12、苏东事变的原因和教训。 12、苏东事变的原因和教训。
16、人工自然的进化对自然界的影响。 16、人工自然的进化对自然界的影响。 17、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17、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18、科学认识及其特点。 18、科学认识及其特点。 19、 19、科学问题的本质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地 位。 20、科学观察的本质。 20、科学观察的本质。
21、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理论思维的关系。 21、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理论思维的关系。 22、科学抽象的成果形式。 22、科学抽象的成果形式。 23、 23、形象思维的一般形式 24、什么是直觉思维? 24、什么是直觉思维?它与创造性思维的关 系。 25、数学方法的功能。 25、数学方法的功能。
13、 13、邓小平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5、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15、三个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1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17、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 17、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 18、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18、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19、 19、十七届四中全会
26、什么是数学模型方法? 26、什么是数学模型方法?如何建立数学模 型? 27、 27、假说的一般特征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 用。 28、 28、工程技术活动的特点 29、工程技术方法论的原则。 29、工程技术方法论的原则。 30、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类型。 30、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类型。
31、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 31、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 32、什么是功能模拟? 32、什么是功能模拟?为什么说功能模拟是 控制论方法的突破点? 控制论方法的突破点? 33、什么是现代科学革命? 33、什么是现代科学革命? 34、什么是现代技术革命? 34、什么是现代技术革命? 35、什么是高技术? 35、什么是高技术?
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研究对象。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
4、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 及其意义。 及其意义。 5、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 别.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6、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6、高技术开发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关系。 36、高技术开发与基础科学研究的关系。 37、高技术产业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37、高技术产业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38、高技术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哪些影响? 38、高技术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哪些影响? 39、 39、高技术的发展对价值观念的变革有何影 响?
科社复习提纲
11、 11、存在着的自然界与演化着的自然界之间 的联系 12、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与内容。 12、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与内容。 13、近代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与历史地位。 13、近代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与历史地位。 14、 14、人工自然的演化与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 的关系。 的关系。 15、 15、为什么说人工自然的发展过程说到底就 是人化的过程? 是人化的过程?
6、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作用。 物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物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物质联系的下向因果关系。 8、物质联系的下向因果关系。 9、物质系统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所显示的规律 性变化的具体内容。 性变化的具体内容。 10、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演化规律。 10、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演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