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造型艺术的技术性因素探索

合集下载

浅谈汽车外形设计

浅谈汽车外形设计

浅谈汽车外形设计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历了100余年的风雨历程。

它的诞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至今天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

汽车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紧密结合,充分反映人们需求、时代技术以及社会环境的一门综合的、和谐的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消费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开始根据自己的身份、性格、个人喜好和经济能力等方面选择性的购买自己适合的产品,追求个性的消费模式。

随着汽车设计在技术层面上的差距缩小,汽车外观外形设计尤为显得重要。

一、汽车外形设计概念汽车外形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

汽车外形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外形设计的总和。

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汽车外形的目的是以其的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

汽车外形设计虽然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是整车设计最初阶段的一项综合构思,但却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

汽车的外形已成为汽车产品竞争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二、汽车外形设计师应该掌握的技能汽车外形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

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

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外形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等。

另外,汽车作为一种商品,设计师还要考虑成本和顾客的心理需求。

设计师在精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这是最重要的),创作更富魅力的汽车形体。

1.富于创造性2.卓越的实施表现力3.较宽的知识面4.良好的合作精神三、汽车外形设计流程1.前期调研前期调研是开发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没有前期的调查,无法决定人群的需求和市场的供求量。

产品规划前期,对所要开发的车型都要有详尽的技术与相关因素的资料收集,这样设计师对即将进行的造型构思和风格定位以及功能定位更容易把握,以使得新造型尽可能被目标客户群接受。

汽车造型工作总结

汽车造型工作总结

汽车造型工作总结
汽车造型工作是汽车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外观和整体
形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多个汽车造型设计项目,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汽车造型工作进行总结,并分享一些关于汽车造型设计的见解。

首先,汽车造型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从汽车的整体设计风格到细节部
分的处理,都需要考虑到汽车的功能性、美学性以及市场需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与工程师、市场人员等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最终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其次,汽车造型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
的变化,汽车设计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因此,作为汽车造型设计师,我们需要保持对行业的关注,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以确保自己的设计能够与时俱进,符合市场的需求。

另外,汽车造型工作也需要注重细节。

在汽车的外观设计中,每一个细节都需
要精心处理,因为它们都会直接影响着整个车辆的形象。

从车灯的造型到车身线条的处理,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打磨和完善。

最后,汽车造型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

每一个设计项目都是一个宝
贵的经验,我们需要在每一个项目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和能力。

总的来说,汽车造型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不断
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以确保我们的设计能够与时俱进,符合市场的需求。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方法与实践

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方法与实践

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方法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10-13T02:47:40.18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5月15期作者:许海峰赵亚绒[导读] 商用车是指用于商业活动的车辆,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载人也包含载物。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的兴盛以及消费观念的提高,人们在购买商用车时不仅注重性能许海峰赵亚绒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陕西省 722405摘要:商用车是指用于商业活动的车辆,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载人也包含载物。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的兴盛以及消费观念的提高,人们在购买商用车时不仅注重性能,也逐渐地将目光放在了造型设计上,因此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逐渐地成为了产业竞争的王牌。

本文将从创意设计趋势出发,对当今商用车造型主流创意设计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相关设计实例进行总结,以期望推进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发展,实现商用车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前言当今时代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所以在商用车的销售过程中单单依靠性能已经不足以实现有力竞争,用“颜值”打动消费者并与之产生实审美共鸣,才能够在多元消费时代赢得“民心”。

当前,汽车造型设计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其涵盖的是汽车外观造型与厢内造型的总和,展现的是科学与艺术的联合,实现的是各种工艺要求、机能结构、动力学与工程学的融会贯通。

随着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更多的创意美学、情感共融以及科技含量被融入其中,为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也为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方法提供了基础参考。

一、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趋势1、运用智能思维,实现场景化渗透在消费者眼中商用车的舒适度以及功能的完善更为突出,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电产品化的交互体验被逐渐地渗透到商用车的造型设计之中,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情感、可移动的载体。

这种情景化的渗透让汽车设计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技术拼凑以及外观造型的改变,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用户需求出发,从运载根本出发,通过智能思维的开发运用实现设计思维的转变,使得商用车造型设计形成由内而外的平衡,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情感体验。

汽车造型第三章 汽车造型设计美学基础

汽车造型第三章 汽车造型设计美学基础

2. 细节比例
细节犹如人的五官,和谐的比例会让人觉得很精致漂亮。即各个小部件本 身和其与整体尺寸之间的比例,甚至小到一个旋钮上纹络的深度和倒角大小— ——比例无处不在(图3-8)。
3. 黄金分割比例 黄金分割比即1∶1. 618 是公认的最完美比例,如图3-9 中胡夫金 字塔、巴蒂农神庙、巴黎圣母院、鹦鹉螺、等角螺旋曲线等这些天然的完美 物体或人造的精美建筑中都具备黄金分割的特征。
3)理性逻辑
理性且富有逻辑感的造型需要具备流畅的车身、精准的线条;且各个线条 彼此之间紧密关联;各造型元素之间彼此呼应、和谐统一,从而使得造型具备 逻辑感。 这种风格多体现在德国的汽车品牌中,如图3-18 所示。
4)感性情绪
感性和情绪化的设计风格与理性逻辑化的风格截然不同:对线条彼此之间 的关联性没有强硬的要求;对线条本身也没有特殊的限制;曲面的变化更为丰 富。 所有造型语言都是为了强化造型主题,这种情绪化的设计往往会更容易 和人们产生思想和情绪上的共鸣,造型更具煽动力和感染力,如图3-19 所 示。
点是汽车造型设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设计元素,通常会被用在一些曲面 和造型都很圆润、稚朴的小车上。 例如圆圆的前照灯,相对于整个车身就可以 被视为点,这个点具有很强的向心性,能很容易形成视觉的焦点和形体的中心, 如图3-30 所示。
但同时点在设计中也具有消极性,能使画面空间呈现出涣散、杂乱的状态, 有效地应用这点也可以达到别样效果,多用于汽车内饰灯光设计中[如图3-31 a) 所示,模仿夜晚星空];此外,点会在某种意义上阻断一条线,甚至一个面 的延伸,影响连贯性、流畅性,但若以组合或阵列形式呈现时,就会显得有秩 序感,在汽车内饰按键设计中常用,如图3-31b)所示。
美”的定义是: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 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人各种感官极为愉悦。 “美学”,即对“ 美” 的 研究,总结其规律,并适时应用。 被人们在较严格意义上使用“美”来指代 的事物很多,人们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面对这些事物形成了对“美”的 基本概念,归纳起来主要有: (1)视觉对象之美———绘画等视觉艺术的美、自然景色的美、人物形象的美、 动植物的美等。 (2)听觉对象之美———音乐旋律和某些声音的美。 (3)思维感觉之美———文学作品的美、情感的美、行为的美等。

汽车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汽车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汽车设计基础复习资料学习汽车设计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汽车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复习资料。

1.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汽车的结构、功能、美学和实用性。

在设计汽车时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一致性:车身各部分应达到协调一致,车辆的整体感应当有一个和谐的视觉效果。

•比例:车体各部分的尺寸、长度、宽度、高度的比例应该合理,不应显得突兀或不协调。

•平衡:车身前后、左右应均衡,既能满足美学需求,又能保证车体稳定性。

•舒适性:车内空间布局合理,舒适性好,驾驶员的视角宽广,角度适合。

•安全性:车身结构强度要足够强,以确保在碰撞时尽量减弱颠簸的力道。

安全带、气囊、抗侧倾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2.汽车设计中的主要元素在汽车设计中,影响美感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我们列出的一些关键元素:•车灯:车灯是整个车身较为显著的部分,起到了很重要的美化作用。

车前大灯、日间行车灯、动态车尾灯,每个部分注重在构造中掌握设计感。

•车轮:车轮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型很大程度上影响车辆的视觉效果和稳定性。

合理设置轮缘和轮胎,本体和轮边应有着良好的比例。

•车漆:汽车的色彩外观对品牌媒介、美感塑造影响巨大。

由于色彩对驾驶员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需要好的设计色彩。

•车身线条:车身线条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同的车身线条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

3.汽车设计的艺术模式汽车设计是一项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工程。

与其他艺术品一样,汽车设计需要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技巧。

以下是几种主流的汽车设计模式:•流线型:采用流线型设计可以使车辆变得更加光滑、空气阻力更小,这是为了提高汽车速度和燃油效率的一种模式。

•方盒型:方盒模式适用于今日的城市远距离行驶。

它强调可扩展性和功能性。

为了满足乘客的日常需求,内部空间通常是平面化的,有一个方便的进出口。

•包容性:消费者倾向于更符合自己的情感模式,包容性模式是一种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的方法。

探究未来汽车车身的发展

探究未来汽车车身的发展

探究未来汽车车身的发展现代汽车正日趋于“实用化、绿色化、经济化、视觉化、宜人化”,更加注重人、汽车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性。

而基于汽车造型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其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车身外观更加时尚、自然、唯美,让人、车和自然更加和谐。

人、车和自然形成完美的有机整体,三者间的互动是良性而可持续的。

以新技术、新观念和积极的态度演绎人们在享受汽车文明的同时,坚持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构建人、车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个性化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

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三、人性化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

”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

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

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更接近于人的情感与个性,使汽车更贴近于自然,更接近人类的生活成为人类的朋友。

四、空间的利用率提高造型灵活性随着各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汽车的保有量将会不断增加,而相应配套的市政设施、停车场空间等却与之发展不相称,这势必要求汽车整车外形尺寸要越小越好,但又不能对乘坐舒适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增大汽车空间的利用率是开拓汽车市场的新的领域。

浅析新能源概念车造型设计

浅析新能源概念车造型设计

浅析新能源概念车造型设计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概念车。

概念车是一种设计先进、前瞻性强的汽车产品,它的动力系统和设计都具备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因素就是造型设计,它既是一种外观艺术语言,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与特点的集中体现。

一、造型设计需要兼顾以下几点:1.功能性:新能源概念车的造型需根据使用场景和乘客需求,兼顾行驶效率、操作便捷性、空间利用率等功能性要求。

例如,新能源汽车一般要求轻量化、省电、轮廓优美的车身造型,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降低风阻,提高行驶效率。

2.美学性:概念车的外观通常具有超前、极富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特点,需要具备高度的艺术性和美学性。

例如,车身流线型的造型和独特的经典元素都是新能源概念车常用的设计手法,使车辆外形更加优美、时尚,并表达出品牌的设计理念及风格。

3.独特性:新能源概念车需要独具特色,突出品牌的个性化定位和独特性。

例如,颜色、形状、灯光等细节设计都需要独特,并与品牌的形象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特点相呼应。

1.流线型:流线型是新能源概念车最常见的设计元素,通过流线型的整体造型,达到降低风阻、提高空气动力学的效果,从而实现降低能耗和增加里程表现。

2.充分利用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概念车的造型设计充分展现了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和特点,例如利用太阳能、风力、电动等多种技术或元素,在外观上充分展现优化、环保和新能源技术特点。

3.视觉冲击力强:新能源概念车通常具有极富未来性感、科技感和动感的造型设计,充分展现车辆精致而独具魅力的设计感,以此提升品牌形象。

例如,智能感十足的大屏幕、LED灯光等,增强了车辆的科技感和个性。

1.跨界设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出行等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未来车辆的造型设计可能会涉及到更深度、更广泛的跨界合作,为车辆设计带来更多元化的创意和设计灵感。

2.智能化: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造型设计将更多地融入智能化的元素,例如更加轻薄、更精致的大屏幕、智能互联的细节设计等,展现出车辆的智能、便捷和时尚的特点。

浅析地理环境影响下的车辆造型设计

浅析地理环境影响下的车辆造型设计

AUTO TIME103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1 地理环境与车辆造型设计的概述1.1 地理环境的概念地理环境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理要素和自然条件所组成的环境。

它由地理要素、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构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水域、自然气候、植物植被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包括地理要素所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物理要素,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以及辐射、重力、气候等物理要素;人文因素则包括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规划、工业布局等;社会环境对地理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等。

总之,地理环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综合体,它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一个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1.2 车辆造型设计的概念车辆造型设计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外观设计方面:外观设计是车辆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车辆外部的整体线条、灯光设计、车轮造型等。

外观设计旨在使车辆辛凤鸣 张舸*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摘 要: “车辆”这一流动的艺术品,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从最初的古代木造轮车 直至今天的新能源车,其形态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人们需求的改变而不断演变的,不同的需求就会产生不同的设计目的,不同的目的又为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车型和造型样式。

影响车辆造型的演变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在这众多的影响因素里,地理环境因素是设计前期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一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决定着车辆造型设计的取向。

本文从古代、近代、现代车辆的演变过程,结合地理环境中的道路建设、技术程度、政策因素、自然资源等条件分析地理环境与汽车造型设计的关系。

从车辆造型设计入手,探讨在地理环境约束下车辆造型设计的演进动因,得出“合理的车辆造型设计必须满足特定地域下由地理环境产生的功能性需求”这一结论,显示出当地的地域特色,进而有针对性的去做出车辆造型设计,从整体和局部上给出车辆造型设计方法,给未来的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1期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VO1.24 NO.1 2004年2月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eb.2004汽车造型艺术的技术性因素探索曾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8)摘要2以汽车造型演变为线索借用技术美学的概念分析在汽车外观造型演变过程中各阶段的典型形式与该阶段汽车制造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阐述了汽车外观造型基于机能要求而产生不同时期的汽车造型反映各个时代汽车相关的技术水平造型受制于制造技术水平解除汽车外观造型的限制有待于技术水平的提高G通过对汽车外观造型演变过程中功能引发造型\形式追随性能\技术解放造型三大阶段的讨论提出了产品造型设计中技术与形态良性互动\互相推进的观点G关键词2技术美学9汽车造型9工业设计中图分类号2N914.2文献标识码2A文章编号21001-7437(2004)01-56-04引言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包括外部和内部设计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G技术美学根据中国美术网工艺术语给出的定义它是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工业产品与美学相关的各种设计要求2D注重实用性即产品设计要考虑外形美观\使用舒适\适合人体特点和审美心理9@注重科学性即产品设计要适应材料和技术条件9 注重流行性即产品设计要符合流行式样9G注重国际性即产品设计要做到国际通用\互换或共同组合等G技术与造型的互动关系在汽车这一工业产品身上得到典型的体现G汽车的发明\普及以及性能的不断提高是伴随着工业技术文明的脚步前进的G一方面汽车制造工业所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领域的范围在不断地拓宽着9另一方面自从汽车的普及时代来临之后没有哪个商品像它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是如此之高以至对它改进的期望从未停止G任何有可能对汽车内在和外在品质有所提高的技术发明很快能在它的设计和制造上得到运用G各个时代\各个门类的工业技术总是在汽车这类世界第一商品的身上得到综合的体现G如今汽车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技术水平的表征G对汽车造型的技术美学的探讨可以通过回顾历史上汽车造型的演变结合工业化背景下不同时期汽车造型与技术发展状况的关系进行G汽车外形在发明之初只是一部简陋的带轮子的骨架发展到如今已成为一件线条流畅\干净利落\色泽绚丽\细节精致的时尚产品G1功能引发造型时期机械骨架式造型汽车外形的演变大致经历了箱形\甲虫形\船形\鱼形\楔形等形态大体可以概括为三大阶段2技术引发造型时期机械骨架式造型9形式追随性能时期风格多变的整体化造型9技术解放造型时期概念化造型G汽车发展史上公认的现代意义上的汽车是1885年由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制造的0.85马力汽油引擎三轮汽车(如图1所示)以及由戈特利布戴姆勒几乎同时制造的1.1马力汽油引擎四轮汽车(如图2所示)G在接下来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汽车发展的初期)汽车造型基本上沿用了马车车体的造型G典型车型如1894年奔驰公司出品的维洛车(如图3所示)和1908年福特公司出品的型车(如图4所示)G为抵挡风雨福特公司在1915年生产收稿日期22003-11-02作者简介2曾锋(1976-)男湖北武汉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出新型的福特T 型车 车室部分很像一只大箱子 被称为 箱型汽车(如图5所示)G 随着人们对车速要求的提高 发动机由单缸变成四缸~六缸~八缸 而且汽缸是一列排开的 箱型车前部的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 如意大利1928年生产的阿尔法-罗密欧Spider6O 15OO (如图6所示)G图1奔驰一号车图2戴姆勒一号车图3奔驰维洛车图4福特T 型车图5美国福特T 型车图6阿尔法Spider从第一辆被发明的汽车 到接下来的马车型和箱型汽车 它们的总体形态都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一种运载工具的纯功用式样 各个功能部件几乎完全暴露G 从其外观结构上看 基本上是装有轮子的骨架上固定了一部简单的发动机及其它必须的操作部件 动力机械构件展现无遗G 马车式的箱型车体也是借鉴前代非机械动力的运载工具 再装上一些简单的防护设备G 这个时期的汽车在外观上几乎没有美学上的考虑G 不过 这也正是当时技术水平的真实反映G2形式追随性能时期 风格多变的整体化造型汽车车身从简单的直线箱型演变到曲线流线型是从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牌小客车(如图7所示)开始的G 1936年福特公司借鉴气流小客车流线形式加以简化 并吸收流行因素 出产了林肯和风牌流线型小客车 整个车身呈纺锤形 很有特色G 流线型车身的普及是从德国大众开始的 这便是1933年波尔舍博士设计~1949年批量生产的经典流线型汽车 甲壳虫(如图8所示) 该车累计生产超过两千万辆G 1949年 福特公司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福特V 8型汽车(如图9所示) 整体化造型的现代汽车雏形基本形成 它整合了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及大灯和散热器罩 外观大为平整 车室位于车的中部 整个造型像一只小船G 1959年出现的通用旁蒂克(如图1O 所示)则更加完满的阐释了船型汽车的特征 如今在中国的公路上大量出现的上海大众公司的普通桑塔纳还能见到这种车型的影子G 随后 出现鱼型汽车 典型车有1952年的通用别克小客车(如图11所示) 1964年克莱斯勒的顺风牌和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G 在船型车盛行的时代 1963年通用旁蒂克公司曾第一次设计了阿本提楔型小客车G 而楔型汽车的大量出现则从1966年奥兹莫比尔-托罗纳多(如图12所示)开始G从箱型车的曲线化产生流线型甲虫汽车 再到船型~鱼型~楔型车身的一次次更迭 汽车车身都是在车型整合的基础上 迎合性能提高的要求不断演变G图7克莱斯勒气流牌(1934)图8大众甲壳虫(1949)图9福特V 8(1949)75第1期曾锋等:汽车造型艺术的技术性因素探索图10通用旁蒂克图11通用别克图12奥兹莫比尔流线型车身的产生技术上的革新的推动作用不可忽略这便是钢板冲压技术的成熟和高性能引擎的出现O引擎性能越来越高使得提高车速成为可能而箱型车外在形态已经严重影响了车速的进一步提高O 对于高速运动的汽车而言流线造型显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美学意义上的象征而有更多改善运行性能方面的考虑O流线型汽车取代箱型车是注重实用性和科学性的技术美学作用的必然结果O具有历史意义的福特V8船型汽车的出现则是基于人机工学上的更好的操控性要求以及行驶稳定性O甲虫型汽车空间利用率不高内部空间狭小影响操作性和舒适性而且对横风不稳定O船型汽车有效解决了甲虫形汽车的系列缺陷发动机前置汽车重心相对前移而且加大了行李舱使风压中心位于汽车重心之后对横风稳定性提高O另外船型汽车的产生还是强调以人为主体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思想影响的结果O但船型汽车的尾部台阶会在高速时产生扰流影响车速的提高和行驶的稳定性而斜背式鱼型车则能克服这些问题O而且它的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也好还增大了行李舱O由于车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增加两倍使强度下降O鱼型车仍然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且由于鱼型车发动机前置车身重心相对前移高速时会产生一种升力使车轮附着力减小从而产生对横风不稳的问题O楔型汽车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从根本上解决了鱼型车汽车的问题O具备更好的高速安全性能的契型车取代鱼型车是技术美学及人机工学原则在汽车外观设计中作用的必然结果O3技术解放造型时期概念化造型汽车的造型在楔型车的基础上继续改进O把前窗玻璃和发动机罩进一步前倾尾部去掉阶梯状成为真正的楔型O车窗玻璃和车身侧面齐平形成一个平面O造型更为平滑流畅规整化程度大为提高O如意大利兰博基尼公司COUnTaCP系列运动型跑车(如图13所示D O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个大型国际车展上各种概念车开始崭露头角概念车诏示着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先期的概念车在接下来的时期会量产化如1989年东京汽车博览会上出现的法拉利mOdena360跑车(如图14所示D O在新车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代汽车造型越来越为设计者服务O从法国雷诺公司首先推出的多用途商用旅行车雷诺太空车MPV(如图15所示D再到当下流行的运动型旅行车三菱pajerO SUV(如图16所图13兰博基尼COUnTaCP图14法拉利mOdena360图15雷诺太空车MPV图16三菱pajerO SUV85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2月示 汽车的造型成为某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当代汽车外观造型的表现形式令人眼花缭乱 而这种造型上的自由正是源于高度成熟的汽车工业技术 这里所指的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上的技术 汽车相关的技术主要有 车身开发计算机一体化技术 发动机设计技术 高性能引擎开发技术 电子控制与智能交通技术 排放控制技术 重要零部件毛坯精化技术 整车生产自动化与柔性生产技术 新材料开发和应用技术等 车身开发计算机一体化技术 使得汽车概念化设计的方式在当今颇为流行 它大大加快了汽车更新的速度 使设计师的设计概念能够很快得到实现 而且一定程度上在实车未生产出来之前就能对其性能进行模拟测试 高性能引擎开发技术 使得汽车设计中布局的方式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汽车外观设计的自由度更大 电子控制与智能交通技术 让汽车室内外造型更加绚丽 汽车安全性操控性不断优化 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 让汽车引擎更加 绿色 化 整车生产自动化与柔性生产技术让更多的概念车投入使用 更多具有个性化的汽车面市 新材料开发 应用技术同样给车身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向 由此可见 有了这些技术的保障 当代汽车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 性能更加卓越 外观自由度大大提高 技术为形态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技术美学在当代汽车造型的每一个细节中得到完满的展现4结束语汽车外观演变历经功能引发造型 形式追随性能 技术解放造型三大阶段 技术这一角色在其中始终担当重任 在第一阶段 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刚刚诞生 可以认为是内燃机技术需要一种应用形式的外壳而催生了现代汽车的发明 当时无法顾及外观的整体化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当时的汽车多为机械骨架式造型 在汽车逐渐完善的第二阶段 外观呈整体化方向发展 195O 年初 具备现代风格的整体化造型的汽车已基本形成 各种不断出现的工业技术为汽车性能的不断完善提供支持 汽车的外观也随着性能要求的不但提高更迭 但是在此阶段 汽车相关的技术发展得还不够完善 只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 真正高度发达的设计制造等汽车相关技术 才真正为汽车外观设计提供了自由造型的保障 让汽车外观造型设计进入概念化设计的阶段在分析了工业化背景下汽车造型艺术背后的技术及技术性影响因素之后 对汽车的外型演变的渊源有了一定的把握 也明白了汽车设计的美学标准为何一直随着时代在改变 这实质上是一个关于技术与形态关系的探讨 技术如何作用于产品的形态 形态如何反映一定的技术要求 技术与形态如何形成良好的互动 提高产品的品质 这样的探讨将为当今汽车乃至其它产品的造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1 何人可主编 工业设计史(修订版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OOO 1-6 6-44 55-58 94-96 122-126 154-155 166-169 184-186 2O6-2O92 胡岩 李克敏主编 百年汽车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OOO -1姜正根 编著 汽车概论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22 -2 Oar t in s echnica Af f ectin FactorsZENG Feng(School of design Southern yangtze univ Wuxi 214O68 ChinaAbstract Car style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period of form from technology the period of form follows function and the period of technology liberates form By following the process of car styleevolution and guoting the concept of the aesthetics of technolog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ical car style and the technigu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n the paper concluded that in the evolution of car style style comes from technology and reflects technology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technology limits the reform of style designing the liberating of these limits should depend on technology reform Style and technology encourage each other and promote themselves Ke words the aesthetics of technology car style industry design(责任编辑林建玲95第1期曾锋等 汽车造型艺术的技术性因素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