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2500字

交通安全论文2500字摘要:本文从建设交通安全管理文化入手,对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交通险情及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
关键词:安全论文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车辆的人均占有量大幅度增加,车辆数量的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交通运输压力,特别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1.1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驾驶员是道路交通行为的主体,驾驶员的思想观念影响着驾驶员的交通行为,从而影响着交通安全事故的数量。
调查显示,由于驾驶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行使中过于自信,不能小心开车,疏忽大意造成意外伤害,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交通行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占总事故的百分之九十。
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酒驾、超载等问题严格控制,但还是不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道路交通状况都良好的情况下,也依然会有交通事故现象发生,这说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对交通事故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备安全意识,才能正确引导交通行为。
1.2车辆质量有待提高车辆质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车辆的质量若是不高,即使驾驶员有较高的驾驶技术也难以保证安全行使,车辆质量主要包括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车轮、喇叭、前后桥、灯光、仪表等部件的质量,车辆故障还有漏水、漏气、漏油等因素,影响着车辆的技术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在这些影响车辆质量的因素中,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轮胎、灯光等是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
车辆质量不高还因为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有限,不能全面检查车辆存在的问题,国家对车辆的控制也还存在漏洞,有一些应该报废的车还能够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隐患。
高温对汽车性能的影响论文

高温对汽车性能的影响论文高温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摘要:高温环境对汽车性能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和空调系统等方面,探讨了高温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提高汽车在高温环境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交通日益拥堵,汽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高温环境。
高温不仅会给驾驶员带来不适,还会对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高温环境下汽车的性能变化,不仅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感受,而且对汽车的安全和持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高温环境会使发动机受热负荷增加,导致冷却系统压力升高,水温升高,冷却液流动速度加快。
这会使发动机的油耗增加,功率减小,从而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
同时,发动机温度过高还会导致发动机过热,增加机械磨损和故障的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查冷却系统,确保冷却液的浓度和冷却塞的工作正常。
2. 采用高温冷却系统,提高冷却效果。
3. 定期更换机油和冷却液,避免因车辆在高温环境下运行导致发动机过热。
二、传动系统性能的影响高温环境会使传动系统内的油液温度升高,从而影响传动系统的润滑性能。
过高的油温会导致润滑油的黏度降低,降低了润滑膜的厚度,增加了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影响传动效率和寿命。
应对措施包括:1. 使用具有更高性能的润滑油,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稳定的黏度。
2. 定期更换传动系统油液,避免因油品老化导致油温升高。
3. 添加润滑剂和冷却剂,可以提高传动系统的耐高温性能。
三、制动系统性能的影响高温环境会使车辆的刹车片和刹车盘温度升高,导致制动效果下降,甚至出现制动失效的情况。
同时,长时间高温的作用下,制动系统的密封件也容易老化裂开,引起制动油泄漏,进一步影响制动性能。
有效的对策有:1. 定期检查制动系统的制动油液和制动器油管等关键部件,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密封性能。
2. 选择耐高温的刹车片和刹车盘,可以降低高温下的制动衰退现象。
汽车检测毕业论文

汽车检测毕业论文汽车检测毕业论文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确保汽车的安全性能和合规性,汽车检测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汽车检测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汽车检测的重要性1.1 保障行车安全汽车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汽车检测通过对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例如,对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轮胎磨损等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避免潜在的交通事故。
1.2 保护环境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排放成为了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
汽车检测可以对车辆的尾气排放进行监测,确保汽车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通过检测并修复排放异常的车辆,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
1.3 维护消费者权益汽车是一项昂贵的资产,消费者购买汽车时希望得到物有所值的产品。
汽车检测可以确保汽车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消费者的期望。
通过对新车的出厂检测和二手车的质量评估,可以避免消费者因购买低质量或有隐患的车辆而蒙受经济损失。
二、汽车检测的现状2.1 国内外法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制定了汽车检测的法规标准。
例如,欧洲采用了欧洲汽车检测标准(European Automobile Standards),美国采用了美国环保局的汽车排放标准(EPA Standards)。
在国内,中国制定了《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国Ⅴ标准)》等一系列法规标准,规范了汽车检测的内容和要求。
2.2 检测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汽车检测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简单的设备,容易出现误差和漏检。
而现代化的汽车检测设备,如OBD(On-Board Diagnostics)系统和故障诊断仪,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各项参数,并自动诊断故障。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汽车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汽车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3.1 自动驾驶技术与检测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检测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汽车类的毕业论文

汽车类的毕业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交通工具。
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对于汽车的安全性、性能和环保问题也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本篇论文就从汽车的安全性、性能、环保三个方面分析汽车的发展趋势,以及现有汽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汽车安全性问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安全性是首要问题。
目前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碰撞安全性:目前的汽车碰撞测试主要是欧盟的欧标和美国的美标,但这些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道路环境。
因此,需要通过研究中国的道路环境和行车习惯来改进汽车的碰撞安全性。
2. 车外安全性:车外安全性主要是指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辆的安全。
现有的汽车设计比较注重车内安全,但对于车外安全则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提高车身外缘的防护能力,减少对行人和其他非机动车辆的伤害。
3. 防盗安全性:汽车防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汽车盗窃率却居高不下。
这说明当前的防盗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防盗技术的水平,使汽车更加安全可靠。
二、汽车性能问题汽车的性能问题主要包括动力性、操控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1. 动力性问题:随着道路的拓展和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出行。
因此,汽车的动力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一些高档车型的动力性能比较优秀,但大部分车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操控性问题:操控性是影响汽车行驶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操控性问题主要表现在转向、制动、加速等方面。
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3. 舒适性问题:随着人们对汽车驾乘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舒适性不断得到提高,比如加装座椅加热、按摩、通风设施等。
但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舒适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4. 经济性问题:汽车的经济性主要表现在燃油消耗、维修费用、保险费用等方面。
目前,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汽车的经济性。
汽车安全技术论文(2)

汽车安全技术论文(2)汽车安全技术论文篇二汽车安全新技术探讨摘要:当前,汽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每年,由于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改进汽车的功能,增强汽车的安全运行条件,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介绍防抱死制动系统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分别描述其两种系统的作用、工作原理,这对于汽车的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75.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要求的提高,汽车技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汽车技术主要是围绕着安全、舒适、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着更新换代。
交通安全历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汽车发展的历史也是汽车安全技术不断提高的历史。
汽车安全应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减少人员的伤亡,而且更重要的是避免事故的发生。
1防抱死制动系统1.1含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英文翻译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
它能在汽车制动时,对汽车制动力的大小自动进行调节,让车轮在这一时刻不会由于制动太大或太小而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在汽车制动过程中的侧滑、丧失转向能力和跑偏等一些非稳定状态因素,并能够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以获得良好的制动性能、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
1.2ABS的作用ABS的作用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缩短制动距离。
在紧急制动的状态下,ABS能使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滑动的比例占20%左右,这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了最大,因此制动距离大大缩短。
(2)增加制动时的稳定性。
汽车在制动时,四个轮子上的制动力是不一样的,ABS可以自动分配制动力防止车轮被完全抱死,从而提高了汽车在制动时的稳定性。
(3)减轻轮胎的磨损。
事实上车轮完全抱死会造成轮胎表面磨损不均匀,使轮胎损耗增加。
经过测定,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所造成的轮胎累加磨损费,已超过一套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造价。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正逐步成为未来交通的核心技术。
本文全面分析了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揭示了传感器故障、算法缺陷、通信中断及定位误差等关键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策略与技术,包括采用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传感器技术、优化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增强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提升定位精度等。
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证实了这些策略与技术在提高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方面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传感器和定位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和定位精度,而先进的算法模型和通信技术则增强了系统的决策和通信稳定性。
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需持续关注,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传感器技术、算法模型、通信技术以及评估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关键词: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分析;传感器技术;算法模型;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实验验证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第二章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概述 (7)2.1 系统基本原理 (7)2.2 系统组成部分 (7)2.3 系统主要功能 (8)第三章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问题 (10)3.1 系统安全性问题分析 (10)3.2 安全性问题产生原因 (11)第四章安全性提升策略与技术 (13)4.1 提升策略 (13)4.2 关键技术 (14)第五章实验与分析 (15)5.1 实验设计 (15)5.2 实验结果 (16)5.3 结果分析 (17)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8)6.1 研究结论 (18)6.2 研究展望 (19)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已全方位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尤其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更是现阶段汽车行业的研究焦点。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新能源汽车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与创新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新能源汽车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与创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凸显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分析毕业论文范文,探讨新能源汽车在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与创新。
一、新能源汽车在能源安全方面的影响与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解决传统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燃油汽车主要依赖石油资源,而石油资源的减少可能会导致能源供应紧张,进而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而新能源汽车则采用电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大大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从而降低了国家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
此外,新能源汽车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也具有创新。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例如,电动汽车通过电能直接驱动发动机,不会出现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能源。
这一创新成果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能源汽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与创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尾气排放、缓解环境污染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电能驱动方式使得其零排放化成为可能。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不需要燃烧石油燃料,因此不会产生有害的尾气排放物,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还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开发,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的增加,清洁能源的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进而推动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然而,尽管新能源汽车在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例如,电池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仍然需要改进,充电设施的建设也需要跟进和加强,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
关于汽车性能的论文汽车性能与技术论文

关于汽车性能的论文汽车性能与技术论文汽车性能检测的技术与应用【摘要】检查汽车性能技术状况是汽车维护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文章介绍了汽车外观技术状况的检测方法,指出了汽车性能检测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最后提出了汽车技术状态良好的标准。
汽车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故障虽然很复杂,但只要在反复实践中进行科学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就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判断排除故障的实际技能。
【关键词】汽车外观技术状;性能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的发展是从国外引进的,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进步,促使我国进口汽车检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人们已经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达到安全、迅速、准确地诊断故障、评价性能、确定维修方案等目的。
1. 汽车外观技术状况的检测检查汽车性能技术状况是汽车维护中必的重要工作。
其检查方法有:外部检查,原地发动检查,短距离试跑和分解检查等。
检查中应尽量使用专用工具、量具和仪器。
在上述方法中,以外观检查和原地发动检查为主,再根据需要采取其他方法。
检查时,可按外观检查、原地检查、短距离试跑检查、分解检查的顺序进行。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是对汽车性能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进行检测鉴定,主要是对汽车动力性、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排放等方面的检测,其中,汽车的可靠性检测,除一部分依靠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诊断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人工和简单的仪具来进行外观检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汽车外检。
1.1 汽车外观检测的作用。
汽车检测站一般都把外检放在第一工位,这样外检人员就可以对汽车是否具备上线检测条件把好关。
因为检测线上的设备、仪具对汽车外观有一定要求,如装备要整齐,功能应正常,车身必须清洁,无漏油、漏冷却液和漏气现象,轮胎气压必须符合要求,轮胎花纹及后轮双胎中不能嵌有异物等,否则难以进行检测或使检测结果失准。
同时也是保证汽车和人员安全的前提条件。
1.2 汽车外观检测方法。
在汽车外检过程中,每一辆车的外检时间是很有限的,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流程快速、准确的外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文摘要:本文以汽车安全性能影响因素为起点,介绍了汽车车身结构、、车身吸能、主动安全装置、被动安全装置,着重介绍了几种发展比较成熟的现代汽车安全装置,通过对其功用、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的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现代汽车安全系统的安全性。
随着电子技术以及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我相信将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安全技术会越来越依靠电子,这样制动的效果,制动可靠性会越来越高。
将来的安全性能也会越来越成熟。
关键字:车身结构、防抱死系统、驱动防滑转、碰撞吸能
1安全性能评价概述
安全性指标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1.1安全性能的概念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
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尺寸和整备质量参数、制动性、行驶稳定性、操纵性、信息性。
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发生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伤亡或减少货物受损的性能。
1.2安全性能评价指标
安全性评价指标通常说的是汽车的制动性,主要有以下评价指标
第一制动距离是衡量一款车的制动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之一,它的意思就人们在车辆处于某一时速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开过的路程。
第二制动时间一般指行驶中的汽车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所用的时间。
第三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力和附着力有关。
第四制动效能亦称热衰退性长时间使用制动,制动器不可避免的升温,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抗热衰退性。
2车身结构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按照汽车受力情况,车身结构可分为半承载式、承载式和非承载式
三种。
2.1半承载式车身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半承载式车身是一种介于非承载式车身与承载式车身之间的结构形式,车身与车架使用焊接、铆接或者螺钉连接的,他拥有独立完整
的车架,并且车架与车身刚性连接,载荷主要有车架承受,因此车
身壳体可以承受部分载荷。
半承载式车身有部分的骨架如单独的支柱,拱形梁,加固件等,它
们彼此连接或借蒙皮连接。
半承载式车身一般用于大客车。
半承载
式车身为了避免避免非承载式车身相对于位移发出的噪声而设计的,但由于重量大,现在很少采用。
2.2承载式车身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承载式车身没有车架,而车身已兼起车架的作用,将所有部件固定
在车身上,所有的力也由车身来承受。
因此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
用途完全不同。
承载式车身的车身部分侧围、立柱、车顶都在承受
地面、悬挂传过来的震动、压力,而非承载式只有底盘在承受这
些。
优点是无车架,减轻整车质量;结构不影响车厢内部空间,车身高
度降低,上下车方便;适合轿车、小车,以及城市SUV这种混种车,比较轻、省油;重心较低,公路行驶平稳,整体式车身比较安全。
缺点是传动系统和悬架的震动和噪音会直接传入车内,需采取防震
和隔声措施;底盘强度远不如大梁结构的车身,当四个车轮受力不
均匀时,车身会发生变形;制造成本偏高;只适合在良好的路况上
行驶,不良路面的通过性差,凹凸的路面可能造成拖底。
承载式车身最大优点莫过于重量轻,而且重心较低,车内空间利用
率也比非承载式车身结构更高,所以在家用轿车领域已经取代了非
承载式车身结构。
但承载式车身的抗扭刚性和承载能力相对较弱,
所以在越野车和载重货车领域还是非承载式车身的天下。
2.3非承载式车身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非承载式车身是指车架承载着整个车体,发动机、悬挂和车身都安
装在车架上,车架上有用于固定车身的螺孔以及固定弹簧的基座的
一种底盘形式。
优点是车身强度高,钢架能够提供很强的车身刚性,所以在走颠簸
路面时更平稳舒适一些;有独立的大梁,底盘强度较高。
一般用在
货车、客车和越野吉普车上。
四个车轮受力再不均匀,也是由车架
承担,而不会传递到车身上去;车身和车架是采用弹性元件联接的,具有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
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会感到比较平
稳。
缺点是遇到危险的时候,厚重的底盘,也会对相对薄弱的车身产生
致命威胁;
重量大,车架本身就很重,用的钢材多,成本也相对较高;汽车质
心高。
车架有边梁式、钢管式等形式,其中边梁式是采用最广泛的一种车架。
非承载式现在主要应用于越野车,如奔驰G级、吉普牧马人、丰田普拉多等,硬派的城市SUV如荣威W4、长城H4、陆风X8。
3碰撞吸能区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由于汽车碰撞安全法规是指导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的依据,改善碰撞安全性的措施一般都瞄准如何直接和间接地降低法规所规定地伤害指标这一总目标。
纵观国内外现有技术状况,汽车碰撞安全措施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汽车结构缓冲与吸能措施;二车内乘员保护措施。
3.1 碰撞吸能区
碰撞吸能区的概念是梅塞德斯·奔驰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
其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发生逐渐变形,以吸附事故中产生的绝大部分的撞击能量。
车身改为这种可以变形的设计后,乘员所承受的强烈的撞击力就可以大大减小。
车身结构件就是通常所说的“梁”。
车身结构件隐藏在车身覆盖件
之下,对车身起到支撑和抗冲击的作用,分布在车身各处的钢梁是
车身结构件的一种。
典型的车头处钢梁由钢板围成一个闭合断面结构,钢板的厚度和材质规格都要比车身覆盖件高很多,而且为了在
碰撞时有效吸收撞击能量,这些钢梁还会将不同强度的钢材焊接在
一起,形成有效的溃缩吸能区。
还有一些钢梁不一定是闭合断面结构,它们在尽量轻量化的原则下被设计成各种不同形状以承受特定
方向上的力。
汽车车身结构几乎都是由薄壁金属件构成,在发生碰撞时,受到强
烈撞击的薄壁构件会发生塑性变形,这种塑性变形本身伴随着碰撞
能量的吸收。
因此,车辆结构的碰撞吸能设计很大程度上是薄壁件
的碰撞性能设计。
与一般的吸能元件不同,薄壁构件的碰撞吸能除
了与本身的材料有关外,还与焊点、材料壁厚、横截面以及预变形
密切相关。
薄壁构件的形成是通过对金属薄板进行冲压、弯折等冷加工变形后,再通过焊点连接而构成,焊点断开或焊点处材料撕裂能够有效的吸
收碰撞动能,当焊点强度过低则会严重影响薄壁构件对碰撞能量的吸收。
在设计碰撞吸能用的薄壁构件时,为了不影响其撞击吸能特性,应尽量避免焊点在碰撞过程中过早的脱开。
一般情况下,焊点的开裂与以下因素有关
焊点强度包括法向拉脱力FNS与切向剪切力FTS。
当焊点实际受力与FNS及FTS满足一定的关系时,焊点就会开裂。
焊接形式主要是指焊接形式,不同的焊接将导致截面承受碰撞的能力各不相同。
薄壁构件的壁厚与碰撞吸能是直接相关的,对于同样模式的变形,变形所吸收的能量与壁厚之间式指数增长的关系。
在结构设计中,壁厚的选择必须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壁厚太小容易变形,但可能不具备足够的吸能能力,而壁厚过大又不易变形吸能。
3.2安全区与缓冲吸能区的关系
“一次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次碰撞” 的剧烈程度,因此“一次碰撞”对人体损害有很大影响。
控制好“一次碰撞”,对减少人体损伤有重要意义,合理设计汽车结构的缓冲与吸能特性是控制好“一次碰撞”的关键。
3.3部分吸能区域
仅从乘员不被汽车碰撞变形后产生挤压受伤的角度看,乘员安全区在碰撞中的变形越小越好。
要使乘员安全区变形小,就要求缓冲吸能区有较大的总体刚度,但缓冲吸能区的刚度过大又会影响汽车的缓冲吸能性能。
从缓冲吸能角度看,缓冲吸能区的刚性应足够小,变形应足够大,这就导致了乘员安全区变形小与缓冲吸能区变形大的矛盾。
3.4缓冲吸能区的特点
为解决这一矛盾,缓冲吸能区必须设计成“外柔内刚”式的结构,
即缓冲吸能区与乘员安全区交界处设计成具有较大刚性的结构,而
在缓冲吸能区外围设计成具有较小刚性和较好缓冲吸能的结构。
由
于汽车的结构特点所限,缓冲吸能区抗侧向和上方的碰撞能力较差,而抗前撞和尾撞的能力相对较好。
4主动安全装置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汽车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
主要取决于汽车的总体尺寸、制动性、行驶稳定性、操纵性、信息
性以及驾驶员工作条件操作元件人机特性、座椅舒适性、噪声、温
度和通风、操纵轻便性等。
此外,汽车动力性特别是超车的时间和
距离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