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战友乔安山的坎坷人生
雷锋的故事——牺牲经过

精心整理
雷锋的故事——牺牲经过
牺牲经过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子, 词: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推荐阅读:
精心整理
关于雷锋的作文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大全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大全
直到看了这部影片才知道有乔安山这样一位人物。
乔安山出场伊始,便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给人造成了巨大的悬念。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为帮乔安山指挥开车不幸被柱子撞倒身亡。
乔安山此后陷入巨大的折磨中。
但也是那一天开始,乔安山决心继续替雷锋,发扬伟大的雷锋精神,在几十年的内心煎熬中顽强生存。
乔安山之后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他被人另眼相看、被人挖苦甚至侮辱。
但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走出阴影,用雷锋精神去感化一个又一个不信任他的人,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当了长途汽车司机。
但班长在他心中却始终活着,做事之前总是想到“在我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要是班长(雷锋)会怎么做”。
就这么一句话,指引着他几十年的言行。
售票员小吴也被乔安山的精神所感动,把原先想据为己有的一枚乘客遗失的金戒指,悄悄挂在方向盘上。
影片最揪心的部分莫过于乔安山被诬赖成肇事者。
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老人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亲属无耻地冤枉为肇事者,此刻乔安山有口难辩。
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
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
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
他在电台的真情流露唤醒了目击证人的良知,终于在挺身站出。
1962年雷锋牺牲真相,40年后鉴定人披露事故发生细节,让人心疼

1962年雷锋牺牲真相,40年后鉴定人披露事故发生细节,让人心疼“倒!倒!”1962年8月15日上午11点,在班长雷锋的带领下,乔安山正在倒车。
不过因为连日的大雨,路面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打滑。
终于将车开到了地方,乔安山松了一口气,转过身来,看到了躺在血泊里的雷锋。
雷锋于1962年8月15日上午12点05分,因抢救无效去世。
1966年,同行的乔安山退伍,从此隐姓埋名了30多年。
30年来,他极力隐瞒自己和雷锋的关系,也不出席任何形式的雷锋精神讲座。
每次别人问起雷锋的死因时,他都是含糊其辞,或者干脆闭口不提。
甚至有关的新闻报道都只有一句话“雷锋同志因公牺牲”。
雷锋的死因,到底是怎么回事?乔安山为何极力隐瞒自己和雷锋的关系?离开了雷锋后,他现在怎样了?雷锋生平1940年12月,在湖南望城县,一位贫穷的农民家里,一名男孩出生了。
他就是雷锋,雷锋是个命苦的孩子,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农民运动的队长,但在国民党和日本人的双重折磨下,他被活活打死。
母亲又因为被地主凌辱,悬梁自尽。
雷锋七岁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孤儿,自己谋生,经常背着沉重的箩筐,去山上砍柴。
地主婆对他很是不满,一把将雷锋的砍刀抢了过来,但这把砍刀生活是雷锋生活最后的依靠了。
雷锋奋力去夺,他的手被地主婆连续砍了三刀,鲜血不断从伤口处涌出,雷锋死活不放。
从那时起,他就对旧社会充满了厌恶和憎恨。
后来,当他听说“跟着共产党能翻身做主人”、“跟着解放军能推倒压在身上的大山”的时候,雷锋就对从军和加入共产党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1949年湖南解放以后,雷锋在党的帮助下,得以免费上学。
他知道,他之所以能念书,是因为解放军叔叔的帮助。
所以雷锋从小就有了从军的志向。
1956年至1959年间,雷锋曾在生产队做过秋征助理、通信员、县公务员等工作。
他曾经被评为机关工作模范、治庸模范、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雷锋为人民做贡献,一是因为他能感受到穷人的痛苦,二是因为他想要有资格参军报国。
1959年,辽阳弓长岭焦化厂的雷锋得知军队要征人,马上就报名参军。
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

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时不小心车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了雷锋的太阳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
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与妻子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一直受着雷锋深远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70年代后期乔00同志被分配到运输公司做客车司机,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那场摧残中国人民十年之久的历史浩劫——文化大革命。
人民的权利逐步得到保障,可是仍有某些领导会搞特权主义,乔的领导一次要求乔让他的亲戚不排队直接上车,但乔秉着雷锋精神拒绝的领导的无理要求并直接将车开走,路上见到一位即将临产的妇女又发扬了雷锋精神将其送到医院,时候得到了高一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赏……乔安山拒绝站长的亲戚提前上车这一小小的情节,就非常有个性,真实而又不失分寸地表现了雷锋精神的另一个方面:一身正气,嫉恶如仇,突破了对雷锋精神中助人为乐一面的单调颂扬,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历史的真实,又有时代的特征,满足了人们对当今社会上一些不正当现象的痛恨心理。
那是1988年,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
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
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
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
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让父亲作证,可没良心的老人竟然恩将仇报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
后来,通过好心人作证,终于解决了这件事,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老头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亲属无耻地冤枉为肇事者,此刻乔安山有口难辩。
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
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
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
乔安山周围,几乎无人相信,现今社会还有雷锋式的乔安山这样无私无畏的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
《离开雷锋的日子》高中观后感

《离开雷锋的日子》高中观后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在影片一开始,雷锋便离开了我们,而造成这个悲剧的正是他的战友--乔安山,从此以后乔安山带着终生挥之不去的遗憾和一个沉重的包袱,默默的传播雷锋精神。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讲述的正是有关乔安山的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平凡经历。
1962年8月15日上午。
雷锋的战友乔安山驾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突然,汽车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阳穴上,当场晕倒在地,昏死过去。
战友们将他送往医院救治,可惜雷锋还是离开了我们,乔安山哭了,雷锋的其他战友也哭了,他们为雷锋守灵,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就因为乔安山与雷锋的牺牲有关,与是他被关了禁闭,在这期间他收到母亲的来信,得知有关雷锋寄钱的事,乔安山当时觉得又感激又愧疚,从此他决定随时随地像雷锋学习,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便会伸出援手。
只要是对人有益的事他就坚决去做,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
只要是违反原则的事,决不会昧着良心去做,即便是得罪领导,被人嘲笑,被人诬陷,他也不曾后悔过。
作为雷锋的一名战友,乔安山同志时时刻刻以雷锋的做人做事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尽管由于他误伤了雷锋而受到许多人,甚至是他儿子的误会和责难,()他没有理会这些,而是按照雷锋当年帮助他那样帮助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以他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何谓雷锋精神,向世人宣告雷锋离开了我们,但雷锋精神却永远与我们同在。
他作为一名公交司机为难产的妇女改变路线,面对众人的赞扬时,他只是哽咽地说了一句:"如果班长还在,他会比我做得更好!"多么淳朴的人啊,那一刻我眼睛湿润了。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当一位买豆腐的老爹爹被车撞倒时,两个肇事者以找医生为由逃之夭夭,还有一个过路者,他的车与肇事者相同,怕惹祸上身,于是以帮忙追肇事者为由离开现场,接着乔安山开着他的货车路过,看到路边的老人,他立刻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还拿出自己的钱为他垫上了医疗费,等老爹爹的家人赶到时,他们不去找肇事者,又不想出钱,就把账都算到了乔安山的头上,诬陷他是肇事者,扣了他的身份证,并要他支付4万元的赔偿。
抢救雷锋的一段曲折经历

抢救雷锋的一段曲折经历
常家树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1962年8月15日,雷锋和战友乔安山连夜完成运粮任务回到团部时已是中午了。
顾不上吃饭,雷锋招呼乔安山想把车开到九连前面的水栓处去洗。
为了防备小孩淘气,通往九连的路上拦了许多铁丝网。
雷锋去清理铁丝网,乔安山倒车拐弯,车开进一个狭窄的人行道。
车左侧道口有一棵大树,从这棵树开始,用铁丝连了一排一人来高、碗口粗细的方木杆子。
雷锋一直紧贴着车左侧指挥着……灾难就在这时发生了。
拴在空中的铁丝被扯断,巨大的弹力将断木砸向雷锋左太阳穴。
乔安山下车后才发现雷锋倒在血泊里,他赶紧扑过去抱起雷锋。
【总页数】1页(P19)
【作者】常家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相关文献】
1.对学雷锋活动在曲折徘徊中延伸的反思 [J], 吴桂霞
2.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的人——张玉敏激情回忆饰演雷锋的难忘经历 [J], 河沿渔人
3.我的两次“砸机”经历——“我的一段难忘经历”系列创业故事(4) [J], 邹国营
4.“梦笔生花”:一段曲折起伏的故事 [J], 张受祜;张琪
5.关于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的一段曲折经历 [J], 盖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锋是个有情义的人——帮带后进

雷锋是个有情义的人——帮带后进作者:乔安山来源:《雷锋》2017年第03期人物小传:乔安山,1941年生,1959年在鞍山钢铁公司和雷锋相识。
1960年和雷锋一同参军入伍,是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
1966年从部队转业。
1997年,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全国公映。
1997年开始,乔安山到大江南北作巡讲,讲述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成了雷锋精神的职业传播人。
我1960年和雷锋一同参军入伍。
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四班,我被分到九班。
我挺调皮的,作风散漫、大大咧咧,班长对我很头疼。
连队首长知道我和雷锋入伍前是工友后,就把我调到了四班。
当时,四班的同志也有意见,怕我去了,会影响他们“四好班”的评比。
我到四班后,心里也有气,继续偷懒。
但是雷锋没有放弃我,他主动要求我给他当助手,与他结成一帮一的帮带对子,同开一辆车,每天吃住都在一起。
我病了,他会给我买水果吃、送病号饭;我衣服脏了,他会帮我洗干净。
我当时文化程度低,认字不多,雷锋还帮我看家里的信、帮我回信。
有一次,我妈妈病了,在信里提到了这件事,雷锋就瞒着我,以我的名字给我妈妈寄了钱。
我不爱学习,当时连队组织学文化,我就打退堂鼓,说自己脑子笨。
雷锋就说天下无难事,就看干不干。
雷锋还送了一个本子和一支钢笔给我,鼓励我学习。
在雷锋的说服教育和带领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雷锋去世这些年,我常常去看雷锋墓,高兴的、不高兴的事,都会去和大哥说说,说完感觉心里就痛快一些。
现在很多人污蔑、诋毁雷锋,我就生气。
这些人说雷锋不可能捡那么多粪,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
现在的抚顺市很干净,可是以前这里很乱、很脏,路上有很多粪便;现在旱厕很少见了,以前主要是旱厕。
这些人不能拿现在的社会情况,去想当时的社会。
我年纪大了,常常出去作报告,也感觉有些累,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更多的人学雷锋。
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

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雷锋是他的班长,他们不仅同时入伍同在一班,而且还同开一车,雷锋自小是孤儿,但他对乔安山照顾有加,,时常偷偷寄钱给乔安山卧病的母亲治病。
在一次二人准备前往修车时,乔安山意外撞倒晒衣服的杆子正好撞在雷锋的太阳穴处,雷锋被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乔安山精神受到刺激,曾一度想抱着雷锋的尸体与他同死。
退伍后乔安山先坐了客车司机,他常说,别人可以忘记雷锋,但他不能忘,这是他在电影中出现最多的台词,他助人为乐但也有些执拗,因不给站长亲戚走后门而与上司结仇,但他先后救助难产妇女、开展雷锋讲座、跟小学生一起背着雷锋日记,最终也感化了所有人。
但在有一天他救下一位被撞倒在路边的老汉时,反遭老汉子女诬陷诈讹,其子女恶言相伤,经过广播电台的报道,目击人的证实与真实肇事人的落网,乔安山终于摆脱麻烦。
后在自己最后一次出车的路上,先后遇见车匪,车又陷入泥沼,找人相助却遭遇袖手旁观,索要钱财等,他一度为自己的雷锋精神而痛苦,但在最后他看到了青年志愿者的海洋,那么多炙热的心和笑脸,他再次坚定了生活的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一位顾客买半斤茶叶后,用自带老秤(十六两为一斤)称分量。他说少了三钱,乔安山分辩。乔安山原则:“不能服软。三钱茶叶不能给,给了他,说明我的秤有假,损我信誉。”乔安山视买卖人的工具——秤,“秤是良心秤,良心秤一杆”。一天傍晚,乔安山盘点时发现多出6元钱。他回想老主顾面孔,挨家敲门。从6点到8点。一老主顾承认“当时就发现了,想你家日子俭省,就没吭声”。乔安山捶他:“你这不是帮我,是害我。”
1997年3月至今,乔安山成了雷锋精神职业传火人。每年三四月份,最为忙碌。从邀请频率中,乔安山深知人们需要雷锋。邀请比例,学校占40%,部队、工厂、机关各占20%。他演讲的水平,张淑芹话语诚恳:“确实越来越高。”乔安山能根据邀请单位性质调整内容。如本溪市保险公司,他讲“用雷锋精神办理人民保险事业最保险”。在工厂,他讲“下岗饿不死人,懒能饿死人”。
乔安山,一个带着时代烙印的转业军人,他选择的价值取向,尽管理论上光明晓畅,实践的人却是披荆斩棘。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走过的艰难,乔安山不悔:“否则,对不起大哥。”他说。
“如果还躲着藏着,就真对不起大哥了。讲演是在延续雷锋生命”
乔安山左耳失聪。遇着急上火,就某件事偶会出现短时记忆丧失。他说是脑血栓后遗症。80年代初,压抑深重的乔安山精神突然崩溃。张淑芹描述:大雨地里,他光着脚往外跑。把他拽回家,不吃不喝,瞪着眼,不说话,认不得人,吓死人了……精神恢复正常后,脑血栓又使他右半身瘫痪半年。痊愈后左耳失聪,记忆力衰减。心里不得劲时,他就去“雷锋纪念馆”,跟大哥唠嗑。他说:“唠唠,心里就敞亮。”
乔安山给人输血,送迷路孩子回家,劝架,救火,抓小偷,照看生病邻人,扶贫孤寡老人,给灾区、希望工程捐款……生活中危难之事或搭把手的事,乔安山以舍我其谁之行动救人危难。熟悉他的人都愿找他帮忙,知他不会说“不”。袖手旁观,乔安山说在他是不可能的事。尽管他常被人误解、奚落甚至侮辱和遭受非议,但他认定“自己走自己路,个人穿个人鞋”、“学雷锋没错”。
雷锋战友乔安山的坎坷人生
作者:李彦春
来源:华夏快递
来源日期:2002-11-14
本站发布时间:2002-11-18
阅读量:547次
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一,乔安山在抚顺祭奠过世亲人:“爸、妈、大哥,天冷了……”大哥是雷锋。雷锋牺牲40年,乔安山在每年中的3月5日(毛泽东题词)、4月5日(清明)、8月15日(雷锋祭日)都来纪念大哥。40年,雷锋以其真善美的人性光辉铸成共和国一座道德楷模、美德典范的丰碑,成为一面中国人道德反思的镜子。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全国人民最深入持久的学习榜样。
某年三九天,乔安山从铁岭去昌图拉煤,见对面马车上有个小女孩哭喊。他停车,得知女孩病了。他估摸马车要走一夜才能到县城医院。于是,不顾装卸工骂他“多事”,卸了车斗,拉孩子去了医院。一个多小时回来,装卸工冻得蹦高,气得冲他一顿饱拳。乔安山再忍。
忍无可忍时,乔安山到龙首山脚下墓地,一坐半天。那里埋葬着在国防施工中牺牲的战友。他想雷锋想战友。自己给自己打气:“大哥、战友都没了,我不得劲,不还活着吗。”活着的乔安山总感觉“大哥也活着,我干什么都在他眼里,在他监督之下”。
1994年秋,在铁岭龙山市场,乔安山租了一米五的地盘,做茶叶生意。他做买卖原则:真货、足秤。春节,他从沈阳进了一批包装精美的礼品茶。回家打开一看,老伴一下坐在地上——全是柳树叶子,张淑芹建议退货。乔安山清楚“进口的东西不退货”,肯定“即使退掉了,他们会照样坑别人”。400元茶叶,乔安山全部填进火炕。400元,给开张不久,借钱做生意的乔安山以精神物质双重打击。烧了自家茶叶不算完事,乔安山还到进货相同的铺子劝告“假货,不能坑人,烧了它”。人们嘴上敷衍着被他们称为“二百五”的乔安山,手上却将假货与真货掺在一起卖掉了。乔安山心痛且恨“人心都被钱整歪了”。
乔安山相对一般人对雷锋的单一感受,则混杂着太多的情感:思念、自责、痛心、愧疚、赎罪、激励、传承责任……1970年至1993年,乔安山为逃避可畏人言——“撞死雷锋的人”隐居铁岭23年。1997年,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挟裹他“佩剑出山”——他成了雷锋精神职业传火人。至今,乔安山走过29个省市自治区——讲述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同存共生。
1997年2月,《离开雷锋的日子》首映式后的座谈会上,一纺织厂退休女工哭着说她年轻时学雷锋,几乎没在公共汽车上坐过座。如今老了,却没人给她让座。她担心雷锋精神失传。一老者未开言,拐杖已戳得咚咚响:“这样的好片子太少了……”《离开雷锋的日子》映红全国之时,乔安山被挟裹“出山”——他被全国邀请讲雷锋事迹;讲雷锋精神怎样与市场经济同存共生。乔安山最终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还躲着藏着,就真对不起大哥了。”他讲演是在延续雷锋生命,听讲人是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尤其就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道德滑坡和追求经济利益与学雷锋相抵触思潮,更具现实意义。乔安山将茶叶生意移交给下岗儿子。嘱托:我怎么干,你怎么干。
“我是雷锋战友,替我保密”,“因公殉职、意外事故”。1962年,组织对雷锋之死定下结论“乔安山没有直接责任”。当时告他雷锋之死对外口径“因公牺牲”,要他保密。虽然组织上劝他“不要背包袱”,但“撞死战友”的包袱使乔安山终日垂首。沈阳军区首长曾冲低着头的乔安山说:“低着头有什么用,向班长学习,好好干。”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自此,乔安山的头越发低垂:“他(雷锋)荣誉越高,我压力越大。”乔安山每天对着雷锋照片忏悔苦闷:“今生今世,我欠你的,我要报答你,为你看坟守墓。”
乔安山给龙山市场每家铺子干过活儿,而且干活不惜力。人们对“倔老头”乔安山一致评价“好人”,但并不掩盖对他“缺根弦”的非议。是非面前,乔安山鲜明的立场和“不通人气”的正直,给有人性弱点的人以道德压迫。一些同行对他敬而远之。顾客倒是都愿意买老乔的放心茶。当地一教师一语双关:“茶是饮中君子,卖茶的是人中君子。”
1966年,乔安山转业至第五机械工业部第四建筑公司。“撞死雷锋的罪人”从部队转至地方。乔安山想以默默无闻学雷锋转移人们对他历史的关注,但人们说他做好事是为了赎罪。乔安山反省自己:“的确带着忏悔、赎罪的心情努力工作、多做好事。”
1970年,单位的人事变动给压抑深重的乔安山一个自行割断历史的机会。他决定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谁也不知道我过去”的地方隐居终老。“不作报告,不见记者”。他来到铁岭运输公司铁岭车队。请求领导“我是雷锋战友,替我保密”。
1990年,乔安山见到原部队首长王良太。王良太对心情沉重的乔安山说:“时代变了,当时一些左的东西让你这些年受了不少委屈,别再憋着了,可以实事求是地说出当年真相。”封冻28年的冰水开始解冻。《忆雷锋》一书首次披露了乔安山与雷锋朝夕相处四年手足情和雷锋“因公殉职”真相。
1995年3月,某部欲请乔安山给新兵连讲雷锋事迹。寻找他的过程辗转曲折。他是否“出山”,反反复复。当乔安山最终出现在久违的部队,面对一百多青年军人时,紧张、激动、怯场、百感交集,“雷锋是和我在一起时牺牲的……”仅15分钟,乔安山眼中含泪,身上冒汗,哽咽着草草收场。收场是暂时的,他的露面引来有心人阅读一段尘封历史的兴趣。有心人引来有心人……直至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映红全国。
乔安山学雷锋做好事,经历了从重压到愉悦的心理变化。隐居期间,他做好事是为寻求心理平衡,释放精神压力,赎罪从善的心情使他说出“宁肯对不起自己也要对得起别人,更要对得起雷锋”。1997年,乔安山转运“出山”。今天,老乔进进出出喜欢哼唱“咱东北人个个都是活雷锋”。
打工者的道德观与雇佣者的利益驱动冲突不断
1991年,铁岭车队承包给个人,乔安山待岗回家,没有工资。为了生计,他曾在一个体爆破公司打更,月收入200元。在废品收购站看摊,收入更低。给一个体户开车拉钢材,该活儿轻松又挣钱,但老板因嫌他“多管闲事”而将他辞退。乔安山发现每次工地保管员回屋记账,他的老板便指挥装卸工趁机多装数根钢管。他看不过去,提醒老板:“国家财产,不能这么干……”老板答:“你别多管闲事,开你的车,我一个子儿不少你的不就完了。”乔安山问:“让我当睁眼瞎吗?那不成。”后来,乔安山给一小煤窑业主开车。时间不长,他指着业主鼻子说“缺德”。给对方5吨煤,业主只装4.5吨。车开到偏僻处,让乔安山将优质煤、劣质煤两车调换车斗。乔安山手持方向盘,批评业主缺德行径,不从缺德之事。还教育业主“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并监督他改邪归正。就在乔安山按步骤实施“将业主改造成好人”计划时,他接到被辞退通知。乔安山觉得对己对他都是遗憾。
乔安山一年中的大半年时间在全国巡讲,或在清原县国防教育基地雷锋展室工作。最多时,一天讲三场,“老乔,不絮烦呀”,乔安山摇头,他希望“每场有一万个人听才好呢”。山东枣庄广场两万人的场面,满足着传火人的企盼。“人多人少无所谓,每场有一个人能将雷锋精神学到家就知足。”迄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邀请过乔安山。在以下城市他看到:辽阳的雷锋储蓄所、大连陆军学院的雷锋雕像、连云港的雷锋板车、邓州市23个“学雷锋指导小组”、重庆“雷锋精神永恒展览馆”、江西“雷锋号”列车……40年,雷锋不死。近年,志愿者时尚南北,乔安山欣慰雷锋精神仍旺盛绵长。乔安山知道,雷锋连五服内的亲人都没有,他教育子孙“雷锋永远是咱乔家人”。
“大哥活着,我干什么都在他眼里,在他监督之下”
在铁岭车队,乔安山很快以其“憨傻”、“二百五”闻名。“好人,就是太实”,人们评说乔师傅。
1992年12月,乔安山从沈阳返回铁岭,途经辉山,看见前面车辆都在躲避前方一障碍物——一位老人躺在地上。乔安山把老人送进医院。出车钱成了医院押金。翌日,乔安山向领导汇报此事,领导顿时冒火:“你他妈尽干蠢事,等着麻烦上门吧,谁也跑不了。”有人预测乔安山“会沾包”。乔安山反驳“不可能,他家里人咋会这么浑呢”。预测不幸言中,乔安山从救人者变成肇事者。老人女儿夺走乔安山驾驶本,让乔安山或乔安山单位负责治疗到底。老人面对黑白颠倒不承认也不否认。单位每天开安全会,领导第一句话“别像乔安山那样,装什么英雄,单位本来就困难,又找个爹……”风言风语不断折磨着乔安山的敏感神经——“敢撞死雷锋的人,什么人不敢撞”?乔安山一个月50元,因“肇事”扣20%,精神重压加物质贫困,乔安山承认:“哭都没眼泪。”每天,乔安山看雷锋照片,问雷锋“我救人有啥错?你要遇到这事咋办?”3个月后,他偶遇老上级,诉说苦衷。老上级向车队以人格作保“乔安山不是肇事者”,并希望调查此事。待肇事者找到后,老人跪向乔安山:“对不起你,是孩子不懂事……”此事给乔安山的深刻教训是“想不到,真有浑主”。同事旁观老乔,以后遇事,“还不接受教训,继续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