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概论 课程概述概论
动画概论教学大纲

动画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的1.1 课程背景动画作为一种创意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游戏、广告等领域,并在新媒体时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2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动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动画创作过程的理解和技能,以及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动画创作能力。
二、课程要点和内容2.1 动画基础2.1.1 动画概述:动画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2.1.2 动画原理:影像延续、变形、速度和节奏、动作规律、表现形式等2.2 动画技术2.2.1 传统动画技术:手绘动画、帧动画、动画制作工具和材料2.2.2 数字动画技术:计算机动画、3D动画制作工具和软件2.2.3 特殊效果动画技术:合成动画、动画特效等2.3 动画创作2.3.1 角色设计:角色构建、特点塑造、角色动作设计2.3.2 故事叙述:剧本创作、故事板、情节表达2.3.3 动画制作流程:概念设计、分镜头、动画制作、后期处理2.4 动画欣赏和评价2.4.1 动画作品赏析:经典动画作品的分析和解读2.4.2 动画制作流程评价:对不同动画作品的技巧和创意进行评估和分析2.4.3 动画风格和趋势:了解并分析当代动画的发展趋势和风格特点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3.1.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动画概念和技术的基本知识3.1.2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参与动画创作实践,提高其动画制作技能3.1.3 案例分析:对经典动画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创意思维3.2 评估方式3.2.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3.2.2 创作作品:学生完成的动画作品的创意、技术表现等3.2.3 考试:对学生对动画概念、原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四、教材和参考资料4.1 教材《动画基础教程》《数字动画制作入门》4.2 参考资料《动画制作全过程与实例解析》《动画概论导论》《动画的艺术》五、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动画基础概述第3-4周:传统动画技术第5-6周:数字动画技术第7-8周:特殊效果动画技术第9-10周:角色设计第11-12周:故事叙述第13-14周:动画制作流程第15-16周:动画作品赏析第17-18周:动画制作流程评价第19-20周:动画风格和趋势六、教学团队和支持资源6.1 教学团队:由动画专业教师和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组成6.2 支持资源:提供计算机设备、动画制作软件等必要的支持资源七、课程实施和预期效果7.1 课程实施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和创意发展。
06《动画概论》教学大纲

《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动画概论 / Animation introduction二课程代码:05091303三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分别从动画的性质、定义、起源、发展、动画片的类型、动画的工艺、动画片的制作流程、动画创作基本知识以及动画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动画艺术体系的整体框架进行分析讲解。
五学时/学分:32/2六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七适用专业:动画本科专业八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动画的性质与定义1-1 动画的本体特性1-2 动画作品特性1-3 关于动画的定义重点: 动画作品特性难点: 关于动画的定义第二章动画的形态系统2-1 动画的本体形态2-2 动画作品的形态2-3 动画作品的叙事形式2-4 动画作品的分类2-5 动画作品呈现方式重点: 动画的形态系统难点: 动画作品呈现方式第三章动画的历史——起源、发展3-1 原始意象动画3-2 机械实验阶段3-3 动画的先驱人物3-4动画产业的形成3-5电脑动画的发展3-6动画重点国家重点: 动画重点国家难点: 中国动画第四章动画片的生产过程4-1策划与筹备阶段4-2设计与制作阶段4-3 作品加工阶段4-4 三维电脑动画生产流程重点: 动画片的生产过程难点: 三维电脑动画生产流程第五章动画必备知识5-1 制片常识5-2 专业术语5-3 工具与材料重点:动画必备知识难点: 工具与材料第六章学习动画的方法6-1 动画作品解读6-2 基本能力训练6-3 素质培养重点: 基本能力训练难点: 素质培养第七章动画学术系统7-1动画理论体系7-2 动画学科体系7-3 动画学术交流重点: 动画学科体系难点: 动画学术交流十考核方式:结束性闭卷考试:3课时。
考试(70%)+平时(30%)评分标准:按百分制计分。
考查作业按序号放置、附文件三份后交教研室留存:1、考试(查)成绩单复印件一份。
2、考试(查)结果分析表复印件一份。
3、平时考勤表复印件一份。
1-1 1 动画概论

教师布置赏析任务 自由组合小组,每组4~5人 小组分工,成员分头搜集相关资料 小组讨论最后方案 课上小组汇报 同学与教师评价,补充和总结
期末成绩=纪律成绩(30%)+个人发言成绩(40%)+ 小组总成绩(30%)
动画赏析实例—— 《流氓兔(忧郁篇)》
一、故事及主题 二、角色形象
三、镜头语言
1、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
绘画是动画的创作和制作最基本的特征。 绘画是动画重要的手段,它直接影响一部动画 作品的成败,同时也对确定影片的风格起着主 导作用。
中国名族风格的动画片—— 《大闹天宫》(1964)
中国水墨画形式在动画中的运 用——《小蝌蚪找妈妈》(1961)
《小蝌蚪找妈妈》奖项
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奖 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届国际儿童和青年 节二等奖 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动画使无生命、无情感、无思想、无语言能力 的植物、动物以及其他非生物和各种具体与抽 象的事物都具有人的各种功能。如《快乐的数 字》
7、动画的科学性原则
自然现象的法则性:如物体受到重力的影响。 物理现象的法则性:如车辆刹车时的惯性问题。
二、动画简史
1、世界动画简史 原始人——洞穴岩画 17世纪——魔术幻灯 1824年——《移动物体的视觉 暂留现象》手翻书,魔术画片
电影技术对动画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无声到有声 20世纪30年代,黑白到彩色 20世纪70年代末,数字技术的出现及其在 电影制作中的运用
迪斯尼公司的早期作品
动画概论第3版课件第一章

由于动画的发展表现手法和形式的越来越多样,现今所谓 的“动画片”,实际上也早也不仅仅是指画出来的影片, 还包括剪纸、木偶、实物、三维技术等所有以平面或立体 美术形式所制作的影片。动画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很大程 度上提高了动画片的表现力,例如动画片《埃及王子》中, 人们将新的动画电脑三维技术运用到了影片中,使影片的 真实感和空间感大大加强,给影片增色不少,这也大大加 快了动画片的制作周期。
不过,有些动画家却故意省略其中的某些制作过程,而凸显 个人的表现色彩,如加拿大动画家麦克莱伦的作品,就是直 接将设计和图案画在赛璐璐的胶卷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在动画创作中得到了充分 的运用和发挥,动画工作者们可以用电脑技术创作出完全 用电脑三维制作的动画片,例如《海底总动员》、《冰雪 奇缘》、《超人总动员》等,(见图1-1)
表现方式上动画片这种时空结合的运动性,是动画片与美 术一个显著不同之处。
美术作品都是静止的,观众欣赏时就可以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来回观看,还可以盯住画面某一部 分凝视,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完全不受限制。
美术作品都是静止的,观众欣赏时就可以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来回观看,还可以盯住画面某一部 分凝视,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完全不受限制。
二、视觉暂留原理
在人们观看动画时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画面的连续运动, 实际上是因为人类拥有“视觉暂留”这一生理特点。 这一现象最早由英国医生彼得・马克・罗杰( Peter MarkRoger)发现,罗杰医生1824年出版的著作《移动 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开这种现象研究之先河。
当人眼在观察事物时,光信号传到人的大脑神经需经 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后,视觉形象并不立 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为“后像”,视觉的这一 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18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

《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中文名称:动画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animation课程类型:基础课总学时及学分:48学时(授课48学时,实验0学时),3学分适应对象:动画专业主要先修课程: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动画数字图像表现执行日期:2018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学科教育基础课程。
本课程结合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图例,从动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入手,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全面、系统地讲述动画艺术的本质特征、思维方式、创作规律、实用功能和学科体系等理论知识。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画艺术基本观念。
对于之后的动画造型基础以及运动规律、原画、动画等,乃至动画短片创作等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能够达到了解动画,对动画概念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形成动画意识并能够掌握学习动画的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画基础素养及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动画性质、定义、起源、发展、动画的类型、工艺等基本知识,了解动画片的制作流程、创作的基本知识以及动画学习的方法等等,使学生对动画艺术体系的整体框架有一个较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中采取理论知识与案例赏析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分析,提高学生对动画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第一章动画概述目的和要求(掌握、理解、了解):掌握动画的定义、艺术特征;理解动画的起源与发展等相关知识;了解所学专业。
主要内容:动画的定义、动画的起源与发展;动画的艺术特征。
重点与难点:理解广义的动画,熟知动画的艺术特征。
第二章动画的分类目的和要求(掌握、理解、了解):掌握不同分类方法下的类型动画,使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动画。
理解动画分类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分类的意义;了解其不同类型动画各自的艺术特征。
主要内容:平面动画;立体动画;电脑动画;影院动画;网络动画等;不同类型动画的特征。
《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动画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动画概论》是动画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动画的历史与现状,了解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动画发端以来各设计运动、动画流派产生的背景,内容与风格,代表人物,典型作品以及在动画史中的地位影响与贡献等。
要求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动画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 ) 本课程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计划与提纲,指出学习与研究的方向,大部分内容的学习应以学生课外自学为主。
( 2 ) 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画史素养,建议在第一学年上学期或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本课程。
(三)教学方法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讲授理论时,应采用课外设置思考题独立预习,课堂讨论,对话与分析评估的后现代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提供涉猎广泛的多媒体教育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及电化教学手段,实施学生互动,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实践教育中,教师用作必要的课堂示范或借助名师名家的教学录像,介绍动画专业技法。
学生的作业练习时,教师应进行辅导、答疑,及时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与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学期成绩以平时作业成绩(占40%)与期末考试(占60%)综合评定。
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采取展示的方式,三位教师以上集体阅卷评分。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动画的定义1﹑动画2、卡通3、动画片二、动画艺术研究1、动画艺术的研究2、动画艺术学科的任务3、动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说明和要求:教学中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并结合影片﹑图片实例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动画、卡通、动画片的含义。
动画概论笔记

第一章动画概述第一节动画概念二、动画概念动画是一种手段,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形象活动起来。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
动画是一种通过一系列连续的画面来显示运动的技术,是以一定的播放速度来达到运动的效果。
运动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图像。
阐述了过程——系列画面,连续播放。
阐述了结果——图画的连续变化造成动感。
说明了动画的原理——视觉原理。
动画的特点:广阔的表现内容。
多样的表现形式。
夸张与象征。
三、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舞台剧等产品开发、生产、发行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因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动漫产业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
创意产业: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社会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四、动画应用领域1、影视制作2、动画电影3、电脑游戏制作4、建筑装潢:⑴室内外效果图⑵环境规划效果图5、教育6、艺术创作7、网络(火星时代)8、手机五、1、动画在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剧作、分镜、设计、绘制、时间控制、拍摄、剪辑、音效等多种技术。
2、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
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或30幅(NST制)速度拍摄、播放。
3、如果拍摄时高于这个速度称为“升格拍摄”即慢镜头。
如果拍摄时少于这个速度称为“降格拍摄”即快镜头。
4、动画完整装置:⑴使动画动起来的机器。
(2)将画面投射到墙壁或屏幕的设备。
(3)视觉暂留的生理特征。
一、中国动画辉煌的历史1、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2、中国动画繁荣时期a、1957-1965《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半夜鸡叫》b、1976-1989《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鹿铃》《天书奇谈》c、现代二、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a、体制和政策b、宏观重视与市场散乱c、产业过渡艰难d、国产产品供需不顺e、中国动画自身的原因动画者应该具备的条件一、善于观察a、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理解b、艺术来源于生活c、从里往外画d、可以不凭空想像e、收集素材(从现在开始)二、丰富的想像力与表演能力a、体验派b、表现派三、良好的美术基础造型能力和熟练的绘画技能a、速写练习b、线的准确性c、画面构成四、持久的创作热情和耐心a.动画为期较长b.学习和提高需要慢慢积累.五、集体合作精神六、软件操作能力 a.绘画软件 PTPSb.二维动画软件Plashc.三维动画软件3DMayad.后期剪辑、合成软件七、视听语言独白、音乐、音效镜头:指摄影机自开机至关机一段时间内所记录的内容。
《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动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动画概论》课程是针对动画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向学生介绍动画的性质与定义、艺术功能、起源与发展、工艺流程、学习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知识,并且探讨动画的基本概念。
为学生今后学习动画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提高学生动画理论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1、课程的基本内容动画的性质与定义,动画片的类型,动画的起源与发展,动画片制作工艺流程,动画片制作基础知识,动画学习方法等。
2、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动画片制作的方法及整个工艺流程。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32五、其它项目: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课,考核方式为闭卷。
考核要求:平时30%,考试70%2、习题:课程中安排相关动画资料检索收集,分析探讨动画相关知识,了解动画片制作工艺流程,动画片制作基础知识,了解动画与电影、动画与美术、动画与文学、动画与音乐的相互关系,确立正确的动画学习方法。
3、能力培养要求:使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动画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并掌握动画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动画史以及动画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中外动画史》、《影视美学史》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表演》、《影视剪辑与合成》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由任课教师推荐。
(2)主要参考书目:①《动画概论》聂欣如复旦大学出版社;②《动画概论》北京电影学院出版社;③《现代动画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画概论
课程论述
• 动画概论是一门动画专业的专业理 论课程,是专业入门导向性课程。 从动画的属性、定义、形态、起源 与发展、作品产生过程、专业常识、 学习方法及学术系统等方面概述动 画的整体构成系统。
•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具有叙事 和审美的双重功能。
第1章 动画的起源与定义 1.1 动画的起源 1.2 动画的定义 1.3 动漫的出现 1.4 COSPLAY的起源
视觉暂留
是静的还是动的??
▪ 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方的
那个女人是真实的还是拼图里的????
据说能看见9张脸的智商有一百 八十
是1一张脸吗??
本图中找出9颗心,就可以许个愿望了
请欣赏《火车进站》
请欣赏动画片《幻影集》
3、1832年,比利时人普拉托发明了“诡 盘”。
4、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
盘”,中国称为为“西洋镜”。
西班牙古代壁画
魔术幻灯
中国古代皮影戏
• 六法论
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 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从表现对象的 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 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 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 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 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 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 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 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对谢赫的六法原文,后人因断句不同而 释义略有区别,具体表现在如“气韵生动是也”,也可断为“气韵,生动是 也”,其他五法亦如此。六法依次为: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 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 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 式因素。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 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 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 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 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 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 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 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⑤“经营位置” 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 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 图和构思。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 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 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 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
• 画中仙
• ◎译 ◎片 ◎年 ◎地
名 画中仙 名 Picture of a Nymph 代 1988 区 中国香港
◎类 ◎片 ◎导
别 幻想/冒险/喜剧 长 84min 演 午马
◎主
演 元彪 .... Shih Erh 元华 .... Demonic Old Man 王祖贤 .... Mo Chiu 林威 .... Swordsman in Prologue 吴启华 .... Tsui Hung-Chuen
第2章 动画的基本特征 2.1 动画的本质特点 2.2 动画作品特性 2.3 动画艺术特性 2.4 动画艺术的功能与应用
第3章 动画片的创作原理 3.1 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3.2 动画片的构成 3.3 动画片的创作原则 3.4 动画的音乐创作
第4章 动画片的创作方法 4.1 构思与策划 4.2 工具与材料 4.3 计算机动画的二维与三维概念 4.4 主要工序
•简 介
师傅在水中救起小木盒中的婴儿,并将其抚养成人取名 拾儿。师傅一生看破红尘,对鬼疾恶如仇。鬼王作恶多端, 无辜少女被人抢入地狱。书生崔鸿渐偶遇莫愁,莫愁附于
画中,鬼王掳走莫愁,崔鸿渐得师徒俩帮助欲救莫愁……
• 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原理是 “视觉暂留”。“视觉暂留”现象,从人
类有视觉时就有,比如在黑暗之中把一根
第5章 动画的发展及动画重点国家介绍 5.1 动画的发展 5.2 动画发展的重点国家
第6章 数字影像技术与动画 6.1 数字化与数字影像 6.2 Adobe与三维动画技术 6.3 网络时代 6.4 动画平台的日益生活化
第7章 动画创作者的素质与素养 7.1 美术基础 7.2 影视基础和动画语言 7.3 计算机技术 7.4 综合能力
点燃的火柴快速划一圈,就会看到一个完
整的光圈。现代科学发现:视像从眼前消 失之后,仍在视网膜上保留0.1~0.4 秒左 右。电影依据经过精确测定的“视觉暂留”
原理,终于创造出了活动的画面。经过多 次试验,现代电影以每秒钟24 个画格的速 度进行拍摄和放映,每个画格在观众眼前 停留1/32 秒,于是电影胶片上一系列原本 不动的连续画面,放映后便变成了活动的 影像了。
第8章 动画影片赏析 8.1 《大闹天空》赏析 8.2 《狮子王》赏析 8.3 《天空之城》赏析
上课内容计划表
• 一.行业信息 • 二.常规打法 • 三.补充知识 • 四.动画赏析
动画的起源
• 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1824年,英国人马克.罗杰发表了 《关于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 2、1825年,英国人约翰.帕瑞斯发明了 “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