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
《教育心理学概述》训练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概述》训练题+参考答案1.(多选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学生学的心理活动B.教师教的心理活动C.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D.—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参考答案:ABC2.(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媒体B.教学环境C.教学理念D.教学内容参考答案:D3.(判断题)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Y4.(多选题)在宏观上,学与教的过程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与教师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参考答案:ABCD5.(判断题)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N6.(多选题)以下()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学生的学习兴趣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D.教师的社会地位参考答案:AB7.(单选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明教学环境具有()。
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陶冶功能D.激励功能参考答案:C8.(单选题)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作用的是()。
A.提高教学质量B.增进教学效率C.扩大教学规模D.经济实用参考答案:D9.(多选题)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的作用是()。
A.预测B.描述C.解释D.控制参考答案:ABCD10.(单选题)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A.教学心理学B.教师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参考答案:C1.(判断题)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N2.(判断题)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这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N3.(判断题)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Y4.(多选题)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的因素有()。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答案(第1―3章)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学生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学生社会性认知发展和学生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
学生社会性认知发展包括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认知的发展;学生社会性交往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
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4.斯金纳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答: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两个缺陷,一个是个别差异得不到兼顾,二是不能有效使用强化。
因此,他将操作性发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内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在学生练习后,很快就告诉其结果,无论对错,学生都很快得到反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 B 】P10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
小学儿童教学教育方案计划心理学平时课后复习参考材料规范标准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9.原理学习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是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10.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简答题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3)持续评价与即时反馈相结合。
(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强。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它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1、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C )。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12、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是在( C )。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3、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 )。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D)。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5、顿悟说的奠基人是( C)。
A、考夫卡 B、魏特默 C、苛勒 D、托尔曼
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 B )。
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 D.教师心理
7.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 C )的过程。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理论 D、认知同化理论
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B )。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泊尔
4、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开始将学习分为( D)。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国家开放大学、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一体化平台2021年春学期《教育心理学》第3次平时作业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一体化平台2021年春学期《教育心理学》第3次平时作业(答案)一、单选题1、(A)调查发现,高创造性儿童具有如下特点高智商;顽皮、淘气;所作所为有时会逾越常规;待人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
A.托兰斯B.斯金纳C.布鲁纳D.桑代克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A)。
A.高B.低C.一样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3、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B)。
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度D.以上均不是4、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B)。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二、多选题1、按迁移的性质与效果,可把迁移分为(AB)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2、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课堂的主要驱力有(ABC)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理想内驱力三、判断题1、普遍迁移概念的提出人是桑代克。
(×)2、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逆向迁移。
(√)3、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
这种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
(√)4、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5、“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四、名词解释1、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五、问答题1、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1)传统观念和固定观念。
传统观念是思维创新的重要障碍,它顽强地维护着它赖以存在的实践和社会基础,反对思维对现存事物进行超越。
教育心理学第4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4章练习题及答案----a18ea552-6eb3-11ec-b652-7cb59b590d7d《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四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一.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解释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被称为[b]A.内部驱动b.认知内部驱动C.自我提升内部驱动D.附属内部驱动2、各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随许多因素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哪一种内驱力最突出?【c】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3.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是指个人因其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心理的需要。
这种需要属于[C]a.长者的认可或认可B.同龄人的认可或认可C.相应的身份d.理解知识、解决问题.4.个人从学术成就中获得相应地位和声望的需要并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
它属于[C]A.认知驱动B.附属驱动C.自我完善驱动D.探究驱动5、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b】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内部求知欲.6.有些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家长的奖励,避免老师或家长的惩罚。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D]a.高尚动机b.低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7、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a】a.成倒“u”型关系b.成反比c.成正比d.不成比例8.有些人说学业失败的原因是“能力低下”。
这种归因属于[a]a.内部稳定归因B.外部不稳定归因C.外部声音稳定归因D.内部不稳定归因9、在以下各项原因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b】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任务难度归因D.运气归因lo。
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型中,任务难度属于[b]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1.从内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来看,以下因素中的内在性、可控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为[b]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12.马斯洛认为人们有五种基本需求,其中最高的需求是p60a。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胆汁质C、抑郁质D、黏液质正确答案:C2、李老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 )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反思能力D、教学操作能力正确答案:A3、心理学史上的第三次思潮是( )A、认知主义B、精神分析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正确答案:B4、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正确答案:B5、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超限抑制B、消退抑制C、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正确答案:C6、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正确答案:B7、“顿悟说”的提出者是( )A、维特海默B、加涅C、考夫卡D、苛勒正确答案:D8、( )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A、专业情操B、专业技能C、专业知识D、教学方法正确答案:C9、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声音却很小,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B、合理,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反思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D、不合理,歧视学生的生理缺陷正确答案:C10、( )是指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找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求异思维D、创造性思维正确答案:D11、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教师的知识B、教师的期望C、教师的能力D、教师的人格正确答案:B12、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 )A、华生B、布鲁纳C、奥苏贝尔D、皮亚杰正确答案:B1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解释,这是一种( )A、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正确答案:D14、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B、詹姆士C、冯特D、华生正确答案:C15、老牌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华生C、托尔曼D、斯金纳正确答案:B16、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的心理学派是(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格式塔D、机能主义正确答案:A1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桑代克C、奥苏伯尔D、巴甫洛夫正确答案:B18、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A、态度B、归因C、自我认知D、印象正确答案:B19、有意义学习的倡导者是( )A、华生B、皮亚杰C、奥苏贝尔D、布鲁纳正确答案:C20、根据实际有无明确的目的,可把识记分为( )A、有意识记,无意识记B、机械识记,接受识记C、机械识记,意义识记D、有意义识记,无意义识记正确答案:A二、判断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保持既有质的变化又有量的变化,量的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遗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第1学期《心理学》平时作业——《普通心理学》(或称《基础心理学》)部分的368道单项选择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述⒈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⒉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⒊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⒋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⒌在心理学史,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学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或“科学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弗洛伊德⒍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立于()年。
A.1876B.1879C.1870D.1860⒎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A.神经元B.神经系统C.大脑D.大脑皮层⒏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⒐狼孩的事实说明了人的心理具有()。
A.主观性B.客观性C.社会性D.能动性⒑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魏特海默D.斯金纳⒒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精神分析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魏特海默D.斯金纳⒓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魏特海默D.斯金纳⒔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华生C.马斯洛D.弗洛伊德⒕行为主义可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其中,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詹姆斯B.华生C.斯金纳D.冯特⒖“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任选一个,而把他培养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
”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 )。
A.行为主义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⒗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的心理学派是( )。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⒘强调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认为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的是 ( )。
A.精神分析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⒙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指()。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精神分析学派D.人本主义⒚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反射弧⒛神经元中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的是()。
A.树突B.胞体C.突触D.反射21.一个神经元的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的部位叫()。
A.胞体B.突触C.轴突D.树突22.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生理器官和最高级部位是()。
A.脑干B.丘脑C.大脑D.延脑23.大脑皮层上的颞叶是()中枢。
A.视觉B.听觉C.言语D.感觉运动24.视觉中枢位于()。
A.额叶B.颞叶C.顶叶D.枕叶25.言语中枢、有意识的运动中枢位于()。
A.额叶B.颞叶C.顶叶D.枕叶26.大脑皮质面积约为()。
A.2000cm²B.2100cm²C.2200 cm²D.2300 cm²27.连接大脑两半球的宽带状的白色横行纤维称为()。
A.突触B.胼胝体C.扣带回D.海马28.对儿童脑电变化的研究表明,大脑各区域成熟的顺序为()。
A.额叶—颞叶—顶叶—枕叶B.枕叶—颞叶—顶叶—额叶C.顶叶—颞叶—枕叶—额叶D.颞叶—枕叶—顶叶—额叶29.下列选项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
A.想象B.情感C.计算D.音乐30.人类完成思维活动的部位在()。
A.小脑B.中脑C.大脑D.脑干31.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是()。
A.反射系统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32.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
A.反射弧B.反射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33.当铃声由中性刺激物转化为食物的信号刺激,意味着动物建立了()。
A.反射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34.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A.望梅止喝B.谈梅生津C.含梅流涎D.望梅生畏35.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望梅止喝B.谈梅生津C.含梅流涎D.望梅生畏36.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D.信号反射37.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
A.兴奋和抑制B.集中、扩散与相互诱导C.条件与无条件反射D.第一与第二信号系统38.一个人聚精会神地看书,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诱导现象是()。
A.负诱导B.正诱导C.同时性诱导D.继时性诱导39.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是()。
A.扩散B.集中C.正诱导D.负诱导40.一个小孩在临睡前会出现吵闹现象,即所谓“闹觉”,这种诱导现象是()。
A.同时性诱导B.继时性诱导C.正诱导D.负诱导4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是脑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机能活动D.意识活动42.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C.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43.由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并由其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的因素或条件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44.由被试对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引起的反应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4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46.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A.个案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观察法47.实验法的基本目的是( )。
A.描述心理发展规律B.预测心理发展水平C.解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D.控制心理或行为表现48.研究者从“期待”出发,符合自己“期待”的研究资料就采用,不符合自己“期待”的结果则舍去,这种做法违背了()。
A.伦理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 D.调查法C.心理测验法50.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 D.调查法C.心理测验法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注意⒈“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⒉被称心灵门户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B.知觉C.注意D.视觉⒊伴随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种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
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⒋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或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型D.集中性与紧张性⒌“纠正错误”是注意的()。
A.选择功能B.整合功能C.维持功能D.调节和监督功能⒍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⒎某学生对数学很感兴趣,因而对该学科学习的注意力保持时间较长,这种注意被称为()。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无意后注意D.有意后注意⒏教室的布置安静简朴,尽量减少上课时的各种干扰,这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⒐听钟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范围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⒑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
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⒒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
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持续D.注意的分配⒓在注意的品质中,教师尤其擅长注意的()。
A.稳定性B.转移性C.范围性D.分配性⒔小明读书时能够一目十行,这是在说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⒖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⒗汽车司机、交通警察、教师、演员等要保证工作顺利进行需具备()的能力。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稳定性⒘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⒙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⒚“鹤立鸡群”是指由于刺激物(),而引起无意注意。
A.本身特点B.对象间的对比关系C.活动与变化D.新异性⒛据心理实验测定,在()时间内,成人注意范围为7±2个组块。
A.1秒B.1分C.20秒D.0.1秒21.“万事开头难”指的是()。
A.已实现了注意的分配B.未完全实现注意分配C.已实现了注意的转移D.未完全实现注意的转移22.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状态因素之一是()。
A.有明确的目的B.直接兴趣C.意志努力D.间接兴趣23.间接兴趣是引起()的重要原因。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都不是24.注意最重要的两个功能是()。
A.选择和保持的功能B.保持和调节的功能C.调节和监督的功能D.选择和监督的功能25.一些带有理智的、美学的和道德的情感色彩的对象,对产生()具有很大意义。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都不是第二节感觉与知觉⒈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⒉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⒊振动频率为()次/秒(赫兹HZ)的声波是人耳的适宜刺激范围。
A.16~2000B.16~20000C.2000~4000D.1000~4000⒋视觉的适宜刺激范围是()毫微米的可见光波。
A.250~300B.350~400C.390~800D.400~1000⒌(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