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课时练习二
练习二 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练习二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练二教案引言本教案适用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
本次练旨在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教案将通过一系列的练题来帮助学生巩固数字的认知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本次练的主要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数字的认知:通过识别和分类数字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知;2. 数字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3. 数字的运算:通过练数字的加减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 数字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字的基本认知,包括数字的名称、读法和书写方法。
2. 给学生展示一些数字,让他们利用已学的知识对数字进行分类和排序。
3. 练数字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
4. 提供一些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出结果,并进行核对。
5. 引导学生通过绘图、图表或实际应用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
6. 对学生的练进行评价和总结,激励学生并指导他们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练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的练作业并进行批改;3. 针对学生的错误或困惑进行指导和解答;4. 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激励,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或课外活动,例如:1. 利用数字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计算和逻辑能力;2. 组织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或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3.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通过本次练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 练习二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2. 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乘法计算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讲授: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通过示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 应用: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中的“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6人。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课时 练习二》教学设计

第七课时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回顾,组织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合作。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
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
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四题(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
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小组合作,可画一画。
(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
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2、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及运算规律。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整数乘除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整数乘法1. 导入: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
2. 讲授:讲解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乘法的运算规律。
3. 示例演示:通过示例演示整数乘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运算方法。
4. 练习:布置适量的整数乘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总结:总结整数乘法的学习要点,强调运算规律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整数除法1. 导入:回顾整数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讲授:讲解整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除法的运算规律。
3. 示例演示:通过示例演示整数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运算方法。
4. 练习:布置适量的整数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总结:总结整数除法的学习要点,强调运算规律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整数乘除法的应用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整数乘除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讲解如何运用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3. 示例演示:通过示例演示整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题方法和步骤。
4. 练习:布置适量的整数乘除法应用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整数乘除法应用的学习要点,强调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二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能够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是什么?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a.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保持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b.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2. 通过示例演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三、练习(15分钟)1. 发给学生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
四、巩固(5分钟)1. 让学生复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提问: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五、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是什么?2. 提问: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与加减法运算有什么不同?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强调学生在计算分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保持分母不变,通分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重点关注的细节: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1.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当两个分数具有相同的分母时,我们可以直接将它们的分子相加(减),而保持分母不变。
练习二(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练习二(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例子和练习题。
2. 教学工具:计算器、小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加法交换律,并举例说明。
(2)加法结合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加法结合律,并举例说明。
(3)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乘法分配律,并举例说明。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8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生:玩具车,变形金刚……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
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
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
第一单元第7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示范课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7课时单元综合复习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复习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巩固了数位顺序表,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比较数的大小、改写多位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和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等,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比较大小,求近似数,改写多位数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主要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升。
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新知。
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 8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习更大的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意思。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掌握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写多位数和比较数的大小。
3.进一步认识大数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进一步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改写多位数与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1、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2/ 81.大数的认识。
师:观察数位顺序表,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大数的读写。
师:如何读大数?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并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1545623687读作:3000000000读作:600070000读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反馈,课件演示。
3/ 84/ 85/ 86/ 87/ 88/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七课时练习二
第七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有关知识.
2、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单元小结结: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
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关键是观察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否有交点,若不相交,则互相平行;若相交成直角,则互相垂直.
锐角是小于90°的角,直角是等于90°的角,钝角是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平角是等于180°的角,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进行旋转,一直旋转到和原来的位置成一条线时所形成的角.周角是等于360°的角,由一条射线旋转了一周后与原来的射线重合时所形成的角.
我学会了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要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相应圈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整理的能力.】
二、复习和运用平行和垂直的知识
在学习了相交与垂直、平移与平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第4题)
过一点画线段的垂线,只有一段是不是?但是,题中要求我们画出线段AB的垂线,那我们能画出多少条这样的线段呢?(无数条)是的,我们能画出无数条,但依题意,我们只要画出一条就行了.
作平行线的原理还记得吗?好!先画一条直线,运用平移的知识,将直尺沿着这条直线往另一个方向平移一段距离,画出这时直尺所在位置的直线.简单吗?
说说给定图形中马路之间的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说明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直观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
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使用量角器画出角的大小.
看教材第6题,在纸上快速画出这4个角.
学生画角,老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板书设计:
练习二
线的认识相交与垂直平移与平行
旋转与角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
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线、角与图,引入本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世界的神奇与美丽.同时在分析线的种类和角的类型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知.在学生初步认识线与角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设计,进一步体会线与角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