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知识考点:《东南亚》
中考地理知识考点:《东南亚》-word

中考地理知识考点:《东南亚》教学要求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构成情况;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5.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结构分析《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等。
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国家、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
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热带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教材在介绍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后,联系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和因素,归纳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材介绍了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东南亚众多沿海国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内容点析1.教材在第一部分运用文字和地图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从纬度位置来看,东南亚的大部分位于北纬10~22之间,地处热带。
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南半岛东临中国的南海,西临孟加拉湾;马来群岛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从相对位置来看,北连中国大陆,南临大洋洲,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东南亚知识点七年级下

东南亚知识点七年级下东南亚知识点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地区之一,拥有许多独特的文化和地理景观。
了解东南亚的知识点对我们的历史和社会科学教育十分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一些东南亚的知识点。
1. 地理位置东南亚是一个由十个国家组成的地理区域,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东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和北约长的大洋之间,被太平洋、印度洋和中国南海所环绕。
这个地区的海岸线长达100000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铜、锡、锌和铁等。
2. 自然灾害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充满了挑战和危险,经常受到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旱灾和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其中,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火山最为活跃,而泰国、越南和菲律宾是受灾最多的国家之一。
由于强烈的地震和海啸,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火山带)的一部分。
3. 宗教信仰东南亚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地区,这些信仰与地区内各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中,伊斯兰教和佛教是最为普及的宗教信仰。
印度尼西亚是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其次是马来西亚和文莱,而泰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国家则信奉上座部佛教。
此外,菲律宾则是天主教最多的国家之一。
4. 经济东南亚是一个拥有强劲经济增长势头的地区,其面积和经济规模都很大。
作为跨洋运输和世界贸易的门户,东南亚在世界上的地位十分重要。
该地区的经济主要由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组成,其中以工业最为发达。
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也在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减轻贫困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5. 文化遗产东南亚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文化遗产的地区,其中包括宏伟的寺庙、艺术品和传统习俗等。
例如,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白玉庙、缅甸的著名佛塔和越南的皇城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东南亚还有许多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如泰国的手工刺绣、印度尼西亚的木雕和越南的玻璃绘画等,这些都体现了东南亚的艺术和文化。
东南亚板书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板书知识点总结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包括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家。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一、地理知识东南亚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赤道以南、亚洲大陆东部和南部、太平洋西部,包括了一些岛屿和半岛。
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气候、生态和自然资源。
东南亚的地形:东南亚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了高原、山地、平原和海岸地带。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湄公河、横贯越南的高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岛和爪哇岛等地形都是东南亚地区的特色地貌。
东南亚的气候: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主要分为季风气候和雨林气候。
这种气候特点在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东南亚的河流和湖泊:东南亚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如湄公河、湄公河三角洲、湄公河上游的湄曼寮、湄音、湄公、湄方、湄地、湄亚、六湄、赛汶河、美茵河、濑苏巴(Satang)河和巴厘河等。
这些水系对东南亚地区的农业、水资源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影响。
二、历史知识东南亚的早期文明:东南亚地区曾是许多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如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雅加达文明和印度尼西亚文明。
这些文明在东南亚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
东南亚的殖民历史:在历史上,东南亚地区曾被欧洲列强殖民统治,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葡萄牙东印度公司和西班牙东印度公司等。
这些殖民统治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南亚的民族独立:20世纪中期,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国家相继获得了独立,如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这些国家的独立意味着东南亚地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逐步走向繁荣和发展。
东南亚的近代历史:1949年以来,东南亚地区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越南战争、印尼政变、泰国政变、柬埔寨内战、老挝内战和缅甸政变等。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东南亚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东南亚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东南亚面对“中考”大关在即,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更全面了,更需要清晰地记忆在头脑中。
查字典地理网今日就为大家整理专项复习资料,希望同学们复习起来能更轻松。
3、气候: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4、河流:
中南半岛:河流上游地势较高,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下游,水流平稳,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平原,是东南亚重要的农业地区。
(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马来群岛:河流短急。
5、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东南亚处在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
世界著名海港,新加坡港。
6、物产: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东南亚

东南亚
泰国普吉岛攀牙湾
“十字路口”的位置
泰国普吉岛攀牙湾
东 南 亚 的 位 置 和 范 围
中
中国
南 半
中
岛
南
和
半
马
岛
来 群
C
岛D
马来群 B
东南亚地形
A
• 说出字母代表的 地理事物名称:
A _太_ _平_ _洋_ _ _ _ _ B _印_ _度_ _洋_ _ _ _ _ C _南_ _海_ _ _ _ _ _ _ D _马_ _六_ _甲_ _海_ _峡_
岛
• 简要描述东南亚
的地理位置。
十字路口的位置
马六甲海峡
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 腊岛之间,因沿岸马六甲古 城而得名。
形似漏斗,呈西北—东南走 向,长约1080千米。
是连接印度洋到南海的最短 海上通道,世界贸易的1/3 和全球石油供应的1/2都经 由马六甲海峡运输。
课堂小结
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 进入下游后,水流平 缓,泥沙沉积,形成 冲积平原。这些平原 地势低平,是东南亚 重要的农业地区。
中国
内比都
万象
河内
曼谷 金边
填写下列各国首都以及流经那里 的河流名称,举例说出河流对城 市发展的作用。
国家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泰国
首都
河内 万象 金边 曼谷
河流
红河 湄公河 湄公河 湄南河
举例说出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 提供水源 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 • 航运便利 大江大河往往是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 • 提供水电 河流落差大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可发电。
湄公河下游沿岸
泰国曼谷 水上市场
中考地理东南亚知识点总结

中考地理东南亚知识点总结1. 地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东南亚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和缅甸等十个国家。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相交的位置,地处航运通道枢纽。
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决定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2. 地形地势东南亚地势多为山地、高地,少数平原地区。
其中,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一带是地震带,火山活跃,一些火山岛屿地表上有火山熔岩带,火山喷发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
东南亚还有一种特殊的地貌叫喀斯特地貌,是溶蚀形成的地貌。
3. 气候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度高,多日照,降水多。
湿度大,纬度低,气温高,年均温在24℃-30℃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由于受季风影响,东南亚地区分为旱季和雨季,雨季在5~11月之间。
东南亚地区处于热带冷、暖、热气团的交汇区,所以台风、热带低气压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4. 自然资源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丰富,以沙特阿拉伯之后,印尼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石油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茅之列。
东南亚国家资源丰富,如印尼棕榈油、马来西亚天然金橘、菲律宾糖蔗等农产品属世界一流。
5. 人口和城市东南亚地区总人口多,约有6.8亿。
其中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世界第14位,人口轻世界第四位。
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也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多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诸河地区。
6. 经济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和水产业生产基地,热带农作物、糖、棕榈油、稻米、茶、咖啡、橡胶、水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7. 热带雨林东南亚地区拥有全球占比40%的热带雨林,其中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最为著名。
被称作地球之肺。
但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不断,导致了热带雨林的砍伐,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
总之,东南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
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资源丰富,使得东南亚地区成为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

东南亚知识点总结东南亚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由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十个国家组成。
下面将对东南亚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地理方面,东南亚位于赤道附近,北面是中国,与南亚通过印度尼西亚群岛相连,南面濒临印度洋,东南面则与太平洋接壤。
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多样,包括山脉、河流、岛屿和海洋。
东南亚地区的岛屿众多,其中菲律宾拥有7000多个岛屿,印度尼西亚拥有17000多个岛屿。
历史方面,东南亚地区曾经有各种不同的王国和帝国的兴衰。
其中最古老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高棉帝国,其繁荣期在公元9至14世纪。
另外,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对东南亚地区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其中最有名的是柬埔寨的吴哥窟。
此外,东南亚还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
文化方面,东南亚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由于接受了不同文化的影响,东南亚的文化融合了南亚、中亚、中国和欧洲等多个地区的元素。
例如,在宗教方面,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在这个地区都有广泛的传播。
此外,东南亚还有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和手工艺品,如印尼的巴厘舞和婆罗洲的木雕。
经济方面,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橡胶、木材和稀有金属等。
农业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部门,主要种植稻米、棕榈油、咖啡和橡胶等农作物。
此外,东南亚地区还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产业。
例如,新加坡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泰国和马来西亚是汽车和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此外,东南亚地区还面临一些挑战,如贫困、环境污染和政治不稳定等问题。
一些国家的发展水平较低,面临着经济不平衡和社会不公的困境。
同时,一些国家在工业发展中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此外,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不稳定,存在政治腐败和冲突的风险。
综上所述,东南亚地区是一个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方面都十分丰富多样的地区。
初中地理会考东南亚知识汇总

东南亚
1. 自然环境——联系亚洲、大洋洲,太平洋、
印度洋,位居交通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为交通要冲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热带季风气候、湄公河
(2)马来群岛:多山、多火山,热带雨林气候
2. 经济
(1)农矿业:稻米产区,是世界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尼)、油棕(马来西亚、印尼)、椰子、金鸡纳、胡椒最大产地
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石油(印尼、文莱、缅甸)
(2)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3. 新加坡:
(1)新加坡是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 扼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且地处东南亚中心,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B. 针对资源匮乏,面积小、市场狭小的缺陷,充分利用本国人口多,技术先进的优势,发展转口贸易(加工型贸易)。
C.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优势(“世界花园”城市)
(2)新加坡成为“世界花园”城市的原因?
A. 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热带树木、花草的生长。
B. 市政规划合理:重工业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
C. 环保工作做得深入、细致。
(3)不利: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地理知识考点:《东南亚》教学要求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4.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构成情况;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的
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5.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结构分析
《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等。
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国家、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
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
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热带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
地。
教材在介绍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后,联系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和因素,归纳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材介绍了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东南亚众多沿海国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内容点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运用文字和地图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从纬度位置来看,东南亚的大部分位于北纬10~22之间,地处热带。
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南半岛东临中国的南海,西临孟加拉湾;马来群岛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从相对位置来看,北连中国大陆,南临大洋洲,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教材在活动1中提出的读图要求,目的就是通过读图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东南亚位置和范围的了解。
在活动2中,要求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加深对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认识。
2.教材在第二部分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内容中,联系气候、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居民生活习惯、种植业发展历史等多方面的条件,突出了东南亚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的特色。
利用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介绍了东南亚的水稻和热带
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
在活动1和2中,要求学生掌握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分布,两种热带气候的特征以及主要区别。
在活动3中,要求学生看图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在一天中的天气过程。
活动内容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的认识,使学生懂得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
3.教材在第三部分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内容中,概括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第二是中南半岛的河流水文、地貌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第三是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等。
与这部分教材相配合的活动中,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找出中南半岛著名的河流,判断河流的上游和流向,特别是发源于我国的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在我国分别叫做怒江和澜沧江,前者属于印度洋水系,后者属于太平洋水系。
然后,找出中南半岛五国的首都,并且说出附近的河流名称,完成填表内容。
第2题要求学生将世界和我国的城市分布与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做一个对比,得出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并且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
城市沿河流分布,从有利条件方面看,能够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能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能够利用河流提供水运方
便,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还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能资源等;从不利条件方面看,河流水患会对城市造成损失,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会导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等。
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辩证方法。
4.教材在第四部分阐述的主题是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首先,明确指出东南亚的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
然后,利用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柱状统计图,说明了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并且利用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了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以及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
最后,教材指出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
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5.教材在结尾部分介绍了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东南亚美丽的热带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便利的交通运输,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新、马、泰等国的重要经济来源。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新课引入】
1.旅游情景方式引入。
设计到东南亚旅游的情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知道著名的狮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吗?你知道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一个国家吗?让我们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了。
2.读图方式引入。
引导学生读中国政区图,找到我国的云南、广西两省区,请学生回答与我国云南和广西边境接壤的邻国是哪几个?这些邻国位于什么半岛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位于亚洲东南部,总称东南亚。
3.提问方式引入。
针对有关东南亚的问题提问,如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哪里?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是哪里?
4.电教辅助方式引入。
根据学校条件,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如地理投影、地理录像、地理电脑课件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5.风土人情内容方式引入。
介绍有关东南亚风土人情方面的资料,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相关推荐
中考地理考点: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中考地理考点:海洋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