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公开课
课件1: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主犯:英、法 罪行: 1.发动了罪恶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
帮凶: 美、俄 罪行: 1.充当英法侵华帮凶,从中牟利。
2.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清政府 罪行:
1.腐朽无能、统治者临阵脱逃。 2.联合外敌、镇压国内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D.获得更多的在华贸易机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圆明园被焚毁于( C )
A.鸦片战争中
B.中法战争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战争中
历史的控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中国人 民遭受了沉重的灾难。
(1)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长江水域允许外商自由航行; (2)鸦片贸易合法化; (3)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
修约的实质(根本目的)是什么?
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侵略中国。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开始时间和标志: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侵略者: 英法联军 经过: 罪行: 火烧圆明园 结果: 清朝失败,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远瀛观
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汇处,是 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 曾至此处游赏。远瀛观分为三部分: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
海晏堂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正 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 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 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优秀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教师:1856年10月,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再次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五千年文明古国再次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四万万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列强侵华罪行昭然若揭。
(教师出示: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2师生对白,演绎历史学生:“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
”教师:这座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为人间奇迹的宫殿就是北京的圆明园。
(教师出示圆明园盛时局部图。
)学生: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历经六代150年的营建。
它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凿湖泊,堆积土山,再点缀些亭台楼榭,形成许多秀丽的景点。
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类似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出没的海岛宫阙。
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祖国的锦绣河山集中到一座园林里来。
这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学生:这还不算,能工巧匠们大胆吸收了外国建筑艺术,建造了海晏堂、远瀛观等一组带中国风格的西洋楼。
教师:这幅图片就是海晏堂。
它虽为欧洲式的建筑物,但装饰的花纹却是中国传统的样式。
海晏堂前有十二生肖喷泉。
学生:喷泉饰物十二生肖是用铜制作的,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遗失。
近年,中国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元的高价,从国际文物拍卖市场买回其中的牛头、猴头和虎头三件国宝。
教师:但这些都已被英法联军毁坏。
1860年10月18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痛的一天。
英军第一师接到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的命令,决定给中国皇帝一个永久的‘教训’实现了‘万达里斯姆式的罪行’(意指毁坏文化艺术的行为),咆哮:‘全园余物将立即予以荡平!’下令火烧圆明园。
学生:140多年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将圆明园由一个人间奇迹变成了一片瓦砾。
初中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优质课教案优秀教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3.教育学生认识列强侵华罪行,增强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列强侵华罪行。
2.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理解列强侵华罪行的严重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为什么还会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2)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导入新课。
2.课堂讲解(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列强侵略。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1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领土和主权。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
(4)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破坏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剥夺中国主权。
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使中国陷入贫困。
3.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引导学生反思:面对列强侵华罪行,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5.课后作业(1)熟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
(2)写一篇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的读后感。
四、板书设计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影响2.列强侵华罪行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3.结合现实,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为什么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还会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呢?”(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教师引导:“请大家根据教材,试着描述一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
“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英、法)、“割地最多”(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二、教法建议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导入新课 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 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 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中 国依旧狭小的市场并没有满足侵略者贪婪的欲望。 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法国 于1856年发动侵略战争。 从战争的目的与结果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 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 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 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64年 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 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 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 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44万平 方公里的领土.
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
1860年夏天,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上海官 绅与西方侵略者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 对抗太平军。太平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2年9月慈溪战役中华尔被太平军击毙。
华尔
李秀成画像
各抒己见
太平军和以往的农民起义军在斗争对象 上有什么不同?这是为什么?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在古文中,方位、时间 名词出现在谓语动词前,
一般活用作状语 。
阐述利害,晓之以理
越国以鄙远,君知 其难也。焉用亡郑 以陪邻?邻之厚, 君之薄也。
鄙:把…作为疆界 焉:怎么,疑问代词
陪:通“倍”,增加
厚:变雄厚 薄:变薄弱
形作动
翻译
以利相诱,为秦着想
翻译
合作探究,理清脉络
烛之武退秦师
起因 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临危受命 发展
夜缒出城 坦言知亡,动之以情 阐明利害,晓之以理
810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右玉中学历史学科学案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学习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参与国家及结果。
2.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
3.了解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4.掌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具体史实,人是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学习任务一、温故互查1.简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探究新知(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并进行圈、划、写、记)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1)原因:。
(2)时间:。
(3)侵略的国家:联军为主凶,两国为帮凶。
(4)结果:被毁,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5)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6)指图说出俄国通过条约割占我国领土共计平方公里。
(7) 列举两个条约:①中俄《》割占领土:平方公里。
②中俄《》割占领土:平方公里。
其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中俄《》,面积达平方公里。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8) 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起止时间 - 。
定都。
(9) 经过:①1851年发动起义,建号;1853年攻占南京。
②和后已拥有中国半壁江山;③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军。
领导战役的著名将领是李秀成,战役击毙洋枪队头领华尔。
(10)结果:由于,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二)合作探究1.材料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里,英国对华输出的工业品(主要是棉纺织品)每年平均不足200万英镑。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把英国棉纺织品在华滞销原因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华享受的特权太少等。
他们曾企图通过“修约”来达到扩大侵略的目的。
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1)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2.材料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精品课件

材料所述“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观点是否恰 当?
不恰当。英法联军的贪婪、强盗本性,疯狂地破坏了人类文化 遗产,是对他们是“文明人”的绝妙讽刺。
名言摘抄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12、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门捷列夫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1、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利特 2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3、要想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斯大林 24、向所有人学习,不论是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 25、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周培源 26、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27、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8、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9、学习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3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教学设计1: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知识与能力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西北、东北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识别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加深对侵略者的痛恨。
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最终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重点火烧圆明园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
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新授:一、火烧圆明园学生自学思考:《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他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学生阅读材料,分组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言。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侵略国: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议一议:近年来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也有人反对,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在其它地方的表现也暴露了他们的海盗本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 • • • 英法起祸端 沙俄割领土 南有太平军 奇兵杀华尔 火烧圆明园 一百五十万 反清抗洋兵 千古留美名
自读课本P7-8,思考下列小题
• 1、发动了什么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 2、原因: • 3、时间: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 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10-1860.10
• 4、侵略者: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 5结果: 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
英 法 火 烧 圆 明 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 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 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不能搬运的就棒 打棍敲,任意毁坏。
思考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大肆 掠劫,另一个强盗把它付之一炬……两个胜利者一 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 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 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 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法兰西 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 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 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 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两个强盗、夏宫和付之一炬分别指什么?
(2)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条约名称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地理范围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西北地区
面
积
共计 150多 万平方 公里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时间: 1851-1864年 2、领导者: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 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过程: 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 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欣赏图片 猜猜这是 什么地方?
圆明园海晏堂----远瀛观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 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 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 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 春园)组成,统称为“圆明 三园”。圆明园规模宏伟, 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融汇 了各式园林风格,是中国园 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有 “万园之园”美称。原为清 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 约5200亩。1860年,圆明 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 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址。
(6)1862年9月,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 (7)1864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天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3、天平天国运动时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的。
练一练
1.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 已经过了多少年?( )B A.12 B.14 C.16 D.18 2.1860年洗劫焚烧圆明园的两个强盗是( BC ) A.俄罗斯 B.法兰西 C.英吉利 D.美利坚 3.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割给沙俄的不 平等条约是( D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改订条约》 D.中俄《北京条约》 4.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它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B.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起义 C.它历经14年,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内外反动势力 D.它所击毙的洋枪队头目名叫华尔
1、列举太平军的重大活动有哪些?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政权。 (3)太平天国进行北伐、西征,之后进入全盛时期; (4)1860年,太平军连克与“洋枪队”在青浦大战;
火烧圆明园,这是一个普遍的 民众说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 真正概念,不是火烧圆明园,而 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 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 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 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 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圆 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 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 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 宝。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 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 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大肆掠 夺,另一个纵火焚烧,这两个强 盗一个叫法兰西(法国),一个英 吉利 (英国)。
洪秀全
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 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 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1862年9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 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抗击太平军的淮 军首领—李鸿章
中外反动 势力勾结
抗击太平军的湘军 “洋枪队”头 首领—曾国藩 目 华 1860年8月,李秀成率军在清浦大败洋 尔 枪队,歼敌1/3,华尔身中5枪。 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击毙洋枪队“常胜 军”统领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