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世界面临建新秩序机遇 中国作用至关重要
新秩序的建立是趋势

新秩序的建立是趋势
新秩序的建立在当前社会的确是一个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而且世界面临着诸如气候变化、贸易争端、恐怖主义等共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不断寻求建立新的秩序和规则。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各国开始合作,制定共同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在经济领域,各国为了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和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安全领域,各国为了应对恐怖主义和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加强了情报共享和安全合作等。
此外,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决策中,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这也推动了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平衡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然而,新秩序的建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
国际社会存在着利益分歧和矛盾,不同国家对于新规则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不同。
同时,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更加强硬和单边主义的立场,对国际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总之,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但要实现一个更加公平、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秩序,各国需要通过对话、合作和妥协来解决分歧,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发展。
“世界秩序”的基辛格之道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新作《世界秩序》,自出版以来备受瞩目,尤其是中国知识界、政治界和媒体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与讨论。
2015年底,基辛格参加北京“京城国际论坛”纵论世界秩序的图景,虽然他声称并不知道未来世界的样子,却提醒观众,“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世界秩序,但必须要有一个这样的秩序,来改变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否则,国家间的冲突可能会摧毁人类所有文明。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深谙世界历史又饱经外交风云的智者的箴言甚至谶语。
世界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可怕的是,“世界秩序”的驾驶舱中居然空无一人,门口倒是有几个船长在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如果你对未来迷惑不解,那就回头看看历史吧,寻找世界秩序演变的来龙去脉,这也是基辛格的独门秘诀。
武力征服不能带来秩序合法如今,“世界秩序”已经变成公共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闻媒体中频频出现,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都愿意为世界秩序的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恰恰说明,现在的世界秩序出了问题,很多国家和民众对现状不太满意,就像基辛格所推崇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所说的,“武力征服不能带来秩序的合法性”。
久经外交考验的基辛格,也为当下的政治家提出了一项高难度任务:“重建国际体系,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政治家才能的终极挑战。
失败的后果不一定是国家间的大规模战争(虽然在一些地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更可能的是,演变成特定的国内结构和治理形式相一致的种种势力范围。
”每一种势力范围都可能要建立自己的“世界秩序”,这与当下全球化的格局是背道而驰的,但是,恰恰是全球化带来的非西方国家的崛起,让历史上已存在的世界秩序议题重新登上政治舞台,这也是当下国际关系面临的根本性悖论。
在欧洲人还没有崛起并统治世界之前,世界是非常多元的。
1648年当欧洲人打完了“三十年战争”签订和约的时候,东方的清帝国根本就没有关注此事,而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还没有衰落。
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总是从“三十年战争”开始写起,但是相比于混乱的欧洲,当时更受期待的是一种帝国秩序。
基辛格发言稿

基辛格发言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感谢大家莅临本次活动,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演讲。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际事务和外交政策的观点和思考。
作为一位外交家和政治学者,我一直坚信,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国际事务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外交手段,通过对话和协商,才能实现全球的稳定与发展。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
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和地区冲突的加剧,使得国际社会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和压力。
作为全球大国,中国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完善。
首先,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全球议题上,中国应更多地提供建设性意见和解决方案。
我们要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工作,推动国际体系的公正和合理。
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并推动全球治理的平衡与进步。
其次,我们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公平。
全球化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经济环境,努力消除贸易壁垒,构建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秩序。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贫困问题的解决,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三,中国要积极推动地区与国际安全。
当前,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地区冲突的加剧,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我们要坚决维护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尊严,积极寻求和平解决争端和冲突的途径。
我们要推动国际社会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安全机制,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第四,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大国和地区国家的合作。
国际事务的解决离不开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大国的交往和合作,推动构建相互信任和共赢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积极推动共同发展,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政策要秉持真实和务实的原则。
基辛格眼里的世界新秩序

基辛格眼里的世界新秩序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6年第16期李哲夫基辛格的主张,在多大程度上被美国执政当局所采纳,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美国的许多现实做法中,确实是可以找到基氏学说的影子的。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一时独步天下,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边主义”世界秩序。
这在美国人看来,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国际社会似乎也只有无可奈何地加以接受。
然而,形势的发展却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9·11”之后,两次反恐战争,使美国元气大伤,外面的架子虽然没倒,内里却虚弱了不少,不大可能再像之前那样无所忌惮地号令天下了。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战略家、外交家,基辛格开始系统地思考美国应着手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的问题。
上世纪末,他撰写了《大外交》这一力作,2009年,他推出了《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去年,又出版了一部颇有分量的《世界秩序》,对于在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应如何面对,应如何主导建立一个可控的世界秩序提出了他的判断和对策。
这些虽不能说是未雨绸缪,但却是甚为敏锐和深刻的顺时应变之作。
在基辛格看来,美国的国力已经相对下降。
“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面临既不能退出又不能主宰世界舞台的困境”。
国际政治权力日趋分散,国际关系也真正全球化了,通讯可以瞬间完成,经济活动早已跨洲越洋,许多问题都越来越依赖于全球合作解决,如核扩散、核安全、环境、气候、人口爆炸、恐怖主义等等。
旧秩序的解体和向新秩序的过渡必然会引起一些政治力量重新组合,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冲突和动乱。
面对这一形势,美国怎么办?在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作为一位美国的战略思想家,基辛格仍然对美国信心满满,认为美国毫无疑义仍将是新秩序建立的领导者,但是必须要改变一些观念,这涉及对美国外交政策传统的取舍。
美国的外交政策历来有所谓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传统,前者以伍德罗·威尔逊为代表,后者以西奥多·罗斯福为源头。
大外交读后感

大外交读后感《大外交》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基辛格的著作,该书以其深刻的历史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揭示了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对于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和美国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基辛格在书中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美国的孤立主义到国际主义,再到超级大国的地位,详细地描绘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
通过对于历史事件和外交行为的分析,基辛格清晰地展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脉络,使我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其次,基辛格在书中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理论和实践经验,如平衡政策、联盟政策、霸权政策等,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适用于20世纪的美国外交政策,也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于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我对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基辛格在书中对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他指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这些建议不仅对于美国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通过对于这些建议的学习,我对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大外交》是一本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通过对于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借鉴和运用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促进国际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辛格《世界秩序》与中美模式之争

基辛格《世界秩序》与中美模式之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提出了自己对于世界秩序的看法,对于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但是这种建议却与当前中美之间的治理模式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深层次的矛盾也不容忽视。
基辛格建议美国将其治理模式更改为中美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方式,强调各方平等参与和贡献。
基辛格认为,中美模式的核心在于合作、顺应时代潮流和开发全球治理体系的新型合作机制。
这种模式可促进全球化和世界和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解决全球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然而,这种治理模式却在中美两国间产生了争议和矛盾。
美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威胁,中国崛起可能会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
中国则认为,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结束,需要一种新型的中美关系,以避免出现更多的冲突和摩擦。
这里面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治理模式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中美关系的问题。
因此,需要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寻找中美之间的平衡点,以实现长期和谐的治理关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基于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中美交流合作,以建立起新型的全球合作机制和模式。
这也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以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升多边合作机制和规则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地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美之间建立新型治理关系的进程将不会一帆风顺。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以开放、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精神,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应对全球挑战和问题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美之间的合作将能够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变革和提升,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和繁荣作出不懈的努力。
大外交 - 基辛格 基辛格(美)

大外交- 基辛格基辛格(美)大外交- 基辛格基辛格(美)第一章世界新秩序最能左右国际关系,作风也最矛盾的国家几乎是某种自然定律,每一世纪似乎总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知识与道德动力,企图根据其本身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的国家。
17世纪的法国在黎塞留( Richelieu)枢机主教领导下,引进了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以追求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的近代国际关系的作风。
18世纪的大英帝国将“均势观念”( balance of power)发扬光大,使这个观念主宰了后两个世纪的欧洲外交。
19世纪梅特涅领导的奥地利重新建构了“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而俾斯麦主政下的德国又使欧洲协调瓦解,使欧洲外交成为冷酷无情的政治权力斗争。
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
再没有其他国家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决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在日常的外交活动中没有比美国更务实的,但在追求其历史传承的道德信念上,也没有比美国更具理想主义的国家。
没有任何国家比美国更不愿意介人海外事务,即使美国在海外的结盟与承诺均达到空前的范围与规模,这个立场仍不改变。
美国自开国以来始终自诩与众不同,在外交上形成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政治更趋于完美,为其他人民做榜样,以此作为证明美国价值观优越性的最佳方法;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
美国的思想就这样徘徊于怀念纯朴的过去与渴望完美的未来之间。
虽然自二次大战结束信守承诺之间摇摆。
认为美国只要做楷模及认为美国应主动出击的这两派学说都把以民主、自由商业活动及国际法为基础的全球国际秩序视为当然。
但由于这种状态从来不曾真正存在过,此种高调在他国人听来,即使不被视为太天真,也难免让人觉得不切实际。
然而,外国人的怀疑眼光从未浇熄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小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或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等人的理想主义,其实也包括20世纪所有其他的美国总统在内。
全球智库峰会基辛格演讲实录

全球智库峰会基辛格演讲实录2009-07-13 22:12基辛格:副总理先生、意大利总理先生,各位嘉宾。
智库峰会这个想法非常简单,而且也非常重要,我扪心自问之下,以前谁有过这个想法呢,因此我要向主办者表示祝贺,能够提出这样一个想法,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能够召开这次峰会,从结果来说可以确定为一个新的政治方向。
目前,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在国际政治中的各国,在欧洲民族国家不断减少,而且它已经在经济上取得更大的一致性,因此这也是在国际关系中的新的因素。
苏联已经消失了,它不但威胁世界国际系统,而且把新的俄罗斯,使它融入国际社会中,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是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在伊斯兰世界,吉哈德另外一个政治组织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所有这些发生的时候,都会产生新的问题,一系列全球性应对的办法,还有环境、气候、武器扩散、能源。
在这样一个环境背景下,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金融危机,这个危机有一个原因是世界经济组织是全球化的,但是政治的组织是地区性的,或者说是国家层面的。
所以,在经济系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好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每个国家都必须要在国家层面上应对这个问题,但是如何能够把这些行动合作协调起来,同时有一个全球性的应对办法,这实际上是我们所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
在这里有三个问题是所有人都面临的。
一,由于这一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个未知的风险,到底金融危机有多长时间,到底它会有多深,它有什么其它的后果,会再次出现吗?现在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很多的争论,是会有通缩的危险,还是有通胀的危险,这些衰退会很短?衰退是不是会很长?是L型,还是V 型,还是U型?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说法,对这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结论。
二,所谓机会的风险。
各国国家如何解决一些短期的紧急问题,这些应对手段会有一些长期的影响和后果吗,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对于其它所有国家。
如何可以把这些紧急的问题和重要的问题联系到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辛格:世界面临建新秩序机遇中国作用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09-01-20 14:11
新华网
2009-01-15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日前在媒体撰文説,世界正面临建立新秩序空前机遇,中国在建立这一新秩序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美国《国
际先驱论坛报》12日以《世界新秩序的机遇》为题刊登了基辛格的这篇文章。
全球被迫共同行动
当新一届美国政府准备在严重的金融和国际危机中上台之际,如果说正是国际体系的不确定性给创造性外交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
遇,也许看似与人们的直觉背道而驰。
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崩溃给美国的地位带来了一次重大打击。
美国的政治意见常常引发争议,但美国给世界金融秩序开的处方却大都
无人质疑。
而如今,对美国处理金融危机感到失望的情绪很普遍。
与此同时,这场灾难的严重性使得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可能再躲在美国的优势或弱点背后。
每个国家都将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对当前危机
所起的作用。
每个国家都将努力使自己尽可能地独立于导致经济崩溃的环境之外;与此同时,每个国家都将不得不面对现实,即自己所
处的困境只能通过共同行动来解决。
就算是最富有的国家也将面对日益萎缩的资源。
每个国家都将不得不重新定义自己的国家工作重点。
如果能形成一个兼容各国工作重点
的体系,就会出现一套国际秩序。
如果不同的国家工作重点无法调和,国际秩序就会灾难性地土崩瓦解。
两大危机同时爆发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最低谷恰逢全球各地同时爆发的政治危机。
历史上从来没有在世界上这么多不同地区同时出现过这么多变革,并通
过即时通信传播到全球各地。
如果不出现新的国际秩序,就会出现混乱。
事实上,金融危机和政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紧密相连的。
每个大国都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当前问题,将共同行动延后。
在各国都能适应的普遍原则出现之前,国际秩序既不会出现在政治领域,也不会出现在经济领域。
最终,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可能会以下面两种方式中的一种达到协调一致:要么创建一套像经济世界那样的国际政治管理体系;要么将
金融机构压缩到现有政治体系能够驾驭的规模,而这很可能导致一种新重商主义,也许是以地区为单位的重商主义。
美国必须举止谦逊
到目前为止,一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式的全球协议是最可取的结果。
美国在这项事业中的作用将是决定性的。
说起来好像矛盾,美国的影
响力将和我们行为举止的谦逊程度成正比;我们需要改变太多美国人那种理直气壮的态度。
苏联解体这一重大事件和随后几乎没有中断过的全球发展时期,导致太多人将世界秩序等同于接受美国的规划,包括我们国内的喜好。
终极挑战是,根据大多数国家和经济危机中所有主要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及共同担心的圣战恐怖分子问题,构建一项共同战略,认
识到武器扩散、能源和气候变化等新问题不可能通过国家或地区性方案得到解决,从而巩固这项战略。
中国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在世界新秩序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中美最初建立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遏制共同敌人的战略关系。
数十年来,这种关系已发展成为国
际体系的一根支柱。
通过购买美国债券,中国使美国的大肆消费成为可能;通过对中国商品开放市场,美国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改革提供了帮助。
双方都高
估了这种模式的持久性。
但这种模式在持续的过程中维持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发展。
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太平洋两岸的任何一方都需要另一方的合作。
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以解决它当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阻
止激增的赤字引发灾难性的通胀。
将出现什么样的全球经济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在未来几年如何与对方打交道。
如果美国的保护主义抬头或是中国被它
视为长期对手,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可能会破坏全球秩序的前景。
一旦像这样回到重商主义和19世纪外交的老路上,就会导致世界以
相互竞争的地区为单位分裂,产生危险的长期后果。
中美关系需要提到一个新高度。
只有认识到双方拥有共同目标,当前的危机才可能克服。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环境等问题都
要求加强中美两国的政治关系。
2009年1月12日,“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图片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幕。
图为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前排左二起: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美国驻华大使雷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
新华网雷东瑞摄
图表:美国2009财年头三月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