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心电图讲座解析
心电监护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心电监护专题讲座
35
常用的一次性袖带
No ImaHale Waihona Puke e心电监护专题讲座37
无创血压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1 影响无创血压测量的因素
(1)患者身体位置,应使被测肢体与患者心 脏在同一水平线上,侧睡时尤应注意,被测 肢体在身体上方、下方均对血压测量结果有 影响;
(2)心电监护仪使用不同的袖带使血压测量 值产生偏差;
33
四、血压监测
NIBP(NS、ND、NM或S、D、M) ABP
. 自动、手动、连续
心电监护专题讲座
34
无创压监测(NBP)
选择合适袖带:
1.袖带展开后应缠绕在病人肘关节上 1~2cm处,松紧程度应以能够插入1~2指 为宜。过松可能会导致测压偏高;过紧可能 会导致测压偏低,同时会使病人不舒适,影 响病人手臂血压恢复。袖带的导管应放在肱 动脉处,且导管应在中指的延长线上。
仅用于监护, 不能用于诊断!
心电监护专题讲座
15
主要观察指标
1. 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 2.观察是否有 P 波, P 波的形态、高度 和宽度如何。 3. 测量 P-R 间期、 Q-T 间期。 4. 观察 QRS 波形是否正常,有无“漏搏”。 5. 观察 T 波是否正常。 6. 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症) 氧离曲线左移,释氧障碍(如pH值升高,血内CO2浓度上升、温度下降、
2,3-DPG含量下降)
氧耗增加(如高热、寒颤、抽搐等)
心电监护专题讲座
30
血氧饱和度监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1 信号跟踪到脉搏,屏幕上无氧饱和度和脉 率值时的处理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2)使患者保持不动或将传感器移到活动少 的肢体,使传感器牢固适当或进行健康人测 试,必要时更换传感器;(3)必要时对所测 患者注意保暖;(4)需要避强光;(5)时 间过长可换另一手指测量;(6)尽量避免同 侧手臂测血压。
ICU实用心电图(下)

ICU实用心电图(下)ICU实用心电图(下)2014-10-13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来源:ICU护理之家NURSING HOME一、窦性心律失常1 窦性心动过速形态正常的P波规律出现,且同导联形态一致,心房率>100次/min,一般很少超过150次/min,P—R间期≥0.12s。
(图2-2-6、图2-2-7)图2-2-6窦性心动过速图2-2-7 窦性心动过速2 窦性心动过缓形态正常的P波规律出现,且同导联形态一致,心房率<60次/min,P—R间期≥0.12s。
(图2-2-8)图2-2-9窦性心率不齐二、期前收缩(早搏)1 室性早搏提前出现的其前无P波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其代偿间歇多完全。
如果有P波,则P波与其无关,其P—R‘间期应短于图中的正常P—R间期。
室性早搏多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当早搏出现后,往往代替了一个正常的搏动,其后就有较正常窦性心律的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间位性早搏除外。
(图2-2-10~图2-2-14)图2-2-10室性早搏图2-2-11 长Ⅱ导联中第10、12、16 QRS—T波群均系室性早搏图2-2-12 室性早搏二联律。
其特征是,例如长Ⅱ导联中,每个正常P—QRS—T波群后均提前出现一个其前无P波的宽大畸形QRS—T波群。
第2、4、6、8、10、12形态异常的QRS—T波群形态均呈现出室性早搏的特征。
图2-2-13间位性室性早搏。
见第2、6个宽大畸形的QRS-T 波群,均发生在每两个正常P-QRS-T波群中间。
图2-2-14 Ⅰ第4、5;Ⅱ第2、3、5、6 QRS—TI波群均系室性早搏,其特点与上图相仿,只是呈两个室性早搏连续出现,我们称室性早搏成对出现(或称二次连发)。
2 房性早搏同导联提早出现的形态略异的P‘波(有时隐藏在前一个T波或ST段中,故此T波或ST段形态变异)。
其后可无QRS—T波群出现,则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如其后有QRS—T波群出现,其P—R间期≥0.12s,并多伴有不完全代偿间歇,则诊断房性早搏(其P’波在Ⅱ导联中必须直立,AVR导联中必须倒置)。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ppt课件

1—(1)窦性心动过速
• 窦性心律其心率超过100次/min 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 (sinus tachycardia)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1—(2)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
• 窦性心律其心率低于60次/min(50次/min) 时称窦性心动过缓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1—(3)窦性心律不齐 (sinus irregularity)
• 窦性心律其同导联P-P间距相差>0.1• 1、房性期前收缩 • 2、室性期前收缩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2—(1)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4—(1)心室的扑动
• 心电图特点
• 正常P-QRS—T波消失,代之以 较规则的正弦曲线样的扑动波, 其频率约150~250次/min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4-(2)心室颤动
• 心电图特点 • 正常P-QRS-T波消失,代之以极不 规则波幅较小的颤动波,其频率为 250~500次/min,若室颤波波幅 >0.5mv称为粗颤,若波幅<0.5mv为 细颤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4、小练习
• 给出以下心电图的近似心率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5、临床心律失常分析基本步骤
• 步骤一:分析节律 • 步骤二:计算心率 • 步骤三:分析P波 • 步骤四:分析P-R间期 • 步骤五:分析QRS波群 • 步骤六:分析S-T段和T波
ICU常见心电图知识
四、心律失常
• 1、窦性 • 2、期前收缩 • 3、室性心动过速 • 4、扑动、颤动
危急值心电图详解PPT课件

房室传导阻滞时,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R间期延长 ;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时限增宽、形态异常。
处理
根据阻滞程度和患者症状,给予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等 相应治疗措施。同时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心电图特征及
04
临床意义
急性左心衰竭
心电图特征
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 ;以及QRS波群增宽、心室晚电位等心室重构表现。
意义
及早发现和识别危急值心电图,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 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类型及特点
01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常伴随胸痛、胸闷 等症状。
02 严重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表现为心率过快或过 慢、节律不齐等。
03 电解质紊乱
如高钾血症导致的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高尖、 QRS波增宽等。
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提高医护人员对危急值心电 图的识别能力,可以优化医疗流 程,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整体
医疗质量。
促进医患沟通
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解释危急值心 电图的含义和风险,有助于患者 和家属理解病情,促进医患之间
的有效沟通。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智能化识别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有望实现危急值心电图的自动识别 和辅助诊断。
02 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
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 波,Q波的时限≥0.04s,振幅≥同导联R波的1/4 。
03 T波倒置
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 置,T波倒置常呈冠状T波。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与处理PPT

心房颤动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 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室颤的识别
总结词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 波。
详细描述
室颤是心脏停搏前的早期表现,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心电图上QRS-T波完全 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波。
参考文献2
王五, 马六. (2019). 心电图在恶性心律失常诊断 中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参考文献3
陈七, 刘八. (2018).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控制 .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THANK YOU
在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其识别与处理 至关重要。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性
恶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
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原则
及时识别
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及时发现恶 性心律失常。
迅速处理
挑战
当前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患者 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脏起搏器植入 禁忌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高诊疗技术 和治疗效果。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2020).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 图的识别与处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房室传导阻滞的识别
总结词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心电图上 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一个QRS波群。
危重症患者心电图识别PPT课件

标准导联的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1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在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标准心电图波形解析
• P波
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 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 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 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P波形 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 不同。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标准导联
Ⅰ
标准导联 属双极导联,只能描记两电极间的电位差
• 第一导联(简称Ⅰ),右臂(-),左臂(+) • 第二导联(简称Ⅱ),右臂(-),左足(+) • 第三导联(简称Ⅲ),左臂(-),左足(+)
标准导联
加压单极肢导联 根据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命名, • 在右臂,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 • 在左臂,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 • 在左腿,为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器官。 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产 生电激动。心肌激动所产生的微 小电流可经过身体组织传导到体 表,使体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 电位。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
•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 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 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 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 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 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 过程的客观指标。
• 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 增高,S波逐渐减小。
心电图的正常值及意义
Q波
• 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 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 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 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
精选教你看懂心电图资料PPT课件

22
房早与室早口诀:房早撇,室早阔
房早撇(异常P波,即P'波)
• 提前出现一个变异的P’波,QRS波一般不变形,但间隔改变。
26.11.2020
23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一致的 f 波。
固定比例下传时,心律规则;反之,心律不规则。
心房活动呈规则的锯齿样扑动波(F波)频率在250-350次/分,在II、III、aVF 导联最明显。
简简单单看懂心电图
重症监护室
1
今天我们讲临床常见的心电图,讲讲它的主要特点 ,看了这些以后,大家基本可以分辨这些常见的心 电图。
26.11.2020
2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 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
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
26.11.2020
19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有窦性P波。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规律性的出现QRS波脱落;每两个P 波,有一个P波未下传,称2:1传导阻滞;每3个P波有一个未下传 ,称3:2传导阻滞。
26.11.2020
20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P波与QRS波群无关。
• 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
• 上图的频率大家可以按照文章前面讲的方法计算一下,差不多150次左右。
26.11.2020
17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持续>0.20S(五个小格,一个正方形的格),但是每个P波 后面还是有QRS波群。
26.11.2020
18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ICU进修快速掌握心电图3

短阵多源性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II长条记录心 电图见频发提前的P`-QRS-T波群, P`波配对时间不恒定, 其形态有正向顶尖、正向顶切迹、正向电压较低平及倒置 等四种以上形态,下传QRS个别宽大畸形(差传)。
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有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 无相关P波,QRS宽大畸形,时限多数大于0.12s,代偿间歇完全。 本图可见3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P波,其后有逆 性P波,代偿完全,QRS在胸导联呈左束支阻滞图形,II、III、 aVF呈R型,aVL、aVR呈QS型,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 P-P不整,P-R大于0.12s,III导联 P波由 正向逐渐转到正负向,aVL导联由负正双向转为正向,P波极性发 生了改变,P-R间期也由0.14s缩短为0.10s。(9岁男孩图)
窦房结至交界区游走心律。即 P波由窦性逐渐转为房性、交界性, 反复出现。本图II、III、aVF导联P波由正向逐渐转为双向,最后 转为倒置,正向P波P-R间期大于0.12s,倒置P波P-R间期小0.12s。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率105次/分,平均心室率153次/分,R-R 整齐时P波不清,易与室上速伴差传混淆,当R-R不整时,看到明显P波, 呈房室分离。 QRS时限0.13s 。符合分支型室速。(男,23岁)
心室颤动、室扑(心脏骤停主要表现)。A 细颤(390次/ 分),无完整的QRS-T波群,表现为不规则的颤动波,电 压小于0.5mV ;B 粗颤(350次/分),表现为不规则的颤 动波,电压大于0.5mV;C 室扑(140次/分),呈典型的 正弦波。(一般室颤250~500次/分,室扑150~250次/分)。
受阻性房早 搏:提前出现 的P`波,其 后无QRS波, 有代偿间歇。 本图每1个 下传的PQRS-T波群 后有1个P` 波未下传, 接着出现1 个交界逸搏 构成交界性 逸搏、夺获、 受阻性房性 早搏三联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