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个案_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_卢晖临

合集下载

“走出个案”:含义、逻辑和策略

“走出个案”:含义、逻辑和策略

“走出个案”:含义、逻辑和策略1、什么是“走出个案”?“走出个案”只是一种通俗的形象化表达。

从理论的概括性上来说,一方面指从个案研究中所得出的独特结论同样具备普遍性的意义,即“从特殊走向普遍“;另一方面指从微观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能够同时合理地说明宏观层次的问题,即“从微观走向宏观”。

这两个方面共同承载个案研究理论的合法性或正当性;在实践的应用上来看,走出个案指个案研究的结果可以作为一种理论工具,应用到个案以外的实践中去解释、分析、设计或批判另一教育事件,发挥对于实践的改善性影响,表现为实践的有用性。

简言之,这两个含义中,前者表现为个案研究在理论建构上的意义,指向“从案例到系统”的理论概括功能,属于认识论意义上的学术旨趣;后者表现为个案研究的实践发展价值,指向“从知识到行动”的实践指导功能,属于实践论意义上的实用兴趣。

2、对“走出个案”存在的几种分歧首先,在理论的概括性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意见或态度:第一种持乐观和肯定的态度,如博格丹和比克兰所说:“个案研究的结果可推论吗?答案基本上是‘是的’,但有限制条件。

这是大多数作者的态度”。

他们认为,个案研究从局部、具体和细微处入手对于重建宏观理论体系是可能的和可行的;个案研究通过将思想和个别经验性信息结合起来,可以整合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个案研究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认识方式,对特殊性问题的研究比对概括性问题的研究更有价值,也能走向对整体的理解,形成理论。

另一种持消极和否定的态度,如莱顿在评价他们进行的个案研究时指出:“谁有权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标榜为‘真理’?……不少参与个案研究的人,都怀疑到底是否应该把这些知识看作‘既定的’”。

可见,他认为个案研究所获得的是具体性命题而不是一般性知识。

第三种态度介于前两种之间,如牛顿-史密斯指出:“虽然对于任何特定的报告,我们并没有绝对的信心……但是就人们所发表的较低层次的报告,我们应该有一定程度的信心。

能够对世界上的事物应付自如,就足以支持我们应该建立一定信心。

如何走出个案_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_卢晖临

如何走出个案_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_卢晖临

如何走出个案X)))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卢晖临 李 雪个案研究始终面临着如何处理特殊性与普遍性、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关系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日趋复杂,对独特个案的描述与分析越来越无法体现整个社会的性质;定量方法的冲击更使个案研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针对个案研究面临的上述问题,本文考察了四种主要处理方式:超越个案的概括、个案中的概括、分析性概括以及扩展个案方法。

扩展个案方法旨在建立微观社会学的宏观立场,它试图立足宏观分析微观,通过微观反观宏观,并在实践中处处凸现理论的功能。

此外,经由理论重构产生的一般性法则使其较好地处理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个案研究 扩展个案方法 概括作者卢晖临,1969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北京 100871);李雪,1981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

X 本文曾在北京大学召开的/法学与人类学的对话0会议上宣读。

感谢朱晓阳、侯猛、艾佳慧等与会学者的批评。

杨善华、张静阅读了论文初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¹ 马凌诺斯基:5西太平洋的航海者6,梁永佳、李绍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

º Robert E.Stake,Q ualitative Case Studies,In N or man K.D enzin and Yv onna S.Linco ln (eds.),T heSage H andbook of Q ualitativ e Resear ch ,Sage Publicat ions,2005,p.444.一、个案研究的意义:如何走出个案作为社会学经验研究中的一项基本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考察,以及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都可以看作是个案研究的雏形。

在个案研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则是马凌诺斯基的名著5西太平洋的航海者6¹。

他根据自己从1914年至1918年在新几内亚进行的三次调查,对新几内亚东部南马辛地区(Southern M assim )所特有的/库拉0(kula)活动进行了具体描述。

浅谈进行个案研究的步骤以及如何攥写个案研究报告

浅谈进行个案研究的步骤以及如何攥写个案研究报告

浅谈进行个案研究的步骤以及如何攥写个案研究报告浅谈进行个案研究的步骤以及如何攥写个案研究报告当今的教师,为了适应教育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而教师的终身学习离不开教育研究。

教师除了教育实践者这一身份外,还需担当教育研究者这一角色。

教师在教育的一线工作着,比专家学者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育研究有许多种方式,文献综述、教育经验总结、个案研究等。

其中由于教师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与学生以及课堂有着近距离的接触,这让教师成为最适合进行个案研究的研究者。

一、什么是个案研究?要了解关于个案研究的各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个案研究是什么。

个案研究主要是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进行研究,是一种特别适合一线教师进行研究的研究方式。

一线教师可以通过个案研究,及时了解班级情况,是教育反思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研究的个体数量较少,在研究的同时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二、个案研究的步骤:了解了个案研究是什么之后,便可以对个案研究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在进行最后一步:攥写研究报告之前,个案研究还有几个必要的步骤。

根据对教材相关内容的总结概括,得出了以下六个进行个案研究的步骤:1、认识个体,确立个案:对于第一线教师来说,个案的研究对象是很容易确立的。

学生的一举一动教师都能观察得到,并能从中发现问题,确立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也需要制定一套研究计划。

2、收集个案的资料:收集资料是个案研究的重要部分,没有事实资料的收集,个案研究报告便没有了参考依据。

并且为了找出个案研究对象存在问题的原因,也需要通过收集资料找出原因。

收集的资料要具有准确性、一致性和新颖性,尽可能的去避免资料的虚假成分。

3、分析整理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是很重要的一步。

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对于个案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因素,才能更好的开展个案的发展指导。

并对于结论的得出有一定的作用。

4、指导个案的发展:个案的发展指导是在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如何克服困难设计一套方案并实施。

个案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个案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个案研究法的实施步骤概述个案研究法是一种研究方法,用于深入了解和分析个体或个体群体中的现象、特点和态度。

个案研究法通常通过详细观察和收集数据来获取细致而全面的信息,以便对个体或个体群体的行为、思维和经验进行深入剖析。

本文将介绍个案研究法的实施步骤。

步骤一: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个案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应该明确、具体,而研究问题应该能够有效回答研究目的。

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仔细思考并确保研究目的和问题与研究主题相关,并且可以通过个案研究法来回答。

步骤二:选择研究对象和样本在进行个案研究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研究对象和样本。

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群体。

选择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到研究目的和问题,并确保研究对象能够提供所需的信息。

选择样本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步骤三:收集研究数据个案研究法通常通过详细观察和收集丰富的数据来获取细致而全面的信息。

数据的收集可以包括面对面访谈、观察记录、文件分析等方法。

在收集数据时,研究者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遵循研究伦理要求,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步骤四:整理和分析研究数据在收集到研究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数据整理包括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归档,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以深入了解和探索个体或个体群体的行为、思维和经验。

步骤五:解释和呈现研究结果在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呈现。

解释研究结果时,需要参考相关理论和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读。

呈现研究结果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表格、图表等形式,以清晰、简洁地展示研究结果。

步骤六:讨论和总结研究发现在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呈现后,研究者需要进行讨论和总结,以进一步深化对个体或个体群体的理解和认识。

讨论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解读并提出相关推论。

总结可对研究目的和问题进行回顾,并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贡献和局限性。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

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
【参考文献】 -Eckstein, Harry. "Case Study and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in F. I. Greenstein and N. W. Polsby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1975. -Gerring, John.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7,ch.1 -Gerring, John. "Is there a (viable) crucial-case method?",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007), pp. 231-253. -Popper, Karl. “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 in David Miller (eds.) Popper Sele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5, pp.118-130. -Stoecker, Randy. "Evaluating and rethinking the case study."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39.1 (1991): 88-112. -刘骥、张玲 陈子恪,社会科学为什么要找因果机制,《公共行政评论》, 2011 年第4期。 -曲博,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 -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

简述个案研究过程的几个步骤

简述个案研究过程的几个步骤

个案研究过程步骤“个案”通常又被称为“案例”,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及特定范围的具体对象。

具体到教育研究领域来说,这个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人、一种课程、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

个案研究就是广泛搜集个例的资料,彻底了解个例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单一研究对象的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缜密的全面研究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提出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常也被称为个案法、案例研究法。

一、个案研究法的特点1.个案的典型性与问题的普遍性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与同类相比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教育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有特定的范围、独特的情景。

虽然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孤立的,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

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问题的普遍性。

2.结果的描述性与过程的跟踪性个案研究的研究结果是对研究对象丰富而极为详细的描述,通过讲述研究中的一个个故事和对研究过程中的“实物”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来引领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中的样本。

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

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集中,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对有关该研究对象的尽可能多的变量及诸变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互动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因而个案研究往往具有跟踪性质。

3.情境的自然性与互动的灵活性个案研究可不拘时地,即可随时对研究对象做深入研究。

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自然的情境下展开探讨,不会去改变外在的因素,研究者着重在一旁观看或是参与其中发生的过程,不添加任何外在的影响,对研究对象控制程度很低,重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

研究者参与到个案中,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场上观察他们,探讨他们对事件的知觉过程,用他们的语言和概念与他们互动。

4.方法的多元性个案研究资料的搜集方法相当多元,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教育实验、教育与心理测量、实物分析以及整理查阅文件、档案记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各种研究手段。

案例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案例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案例分析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经济、法律等领域。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揭示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案例分析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一种详尽分析并揭示一个具体案例的方法,以深入了解案例内部的各种情况和因素为目的。

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选择个案: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的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

2. 收集信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案例相关的信息,包括文献资料、采访、观察等。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揭示个案的内在关系和重要因素。

4. 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报告、论文等形式进行呈现,总结出研究结论。

个案研究法适用于深入了解个别案例,挖掘案例内部的复杂关系和问题。

但个案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推广性相对较差,需要对具体案例进行详尽分析,不能直接推广到其他类似案例。

二、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它们的异同和规律性的方法。

比较研究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比较对象:从众多案例中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

2. 确定比较要素: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确定需要比较的要素,如经济指标、管理模式等。

3. 数据收集:收集与比较要素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对比分析案例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4. 结果推论:通过比较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总结案例之间的规律和差异。

比较研究法适用于揭示案例之间的规律和趋势,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多个案例,寻找共性和差异,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但比较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案例选择的合理性和比较要素的选择等。

三、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通过对案例中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揭示变化趋势和发展趋势的方法。

趋势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收集与案例相关的历史数据,包括数量、比率和指数等。

法律和社会科学课

法律和社会科学课
2、 强世功:《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困境与出路》,《文化纵横》2013年第5期。
3、 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三联书店1998年版。
第8讲 法律人类学(4学时)
要点:法律人类学的知识传统,中国法律人类学的发展。
阅读:
1、 朱晓阳、侯猛编:《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要点:个案研究与案例研究,延伸个案研究法、民族志,如何解读个案。
阅读:
1、 麦克?布洛维:《公共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拓展个案法”。
2、 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
3、 苏力:《好研究与实证研究》,《法学》2013年第4期。
4、 塔勒布:《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考试的方式是论文。
教学评估
凌斌:
2、 朱晓阳:《语言混乱与法律人类学的整体论进路》,《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第9讲 乡村研究(4学时)
要点:为什么乡村研究,乡村研究与中国研究,乡村研究的进展,基层司法。
阅读:
1、 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朱晓阳:《小村故事:罪过与惩罚(1931-1997)》,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1、 谢宇:《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前三篇。
2、 唐应茂:《法院执行为什么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朱景文:《中国诉讼分流的数据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3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② ③ 拉德克利夫-布朗 :《社会人类学方法》 , 夏建中译 , 华夏出版社 , 2002 年 , 第 125 页 。 M ichael Buraw oy , T he Ex tended Case M ethod , Ethnography Unbound . Berkeley : U niver sity o f Califo rnia P ress , 1991 . 费孝通 : 《 论小城镇及其他》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86 年 , 第 270案研究
卢晖临 李 雪
个案研究始终面临着如何处理 特殊性与 普遍性 、 微观与 宏观之间 的关 系问题 。 随着现 代社 会 日趋复杂 , 对独特个案的描述与分析 越来越 无法体 现整个 社会的 性质 ;定量 方法的 冲击更 使个 案 研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 针对个案 研究面 临的上 述问题 , 本 文考察 了四种 主要处 理方 式 :超越 个 案的概括 、 个案中的概括 、 分析性概括 以及扩 展个案 方法 。 扩展 个案方 法旨在 建立 微观社 会学 的 宏观立场 , 它试图立足宏观分析 微观 , 通过 微观反 观宏观 , 并 在实践 中处 处凸现 理论 的功能 。 此 外 , 经由理论重构产生的一般性法则使其较好地处理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问题 。 关键词 个案研究 扩展个案方法 概括 作者卢晖临 , 1969 年生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 北京 100871) ;李雪 , 1981 年生 , 北 京 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 北京 100871) 。
① ② ③ Rober t E .Stake , Q ualitative Case Studies . Rober t S . L ynd & H elen M e rrell L ynd , Middletown :A S tudy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 . New Yo rk :Har co urt Brace Co mpany , 1929 . 埃米尔 · 涂尔干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渠东等译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9 年 , 第 548 — 549 页 。
· 118 ·
如何走出个案
斯特克强调个案是一个 “ 有界限的系统” 。 所谓 “ 界限” , 指的是个案与其他个案及其环境 之间的区别 ; 所谓 “ 系统” , 指的是个案之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相对自成一体的单位 。 根据研究目的 , 斯特克进一步将个案研究分成三种类型 , 分别是内在的个案研究 ( int ri nsi c case st udy) 、 工具性个案研究 ( inst rument al case st udy ) 和多个案研究 ( m ul tiple case study or col lective case st udy) 。 在内在的个案研究中 , 研究者研究某个个案 , 并非因为该个案具有代表 性或是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 , 而是出于对该个案本身的兴趣 。 在工具性个案研究中 , 研究者更 多地将个案当作探讨某种议题 、 提炼概括性结论的工具 , 对于个案本身的兴趣退居次要地位 。 多个案研究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极端的工具性个案研究 , 研究者旨在研究某个总体或一般情况 , 对于特定的个案本身则没有什么兴趣 ①。 人物传记 、 项目评估 、 临床诊断是典型的内在的个案研究 , 传主 、 项目 、 病患是其全部关 心之所在 。 内在的个案研究不追求概括性结论 , 换言之 , 它不涉及 “ 如何走出个案” 问题 。 但 是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个案研究 , 几乎都不是这种类型 。 无论研究者多么谨慎 , 无论他们 多么刻意地限制自己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 , 他们事实上都有 “ 走出个案” 的学术抱负 。 这一点 , 无需更多论证 , 只要看看大量个案研究成果的题目就很清楚了 。 譬如 , 开社区研究之先河的林 德夫妇以学术假名 “ 中镇” 来命名他们的社区民族志研究 , 但却意味深长地增加了一个副标题 : “ 关于当代美国文化的一项研究” ②。 费孝通以他所研究的村庄名 “ 开弦弓” 作为他在伦敦政治经 济学院的博士论文题目 , 却又不失时机地添加一个副标题 :“ 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 ( 后来 以英文正式出版时更名为 《中国农民的生活》 , 中文译本更名为 《江村经济》) 。 这是个案研究作 品最通行的命名方式 : 主标题 + 副标题 , 其中一个或者是个案的名字 , 或者是研究的具体内容 , 另外一个则体现了研究者更宏大的概括 , 至少是概括的方向 。 这样看来 , “ 走出个案” 是人文社会科学中个案研究事实上的共同追求 。 但是 , 如何走出个 案 ? 研究者固然可以通过命名上的巧妙安排来建立具体个案与个案之外的某种隐晦的联系 , 但 是要想从微观 、 特定的个案走向宏观 、 一般的总体 , 方法论上的正面回应是必不可少的 。 涂尔干试图通过对澳洲图腾制度的描述来揭示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 。 在解释为何澳洲图腾 制度即可代表整个原始宗教时 , 他指出 : 我们正在研究的这种宗教包含着宗教生活最具特征的要素 ……有人也许会反驳说 , 就 单个宗教而言 , 不管它能够扩展到什么样的范围 , 要想成为上述归纳研究的基础 , 还是显 得太狭窄了 。 我们从来没有幻想要忽视这个事实 , 即广泛的论 据可以加强理论的权威性 ; 不过 , 我们也同样认为 , 当我们通过设计周密的实验证明了某项定律之后 , 那么所证实的 东西就是普遍有效的 。 如果科学家在单一情况下 , 从可以想象得到的最原始的原生生物中 成功地发现了生命的秘密 , 那么借此获得的真理就应该适用于所有生物 , 甚至是最发达的 生物 。 因此我们通过对这些初级社会的研究 , 可以成功地发现构成最基本的宗教观念的要 素 , 我们也没有理由不将这些最有普遍性的研究成果扩展到其他宗教中去 ③ 。 涂尔干受自然科学的影响 , 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 , 存在 着同样严格的法则和规律 。 因而通过对一个个案的研究 , 便可以洞察整个世界 ;从一个最简单的个案得出的结论 , 便具有 相应的普遍性 , 可以毫无限制地应用到其他同类的场合中 。 即个别个案必然蕴含普遍法则 , 从
一 、 个案研究的意义 : 如何走出个案
作为社会学经验研究中的一项基本研究方法 , 个案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 托克维尔对美国 民主的考察 , 以及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 , 都可以看作是个案研究的雏形 。 在个案研究历史上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则是马凌诺斯基的名著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① 。 他根据自己从 1914 年至 1918 年在新几内亚进行的三次调查 , 对新几内亚东部南马辛地区 ( Southern M assim ) 所特有的 “ 库拉” ( kula) 活动进行了具体描述 。 通过对库拉交换圈的叙述 , 作者生动地展示了居住在这一 地区的人们的生活 。 马凌诺斯基对调查对象的选取 、 他的田野调查实践 , 以及这部经典民族志 作品 , 成为个案研究的最初范例 。 在过去近一百年的时间里 , 经由人类学 、 社会学的共同推动 , 个案研究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取向之一 。 罗伯特 · 斯特克是这样界定个案的 : 个案可以简单 , 也可以复杂 。 它可以是一个儿童 、 一间儿童教室 , 或是一个事件 , 一 次发生 ( happening ) … … 它 是 许 多 个 中 间 的 一 个 …… 个 案 是 一 个 “ 有 界 限 的 系 统 ”
②。 ( bounded sy stem) 本文曾在北京大学召开的 “ 法学与人类学 的对话” 会议上 宣读 。 感谢 朱晓阳 、 侯 猛 、 艾佳 慧等与 会学 者的批评 。 杨善华 、 张静阅读了论文初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 在此一并致谢 。 ① 马凌诺斯基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 梁永佳 、 李绍明译 , 华夏出版社 , 2002 年 。 ② Rober t E .Stake , Q ualitative Case Studie s , In N o rman K . De nzin and Yv onna S .Linco ln ( eds . ) , T 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 e Research , Sage Publica tions , 2005 , p .444 .
· 119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1 期
个别个案中发展普遍性具有天经地义的正当性 。 与之类似 , 早期的人类学家认为 , 正是对遥远地区的人们生活所进行的描述 , 可以揭示人 类社会的本质 ;野蛮人的生活尽管是那样简陋和原始 , 却体现了人类社会普遍的和基本的性质 。 正如弗雷泽所说 : 人类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上讲 , 旨在发现一般规律 , 这些规律规定着人类过去的历史 , 而且如果大自然是真正始终如一的 , 这些规律也可望规定人类将来的历史 ① 。 马凌诺斯基的名著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正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 通过对库拉交换 圈的叙述 , 作者生动地展示了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们的生活 。 他认为 , 个体的需要是社会组织 和文化模式产生的源泉 , 社会系统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 。 通过对原始社区中人们的生活 的具体描述 , 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宏观社会系统的认识 。 换句话说 , 微观可以直接上升到宏观层 次 , 对微观生活的考察得出的结论可以等同于对整个社会的宏观认识 。 布洛维指出 , 传统的个案研究主要面临着两个批评 。 第一个批评涉及个案研究的意义 : 个 案研究可能提供非常有趣的结果 , 但是却无法说明自己具有多大的普遍性 , 此所谓特殊性与普 遍性的关系问题 。 第二个批评涉及分析层次 :作为对社会处境中具体的人际互动的研究 , 个案 研究具有微观性和反历史性 ②, 而往往忽略宏观因素的作用 , 此所谓微观与宏观的关系问题 。 在 个案研究的早期阶段 , 涂尔干和马凌诺斯基以简单化的方式 ( 毋宁说是信心) 分别处理了这两 个问题 , 但是 , 近年来 , 传统个案研究在这两个问题上所遭致的批评变得空前尖锐起来 。 这主 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 首先 ,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程度远远超出了此前的社会形态 , 微 观的个案研究越来越不能作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了 ;其次 , 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定量研究 以其精密的计算 、 无懈可击的从样本到总体的推论使个案研究相形见绌 , 个案研究继续存在的 正当性和意义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 简言之 , 个案研究面临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以及从微观到宏观的问题都是在回答个案研究的 意义 — — — 毕竟几乎没有学者会宣称个案就是个案本身 , 研究者都试图从一个或少数几个个案中 发展某种形式的概括 。 那么个案研究如何摆脱微观场景的限制 , 迈向宏大景观 ? 即如何走出个 案 ? 在个案研究的发展史上 , 研究者对这个问题有四种应对方法 , 分别是超越个案的概括 — — — 类型学的研究范式 、 个案中的概括 — — — 人类学的解决方式 、 分析性概括以及扩展个案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