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报告
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给 养鸭业 带来 很大损 失 , 接影 响养鸭户 的经 济效益 。现 将 1 鸭传染 性浆 膜炎 的诊治 睛况介 绍如 下 : 直 例
一
、
发病 情 况
3养鸭户平时应注意鸭舍环境卫生 , . 保持鸭舍干燥 , 强通风 , 加 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 , 饲养用具经
常 清 洗 、 毒 , 面育 雏 要 勤 换 垫料 。口 消 地 ( 泽 县寨 里 镇 畜 牧 兽 医 站 光 管光兴)
@
为了准确诊断, 将病 料送 检 。经 病 死 鸭肝 脏 涂 片 , 光 抗 体 染 色 , 果 菌 体 呈环 状 黄 绿 色 荧 光 。 荧 结 根 据 临 床症 状 、 剖检 病 变 及 实 验 室 检查 结 果 . 断为 鸭 传 染 性 浆膜 炎 。 诊
六、 防治 措 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强饲 养 管 理 , 持 严 格 的 卫 生防 疫 和 消 毒 措 施 。对 发 病 的 鸭 群 与 健 康 鸭 群 隔 离 饲 养 ; 种 污 . 加 坚 各 染 物 用 消 特 灵 、 毒 敌 等 溶液 进 行 彻 底 消毒 ; 死 鸭进 行 焚 烧 、 埋 处 理 。 菌 对 深
2药 物 防 治 : 发 病 鸭 肌 注 1%氟 苯 尼 考 注 射 液 O5 升/ . 对 0 .毫 公斤 体重 ; 疫 杀 星 每 2 0克加 水 10 鸭 0 5 公 斤 或 拌 料 10公 斤 , 症 者 量 酌加 , 用 3 5天 ; 甲砜霉 素( 说 明用 量) 料 喂 服 , 日 1 2次 , 0 重 连 — 用 按 拌 每 —
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报告

资源育繁|禽业技术空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治报告何涛1陈芙蓉2朱乐欣3蒋小武3*(1,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钓鱼城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401520;2,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草街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501520;3,宜春学院医学院336000)摘要:通过对本地一养殖户所饲养的雏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确诊此起疫情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遥关键词:鸭;传染性浆膜炎;病例;诊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侵害1耀8周龄的雏鸭,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腹泻、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剖检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等为典型特征。
一旦发病,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020年4月,重庆市某绿色蛋禽养殖专业户饲养的一批新进雏鸭爆发了鸭传染性浆膜炎,雏鸭病死率高达6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该病的发生、诊断与防治报告如下。
1疫病流行情况发病鸭群为2020年3月31日,由养殖户从鸭苗商贩处购回1080只蛋鸭,引进时雏鸭体况良好。
引进该批次鸭苗时该作者简介:何涛(1990.9-),男,重庆市合川区人,硕士,兽医师,*通信作者:蒋小武(1990-),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兽共患病研究工作场分别存栏成年鹅、鸭各300余只。
引进后采取平面饲养方式,圈舍为简易彩钢棚,地面为混凝土。
雏鸭群于16日龄(4月12日)开始发病,从12~14日,发病数达到每天20耀30只,死亡数达到每天15耀25只。
3日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在发病前,该养殖户使用的饲料主要是玉米,饮水为平时鸭、鹅群活动的池塘中的水,采取的防御措施是每周进行一次消毒工作。
在14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15日死亡2只,16日未见死亡雏鸭。
2临床症状患病鸭腹泻、肛周污染(见图1),缩颈,不愿走动,站立不稳,共济失调,头颈摇晃、震颤,濒死前抽搐、角弓反张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监测(检测)、防疫、检疫工作。
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6,2019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文俊玲(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545799)摘 要:介绍一起贫困山区扶贫贫困村发展养鸭产业过程中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过程,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鸭传染性浆膜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9.06.082 引言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传染病之一。
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1]。
笔者就金秀县在扶持某贫困村发展养鸭产业过程中,发生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诊疗过程,所取得的一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调查金秀县某乡的1个贫困村群众饲养的鸭出现大范围发病死亡情况。
从零星发病,继而蔓延开来———。
刚开始是出现脚痛、跛行、颈缩、毛松、精神不振,发展到后来相继出现白痢,严重走不动,开始拉绿色粪便;眼睛开始流泪,后粘连。
经调查了解,全村饲养有鸭的群众有35户左右,平均每1户饲养有100只鸭以上,是某帮扶单位统一于8月12日投放给该村贫困户的扶贫鸭。
鸭体重在0.5kg左右。
最早于9月1日左右开始陆续发病,继而传染开来。
截至9月8日止,出现病鸭症状的有13户,每户鸭子死亡数量3只、7只不等,其中有1户死亡鸭100多只。
临床症状患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精神沉郁、厌食、两腿发软、麻痹无力、行动迟缓、伏卧不起、垂翅,驱赶时常两翅扑闪跛行,走几步即倒地或不愿走动;腹泻,排灰白色或绿色粪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沾污或结块;眼睛初期有浆液性分泌物,后期严重眼眶粘连;部分患鸭表现神经症状,如头颈震颤、摆头、阵发性痉挛。
剖检抽取当时饲养量最多、病死鸭最多的2户农户的病患鸭进行剖检。
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任赞扬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泰州2253002004年4月,南通市某个体养鸭场15日龄雏鸭发生以腹泻、精神不振、运动障碍、眼圈流泪、站立不稳症状,以纤维索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偶有败血症病变为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2004年4月3日,该个体户从上海某孵化场购进雏鸭8000只,饲养至第15日龄,陆续有部分肉鸭出现瘫软、运动障碍,呼吸困难,拉黄色或黄绿色稀便。
发病率20%,死亡率50%左右,曾用蒽诺沙星等治疗,但效果不佳。
2 临床症状眼观病鸭精神倦怠,食欲废绝,叫声嘶哑,眼、鼻分泌物增多,并在眼睛周围留下湿润的污秽圈,呼吸困难。
头颈震颤,运动失调,粪便呈淡绿色或黄白色,病鸭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
3 剖检变化剖检病死鸭和濒死鸭,可见肝肿大,色泽暗红或稍黄,质脆,偶见灰白色坏死灶,上被一层纤维薄膜。
心包积液,内有纤维索性沉淀,心外膜呈暗灰色,冠状脂肪和心外膜有暗红色出血点,心包外有纤维素性包膜,并常与胸壁粘连。
气囊混浊,增厚,可见灰黄色或灰白色奶油状纤维素凝块。
脾肾肿大,色泽暗红,质脆易碎。
胰腺充血,小肠偶见充血斑,盲肠内容物较干燥,充满气体,直肠内有黄白色或绿白色粪便。
4 实验室诊断4.1 镜检取病鸭心血染片、制备肝触片,染色镜检。
革兰氏染色阴性,瑞氏染色为两极浓染的细小短杆菌,常单个存在。
4.2 细菌分离无菌采取病死鸭心血、肝脏、接种于麦康凯、血液琼脂、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置恒温箱内37℃温箱培养48小时观察,该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血液琼脂和巧克力琼脂上可见直径2-3mm,圆形隆起,奶油色的细小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染色镜检,形态同上。
4.3 生化鉴定挑取巧克力培养基上单个菌落进行生化鉴定,该菌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甘露醇,能液化明胶,尿素试验结果为阴性,不产生硫化氢,接触酶试验阳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疗报告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疗报告作者:李林生\蒲开辉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2期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2~5周龄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
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控制和消灭本病,对于促进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一、发病过程今年3月份以来,海棠湾镇的湾坡、风塘、龙江、椰林、北山、龙楼等村,鸭和鹅相继发生传染病,发病只数为5338只,死亡只数3172只,死亡率达60%,严重威胁海棠湾镇养禽业生产的发展。
在发病时养鸭场和养鸭专业户盲目滥用药物,不但不能防治本病,而且还造成药物浪费和抗药性的产生,致使病鸭大批死亡。
为保护养鸭业的发展,避免滥用药物治疗而耽误治疗时机。
为此,我站派出专家组莅临海棠湾镇就地诊治,并对几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
通过试验,选出敏感药物,提供给养鸭场户、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减轻经济损失。
二、临床诊断1.临床观察患病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1)少数最急性者往往看不到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2)急性病例主要发生于2~3周龄的小鸭,出现嗜眠、缩颈、腿软不愿走动或以头触地,行动蹒跚与共济失调,患病鸭精神萎靡不振,进食量大大减少,眼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使眼周围羽毛粘湿至羽毛脱落,鼻孔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流出,排出绿色或黄绿色稀薄的粪便。
有一部分患病小鸭腹部膨胀;部分患病小鸭在临死前出现痉挛、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病程1~3d;(3)慢性病例主要发生于4~8周龄的小鸭,表现不食或少食、沉郁、困倦、脚软、不愿行走、站立呈犬坐式、共济失调,病鸭消瘦、死亡,病程1周以上;不死的患病鸭往往发育不良,成为僵鸭。
2.病理剖解病死鸭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急性病例见心脏心包液增多,淡黄色,病程稍长则见心包有淡黄色纤维素渗出,使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渗出物干燥,甚至有机化或干酪化;肝脏表面包盖一层灰黄色或灰白色纤维素膜,极易剥离,肝土黄色或棕红色,肝多数肿大质脆,胆囊肿大;气囊,在多数病例由于有纤维素渗出而变得浑浊甚至粘连;脾多肿大或肿胀不明显,少数病例表面也有纤维素膜;其他组织和器官无明显的肉眼病理变化。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肉 鸭 传 染 性 浆 膜 炎 的 诊 治
共 用一 张塑 料 布 ,水食 被粪 便严 重 朽染 :当饲 养 到 2 1 日龄 , 突 然发 病 5 鸭 O只 , 死亡 2 6只 , 日发病 2 1 , 次 5 3只 死亡 9 6只 . 内 发病率 达 1 %, 亡 率 为 66 H有 2天 5 死 %. 站 就诊 。 症 状
氏囊 病 和球 虫病 。
④ 用 消 毒
状、 半透 明 、 径 在 08 16毫 米 的 菌 落 。 该 菌分 别 接 种 于 壶 康凯 培 液— — 下毒 灭 带 鸡 直 .— , 将 养 基 上 与鲜 血 琼脂 平 板 培 养 , 麦 康 凯培 养 基上 不生 I 在 鲜 血琼 严 格 消毒 在 乇, 指 平 板 七长 成 湿 润 光 滑 的小 菌 落 , 不 溶 血 ; 但 钩取 菌落 镜 拉 为 革 氏 ② 用 D lD — H 阴性杆 菌 。 高 免 血 清肌 注 . 每 3生 化特 性 : 菌不 发 酵 糖 类 , 产 生 靛基 质 和 硫 化氢 , 分 解 尿 只鸡 1 升。 大后 ÷ . 本 不 不 毫l 3
素, 能液 化 明胶 , 酸盐 还 原试 验 阴性 , 氧化 氢酶 试 验 用性 , R、 — 硝 过 M. V P试验 均 为 阴性 4药 敏试 验 : 用纸 片法 试 验 , 果 该 菌对 氯 霉 素 高敏 ; 庆 太 霉 . 采 结 对 较 重) : ③ 饲 料 中 按 每
这 鸡 三 齐 发 生
合 诊 断 为雏鸭 传 染性 浆 膜炎 , 现将 诊治情 况报告 如 F。 发病情 况 该 户首 次 养 鸭 , 利用 闲置 币足 6 0平 方米 的 两 间瓦 屋 饲 养 , 内通 风 差 , 料潮 湿 , 室 垫 氮味 刺 鼻 , 饮水 与饲 食
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鸭 传染 性 浆膜 炎 又 称 鸭疫 里 氏杆 菌 病 , 幼 鸭急 性 或 是 慢 性败 血性 传染 病 , 严重 危害 养 鸭业 的传染 病之 一 。 特 是 其 征 是发 生纤 维 素性心 包 炎 、 肝周 炎 、 囊炎及 关 节炎【 笔 者 气 l _ 。 现 就对 寿 宁县某 场发 生 了鸭传 染性 浆膜 炎病 的诊 疗 过程 报 告如 下 。
1 发 病 过 程
菌落 凸起 、 边缘 光 滑 、 明 、 光 、 油状 , 些菌 株 呈粘 性 透 发 奶 某
生 长 。 取 菌落 涂 片 , 瑞 氏法 染 色 后镜 检 , 察 到 菌体 两 挑 经 观
端 浓染 呈 两极 染 色特 性 ; 经药 敏 试验 , 菌对 青 霉 素 、 霉 该 链
病 的 防治提供 参考 。 关键 词 鸭 传 染性 浆膜 炎; , 临床症 状 ; 理 变化 ; 断 ; 病 诊 治疗 中图分 类号 ¥ 5 . 51 文献标 识码 B 8 83 .2 2 文 章编 号 10 — 7 9 2 1 )3 0 7 - 1 0 7 5 3 (0 0 1— 3 8 0
心包 内填 充 淡 黄 色纤 维 素性 渗 出物 , 程较 长 时 可见 心 包 病
膜与 心 外膜 粘 连 ; 周 炎 , 肿 明 显大 于 正常 , 呈橙 红 色 肝 肝 肝
或土 黄 色 。 脆 , 囊 肿 大 ; 脏 表面 覆 盖 有 1 极 易剥 离 质 胆 肝 层
种 鸭 : 流感 表现 心冠 脂肪 、 肌 出血 , 出血 、 鸭 心 胰腺 表面 有 大 量 针尖 大 小 的 白色坏 死 点 或透 明 样液 化 灶 等 , 与传 染 性 浆
绿色 。 的周 围 有湿 润 的 分泌 物粘 着 , 有 “ 镜 鸭 ” 称 。 眼 故 眼 之
一起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报告

3 病理变化
对送检 的病 鸭和病死鸭进行剖检 , 可见心包膜、
湿是该场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诱因 ,粪便污
物没有及时清除 , 垫料没有及时更换 , 通风换气状况 不 良, 不注重消毒也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找到发 病原 因后 , 及时更换垫料 , 及时清 除粪便污物 , 对料 槽、 水槽 和用具等进行消毒 , 并采取药物进行治疗 ,
6分析 与讨论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 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严
重危害雏 鸭和幼龄鸭的传染病 ,以全身浆膜出现广 泛性 的、 大小不一 的纤维素性渗 出为主要特征 , 是目 前危害我 国养鸭业 比较严重的疾病 。饲养密度过大,
空气不流通 , 环境潮湿 , 卫生不 良, 饲养粗放 , 饲料 中 维生索缺乏等, 均易导致本病 的发生和流行 。环境潮
肝被膜 、 气囊壁、 胸膜等膜面上有 明显 的纤维素性炎 性渗出物。心包膜与胸膜粘连在一起 , 心包膜上覆盖 着淡黄色 、 干酪样纤维素性渗 出物 , 心包增厚且充满 淡黄色渗出液。肝脏肿大 , 质脆 , 呈土黄色或红棕色 , 在其表面覆盖着一层灰 白色或灰黄色 的纤维素膜 ,
且易于剥离 。脾脏出血、 肿大 , 表面覆盖着纤维素性 渗 出物 。 气囊增厚 , 在气囊壁上附有淡黄色豆渣样渗
血
4 实验 室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取病鸭的肝 、 心血 、 脾等病料进
行涂片 , 分别作革兰氏染色和瑞 氏染色 , 结果革兰氏
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 无芽孢。瑞 氏染色
现 1 【 . J 3 n . L  ̄ 似 小 术 q I / j’ 1 ’
分离培养。无菌取疖 液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
可形成淡 灰色 、 圆形 、 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 年4 月份 , 临西县一棚养 2 周龄 肉雏鸭 , 有 2 0 0 0只雏鸭出现 困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食 , 眼和鼻有分泌物 , 呼吸
困难 , 下痢 , 共济失调和抽搐等症状。第 4天时开始
部分死亡 , 危害了肉鸭业 的发展。就本病例诊断治疗 情况如下 。
1病原
本病是 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 的传
病 例 报 告
一
例 肉 鸭 传 染 性 浆 膜 炎 的 诊 治 报 告
韩贵真 ( 河北省邢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河北邢台 0 5 4 0 0 1 )
有分泌物 , 下痢呈绿色和出现神经症状 。慢性的有歪 颈、 转圈运动等症状 , 多 出现在流行 的后期 , 病理剖 检常见纤维素心包炎 、 肝周炎 和气囊炎 , 据此可做出 初步诊断。 但在本病流行期间也常有鸭大肠杆菌性败血症 发生 , 其病理变化 与本病非 常相似 , 肉眼难 以区别 。 因此还必须进行微生物检查才能确诊。
养殖技术顾 问2 0 1 3 . 7
i 司
病鸭长期发育不 良、 消瘦 , 最后死亡。
4 剖 检
最明显的肉眼病变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
物, 主要在心包膜、 肝表面和气囊。病程较急的病例 ,
是心囊液数量增 多 ,心外膜表面覆盖一薄层纤维性 渗出物 。病程较慢 的, 则心囊充填淡黄色纤维素 , 使 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 ,肝脏表面覆盖一层极易剥离 的灰 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性膜。肝脏土黄色或棕红色 , 质较脆 , 多肿大 , 胆囊肿大。多数病例气囊上有纤维 素膜。脾多肿大 , 表面也常有纤维素膜 。 一
只, 治愈 1 2 1 8 只, 7 1 6 只鸭病情大大缓解且正在恢复 中, 投服抗菌药物有效地 防止 了该病的继发感染。
3 症 状 最急性病例看不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急性 病例 的主要 临床表现为嗜眠、 缩颈或嘴抵地面 , 脚软
弱, 不愿走 动或行动蹒跚 , 共 济失调 , 不食或少 食 , 眼、 鼻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 。粪便稀 薄 , 呈绿色或 黄色 , 有的腹部膨胀 , 病程一般为 1 ~ 3 天 。临床上除 具有上述症状外 , 少数病例 出现头颈歪斜 , 遇惊扰时
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 。潜伏期为 l 一 3 天, 有时可达 1 星期 。最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
鸭群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 8 天后治愈。
7 治疗结果
除病死 4 1 6只鸭外 , 其余 4 5 8 4只鸭 中, 用此 治 疗方法进行治疗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鸭占 1 9 3 4
不断鸣 叫, 颈部弯转 9 0 度左右转圈或倒退。这样的
8 防制
坚持严格隔离 。病鸭杜绝与易感鸭群和病愈鸭
群接触 , 新进鸭要隔离 2 星期后混群 , 及时封锁有该 病的鸭场 , 禁止其调 出鸭只 , 以免疫情扩散。 坚持卫生消毒制度 。包括鸭舍 、 饮食器具 、 运输 车辆应定期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育雏室饲养密度不可过大, 要改 善雏室 的卫生条件 , 特别要注意通风、 干燥 、 防寒 , 勤 换垫草 , 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 药 物 预 防 在 雏 鸭 易 感 日龄 ,饮 水 中 添 加 0 . 2 0 %~ 0 . 2 5 %的磺 胺二 甲基 嘧 啶 ,或 饲 料 中加 入 0 . 0 2 5 % ~ 0 . 0 5 0 %的磺胺二 甲基嘧啶进行预防性用药 , 可预防该病或降低该病的死亡率。 免疫接种。本病流行的地区, 可考虑接种大肠杆 菌与鸭李 氏杆菌混合灭活苗 , 可明显降低死亡率。用 于预防接种该病的疫苗 ,目前 国内外主要有灭活油 乳剂苗和弱毒活苗。 用福尔马林 给 1 周 匡 鸭 2次皮 下免疫接种 , 具有 良好的防治效果 。
5诊 断
可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剖检及微生物检查进行
诊断。
临床诊断应注意病鸭多为 2 — 3 周龄 , 嗜眠 , 眼鼻
2 流行特点
尤以 2 — 3 周龄的小鸭最易感的, 1 — 8 周龄 的鸭都
或强力霉素联合庆大霉素拌料饲喂 , 连用 5 天。后停
药3 天再用 5 天 ,停药 3 天后再给雏鸭注射鸭疫李 氏杆菌疫苗 , 1 星期后再免疫 1 次。 采取 以上措施后 ,
是自 然感染 , 发病率可达 9 0 %以上, 死亡率约 5 0 / o ' - . 8 0 %。 本病各季都可发生 , 尤 以冬 、 春季节为甚 , 主要
染病。该病发病率高 , 死亡率高。其特征是 弓起雏鸭 纤维素心包炎 、 肝周炎 、 气囊炎和关节炎 , 该病广泛 分布在世界各地 , 引起死亡 , 体重减轻和淘汰 , 给养
鸭业 造 成 巨大经 济损 失 。
6 治 疗
目前 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 ,发病群投服抗菌药
物, 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作用。 林肯霉素与青霉素联合皮下注射 ,用 甲砜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