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象甲防治试验

合集下载

【实用】茶丽纹象甲为害与防治PPT文档

【实用】茶丽纹象甲为害与防治PPT文档
谢谢 利掌利中 5利幼幼严茶 当或7或冬冬冬幼茶幼茶采5或当当幼~%%用握用耕用虫虫重园成结结季季季龄园虫园摘结成成虫8天 天月成 在 成 不成 在 在 时 疏虫 合 合 低 低 低 茶 疏 在 疏 、 合 虫 虫 在王王间虫盛虫仅 虫土土全松 盛中中温温温园松土松田中盛盛土星星,假蛹假破 假中中园、 发耕耕成成成或、中、管耕发发中88茶00死期死坏 死食食残干 期除除虫虫虫留干食干等除期期食00园倍倍性,性了 性须须叶燥 ,草草出出出养燥须燥工草,,须耕或或,于,蛹 ,根根秃的 放,,土土土茶的根的作,放放根锄99于茶于的 于,,脉土 鸡将将较较较枝土,土可将鸡鸡,88、%%盛丛盛栖 盛主主,壤 于其其迟迟迟叶壤主壤帮其于于主巴 巴浅发双发息发要要对容茶落落,,,幼容要容助落茶茶要丹丹翻期侧期环 期以以茶易 园地地夏夏夏嫩易以易其地园园以88及00震深震境 震成成叶发 ,的的季季季,发成发传的,,成00秋动耕动, 动虫虫产生 在成成高高高发生虫生播成在在虫倍倍末茶土茶造 茶咬咬量。 放虫虫温温温生。咬。。虫放放咬或或施树壤树成 树食食和鸡埋埋对对对较食埋鸡鸡食11肥.. ,,化 ,叶叶品的入入成成成严叶入的的叶10深用用蛹 用片片质同土土虫虫虫重片土同同片c翻m工工土 工,,影时中中寿寿寿。,中时时,,对具具室 具致致响,。。命命命致。,,致对初的 使使很在有有有使在在使(((如如如土孵破 叶叶大拍明明明叶拍拍叶塑塑塑中幼裂 片片击显显显片击击片。薄薄薄的虫, 边边茶的的的边茶茶边膜膜膜虫入使 缘缘树影影影缘树树缘)))蛹土承承承蛹 呈呈蓬响响响呈蓬蓬呈有及接接接机 弧弧面。。。弧面面弧较入,,,械 形形,形,,形好后集集集伤 缺缺使缺使使缺的的中中中亡 刻刻成刻成成刻杀幼予予予。 。。虫。虫虫。除虫以以以假假假效存消消消死死死果活灭灭灭落落落。率。。。地地地影,,,响利利利明于于于显鸡鸡鸡。的的的捕捕捕食食食。 。 。

茶籽象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茶籽象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山茶象(茶籽象、油茶象)Curcalio chinensis Chourolat分布、寄主及危害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及西南油茶产区。

主要危害油茶籽及茶籽,造成大量落果,并易因此感染油茶炭疽病。

形态成虫:体长8—10mm,头管长4—6mm。

雄虫触角着生于头管近基部1/2处,雌虫的则着生于近基部1/3处。

体黑色,被有白毛。

前胸背板的点刻形成螺旋形的花纹。

小盾片白色。

鞘翅有纵行沟纹,具多数由白毛形成的斑块,在中部的花斑几乎连成1条白色横带。

生活史及习性2年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10—20cm深处的土室越冬。

幼虫继续滞育到第2年才羽化,并以成虫再次越冬。

5月成虫陆续出土活动,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出土盛期。

5—6月成虫取食油茶果汁液补充营养。

6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虫交尾产卵。

雌虫先咬穿果皮直达果仁并将卵产入。

卵期约12天。

幼虫蛀食果仁,经70—90天老熟,共4龄。

9—99月老熟幼虫咬孔脱果,坠地入土越冬。

头一年的越冬幼虫(滞育幼虫)9月化蛹,蛹期近1个月。

羽化成虫在土越冬。

油茶象喜隐蔽、湿度大的环境。

故生长茂盛的油茶林及高山油茶林被害较严重。

防治方法 1.修枝抚育,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结合秋冬垦覆,破坏越冬场所,可减轻虫口密度。

2.及时收集落果,集中烧毁或倒入粪坑内,加少量石灰,沤熟制肥。

3.成虫盛发期对重点油茶林喷洒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与80%敌敌畏乳油(1:1)加水稀释1 000倍液喷洒2—3次,毒杀成虫。

4.摘收的茶果堆放在三合土或水泥晒场上,防治幼虫入土;或堆放在已收割的稻田里,幼虫脱果入土,第2年放水泡田,淹死幼虫。

应用锐劲特防治茶丽纹象甲的效果试验

应用锐劲特防治茶丽纹象甲的效果试验
维普资讯
【 验研 究 ] 试
应 用 锐 劲 特 防 治 茶 丽 纹 象 甲 的 效 果 试 验
王 庆 森 曾 明 森 吴 光 远
( 建 省 农 业 科 学 院茶 叶 研 究所 , 安 3 5 1 ) 福 福 50 5
锐 劲 特 是 一 类 新 型 苯 吡 唑 类 杀 虫 剂 ,由于 其 结 构 新 颖 , 作 用 机 理 独 特 , 性 高 , 喻 为 新 一 代 高 技 术 杀 虫 剂 。 药 对 半 翅 活 被 该 目 、 翅 目 、 翅 目和 缨 翅 目等 害 虫 均 有 极 高 的 活 性 。 虫 作 用 鳞 鞘 杀 主 要 以 胃毒 作 用 为 主 , 具 触 杀 和 一 定 的 内 吸 作用 。 为 探 讨 该 兼
药 对 茶 丽 纹 象 甲 的防 治 效 果 ,我
所 于 20 0 2年 4~ 6月 开 展 了 试 验 研 究 , 简要 汇报 如 下 : 现
表 l
锐 劲 特 对 茶 丽 纹 象 甲 成 虫 室 内 毒 力 效 果
1 材 料 与 方法
1 1 试 验 药 剂 种 类 .
5 锐 劲 特 悬 浮 剂 :安 万 特 %

2 鳍暴 与分析
2 1 室 内毒 力 试 验 结 果 .
3 2 在 茶 园 调 查 中 ,我 们 观 察 到 锐 劲 特 对 假 眼 小 绿 叶 蝉 效 . 果 不 理 想 。 因此 在 假 眼 小 绿 叶蝉 为 害 严 重 茶 园 ,应 与 其 它 药 剂 如吡虫 啉 30 0 0~40 0 0倍 液 配 合 使 用 。 3 3 锐 劲 特 对 茶 园天 敌蜘 蛛 等 的 杀 伤 力 较 小 ,有 利 于维 护茶 . 园的 种 群 平 衡 , 因此 值 得 推 广 应用 。

不同处理对茶叶象甲防治效果试验

不同处理对茶叶象甲防治效果试验

不同处理对茶叶象甲防治效果试验
刘醇宏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5(000)014
【摘要】茶叶象甲,是一种杂食性害虫,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

成虫咬食茶树叶片,形成不规则状缺刻。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处理防治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总页数】1页(P56-56)
【作者】刘醇宏
【作者单位】711500 陕西省镇安县永乐镇林业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板栗中沟象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试验 [J], 赵华林;柳荣军
2.剪枝象甲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试验 [J], 张小勇;闵戈
3.大灰象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J], 朱恢勇
4.杨干象甲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J], 宁啟水
5.茶叶象甲防治效果试验 [J], 王保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N209693816U】一种茶籽象甲信息素诱芯【专利】

【CN209693816U】一种茶籽象甲信息素诱芯【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195983.7(22)申请日 2019.02.14(73)专利权人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地址 321017 浙江省金华市双龙南街828号农科教大楼9楼920室(72)发明人 王轶 周小军 朱丽燕 何晓婵 田磊 袁名安 李朵姣 江丽 胡新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代理人 项晓悦 王丰毅(51)Int.Cl.A01M 1/02(2006.01)A01M 1/1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茶籽象甲信息素诱芯(57)摘要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诱芯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害虫接触的弊端,提供一种茶籽象甲信息素诱芯,属于害虫防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散发部、固定部以及防护罩,所述散发部为圆台形结构,该散发部的两端部的中间位置各设有一个螺孔,所述固定部包括限位块,限位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螺柱,该螺柱与散发部较小的端部上的螺孔螺接;所述防护罩为筒状结构,防护罩上分布有通孔,该防护罩套在散发部外,防护罩内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该连接杆与散发部较大的端部上的螺孔螺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进行良好地固定,设置的防护罩也能防止茶籽象甲之类的害虫与诱芯的散发部接触,能够避免散发部受到害虫的磨损,延长诱芯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209693816 U 2019.11.29C N 209693816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693816 U1.一种茶籽象甲信息素诱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散发部(1)、固定部(2)以及防护罩(3),所述散发部(1)为圆台形结构,该散发部(1)的两端部的中间位置各设有一个螺孔(4),所述固定部(2)包括限位块(5),限位块(5)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螺柱(7),该螺柱(7)与散发部(1)较小的端部上的螺孔(4)螺接,限位块(5)与散发部(1)较小的端部之间形成一个夹持空间;所述防护罩(3)为筒状结构,防护罩(3)上分布有通孔(8),该防护罩(3)套在散发部(1)外,防护罩(3)内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9),该连接杆(9)与散发部(1)较大的端部上的螺孔(4)螺接。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
虫1000倍液。
油茶天牛
幼虫蛀食树干,导致树木死亡。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成虫,用石 灰水或硫磺粉涂刷树干,幼虫期 喷洒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

根部病虫害
根腐病
病原菌侵入根部引起腐烂,导致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加强土壤管理,改善排 水条件,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地下害虫
茶饼病
通过喷洒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药剂,结合生物 防治方法,成功控制了茶饼病的发生和危害。
3
茶梢蛾
利用赤眼蜂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结合化学 药剂如杀虫剂等的使用,有效策探讨
问题
部分茶农对病虫害防治重视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导致病虫害反复发 生,危害严重。
合理使用农药
02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
使用或滥用。
安全间隔期
03
在使用农药后,要确保安全间隔期,避免农产品中残留农药对
人体健康的影响。
04
油茶病虫害防治实践与案 例分析
油茶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设计与实践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和微生 物等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
害的发生和蔓延。
物理防治
利用机械、物理方法,如灯光 诱杀、人工捕捉等,对病虫害 进行控制。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杀 菌剂等,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 治疗。
农业防治
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 、清洁茶园等农业措施,预防
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成功案例分享
1 2
炭疽病
使用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等药剂,结合修剪、 清理病枝等农业措施,有效控制了炭疽病的发生 和蔓延。
常见的有蛴螬、地老虎等,咬食根部导致生长不良。防治方法:定期翻耕土壤 ,人工捕杀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根部。

油茶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害防治危害油茶的病虫种类很多,在我省造成成油茶减产的主要有油茶炭疽病、煤污病、油茶尺蠖、油茶毒娥、茶梢蛀娥、茶籽象甲等。

其防治方法为:(1)、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在油茶老残林中发生比较严重,在高温高湿季节蔓延最快,感染此病后造成成油茶落果,常导致油茶减产20%左右,最高达30%以上。

防治方法:科学营林,加强管理,冬春结合整枝修剪,清除病枝、叶、果等,减少感染。

对重病株和重病林分,在夏季果实病害高峰前10天左右喷1%的波尔多液加2%的茶枯水,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续喷3~4次,间隔期为10~14天。

(2)、油茶煤污病,多发生在浙江省海拔高的山区,多由蚧壳虫和蚜虫传播诱发。

每年3~6月为盛发期,盛夏高温后停止扩散,9月下旬至11月为第二次发展期。

防治方法:除采取营林措施外,主要要防治蚧壳虫、蚜虫等诱发害虫抑制传播,于5月中旬至6月若虫孵化盛期,喷50%敌敌畏乳剂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

再繁育黑缘瓢虫、大红瓢虫、澳洲瓢虫等天敌,抑制蚧虫的繁衍。

(3)、油茶毒蛾,取食叶片、嫩树皮、幼果等。

幼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或用90%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50%杀螟松1500~2000倍液防治。

(4)茶梢蛀蛾,初孵化幼虫潜食叶肉,形成淡黄色斑点,秋末转蛀当年夏秋梢,梢叶逐渐枯萎死亡。

当幼虫尚在叶片上时(一般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喷洒敌百虫、氧化乐果、杀螟松、马拉松1000倍液,敌敌畏1500~2000倍液防治。

(5)、油茶象甲,幼虫、成虫均危害茶籽,但以幼虫蛀害较为严重。

造成落果,并引起油茶炭疽病,幼虫取食籽仁,使油茶严惩减产。

防治方法;5~7月成虫陆续出土期,用40%氧化乐果和80%敌敌畏1:1兑水1000倍液喷洒2~3次。

8~11月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期限间,定期收集落果烧毁,消灭虫源。

茶树茶丽绞象甲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茶树茶丽绞象甲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茶树茶丽绞象甲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学名Myl10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鞘翅目,象甲科。

别名茶叶象甲、黑绿象虫、小绿象鼻虫、长角青象虫、花鸡娘。

分布北起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东面滨海,西达四川、云南。

安徽、湖北、浙江、江苏、福建、江西、湖南茶区常年发生重。

寄主茶、油茶、苎麻、柑桔、苹果、梨、桃、栗、刺槐等。

为害特点成虫咀食嫩叶成不规则缺刻,造成减产;幼虫在土中取食茶树须根和有机质。

全年以夏茶受害重。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7mm,灰黑色,体背覆有黄绿色鳞片集成的斑点及条纹。

腹面散生黄绿至绿色鳞毛。

触角11节,膝状,柄节长,端部3节膨大。

鞘翅上生黄绿色纵带,近中央处黑色横纹较宽。

卵长0.48一0.57mm,乳白色至暗灰色。

末龄幼虫体长5—6.2mm,无足,头黄褐色,体乳白色至黄白色,肥大多皱纹,上生黄白色毛。

蛹长5.4—6mm,黄白色,长椭圆形。

茧长6—7mm,椭圆形。

(图右)生活习性年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下土中越冬。

翌年,安徽于4月底至5月初化蛹,5月中旬成虫出土,6月进入盛发期并产卵,为害至8月上旬。

主要为害夏茶。

各虫态历期:卵期7—15天;幼虫期270—300天;蛹期9—14天;成虫期50—70天。

成虫喜在中午羽化,先在土中潜伏2—3天。

体色由乳白转为黄绿色爬至茶丛上取食,后又爬到茶树上。

成虫喜在白天活动,午后黄昏尤为活跃,飞翔力不强,善爬,受惊后假死落地,夜间至清晨在隐蔽处潜伏,很少活动。

成虫交配也在黄昏时进行,交配后次日雌成虫入土,把卵散产在根际表土层中或落叶下,也有聚集在一起的。

生长旺盛、树冠高大的茶园,虫口数量多。

初孵幼虫在浅土中取食,老熟后在土中越冬和化蛹。

防治方法(1)冬季或春季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及时耕翻,可杀灭部分幼虫。

(2)成虫盛发期震落成虫,集中杀灭。

(3)在成虫盛发前或幼虫低龄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倍硫磷乳油1000倍液、95%巴丹可溶性粉剂1000一1500倍液、50%乙酰甲胺磷乳油800倍液、9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茶籽象甲是为害茶籽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蛀食茶籽。

在掌握该虫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茶籽象甲;生物学特性;防治试验
茶籽象甲(Curculio Styracis roelofs)是为害茶籽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蛀食茶籽,严重影响茶籽产量和质量。

1生活习性
一般2年发生1代,经历3个年度。

以幼虫或上1代新羽化成虫在土中越冬。

如以幼虫越冬,第2年仍留土中,在土中12个月左右;如以成虫越冬,则4 ~5月陆续出土,6月中、下旬为成虫出现盛期,7月下旬为成虫末期,5~8月在茶果内产卵,7月下旬以后成虫死亡。

幼虫孵化后在茶果内生长发育,约2个月后(8~11月)后陆续入土越冬,至第2年8月化蛹,9月陆续羽化为成虫。

成虫羽化后就在土中越冬,至第3年4~5月出土产卵,卵期10~20d。

成虫喜阴蔽,具假死性,每只雌虫能产卵100粒左右。

幼虫孵化后在茶果内蛀食种仁,老熟后先在果壳上咬一小圆孔,然后爬出落下钻入土内,通常入土深度10~ 15cm,在土中潜伏1年后化蛹。

2防治试验
2.1试验区概况。

试验设置在陕西省镇安县回龙镇、高峰镇茶园,试验面积1000m2,树龄10年,生长中等。

试验区域为秦岭土石山区,海拔600~750m,年平均气温12.4℃,砂质壤土,适于茶树生长。

园内发生茶籽象甲为害,危害较重。

2.2试验方法
2.2.1人工捕杀防治试验。

6月成虫出现盛期,利用成虫假死性,摇动茶树,捕杀落地成虫。

试验设置人工捕杀与未捕杀(CK)2个处理组,以单株为小区,重复3次,捕杀后调查防治效果。

2.2.2树下地面药剂防治试验。

成虫出土前,结合深翻在树冠下撒施5%辛硫磷粉剂2kg/667m2,施后翻耙使药土混匀。

试验设置树下地面撒施药剂与未施药(CK)2个处理组,以1m2为小区,重复3次,施药后调查防治效果。

2.2.38%氯氰菊酯微囊剂4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试验。

8%氯氰菊酯微囊剂是绿雷二代,是针对无法根治的蛀干性害虫的药剂,如天牛、吉丁虫、象甲等害虫,药效迅速,成虫出现期用8%氯氰菊酯微囊剂400倍液喷雾,以清水作对照10d喷1次,连喷2次,要求喷细、匀、周到,喷至药液从叶面下滴为止,喷后10d调查防治效果。

2.3结果与分析
2.3.1人工捕杀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利用该虫假死性,振落成虫后,其成虫死亡率为88.2%,防治效果良好。

2.3.2树下地面药剂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成虫出土前结合深翻地面撒施5%辛硫磷粉剂2kg/667m2,耙土后,其成虫死亡率为88.8%,防治效果良好。

2.3.38%氯氰菊酯微囊剂4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效果。

从表3可以看出,6月成虫出现盛期,用8%氯氰菊酯微囊剂400倍液喷杀后,其虫口减退率为90.8%,防治效果明显。

3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捕杀,其成虫死亡率为88.2%,防治效果良好。

树下地面施5%辛硫磷粉剂2kg/667m2后,其成虫死亡率为88.8%,防治效果良好。

6月成虫出现盛期,用8%氯氰菊酯微囊剂400倍液喷杀后,其虫口减退率为90.8%,防治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朱俊庆.茶树害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病虫害防治[M].北
京:农业出版社,1974.
茶籽象甲防治试验
王娜1齐荣稳2
(1镇安县回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镇安711500;2镇安县高峰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镇安711500)
表1人工捕杀防治效果
调查株数防前总虫数防后死亡数成虫死亡率
处理
(株)(头)(头)(%)
人工捕杀3857588.2
未捕杀(CK)3870—
表2树下地面药剂防治效果
调查株数防前总虫数防后死亡数成虫死亡率
处理
(株)(头)(头)(%)
5%辛硫磷粉剂3988788.8
未施(CK)3960—
表38%氯氰菊酯微囊剂4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效果
调查株数防前总虫数防后总虫数虫口减退率
处理
(株)(头)(头)(%)
8%氯氰菊酯微囊剂32512390.8
清水(CK)3250249—
试验研究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第8期5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