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病虫害防治精选ppt

合集下载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绿色防控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综合治理
加强茶叶种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 茶叶病虫害综合治理。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茶叶 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管理经验。
THANKS
感谢观看
白粉病
叶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 物,通常导致叶片出现黄褐色 坏死斑,严重时叶片枯萎。
炭疽病
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暗褐 色病斑,边缘有红褐色环带, 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
茶饼病
叶面出现淡黄色或黄绿色的圆 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上形成 灰白色或淡红色的薄饼状物。
茶叶虫害的常见种类与识别
蚜虫
体型小,绿色或黑色,常群集 在嫩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
04
茶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病虫害监测
定期对茶园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掌握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 发生规律。
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病虫 害发生趋势,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加强茶园的日常管理措施
合理施肥
根据茶树生长需要,科学 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 素,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影响
茶叶病虫害的发生还会对茶叶的储存和运输造成影响,如病 菌和害虫会在茶叶中繁殖,导致茶叶品质迅速下降。此外, 病虫害的发生还会影响茶叶的国际贸易,降低茶叶在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力。
茶叶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茶叶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风、雨、昆虫等媒介。其中,昆虫是传播病害 和虫害的主要媒介,如蚜虫可以携带病毒,在茶树间传播病害。
选择低毒高效农药
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 ppt课件

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 ppt课件

1.1 茶叶的品种 1.1.1 基本品种
1.1.2茶叶品种——按季节分
1月
2月
3月
4月
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
春茶 氨基酸,如六安瓜片
5月
夏茶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
6月
夏茶 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
生活习性
年生6—7代,以蛹在树冠下表土内越冬。 翌年3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4月初第 一代幼虫始发,为害春茶。第二代幼虫于5 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一月发 生1代。各世代生活历期因气候不同而异。 初孵幼虫经半日后停息在嫩叶上取食。l龄 幼虫仅咬食芽叶上表皮和叶肉,致叶面成 褐色点状凹斑;2龄则从嫩叶边缘向里咬食 形成缺刻;3龄后食量大增,往往连叶脉、 叶柄一并食尽。幼虫畏阳光,晴天—日间 多躲在叶背或茶丛荫蔽处,以尾足攀着枝 干,体躯离枝,形似一枯枝。清晨、黄昏 取食最盛。
茶叶简介
目录
茶叶概述 茶叶主要病虫害 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茶叶概述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拉丁学名: Camelliasinensis (L.) O.Kuntze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
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 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
太大改变,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农药约占整个茶园用药的60%以上;、茶尺蠖、斜纹 夜蛾、黑刺粉虱排在第二位,近年为害的加重趋势;螨类、丽纹象甲、白粉虱、茶 黄蓟马偶发,为害较轻。可以说,“得茶小者,得天下”。
病害:有记载的超过90种,形成为害的在10种左右,排在较前的主要是茶饼病、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一)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一)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一)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料和经济作物,自然遭受着很多的病虫害侵害,这不仅影响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还直接影响到种植户的收入。

因此,科学地防治茶叶的病虫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制作病虫害防治课件,能够让农民们,尤其是茶农们了解到更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更好地保护茶叶生长。

一、茶叶的主要病害种类常见的茶叶病害主要有茶霉病、茶斑病、茶疫病、茶藻病和茶花叶枯病等。

其中,茶霉病是茶树的大害,在青茶、绿茶等发酵制茶工艺中都会出现。

茶斑病主要在夏季发生,容易在干燥的南风天形成。

茶疫病是茶树细菌病中的一种,会造成桶柄茶、红丝茶等茶叶口感变差。

茶藻病是由绿藻引起的,多发生在弱势茶树上。

茶花叶枯病是一种病害较为新型的病害,以花叶枯萎为主要症状,会严重危害茶园,有时病情严重,会造成整个茶园的死亡。

二、茶叶的主要害虫种类常见的茶叶害虫主要有茶毒蛾、茶小灰蝶、茶虫、茶盲蝽、一角叶蝉等。

其中,茶毒蛾是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它的危害主要是使茶叶品质恶化和减低茶叶的产量。

三、茶叶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来减少茶园的受损程度。

同时,还需要注重为茶叶提供适宜的环境。

1. 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是预防茶叶病虫害的基础,茶叶生产者应该加强对各种抗病虫害品种的了解,结合茶园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品种。

2. 精细化管理对茶园的管理应该非常规范,茶叶生产者要对茶园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行定期清理、修剪、病虫害监测等,将防治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chemical 通过严格的使用数量及好时机,以达到药量到这病以解决病害的目的,提高药效的同时也要兼顾环境保护。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茶叶生产者可以选择一些环保类、高效的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建立昆虫群和防止害虫攻击茶树等措施。

5. 环境治理环境治理,包括改善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湿润度,采取种植降虫降病植物,等等,都可以有助于减少茶叶病虫害的发生。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育种技术
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如杂交育 种、诱变育种等,以培育出具有 优良性状的茶树品种。
茶树保健与修剪
茶树保健
通过合理的施肥、修剪、采摘等措施,保持茶树的健康生长,提高茶树的抗病 能力。
修剪技术
采用科学的修剪技术,如定型修剪、轻修剪等,控制茶树的高度和形状,促进 茶树的分枝和发芽。
茶园生态环境的维护
栽培管理
施肥
不当的施肥可能导致茶叶生长不 良,并增加对病虫害的易感性。
修剪
适当的修剪可以促进茶叶的健康 生长,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采摘
采摘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卫生,可 能会传播病虫害。
病虫害传播
茶叶病虫害可以通过 风、雨、昆虫等媒介 传播。
远距离传播:病虫害 可以通过运输茶叶或 茶树苗传播到其他地 区。
THANKS
感谢观看
症状综合分析
对茶叶植株的病虫害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有病虫害的混 合发生。
害虫与病原菌的关系分析
分析害虫与病原菌之间的关系,如共生、寄生、竞争等,以及病虫 害之间的相互影响。
诊断与识别技巧
掌握病虫害的诊断和识别技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04
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Chapter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茶树品种选育
选育抗病、抗虫、优质 、高产的茶树品种,提 高茶树的自身抗逆性。
茶园生态系统平衡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措 施,维护茶园生态系统 的平衡,保持生物多样 性,防止病虫害的大面 积发生。
可持续发展
将茶园建设与自然环境 相融合,实现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统一,促进茶叶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
01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 PPT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 PPT

化学防治
针对不同病虫害
针对不同的茶叶病虫害,需要使用不同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 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避免对茶叶和环境造成污染。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选择合适的品种、浓度和施用时间,以达到最佳的防治 效果。同时,要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物理防治
案例三: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探索
总结词
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是一种集体防治方法,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和管理效率。
详细描述
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是指由专业合作社或企业牵头,组织茶农进行集体防治,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统一技 术指导等。此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和管理效率,降低防治成本,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 能够保障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处理,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及时排水、保持茶园 通风等措施可以改善茶园的生态
环境,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在茶园中引入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茶 叶病虫害的发生。这些天敌可以寄生在茶树害虫上,从而减 少害虫数量和危害。
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替代化学农药 的使用。生物农药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的生殖、神经系统等来 达到防治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成虫体长6.5-8mm,墨绿色至黑色,被覆 白色薄粉;卵椭圆形,淡黄色。
CHAPTER 02
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茶叶的病虫害,选用抗病品 种是最基本的防治措施。抗病品 种的选育和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茶叶的品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优秀课件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优秀课件
水分
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度 在10度以下,生长缓慢或停止; 10度左右开始发芽; 在35度以上,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零下13度左右,地上部会冻枯甚至死亡。
温度
土壤
光照
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作物,要求土壤pH 值在4-6.5之间,以4.5-5.5最适合茶树生 长。
土层深厚一般要求超过80cm。
地下水位在80cm以下。
270.0 6 158400
205.0 7
79100
310.0 5 103000
92.7 12 28634
39.3 16 10644
168.0 8
39430
343.0 4 135500
149.2
9
55698
62.5 14 24600
102.6 11 22650
1.0
18
451
66.0 13 28650
最新茶叶病虫害防 治技术
目录
茶叶概述 茶叶主要病虫害 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茶叶概述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拉丁学名: Camelliasinensis (L.) O.Kuntze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
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 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
7月
8月
茶树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
9月
秋茶
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
10月
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11月
秋茶
如冻顶乌龙
12月
1.2.茶树的种植 1.2.1种植条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PPT参考课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PPT参考课件
7
(2)轻修剪:
•目的:刺激茶芽萌发, 调整树冠,培养良好的 采摘面。 •时期:每年或隔年进行 一次,在早春(2月下旬 至3月上旬)进行为适宜。 •方法:轻修剪的程度, 以剪去蓬面上3―5cm的 为度,主要是剪掉冠面 上的小桩头、无用新梢 等。
8
(3)深修剪:
目的: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 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的年限。 对象:经过多年的采摘和轻修剪的树。 方法:应用深修剪的方法剪去树冠上部 10-15cm的一层枝叶。
12
5、锄草
生产茶园每年在非采摘季节进行2-3次 10-15cm的浅耕和去除杂草,10月中旬 深耕20-25cm进行松土。 •除草剂:尽燃(42%草甘膦异丙胺盐) 亩用本品200—400g,兑水15—30公 斤均匀喷洒。
13
6 、采摘 采摘时: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春茶 当蓬面有5%—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 开采。春茶每隔3—5天采一次,夏、秋茶每隔5— 7天采一次。 方法:一般采用手工分批采摘手,工采茶要求提 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 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掐采 。 机器采茶因没有选择性,很难分批采摘,一般每 季茶只采1-2批。
15
二、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茶白星病: 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
后渐扩大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 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 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
16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组织中越冬。翌年 早春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人 嫩梢芽叶,2~5天后即产生新病斑,进而产生分生孢 子进行再侵染,环境适宜易造成病害流行。每年4~5 月发生最重。高山茶区荫湿多雾最适于病害发生。此 外土壤瘠薄、采摘过度、施肥不足都易诱发此病。

茶叶病虫害防治精选ppt

茶叶病虫害防治精选ppt
绿色生产
推广绿色生产理念,从茶叶种植到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注重环保和健 康,提高茶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提高茶园的生物多样性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01 02
种植多样性
在茶园中种植多种植物,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的病虫害 控制体系。例如,某些植物可以吸引天敌昆虫,从而减少茶叶病虫害的 发生。
生态系统多样性
分类
根据有害生物的不同,茶叶病虫害可分为昆虫病害、病害和螨虫等。其中,昆虫病害包括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 ,病害包括茶炭疽病、茶云纹病等,螨虫包括茶橙瘿螨、茶短须螨等。
茶叶病虫害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产量下降
茶叶病虫害会导致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下降,影响茶叶的经济 效益。
品质下降
病虫害会导致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等品质下降,影响消 费者的购买意愿。
采摘和加工卫生
严格按照采摘和加工技术要求,保 持茶叶加工场所的卫生,避免成品 茶受到污染。
生物防治方法
天敌昆虫
01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如赤眼蜂、瓢虫、草蛉虫等

微生物农药
02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杆菌白僵菌等,防治茶叶病虫害。
植物源农药
03
利用植物的提取物或活性成分制成农药,如苦参碱、鱼藤酮等
安全间隔期
在茶叶采摘前一定时间内停止使用化学农药 ,确保茶叶中不残留农药。
CHAPTER 06
茶叶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建立高效的病虫害预警系统
实时监测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对 茶叶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 的传播。
预警系统
建立茶叶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环境 因素,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害虫
也称拱拱虫
—— 茶尺蠖
茶叶害虫
2、茶尺蠖: ⑴、形态特点:
①卵 长1mm,椭圆形。初绿色,后变灰褐色,孵 化前为黑色。常数十粒至百余粒成堆,上覆白色 絮状物。
茶叶害虫
2、茶尺蠖: ⑴形态特点:
②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26~30mm,体圆筒形,头部褐色。初孵幼虫 黑色,体长1.5mm,头大,胸腹部各节均具白纵线及环列白色 小点。 1龄幼虫后期体褐色,白点白线逐渐消失; 2龄幼虫体长4~6mm,体黑褐色,白点白线消失,腹部第一 节背面具2个不明显的黑点,第二节背面生2个较明显的深褐色 斑纹; 3龄幼虫体长7~9mm,茶褐色,腹部第一节背面的黑点明显, 第二节背面有一黑纹呈“人”字形,第八节背面亦有不明显的 倒“人”字形黑纹; 4龄幼虫体长13~16mm,浅茶褐色,腹部2~4节背面具不明 显的灰黑色“回”形斑纹,第六节两侧生两个不明显的黑纹, 第八节背面倒“人”字形斑纹明显,并有小突起一对; 5龄幼虫体长18~22mm,灰色,体背斑纹与4龄幼虫相近, 但较4龄幼虫明显。
茶叶害虫
2、茶尺蠖:
⑵为害特点:
幼虫咬食叶片成弧形缺刻发生严重时,将茶树 新梢吃成光秃,仅留秃枝,致树势衰弱,而寒力 差,易受冻害。
大发生时常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对 茶叶生产影响极大。
茶叶害虫防治
2、茶尺蠖:
⑶防治方法:
①秋冬季深耕施基肥进行灭蛹,清除树冠下表土中的蛹, 减少虫源。
⑶发病规律:
一年发生4代,以老龄若虫 或蛹在被害叶背越冬。 翌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羽化。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是4 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9 月中旬、9月下旬至翌年3 月。
茶叶害虫防治
3、黑刺粉虱:
⑷防治措施
①生物防治: 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公斤/亩喷施或
用挂菌枝法即用韦伯虫座孢菌枝分别挂放茶丛四周, 每平方米5~10枝。
茶叶害虫防治
1、茶小绿叶蝉: ⑷防治方法:
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 ②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可除去大量在嫩梢内的卵粒 。 ③ 化学防治,在虫口高峰前用皇廷102、皇廷茶 尊 、皇廷茶精灵、皇廷茶智香、皇廷105、皇廷108、皇廷628 或者皇廷茶仙20ml+20ml相应皇廷专用增效助剂兑水15kg 采用低容量蓬面喷雾。
② 化学防治: 根据虫情预报于卵孵化盛期喷10%吡虫啉
2000~3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或2.5%天王星 800~1000倍。注意务必喷湿叶背。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茶叶害虫
又称桔刺粉虱
—— 黑刺粉虱
茶叶害虫
3、黑刺粉虱
⑴形态特点:
①卵 淡黄色,香蕉形,基部有柄附着叶背。
②幼虫 初孵幼虫黄绿色,后分泌蜡质,周围有白色蜡丝。
③成虫 体褐色,前翅紫褐色,翅端有7个白色斑纹。
茶叶害虫
3、黑刺粉虱:
⑵为害特征:
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卵多产在成叶或嫩叶背 面。若虫寄生在茶树叶背刺吸汁 液,并诱发严重的烟 霉病。病虫交加,养分丧失,光合作用受阻,树势衰 弱,芽叶稀瘦,以致枝叶枯竭,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 枯枝死树。
茶叶害虫
2、茶尺蠖:
⑴形态特点:
③成虫 体长9~12mm,翅展20~30mm,雄蛾较小。头部小, 复眼黑色近球形,触角丝状,灰褐色。全体灰白色,头胸 背面厚被鳞片和绒毛,翅面疏被黑褐色鳞片,前翅具黑褐 色鳞片组成的内横线、外横线、亚外缘线、外缘线各一条, 弯曲成波状纹,外缘线色稍深,沿外缘具黑色小点7个。 外缘及后缘有灰白色缘毛;后翅稍短,外缘生有5个黑点, 缘毛灰白色。足灰白色,杂有黑色鳞片,中足胫节末端、 后足中央及末端各生距一对。体形大小及体色随季节不同 而异,秋季发生体形大且体色较深;翅面波纹明显
茶叶病虫害防治
宣城英莱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运营部
三虫:
茶叶病虫害
⑴茶小叶绿蝉 ⑵茶尺蠖 ⑶黑刺粉虱
茶叶害虫
—— 茶小叶绿蝉
茶叶害虫
1、茶小叶绿蝉:
⑴形态特征: ①若虫共5龄。1龄体长0.8 mm ~0.9mm,体乳白,
头大体纤细,体疏覆细毛。2龄体长0.9~1.1mm,体淡黄色。 3龄体长1.5~1.8 mm ,体淡绿色,腹部明显增大,翅芽 开始显露。4龄体长1.9~2.0 mm,体淡绿色,翅芽明显。5 龄体长2.0~2.2mm,体草绿色,翅芽伸达腹部第5节,接 近成虫形态。
⑶发病规律:
② 年发生 9-12代,以成虫在茶丛下老叶或茶园杂草上 越冬。成、若虫均居有趋嫩性,早春转暖时及开始取食。 在适宜条件下15-20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虫代混杂、 世 代重叠。大部分茶区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第一个5-7月, 一般6月虫量最多,主要危害夏茶。第二个8-11月以9-10月 虫量多,主要危害秋茶。
②药剂防治: 该虫1、2代发生较整齐,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生产上
消灭3代前的茶尺蠖,对控制全年为害具重要作用,在此基 础上重视7、8月防治。发生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 螟松乳油、90%晶体敌百虫、50%二溴磷乳油1000倍液或50% 杀螟腈、98%巴丹可湿粉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 15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10%二氯苯醚菊酯、35%赛丹乳 油2000~3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辛*甲, 氰乳油2000一3000倍液。该虫喜在清晨和傍晚取食,最好安 排在4~9时及15~20时喷洒效果好。
②成虫头至翅端长3.1~3.8 mm,淡绿至淡黄绿色。 卵为新月形,长约0.8mm,宽约0.15mm。
茶叶害虫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茶小叶绿蝉:
⑵为害特征:
① 我国茶区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全年以 夏秋茶受害最 重。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 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 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