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茶病虫害防治

茶病虫害防治茶病虫害防治1、茶病害防治1.1 茶霜霉病茶霜霉病是茶树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霜霉孢子传播。
为防治茶霜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修剪树枝和茶树叶子,以增加空气流通和降低霜霉病的传播。
b) 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如硫酸铜溶液或多菌灵等,按指导说明进行喷洒。
c) 种植抗性强的茶树品种,如“雪片”茶。
1.2 茶黑胫病茶黑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通过土壤传播。
茶黑胫病的防治方法如下:a) 在茶园里进行翻土操作,以减少病原真菌的数量。
b)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例如甲基托布津。
c) 控制茶园内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密植。
2、茶虫害防治2.1 茶毛虫茶毛虫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主要通过食用茶树叶片而导致茶树受损。
为了控制茶毛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进行茶园清理,清除杂草和落叶等潜在的茶毛虫孳生地。
b)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敌敌畏或氯氰菊酯等。
2.2 茶蚜虫茶蚜虫是茶叶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通过吸食茶树的汁液造成植株受害。
为了控制茶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定期检查茶园,及时发现茶蚜虫的存在。
b)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噻虫嗪或拟除虫菊酯等。
c) 引入天敌,如瓢虫和蚂蚁等,对茶蚜虫进行控制。
3、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茶病虫害防治操作记录表- 杀菌剂使用指导说明- 虫害防治控制方案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杀菌剂杀菌剂是一种用于防害的化学药剂,能够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4.2 虫害防治控制方案虫害防治控制方案是指针对特定虫害制定的防治措施和方法的组合。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茶叶的病虫害防治第一章概述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生产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茶叶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第二章茶叶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1.茶尺蠖茶尺蠖是茶叶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以咬食茶叶为生。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喷洒杀虫剂、摇树、粘虫板等。
2.茶炭疽病茶炭疽病是茶叶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造成叶片凋落和茶叶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定期喷洒杀菌剂等。
3.茶树杯腐病茶树杯腐病是茶树上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侵害新梢和幼叶。
预防措施包括及时修剪受害枝条、采用无公害的防治方法等。
4.绿茶船蛾绿茶船蛾是茶叶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以茶花为食。
防治方法包括黄板诱捕、喷洒杀虫剂等。
5.茶白粉病茶白粉病是茶叶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侵害叶片和嫩梢。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喷洒杀菌剂、提高通风条件等。
6.茶树螟蛉茶树螟蛉是茶叶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幼虫以茶叶为食。
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搭设黄色粘虫板等。
7.茶树大蚜茶树大蚜是茶叶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其以吸食茶叶汁液为生。
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引入天敌等。
第三章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茶叶病虫害防治工作记录表、茶叶病虫害防治示意图等。
请参阅附件以获取更多信息。
第四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药:________指用于农业生产中防虫害及除草的药剂。
2.杀虫剂:________用于杀灭或控制农作物上的害虫的化学物质。
3.杀菌剂:________用于杀灭或控制农作物病害的化学物质。
4.粘虫板:________一种黏性的纸板,用于诱捕害虫。
茶叶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茶叶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茶叶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一大问题。
合理识别和有效防治茶叶的病虫害是保证茶叶质量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茶叶主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识别茶青枯病茶青枯病是茶叶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其主要症状为茶叶叶面出现白色或橙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暗棕色。
为了及时发现和防治茶青枯病,以下是一些识别方法:- 观察茶叶叶面和背面是否有异常斑点;- 检查茶叶的颜色是否变深;- 注意茶叶的质地是否变硬。
茶红蛛茶红蛛是茶园中经常出现的有害昆虫之一。
其危害茶叶的方式是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化、萎蔫和烂黄等现象。
以下是茶红蛛的识别方法:- 观察叶片是否有黄化、暗斑、脱水等现象;- 弯曲叶片观察叶背是否有蛛网。
茶红蚧茶红蚧是一种造成茶树叶片生长不正常的危害昆虫。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弯曲,严重时会导致叶片畸形。
以下是茶红蚧的识别方法:- 观察叶片是否有弯曲、畸形等现象;- 检查叶片背面是否有红蚧。
茶多斑病茶多斑病是茶园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茶多斑病的症状是茶叶叶片出现不规则的红、黑、黄等色斑,并且容易扩大。
以下是茶多斑病的识别方法:- 观察叶片是否有不规则斑点;- 注意斑点的颜色变化和扩大情况;- 检查叶片背面是否有孢子。
病虫害的防治茶叶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 使用天敌昆虫,如瓢虫、食虫花等,来捕食害虫;- 使用有益微生物,如拮抗细菌和真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包括:- 利用陷阱捕捉害虫;- 使用高温、低温、微波等物理因素来杀灭病原菌。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合的农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药物;- 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
茶叶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茶叶病虫害概述•茶叶病害识别与防治•茶叶虫害识别与防治目录•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案例分析与应用定义分类茶叶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茶叶病虫害对茶叶产量的影响030201茶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茶树病害识别茶树叶片枯萎茶树根系出现腐烂、坏死等现象,可能是由于土壤环境不良、水分过多等原因导致。
茶树根系病害茶树枝干病害合理施肥科学修剪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茶树病害防治方法茶蚜识别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0-2.5mm,头、胸部黑色,被薄蜡粉。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5-3.0mm,触角短于身体,节间具蜡粉。
假眼小绿叶蝉识别成虫体长3.2-3.8mm,淡绿至淡灰绿色,复眼红褐色,单眼3个,中间一个较大,黑色。
若虫和成虫相似,无翅,白色透明。
茶黄蓟马识别雌成虫体长0.7-0.8mm,黄色。
头前部及触角黄色,头部宽短。
茶叶虫害识别假眼小绿叶蝉防治方法茶叶虫害防治方法茶蚜防治方法茶黄蓟马防治方法建立病虫害监测机制采用生态农业防治措施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抗病能力修剪与采摘灌溉与排水科学施肥03安全间隔期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茶叶的污染01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02严格执行用药量和使用方法案例一:安吉白茶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践案例一:安吉白茶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践化学防治: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1案例二23 1. 主要病虫害识别茶蚜:这种病虫害会吸食茶叶的汁液,导致茶叶变形、脱落。
茶尺蠖:这种病虫害会蚕食茶叶的叶片,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案例二案例三1. 主要病虫害识别咖啡黑刺粉虱:这种病虫害会吸食茶叶的汁液,导致茶叶发育不良。
茶黄蓟马:这种病虫害会损害茶叶的细胞组织,影响茶叶的品质。
案例三。
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课件

茶多,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
7月
8月
茶树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
9月
秋茶
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
10月
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11月
秋茶
如冻顶乌龙
12月
5
1.2.茶树的种植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2.1种植条件
黄芽茶:洞庭湖君山银芽、雅安蒙顶黄芽、 霍山黄芽
黄小芽:沩山毛尖、平阳黄汤、远安鹿苑
黄大茶:大叶青、霍山黄大茶
白茶
福建福鼎、政和、 轻度发酵
松溪和建阳
茶(20-30m)
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青茶 (乌龙 茶)
红茶
黑茶
福建的闽北、闽 南及广东、台湾
半发酵茶 (30-60m)
晾青、摇青、杀青、包揉、揉捻、烘锫。 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 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 个亚类
水仙、黄旦(黄金桂)、本山、毛蟹、武夷 岩茶、冻顶乌龙、水仙、肉桂、奇兰、罗汉 沉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云南、江西、湖 北、四川、湖南、 福建、广东
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
太大改变,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农药约占整个茶园用药的60%以上;、茶尺蠖、斜纹 夜蛾、黑刺粉虱排在第二位,近年为害的加重趋势;螨类、丽纹象甲、白粉虱、茶 黄蓟马偶发,为害较轻。可以说,“得茶小者,得天下”。
病害:有记载的超过90种,形成为害的在10种左右,排在较前的主要是茶饼病、
芽枯病、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随着机采茶面积增加,炭疽病有加重趋势。茶园 病害整体发生少、为害轻。
茶树害虫PPT课件

.
26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第五章 茶树害虫
第一节 茶树 茶树害虫的类别:嚼叶性害虫;吸汁害虫; 枝杆害虫;钻蛀害虫;地下害虫;
• 危害:全国有400多种,常发生的50-60种。 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造成的损失不同,一般 达15%左右,同时对品质产生影响。
• 依据害虫分类地位分:鳞翅目、同翅目、 鞘翅目及螨类等
• 田间悬挂性引诱剂诱虫器控制茶毛虫、茶 毒蛾、茶小卷叶蛾等
• 喷施生物农药如控制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 如B.t制剂、鱼藤酮乳油等,安全间隔期4-5 天
.
6
夏茶期防治
• 夏茶期主要害虫: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丽纹象
甲、叶甲等 • 浅耕除草:消灭害虫的蛹 • 强采茶叶:在小绿叶蝉盛发期进行 • 药剂防治:有机茶园只能施用生物农药如白疆菌、病毒制
.
24
茶尺蠖的生物防治
• 防治茶尺蠖高效生物制剂 • 1 茶尺蠖NPV (EoNPV) :核型多角体病毒 • 对茶尺蠖第1、2代和第5、6代的1~2龄幼虫期防治效
果达98 %以上。茶尺蠖于夜间取食,因此在应用病毒杀 虫剂时,采用下午、傍晚或阴天喷施,可以缩短当天喷药 后至幼虫取食的时间或减少紫外光的照射,减轻日照对多 角体的杀伤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使用在7.5亿~15.0 亿PIB/hm2 。Bt 与 EoNPV 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加速了杀 虫速度,并且明显减少茶尺蠖的进食量。
.
2
2 发生特点
• 管理粗放的茶园:害虫种类多,以食叶害 虫、枝杆害虫发生重 如茶毛虫
• 管理精细茶园:主要以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发生重,如假眼小绿叶蝉
• 高山区茶园一般发生轻,低山茶园害虫发 生重。
.
3
3 防治技术
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PPT课件

• 三、分布与危害 • 茶白星病在山东省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900米以 上的茶园。此病主要危害茶树幼嫩芽叶,形成大 量小型病斑。病梢百芽重减轻,对夹叶增多。病 芽叶加工的成茶味苦涩,汤色浑暗,碎末茶多, 对茶叶产量和质量均有明显影响(见下表)。
茶白星病对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 芽梢长度 (厘米) 百芽重(克)百芽叶数 (片)
• 二、症状 • 茶饼病主要危害茶树的幼嫩芽叶和嫩茎。 最初症状表现为嫩叶上出现浅绿、浅黄或 略带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型透明斑。 有时初期病斑在叶的两面都呈现暗红色。 病斑可逐渐扩大到0.6~1.2厘米,病斑周围 有一黄绿色晕区和一个暗绿色带。以后病 斑正面逐渐凹陷,相应的叶片背面突出, 形成疱斑。病斑叶片正面较平滑,并略带 光泽,色泽较周围叶色浅。叶背突起部分 表面初为灰色,上覆一层白色粉末,这是 病原菌的子突层。
该病的潜育期为5~9天。茶饼病的发生流行与下列 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 (1)湿度与发病的关系:连续 10~15天的阴 雨 天气,如果有5天平均相对湿度达83%以上病区茶 饼病会中度以上流行,如果低于80%,则不 利于 发病。 • (2)温度与发病的关系:温度对茶饼病发生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担孢子萌芽的速度和侵染后的病 斑 形成上。茶饼病的发病适温为15~20℃,高温和 低温均不利于发病。
• •
•
五、综合防治 根据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该虫的发生危 害特点,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 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控制该虫暴发成灾, 减少危害损失。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 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茶树嫩梢是该虫危害和 繁殖的主要部位,及时采摘,可避免新梢被害, 可带走产于嫩梢组织中的虫卵,降低虫口基数, 同时还减少该虫的食料和产卵场所,影响该虫 的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增加,据调查,及时 采摘可降低虫口密度80~95%。
茶叶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合理修剪
及时采摘,避免病虫害在茶园中扩散。
采摘管理
保护茶园中自然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害虫数量。
天敌保护
利用有益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抑制病害发生。
微生物利用
生物防治
防治时期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害大规模爆发。
成螨体形很小,肉眼不易察觉,通常在芽叶背面活动和取食。
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采摘和修剪,清除杂草。
茶螨
识别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0-2.5mm,长椭圆形,较肥大。
防治方法
可选用矿物油乳剂、植物源农药等进行防治。
茶蚜
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
04
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提高茶树抗病性。
农业防治
科学施肥
叶片上产生淡褐色至深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不规则,有深褐色边缘,病斑上有黑色小点。
症状识别
加强茶园管理,防止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叶,喷施药剂保护。
防治方法
茶炭疽病
症状识别
根茎部出现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皮层腐烂,严重时导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土壤改良,避免过度施肥,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残体,选择抗病品种。
茶树腐霉病
症状识别
根茎部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菌丝上产生淡黄色至深褐色小菌核,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土壤消毒,避免连作,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残体,选择抗病品种。
茶树白绢病
叶片上出现黄色至褐色斑点或条斑,病斑边缘清晰,严重时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症状识别
加强茶园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残体,喷施药剂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于衰老茶园中主枝尚强壮、1~2级分枝也 较壮实、上层分枝零乱细弱的茶园。
16
1.重视有机肥,有机以氮肥为主,氮与磷钾和其他营养元素相配合。 4.以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叶面喷肥相配合。 5.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施肥技术
17
虫害: 吸汁:茶小绿叶蝉,茶螨,黑刺粉虱,茶蚜等 吃叶:茶卷叶蛾,茶尺蠖,刺蛾,茶毛虫等
18
成虫
若虫
19
取食区
小
产卵区
绿
叶
蝉
活动区
活
动
庇护区
区
域
20
取食部位
嫩芽部位
嫩叶背面
21
产卵区域 嫩茎部位
产
卵
区
域
嫩茎皮层与
及
木质部结合 处
部
产卵部位
位
褐色枝条 不产卵
22
➢ 产卵(散产于嫩茎皮层和木质部之间,茶褐色的 枝条上不产卵)。
1
一 茶叶的分布和文化 二 茶树的主要栽培管理 三 茶叶主要的虫害 四 茶叶主要的病害
2
3
1979年前
1980—2000年
2001年后
吃的饱
吃的好
吃的健康
喝无公害茶 喝绿色茶
喝有机茶
4
茶文化
—安溪为例
安溪的茶俗文化,堪称闽南一绝。特别是每 逢采茶季节,茶园里茶歌飘荡,茶山成了天然的 对歌台。茶艺更具文化内涵,融闽南音、茶歌、 茶舞为一体。从冲泡到品尝,一共经过14道工序, 人们一边品尝浓郁甘醇的茶香,一边享受绝妙的 艺术表演。"安溪人待客茶当酒,茶杯一端好朋友", 成为世代相承的礼俗。
33
防治方法: 干旱气候利于发生,主要发生在秋季。 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注意清除茶园落叶 结合中耕除草,旱期喷灌,可减轻为害 2,加强虫情监测,春茶结束后,秋茶,各防一次
,在冬季封园一次。 3,推荐药剂:丁醚脲,哒螨灵,四螨嗪等 RN:怒狮,红风,拂满光
34
主要在茶树中下 叶吸汁为害,并 排泄蜜露,诱发 煤烟病。主要在 4—6月大发生。
5
6
7
8
9
茶园
胜景
10
茶园仙境
11
绿农有机生 态茶博园
12
做好茶叶应具备的三大要素 好天气+好技术+好茶青
13
1· 光
(喜光耐阴,要求较多的漫射光)
2· 温度
(最适温度20-25℃)
3· 水分
(年降雨量1000MM-1500MM)
4· 土壤
(土层肥厚,质地疏松,通气排
水良好,PH值4.5-6.0)
➢ 成虫和若虫均怕湿畏光,阴雨天气或晨露未干时静 伏不动。强光下,则转移至下部阴凉处隐蔽,徒长 枝芽叶上虫口较多。若虫蜕下的皮留在叶背。
24
➢茶小绿叶蝉年消长规律基本 上有双峰型、迟单峰和早单 峰型3种类型。
25
➢ 气候:10℃时开始活动,旬均温在17~29 ℃之间,是其生长与繁殖的适温区,最适温 为20~26 ℃ 。
➢ 夏季气温和湿度是对闽南茶小绿叶蝉双峰型 发生的重要原因。
26
茶小绿叶蝉一年发生10 代左右,福建11—13代,广东 12—13代,其他区域约10代。 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 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输送,茶 树受害过程分为失水期、红脉 期、焦边期、枯焦期。全年以 夏茶,秋茶受害最重。时晴时 雨 有 利 发 生 ( 16—26℃) 。 第 一次高峰期5—6月,第二次高 峰期9—10月。
1. 发生代数:6—7代 2.不同龄期幼虫为害特点 3.栖息习性 4.拟态
38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灯 光诱杀。 2,化学防治:甲维盐。
39
40
为害特点 :成、若 虫刺吸茶树等幼嫩芽 叶,用针状口器吸取 汁液,受害处出现黑 色枯死状小点,后随 芽叶伸展变为不规则 状孔洞,孔边有一圈 黑纹,叶缘残缺破烂, 叶卷缩畸形,春茶受 害重。
35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疏枝修剪,中耕除草,使
茶园通风透光,以减少虫害发生。 2,注意保护蜘蛛类等天敌。 3,推荐药剂:吡虫啉噻嗪酮,啶虫脒等。 RN:强势,高猛。
36
俗称:拱背虫
为害特点: 以幼虫咬食叶片成缺刻或孔洞,严 重时常将叶片,嫩茎全部吃光,使 整片茶园光秃。
37
14
1.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次数
离地高度
第一次
15——20
比上次剪口 提高高度
苗高30厘米
第二次
30——35
15
第三次
40——50 10——15
15
2.成年茶树的修剪
(1)轻修剪(春前,秋后 4-8cm) 主要根据留叶茶季来确定修剪的嫩梢。
(2)深修剪(秋后 1/2-2/3) 剪除茶树的鸡爪枝、冗生枝、枯枝,促使茶树
咖啡小爪螨 茶短须螨
茶橙瘿螨
茶跗线螨
32
为害特点 茶橙瘿螨以吸汁嫩叶,成叶为主,叶变红褐色或叶脉
变黄,芽叶萎缩,严重枝叶干枯,呈铜红色,似火 烧。 茶跗线螨主要为害嫩芽,使叶两面均呈褐色 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受害初期不明显,仅见叶面有 灰白色尘状虫体或脱皮。 茶短须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受害叶脉及叶柄褐色 ,叶背现紫褐色突起斑。
➢ 成虫产卵期达20多天(越冬成虫产卵期长达1个 月)且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的习性,致使 世代重叠明显。
23
➢ 成虫和若虫均趋嫩为害,成虫嗜好黄绿色和浅绿色。 多栖于幼嫩叶片背面,且以芽下2~3叶叶背虫口为 多。3龄前若虫主要在叶背取食,3龄后善横行,善 爬善跳,取食范围逐渐扩大,稍受惊动即跳去或沿 茶枝迅速向下潜逃。
41
防治方法 : (1)早春及时清除茶园杂草,减少越冬卵。(2)越冬 卵开始孵化为若虫、但尚未转移到茶树上为害时, 对其越冬寄主苜蓿、蚕豆、豌豆等喷药杀灭。 (3) 4月中下旬化学防治: 氰戊· 马拉,吡虫啉等。
4,推荐药剂:丁醚脲,联苯菊酯,除尽等 RN:胜吊,甲龙,吊无影,锐冠。
29
30
茶蚜
为害特点:
成,若虫群集在 芽梢和 嫩叶背面吸汁,致使新发 育不良,卷缩,并排 “蜜 露”诱发煤烟病。影响茶 叶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1,及时采摘,可以有效 的控制。
2,化学防治,吡虫啉,啶 虫脒等。
31
茶叶瘿螨
27
茶小绿叶蝉为害状
28
防治方法: 1,及时分批采摘,可减少产卵机会。并采下已产
卵的嫩梢,降低虫口密度。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破坏虫口
的栖息场所,减少虫源,提高施药效果。 3,当年发生较多的茶园应在秋茶后,及第二年春
茶前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3龄前;活跃期(早上露水干及黄昏);盛发 期(5-6月,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