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22张)
合集下载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课件21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原因
解放后 刻苦钻研商品知识
一件事让他触动 一件事让他受到教育 ④__了__解__糖__果__的__制__作__过__程_____ ⑤__学__习__糖__果__的__营__养__知__识_____
反响:赢得了⑦__爱__戴__和__尊__敬__
⑥__了__解__人__们__吃__糖__的__习__惯__与__各__种__糖__果__的__味__道___ 广大顾客 各地群众
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 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4)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 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5)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 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 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 “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 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 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课堂小结】
文章记叙了全国劳动模范、售货员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刻苦钻研业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赞扬了 他心有一团火、给广大顾客带来温暖的热情的服务态度,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普通劳动者崭新的精神风貌。
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我们向张秉贵学习,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 学习,掌握本领,从小事做起,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
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

学
1
习
2、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 2 周密的结构安排。
目
标
3 3、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
内涵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作者简介
林为民,1942年诞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 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 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
人物简介
张秉贵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 员岗位上兢兢业业,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 慕名而来,就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1977 年, 刘广和、邸(dǐ)彩霄、林为民、刘红等同志集体采写了卖糖“一抓准”的北京 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他们采访了无数次,研究了无数次,最终发掘 出了“一团火”精神这一体现时代要求的鲜明主题,一扫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阴霾, 呼吁像火一样温暖人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张秉贵也成为我国商业、服务业学习的 榜样。
人物简介
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 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 服务精神,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 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他多 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8 年9 月17 日,张秉贵塑像在百货大楼门前落成。 陈云同志亲笔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拓展阅读
“我热爱高高的塔机,喜欢它那长长的铁臂、炽热通往天路的神梯,热爱钢 铁般的气息。”全国劳模、中国建筑一局塔吊工人王华曾这样吐露心声。涵养崇 尚劳动的社会氛围,为保证劳动者权益创造更好制度环境,就能激发亿万人民用 劳动托举梦想的豪情,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X年04月30日09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 (共23张)

思考:本文为什么选用张秉贵在德昌当伙计时挨打的事情?
参考: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用张秉贵在德昌当伙计挨打的事情,和 顾客送水果来感谢形成鲜明对比,来表现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思想的来源,彰显了他高尚的职业道德。
结构图示
总结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叙写“劳模”张秉贵
的日常工作,赞美了他作为一名优 秀的共产党员,以“为人民服务” 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 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 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
例如:
张秉贵22年来,没有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 那么和蔼可亲。
为了当好顾客的参谋,他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台里的 商品。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 戴和尊敬。
4、巧用手法更出彩——例如:场景描写、侧面侧描写、对比
多种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把人物的特征表现得更充分, 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文从哪些侧面刻画了张秉贵的形象?
参考: (1)从顾客的评价里刻画张秉贵的形象,如“他卖得真快,又那么热情,让
人心里暖乎乎的”。 (2)从顾客对张秉贵的爱戴和尊敬上,如在东风市场的饭馆吃饭时厨师给
他搬凳子。 (3)从人民群众受张秉贵事迹的影响上,如学生、女队长、青年农民的信
2、 让人物跃然纸上——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
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是通讯报道中的重要元素,也是通讯报道中描写人 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元。在通讯中,恰如其分的 细节描写,可以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可读性和真实性,它是通讯中最丰 富的表情符号。
细节对于写人物而言,可以是外貌的细节,也可以是动作的细节,也可以是语言或 者心理的细节。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22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 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 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 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 民服务!
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 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文本解析 找出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4)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15-17)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第三部分(18-20)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文本探究
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
人们用:
主动
热情
的服务态度。
文本探究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物介绍
1979年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2年 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张秉贵开始写作,将自 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 务艺术》一书,约5万字,阐述了柜台服 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
1987年 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月,张秉贵不幸身患重症。卧病4个多 月期间,每当见到前来探望的青年人,这 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总要谆谆嘱咐大 家: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创 造服务工作新水平。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 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 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 民服务!
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 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文本解析 找出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4)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15-17)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第三部分(18-20)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文本探究
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
人们用:
主动
热情
的服务态度。
文本探究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物介绍
1979年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2年 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张秉贵开始写作,将自 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 务艺术》一书,约5万字,阐述了柜台服 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
1987年 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月,张秉贵不幸身患重症。卧病4个多 月期间,每当见到前来探望的青年人,这 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总要谆谆嘱咐大 家: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创 造服务工作新水平。
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 思考,文章的行文线索是什么?结构有什么特点? • 明确: •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
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 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 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 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 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 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 ⑧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 启示,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 小结: • 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老售货员。
的工作热忱和对顾客“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服务态度为人民 服务的事迹,高度赞扬了张秉贵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 (四)总结写作特点: • 1.思考,文章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张秉贵的精神品质? • 明确: • 文章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
中的张秉贵。通过人们的悄悄议论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一个抱小孩 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一系列的细心行为,比如让他先把糖给孩子吃, 一会儿一块儿算账,又拿出几块儿,用小纸袋包装好,塞到孩子兜儿里, 留着孩子路上吃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了张秉贵体贴 入微的服务态度。
• (二)探究人物精神品质及现实意义: • 1.思考,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
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明确: •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

• 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 有什么特点?可否调换顺序?请简要分析。
事件是层层深入的。第一件事体现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养;第 二件事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视察力;第三件事进一步体现出 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体现他公而忘私的崇 高精神。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
• “张秉贵常说:……”一段以及下一段, 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的表现,这与课文 开头部分所写的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有什么 不同?
• 这几段体现的是张秉贵的专业素养。课文 开头部分记叙的事件,侧重于写张秉贵的 热情、体贴与周到。两相比较,这两段所 写更加深刻,更能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来描写张秉贵,阅读下 面• 只见的张句秉贵子从货,柜说里拿说起一人块糖物,描放到写孩子的手里作,用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
张秉贵热情周到的服务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新中国成立后,他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在旧社会他受尽资本家的压迫 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毛主席,决心做好本职工作,报答 党的恩情。在他认为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怠慢了买的少的顾客的时候,党支 书找他谈心,告知他“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第一要为人民服务好”,他深受触动, 及时端正了自己的服务态度。 (2)顾客的尊敬和热爱,更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好的决心。一位生病的女顾客,希望买含 糖分少的点心,张秉贵耐心给她介绍各种糕点的味道,并帮她挑选了两种合适的点心,顾 客很感激,过了几天,带来故乡的大枣和梨感谢他。还有一次,他到东风市场一家饭馆吃 夜宵,因为顾客满座了,他买了一盘炒面在店里站着吃,饭馆的大师傅,认识他,到他那 买过糖果,知道他站了一天柜台很辛苦,主动给他送来了凳子让他坐下。想到他在旧社会 受到顾客的欺凌,两相比较,他深深感到了新社会人民群众对他的尊重和友善,他决心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 (3)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思想觉悟。张秉贵认为为顾客服务好,让顾客在工作岗位上 心里热乎乎的,就能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也算他们售货员为革 命事业做了一点贡献。 (4)主动熟悉商品,钻研业务,当好顾客的参谋。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参观,了解糖果的制 作过程;下班后,他到医院,向医生学习营养知识;卖糖果时,他虚心向顾客了解各种人 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自己花钱买了 230 多种糖果品尝。他掌握了丰富的商品知识, 成了顾客的好参谋。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ppt课件

任务二、艺术手法经验谈
1.文章在叙写张秉贵事迹时,运用了诸多表现手法,请 阅读文本,通过批注的形式分析文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然后完成下表。
原文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
……
……
……
……
……
原文
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
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
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 细节描写,对比
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这样写,一篇通讯报道是不是就完成了呢?还没有。从人 物角度看,人是立起来了,但文章还没有立起来。为了让文章 内容更加丰富,我又增加了两个层次的内容,在事实的基础上, 交代了张秉贵形成这种品质的原因,以及张秉贵事迹的影响。 这两个层次以张秉贵为人民服务为中心,在时间线索上丰富了 文章内容,从而使文章形成了一个有内在关联的有机整体。
吃。
着急赶火车的顾客
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基础 上,给该同志先称糖;帮助 指路。
热心,急人所急,尊重他人权 利。
和颜悦色地接待她,主动介
气呼呼的女顾客 绍糖果;提醒顾客注意教育 热心、耐心、和气、亲切。
孩子的方法。
面带病容的女顾客
详细介绍各种糕点味道,并 挑选了适合该顾客的糕点。
热心、专业。
……
……
……
忘我精神
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
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顺心
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 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 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
心理描写与语言描 写结合
主动耐心、亲切和蔼, 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
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课件

• 问题:文章中“温暖众人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情?
• 答案与解析:“温暖众人心”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 自己的热情与关怀,影响和温暖他人的思想感 情。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博爱精神和社会责任 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鼓励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 氛围。
•例题五
•问题:文章中“火焰燃烧,温暖人间”描 绘了怎样的情景?其作用是什么?
学习与借鉴 1. 学习杨玉萍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敬业精神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像杨玉萍一样,面对艰 苦环境,恪尽职守,用辛勤汗水诠释对事业的热 爱。 2. 学习杨玉萍诚实守信、尽责任的职业操守。 诚信是立身之本,责任是成事之基。要时刻怀揣 仁爱之心,视客户为亲人,以真诚和专业赢得客 户的信任。
3. 学习杨玉萍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的高尚情 操。保持公仆本色,坚守职业操守,在平凡的岗 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 学习杨玉萍奉献爱心、回馈社会的博爱情 怀。从我做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给他人带 去温暖和希望。用爱心善举诠释"奉献、友爱、 互助"的志愿者精神。
• 例题一
• 问题:请解释“心有一团火”中的意象及其象 征意义。
• 答案与解析:“心有一团火”描绘了内心燃烧 的热情与激情,象征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 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意象不仅表达了 作者内心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还寓意着对 社会的温暖与关怀,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例题二 问题: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与解析:“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通过火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 热情与激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自 己的热情关怀,温暖他人、影响社会的情 感。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博爱精神和积极 进取的态度,展示了他对社会和他人的关 心与责任感。
• 答案与解析:“温暖众人心”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 自己的热情与关怀,影响和温暖他人的思想感 情。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博爱精神和社会责任 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鼓励人们在日 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 氛围。
•例题五
•问题:文章中“火焰燃烧,温暖人间”描 绘了怎样的情景?其作用是什么?
学习与借鉴 1. 学习杨玉萍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敬业精神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像杨玉萍一样,面对艰 苦环境,恪尽职守,用辛勤汗水诠释对事业的热 爱。 2. 学习杨玉萍诚实守信、尽责任的职业操守。 诚信是立身之本,责任是成事之基。要时刻怀揣 仁爱之心,视客户为亲人,以真诚和专业赢得客 户的信任。
3. 学习杨玉萍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的高尚情 操。保持公仆本色,坚守职业操守,在平凡的岗 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 学习杨玉萍奉献爱心、回馈社会的博爱情 怀。从我做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给他人带 去温暖和希望。用爱心善举诠释"奉献、友爱、 互助"的志愿者精神。
• 例题一
• 问题:请解释“心有一团火”中的意象及其象 征意义。
• 答案与解析:“心有一团火”描绘了内心燃烧 的热情与激情,象征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 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意象不仅表达了 作者内心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还寓意着对 社会的温暖与关怀,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例题二 问题: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与解析:“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通过火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 热情与激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自 己的热情关怀,温暖他人、影响社会的情 感。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博爱精神和积极 进取的态度,展示了他对社会和他人的关 心与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还有一位不讲理的、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 秉贵并没有因为顾客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一 如既往地站在顾客的角度为顾客考虑、服务,最后 终于感动了顾客,使其和张秉细心的态度,我们又进一步看到了张 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心。
• 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 张秉贵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
•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 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 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一
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者,怎会有这样的 殊荣?
检查预习(介绍张秉贵)
• 张秉贵同志1918年出生于北京,17岁到杂货店当学徒。 1955年,张秉贵在北京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当营业员。他 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 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 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 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 员。1987年9月,张秉贵因病逝世,享年69岁。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 心-(课件22张)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学习目标
• 1、了解张秉贵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 品质。
• 2、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严密的结构安排。 • 3、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当今时代的
意义。
•燕京第九景
• 他的售货艺术被喻为“燕京第九景”
• 他不仅技术过硬,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 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为了 看他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 柜台挤碎。
• 人们用“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 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 请找出具体的事例来印证。(选材典型) • 明确: • ①一个抱小孩的女顾客买糖 • ②赶火车的顾客买糖 • ③不讲理的女顾客买糖 • ④面带病容的顾客买糖
总结选材特点
• 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痛的健康状况 • 32年里,张秉贵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 客红过一次脸,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始终像 “一团火”一样温暖着每一个顾客。
的老人总要谆谆嘱咐大家: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创 造服务工作新水平。从1955年站上柜台到1987年去世,张秉贵先 后当选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1979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又被授予“北京市优 秀共产党员”称号。
问题: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 (找原句)
三十多年来,他用自己胸中的“一团火”,温暖了广大顾 客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 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张秉贵多次被授予全
他用这团火,温暖着别人,照亮了别人。 ——冰心
• 问题:“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题的 好处。
• 参考:“心中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 秉贵接待顾客时饱满的工作热情。“温暖众人心” 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这一标题句式整 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 阅读兴趣。
感动中国人物推选理由(写作交流)
• 要求:1、说明推选的理由。
补充(介绍张秉贵)
•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便到纺织 厂当了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 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 上世纪50年 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 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 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 格录取。
•
2、注意语言表达句式要工整。
外界评价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四十八)| “燕
京第九景”——一名普通售货员——张秉贵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有一身过硬的本领,他 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提升。
张秉贵同志是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标兵,是深受广大顾 客尊敬和爱戴的优秀售货员。
•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
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
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
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要为了目睹他那令人 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从1982年开始,文化程度 并不高的张秉贵,经过一年多的写作,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 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一书,约5万字,阐述了柜台服务 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1987年5月,张秉贵不幸身患重症。卧病4 个多月期间,每当见到前来探望的青年人,这位即将不久于人世
•选材典型
探究:怎会如此打动人?
• 丰富、多角度的描写,让我们切身地 感受到了温暖众人心的“一团火”精 神。
• 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 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通 过人们的悄悄议论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 一个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一系列 的细心行为,比如让他先把糖给孩子吃,一 会儿一块儿算账,又拿出几块儿,用小纸袋 包装好,塞到孩子兜儿里,留着孩子路上吃 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 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
• 新闻报道相比于散文和小说,在于新闻稿是真实呈现 的,没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在里面,都是客观事实的呈现, 是否功过由读者来评断,这是一个新闻撰稿人的必须具 备的基本素养。除此之外,新闻报道的语言更加简明直 白,相比于小说的虚构,新闻的真实性是底线。
•
• 总结新闻报道:
• 现在的你是一名实习记者,学习完这篇文章后, 在新闻写作上带给你哪些启发呢?例如,用了哪些 描写方式?如何表达观点?
•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四十八)| “燕京第九 景”——一名普通售货员——张秉贵
• “新时代一团火精神” • 一团火,爱心之火,燃烧自己,温暖他人; • 一团火,匠心之火,专注品质,铸就经典; • 一团火,忠心之火,牢记使命,恪尽职守; • 一团火,星星之火,始于京华,光耀神州。
新闻报道,和散文和小说在写人记事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