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腰疝1例

合集下载

应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对小儿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

应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对小儿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影像与检验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约3%~5%的足月产儿出生时有临床症状明显的腹股沟疝,大多数为斜疝。

当疝内容物发生嵌顿或绞窄时,为儿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

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对208例腹股沟疝患儿应用高频超声和CDFI检查,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8例,男190例,女18例,发病年龄3~13d,发病部位以右侧多见,右侧125例,左侧50例,双侧15例。

208例腹股沟疝小儿都经手术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3%。

1.2 仪器使用西门子A N T A R E S及飞利浦I E33彩超仪,探头频率5~13M H z。

1.3 探查方法患儿取平卧位必要时取站立位,并嘱患儿咳嗽或做Valsalva动作[2],对不配合患儿镇静后检查,直接将探头置于腹股沟区腹壁上,对两侧腹股沟进行横切及纵切扫查,观察有无疝内容物回声及内容物的活动情况。

CDFI观察疝内容物血流情况,并按以下分类:(1)无血供;(2)少血供或较正常减少;(3)多血供或正常血供。

2 结果2.1 208例高频超声检查中190例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内混合性回声,其中5例合并有隐睾,10例合并有鞘膜积液208例均行疝内容物回纳及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2.2 小儿腹股沟疝内容物不同,其声像图表现不同疝内容物经内环、腹股沟管、皮下环至阴囊局部形成异常回声区,纵切呈条状,横切呈圆形,边界尚清,内部回声若为肠管则可见肠内容物气体、粪便、肠腔液体并可见肠管活动;若为大网膜则呈强回声混杂不均匀,疝囊内多可见液性无回声区;若为卵巢则呈中低回声,内可见一个或数个卵泡回声.平静呼吸及探头加压时疝内容物可部分或全部回纳入腹腔,腹腔加压时疝内容物范围增大。

3 讨论小儿腹股沟疝几乎都是先天性解剖异常,由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造成发生腹股沟疝的可能。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白线疝的临床分析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白线疝的临床分析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白线疝的临床分析
摘要】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对16例白线疝患者进行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本文对其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白线疝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
1资料与方法
使用Philips HD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MHz。患者取仰卧位,探头置于腹前壁正中,在剑突下与耻骨联合之间做纵切、横切、斜切连续扫查。探及肿物后测量大小,观察形态、内部回声的改变以及有无疝颈、疝环,是否与腹腔相通,挤压肿物时肿物大小、内部结构有无变化。本组16例中,超声检查均表现为脐上腹正中线附近腹壁上的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1-3cm之间,加压探头可见肿物稍变形。其中,12例表现为椭圆形的团块状中强回声,其内回声尚均匀,边界尚清晰,后方回声稍增强,降低腹压后可以部分或完全回纳。另3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的中高回声与无回声相间的混杂团块,边界清晰,咳嗽时有冲击感,肿块回纳后可扪及疝孔。1例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肿块完全不能回纳。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11年。
3.3白线疝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白线疝的血流信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对于可复性疝,当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彩色多普勒仅探及星点状血流或无法探及血流信号。对于嵌顿性疝,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和肠管的坏死性嵌顿疝,未探及血流信号。故彩色血流信息有助于判断嵌顿肠管的活性,如发现嵌顿肠管血流信号消失,要考虑嵌顿肠管坏死,提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3.2白线疝的高频超声显像特点白线疝在未发生嵌顿时容易诊断,如果发生嵌顿则要与腹壁病变、皮下脂肪瘤、纤维瘤等相鉴别。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腹白线及其周围结构,腹白线为表现为两侧腹直肌鞘前后两层在中线交织成的一条线状光滑高回声,脐以上宽约1cm,脐下变窄。其后方有堆积的条索状低回声,为腹膜外脂肪,下方一层纤细的光带即为壁层腹膜。白线疝患者诊断有以下特点:白线疝疝环小,内径在0.5-1cm之间,肿块呈圆形、椭圆形的实性中低回声,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内容物多为大网膜和脂肪组织,乏氏动作后包块无明显增大,临床症状不明显,CDFI:肿块内部显示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白线疝疝环大,内径大于1.0cm,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实性中强回声,边缘欠规则,内回声欠均匀,多伴侧方声影,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部分内有肠管,乏氏动作后包块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并见疝内容物穿梭滑动,临床症状较明显。

彩色多普勒诊断肌疝1例

彩色多普勒诊断肌疝1例

彩色多普勒诊断肌疝1例
崔爱华;王金文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6(6)1
【总页数】1页(P8-8)
【关键词】肌疾病/超声检查;疝/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作者】崔爱华;王金文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孙集医院;山东省寿光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5.045
【相关文献】
1.腓肠肌血肿和腓肠肌静脉丛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J], 赵青;崔复霞;李治安
2.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和肌间血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 [J], 徐涛;张云山;李馨;付万袭;薛海萍
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腿胫前肌肌疝一例 [J], 张辉
4.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J], 朱成涛
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马娜娜; 岳金龙; 张鹏飞; 张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诊断小儿腹内疝一例

超声诊断小儿腹内疝一例

·病例报告·超声诊断小儿腹内疝一例张小亮患儿男,1岁6个月,因突发腹痛持续不缓解2d入院。

患儿1d前正常饮食后夜间突发腹痛,于外院急诊输液治疗次日腹痛无缓解,推拿按摩无效后入我院儿科治疗。

入院时腹部平片未见异常,输液及对症治疗中患儿出现明显腹胀,急诊超声检查:腹腔内大量肠管扩张,最宽内径约2.1cm,肠壁变薄,肠腔内为液性回声充盈(图1)。

于右上腹扫查见少量萎瘪肠管纠集于一束,束口宽约0.8cm (图2)。

纠集肠管位置固定,动态观察5min形态无改变,其近段肠管明显扩张,远段肠管无扩张;CDFI:纠集的萎瘪肠襻上可探及彩色血流信号。

肠间可见游离液性回声,最深约1.4cm。

肠系膜区可探及多个淋巴结回声,大者约0.9cmˑ0.5cm。

右下腹未探及阑尾回声。

腹腔实质脏器大小、形态、回声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提示:(1)小肠梗阻;(2)右上腹异常萎瘪固定肠襻,腹内疝可能;(3)腹腔积液(少量)。

患儿当晚转外院手术,电话随访,手术证实为肠系膜疝,部分小肠坏死。

图1小肠明显扩张,肠腔充满液性内容物图2右上腹扫查发现少许萎瘪肠管纠集于一束,箭头所指为束口,纠集肠管壁上可见血流信号讨论腹内疝很少见,是腹腔内容物脱离正常位置经正常或异常孔隙凸入腹腔间隙中所致。

病因可为先天性,如十二指肠旁疝、肠系膜疝、盲肠旁疝、乙状结肠间疝、网膜孔疝;也可为后天性原因所致,多为手术或外伤时造成异常的空腔或肠系膜缺损而出现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腹内疝为小肠系膜裂孔疝(如本例患儿),其超声表现有:(1)小肠梗阻,表现为近段肠管扩张,肠壁变薄,肠蠕动增强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0.07.024作者单位:044000山西运城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或消失;(2)扩张与正常或塌陷肠管间有过渡区;(3)部分小肠肠襻受压成簇状堆积,位置固定,动态观察无变化。

仔细扫查可见肠襻汇聚走行成窄束状;(4)CDFI:肠系膜血管异常,供应疝囊内小肠的肠系膜血管汇聚于疝囊的入口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疝肠管外露1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疝肠管外露1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疝肠管外露1例
龙凤琳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1(015)004
【摘要】@@孕妇,23岁,第1胎,孕30周.彩超检查所见:颅骨完整,颅内正常,脊柱连续,四肢齐全,股骨长5.9cm,胎儿胸腔脏器、腹腔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胎儿腹前壁可见宽约1.8cm缺损,在羊水中可见多条线条样强回声.CDFI示线条无回声区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脐带血流通畅,B超诊断为胎儿脐疝肠管外露.检查后第2天引产,娩出一死男婴,胎儿脐部缺损,肠管外露,与B超结果相符.
【总页数】1页(P265-265)
【作者】龙凤琳
【作者单位】通山县人民医院 B超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关于对"早孕胎儿中脐疝超声诊断问题"的拙识 [J], 林周璋
2.超声诊断胎儿早期脐疝1例 [J], 于茂新;王文杰
3.对《超声诊断胎儿早期脐疝1例》一文的商榷 [J], 刘松岩
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疝肠管外露1例 [J], 石小红;黄菊芬;熊润青;袁胜云
5.超声诊断胎儿脐疝1例 [J], 陈爱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腹股沟疝最全面的超声诊断(有图有病例)

对腹股沟疝最全面的超声诊断(有图有病例)

对腹股沟疝最全面的超声诊断(有图有病例)疝是指从其正常包含组织或结构中的突出物。

总体上讲,腹壁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医生最开展的手术之一,腹股沟疝是腹部最常见的疝,大约有25%男性患有医学意义上的腹股沟疝,而女性的发病率仅3%。

然而,股疝在女性更常见。

解剖骨肌超声主要依赖骨性标志进行定位,问题是腹股沟区缺乏骨性标志。

尽管如此,还是找到了腹壁下动脉和耻骨结节作为诊断和鉴别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唯一标志。

(图1)首先,腹壁下动脉很容被超声所识别;其次,在大多数患者可触及的耻骨结节也可以被超声所识别。

腹壁下动脉位于腹直肌的外缘,并进入其深面(图2)。

腹壁下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起源部位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面,并在此跨越腹股沟韧带。

这一解剖点很重要,就在其起始点的远端即是跨越髂外动脉/股动脉的腹股沟韧带。

如将探头放于腹壁下动脉与耻骨结节连线上成像,可以显示构成海氏三角下缘的腹股沟韧带的内侧部分。

腹股沟韧带显示致密纤维样狭窄线性结构(图3)。

图1 从腹腔内所见右侧腹股沟解剖。

腹直肌外侧缘(Rect),腹壁下动脉(直箭头),腹股沟韧带内侧(箭头)所界定的海氏三角(H)。

腹股沟韧带起源于髂前上脊(S)并插入耻骨结节(T)。

缩写:F,股管;Ram,耻骨上支,弯箭头所示之处为腹股沟管深环的开口。

图2 27岁正常男性解剖。

在腹直肌外侧缘(R)矢状位图像,此处腹壁下动脉和静脉(箭头所示)刚好穿越半月线。

左面为内侧。

缩写:F,腹斜肌群。

图3 27岁男性正常解剖。

斜向面扫查,在腹股沟管上方平行于腹股沟韧带,显示髂外动脉(A)和髂外静脉(V)与腹股沟韧带(箭头所示)的解剖关系。

右侧为内侧。

Pec:耻骨肌。

海氏三角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外界为腹壁下动脉,内侧为腹直肌外侧缘(见图1).这些解剖标志使我们能够诊断腹股沟疝。

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相对简单的超声解剖关系构成了理解和诊断不同腹股沟疝的基础。

直疝图 4 男,40岁,左侧腹股沟直疝。

矢状位扫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外疝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外疝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 23 切 口疝 : .. 腹部 切 口疤痕处探 测 , 口小时疝 内容 物多 切 以小肠及肠 系膜 为主 ; 口较大时 可有部 分实质脏 器突入 , 切

疝 内容物能部分或全部 回纳入腹腔 。( 见图 四)
22 4 腹壁疝 : .. 包括脐疝和腹 白线疝 , 本组病例 只有腹 白线 疝 。在腹壁正中线附近及 脐旁局部 探测 , 期为脂肪组织 回 早 发一些疗效确切 、 副作用 少 的抗快速 性心律 失常药 物 , 毒 这
起始段 的外侧 , 囊形态 不一 ; 疝 直疝疝 囊位 于腹壁 下动脉起 始段 的内侧 , 走行于直疝三角内 , 疝囊形态多为半球形 。( 见
图一 、 、 ) 二 三
9 4例腹外疝均经外科 手术证实 , 其中腹股 沟疝 7 9例 、 股
疝 5例、 口疝 4例 、 切 腹壁疝 ( 白线疝 ) 腹 6例。现对其 声像
图 表 现 分 析 如下 。
2 2 2 股 疝 : 内容 物 经 过 腹 股 沟 韧 带 的 下 方 , 股 环 、 .. 疝 在 股 管内走行 , 自卵 圆窝 突 出 。
2 1 外科学将腹外疝临床类型分 为易复性疝 、 . 难复性疝 、 嵌 顿性疝 、 绞窄性疝 J 。 腹外疝 的声像图表现为 : 腹部包块处 可显示疝囊及疝 囊
物增多 , 用探头压迫 嘱患 者咳 嗽时有膨胀 性 冲击感 , 之后探
头压迫疝 内容物可 以完全 或部分 回纳入腹 腔 内。嵌 顿性疝
和绞窄性疝疝囊颈 口较小 , 肠壁层次模糊 不清 , 肠蠕 动消失 ,
探头加压疝囊 不能 回入 腹腔 , 有渗 出者周 围可见 液性暗 区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消失 。
龄2 l一8 5岁 , 平均 4 . 。按 照腹外 疝外科学 分类 , 中 54岁 其 腹 股沟疝 ( 直疝 、 斜疝) 9例 , 7 股疝 5例 , 口疝 4例 , 切 腹壁疝 ( 白线疝 ) 。 腹 6例 12 操 作方 法 使用 日立 E B 50 E B 0 0及 西 门子 . U 60 、 U 80 Pe e 彩色多普勒超 声诊 断仪 , 择探头 频率 为 3— M z r r mi 选 5 H 及 7—1MH。患者取仰卧位 , 2 必要 时采用 坐位 、 立位和 进行 V laa试验检查。充分暴露 病灶部 位 , a v S 选择 高频及 低频 探 头分别仔细探查病灶大小 、 形态 、 口大小 、 疝 内容物 的回声及 血供情况 , 个别 患者 随访复查 。

右腰疝1例

右腰疝1例
而 造成 漏 诊 或 误 诊 。形 成 腰 疝 的原 因 尚不 完 全 清 楚 , 能 与 可
腰 部 酸 胀 不 适 来 院 就 诊 。查 体 : 右 腰 部 有 7c  ̄ m 大 的 见 m 7c
包块 , 块 质 地 软 易 于还 纳 , 侧 卧 位 和站 立 位 时肿 块 明 显 , 包 右
【 图分 类 号】 R 5 . 中 66 2
【 文献 标 识 码 】 B
皮 肤作 皮 内缝 合 。 术 顺 利 , 后 第 2天 下 地 活 动 , 部 无 包 手 术 腰
块 复发 , 后 1周 痊 愈 出 院 。 随访 1 术 0个 月未 见疝 复 发 。
患 者 ,女 , 2岁 。 患 者 l 6 0余 年 前 始 发 现 右 侧 腰 部 一 包
3 讨 论
腹 壁 缺损 是 一种 较 少见 的先 天性 畸 形 , 见 的 常 有 腹裂 和脐 膨 出 , 蒂异 常 、 殖腔 外 翻等少 见 。腹 体 泄 裂 是 指 脐 旁腹 壁全 层 缺 损 , 腹 腔 内脏 脱 出 , 生 伴 发 率为 1 00 / 0 。脐 膨 出为 腹 壁 中线 包 括肌 肉 、 膜 和 3 筋 皮 肤 缺 损 , 腔 内容 物 脱 人 脐 带 内 , 面覆 盖 以腹 腹 表 膜 和羊 膜 , 发生率 为 1 0 0 1 0 0 / 0~/ 0 。 5 4 腹 裂是 胚 胎 在腹 壁 形成 过 程 中 . 由于某 种 因 素 的影 响 . 头尾 两 襞 已于 中央 汇 合 , 两 侧 襞 之 一 发 而
老 年பைடு நூலகம் 局 部 肌 萎 缩 导 致 后 腹 壁 强度 降低 有 关 。 因此 对 于 腰 部
的包 块 , 想 到腰 疝 的 可 能 . 时 要 与 脊 柱 结 核 、 骨 结 核 引 要 同 肋 起 的 冷 脓 肿 、 周 围 脓 肿 及 囊 肿 、 部 脂 肪 瘤 、 管 瘤 相 鉴 肾 腰 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8 2 0 3204 收稿, 10 3 天刊出)
患者取坐位, 右侧腰部膨隆区横断面显示回声不均团块
(M ) , 团块根部肌层缺失部分 ( 如箭头所示)

图 1 右侧腰部皮下组织内肿物声像图
后经手术证实为右侧腰上三角腰疝。 术中依照超 声定位, 取 12 肋下缘平行切口 ,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 组织及背阔肌 , 即可见疝内容物为脂肪组织, 范围约 310 cm ×310 cm , 通过右腰上三角一个直径约 110 cm 的缺损区进入腹壁内。 讨论 腰疝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腹后外侧壁疝 , 好 发于腰三角区。 本例为右侧腰上三角腰疝。 腰上三角 位于背阔肌深面, 第十二肋的下方, 内侧界为竖脊肌
— 11 2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年 第 24 卷第6 期� C h in ese J U lt raso und M ed V o l 24 No 6�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腰疝 1 例
李馨 唐缨
患者女, 64 岁。10 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腰 部肿物, 无疼痛、发热 , 无恶心、 呕吐 , 腹痛、 腹泻 或排气排便不畅, 未予诊治。2 年前肿物逐渐增大 , 现 入我院就诊。 查体: 患者站立位于右侧腰部可见局部 隆起 , 表面皮肤无红肿 , 可触及一个大小约 510 cm × 610 cm 肿物, 质软, 周围界限清楚 , 活动度好, 无触 痛, 俯卧位肿物消失。 超声检查: 使用A cuson Sequoia 512 超声诊断仪, 4C 12s 探头频率 410 M H z, 深度 90 mm 。患者取坐位和 俯卧位分别扫查, 于右侧腰部膨隆区域可见回声不均 包块, 范围 61 2 cm ×3 12 cm × 611 cm。纵向扫查于包 块根部探及肌层部分缺失, 缺口宽度约 0191 cm , 横向 扫查缺口宽度约 1 157 cm (图 1)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 F I) 示该包块周边及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 图 2) 。 动态实时观察可见包块内低回声软组织结构随呼 吸运动通过该缺口出入腹腔。超声诊断: 右侧腰疝。 并 且在超声引导下给予体表定位。
患者俯卧位,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团块 (M ) 周边及 内部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团块深部彩色血流信号充盈 区为肾血流
图 2 右侧腰部肿物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
外侧缘, 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 上界为第十二肋 , 底 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此处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 , 腹腔器官可经此三角向后突出, 形成腰疝。 多由于腰 部外伤后损伤肌肉或腰部手术后引起 , 少部分属于先 天性。 常见于年老体形消瘦的女性患者 , 极少发生嵌 顿。 该例患者既往体健 , 无外伤或手术及其他相关病 史, 且临床症状不明显 , 仅表现为站立位时右侧腰部 的局部隆起, 触诊为一大小约 5 10 cm × 610 cm 肿物, 活动度好 , 无触痛 , 俯卧位肿物消失。 坐位和俯卧位 的超声扫查均可见右侧腰部回声不均包块 , CD F I 示 包块无明显血流信号, 动态实时观察可见低回声软组 织结构随呼吸运动通过肌壁缺口出入腹腔。 结合上述 体征及超声表现对腰疝诊断并不困难。 本例通过超声检查可明确地提示疝的具体部位、 大小、 疝环宽度及有无嵌顿等。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 显像有助于鉴别疝内容物的性质 , 如脂肪、 肠管或肠 系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脂肪组织无明显血流 信号; 而肠管或肠系膜, 则可见散在血流信号分布 , 如 果出现肠管或肠系膜的嵌顿 , 则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血 流显像显示血流信号的改变 , 以判断肠壁或肠系膜的 血循环变化,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 此 外, 超声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于它能够动态实 时观察疝内容物随呼吸的运动情况, 并且能够在手术 前为临床医师提供定位依据。 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查对于腰疝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价值。
作者单位: 300192 天津市, 第一中心医院移植B 超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