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在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的情况下,由其他家庭成员或其他人照料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 情感抚慰不足。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2. 心理问题。
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出现抑郁、焦虑、行为问题等心理问题。
3. 教育问题。
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教育容易受到影响,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可能造成学业困难和学习成绩下降。
4. 安全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的照料和监管,留守儿童面临着安全问题,容易受到伤害或侵害。
对策:1. 加强家庭关系。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支持,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鼓励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亲自参与孩子的成长。
2. 提供心理辅导。
政府和社会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3. 完善教育支持。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学业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4. 加强社区监护。
社会应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加强社区组织的监督和关怀,确保留守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5. 增加政策扶持。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上述对策只是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初步探讨,实际上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合作,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关注留守儿童的处境,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享有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情况简介范文

留守儿童情况简介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留在家乡,主要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的儿童。
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首先,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使得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
他们往往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其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
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有限,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有些留守儿童甚至无法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此外,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其他问题,如生活贫困、身体健康、安全等。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
他们可能缺乏营养食品、干净的饮用水和必要的医疗保健。
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和监管,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十分突出。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支持。
总之,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关注和支持的群体。
只有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对留守儿童的建议和意见

对留守儿童的建议和意见对留守儿童的建议和意见: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关注他们的学业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留守儿童在家自学的时间较长,家长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为他们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和书籍。
3. 鼓励参加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兴趣爱好、增强社交能力,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
4. 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家长应与孩子所在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老师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
5. 提供心理支持:由于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家长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理解,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压力。
6.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留守儿童在家自学需要自主管理时间,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7. 加强亲子交流: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增强亲子关系。
8. 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留守儿童容易在社交能力上有所欠缺,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扩大交友圈,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9. 提供适当的家庭作业辅导: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10. 关注身心健康:家长应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是对留守儿童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共同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

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以外的成年人陪伴和照料度不够或缺乏照顾的儿童。
这个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面临着许多独特的问题和困境。
以下是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第一,留守儿童的人数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农村地区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占儿童总人口的20%。
这个数字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达到了30%以上。
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家庭经济原因、父母外出务工等,许多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由其他亲戚或村民照顾。
第二,留守儿童面临着情感上的困境。
与父母长期分离,孩子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没有安全感。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料,孩子们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他们可能变得内向、沉默,或者变得好斗、自闭。
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抑郁和焦虑。
留守儿童教育机会受限。
由于家庭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留守儿童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低下。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缺乏监督和激励,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态度。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常常落后于城市孩子。
第四,留守儿童有更高的安全风险。
父母的不在家,使这些孩子更容易成为犯罪活动的目标。
他们可能会遭受欺凌、虐待或性侵犯。
缺乏父母或成年人的保护,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侵害。
第五,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父母的照料和关注,留守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往往不太规律。
他们饮食不均衡,缺乏营养,容易患上营养不良和肥胖。
缺乏户外活动和运动,导致他们的体质较差,易患疾病。
留守儿童群体的基本状况十分严峻。
他们面临着情感上的孤独和社交困境,教育资源受限,安全风险增加,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应积极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保障。
留守儿童现状

⌛️
社区支持
• 社区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支持,如生活保障、文化活动等
• 部分社区关爱不足,影响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05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教育环境
生活环境改善
教育环境改善
• 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如改善住宿条件、提高
• 增加留守儿童教育投入,如学校建设、教师培训等
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01
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念与规模
什么是留守儿童及其分类
留守儿童定义
留守儿童分类
•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工作,孩子留在农村或城市的家庭
• 按父母外出情况分:单亲留守儿童和双亲留守儿童
• 孩子年龄小于18岁,长期缺乏父母陪伴
• 按孩子年龄分:幼儿留守儿童、小学生留守儿童和中学
生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规模及地域分布
• 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如培养自信、增强心理支持体系与政策保障
社会支持体系完善
• 完善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如政府、企业、志愿者共同参与等
• 提高社会支持的力度,如增加投入、提高关爱水平等
政策保障完善
• 完善留守儿童的政策保障,如生活保障、教育保障等
• 加强政策保障的执行力度,如政策落实、监督评估等
留守儿童规模
• 我国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
• 占农村儿童总数的**20%**以上
地域分布特点
• 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 一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在城市边缘,如城乡结合部
留守儿童的时间分布特点
季节性分布
• 春节前后,留守儿童数量减少,父母回家过年
• 暑假期间,留守儿童数量增加,部分父母回家探望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内容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内容留守儿童成长记录。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留在老家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他们的成长环境与普通儿童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和支持。
下面,我将记录下留守儿童的成长点滴,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状态和需求。
首先,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通常比较单一,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独立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可能面临学习上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家庭教育支持网络,提供学习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健康成长。
另外,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可能缺乏日常生活的照料和关怀。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饮食、睡眠、安全等方面,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最后,留守儿童的社交和人际关系也需要重视。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他们可能在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友谊,拓展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总之,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生活照料和社交能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出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更美好的环境和条件。
愿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部对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基本原则(1)坚持家庭尽责。
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促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2)坚持政府主导。
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的属地责任,强化民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3)坚持全民关爱。
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4)坚持标本兼治。
既立足当前,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等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留守问题。
2.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1)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2)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护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履行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明确工作人员负责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工作中一般称为“儿童督导员”;村(居)民委员会要明确由村(居)民委员会委员、大学生村官或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人员负责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优先安排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担任,工作中一般称为“儿童主任”。
留守儿童的定义标准

留守儿童的定义标准近年来,中国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标准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留守儿童被定义为指父母中至少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未离开家庭照料其子女的子女,也就是说他们只有一个家庭成员在家照料他们的子女。
一般来说,留守儿童的定义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务工家庭抚养条例》,留守儿童是指家庭中至少一方家长外出务工,另一方家长未离开家庭照料其子女,也就是说,他们家里只有一个家庭成员在家照料他们的子女;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工作报告》,留守儿童是指家庭中父母离开家庭,留下子女独自生活的情况,这种生活方式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最后,根据《国家留守儿童管理条例》,留守儿童是指家庭中至少有一方家长出于经济、政策、社会发展等多种原因而离开家庭,父母至少有一方未能照顾其子女的子女。
同时,留守儿童定义标准还包括一些其他方面,如社会环境、家庭结构等,以及留守儿童的行为特征,诸如婚姻行为、刑事犯罪行为、学习行为及语言行为等。
例如,有些留守儿童处于家庭或社会环境中孤独生活,其家庭成员基数少,而且缺乏教育、保护、指导,其学习能力普遍较低,行为表现也较差;有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差,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都被放在谋生上,这些孩子们的心理素质较弱,他们难以融入社会。
总之,留守儿童的定义标准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家庭结构上,至少有一方家长外出务工,而另一方家长只能留在家中照料其子女,这是留守儿童最基本的特征;其次在语言、婚姻行为、学习行为、刑事犯罪行为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定义标准;最后,父母或家庭外部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也是影响留守儿童的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留守儿童的定义标准:留守儿童是指家庭中至少有一方家长外出务工,另一方家长长期未能照料其子女,而且受社会环境、家庭结构、父母或家庭外部因素等影响,至少在一定时间内,这些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低于正常儿童,其婚姻行为、刑事行为、学习行为、语言行为等也有一定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24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为农村留守儿 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
主制作人:丁焕珍 成员:王柱
张培培
蔡伯斌
孙粮
程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爱每一双小手
数据
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 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 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 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 人监护。 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 一个留守儿童。
社会问题现状
一、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二、缺乏抚慰,声心健康令人担忧 三、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
留守儿童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 二、学习问题 三、生活问题 四、社会关爱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 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 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 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 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 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 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 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 读费和择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