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宝宝建新房2教案 鄂教版
【精编】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8.蚕宝宝建新房》 教案(2).doc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第八课蚕宝宝建新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吐丝前蚕的特点
2.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三、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学生收集种桑、养蚕、吐丝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在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讨论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结
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
3.为蚕宝宝建新房
自己动手,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以便蚕在那里结茧。
4.讨论
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
5.观察蚕茧
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蚕在茧里变成了蛹。
6.观察蛹并做好记录
蛹的形状
蛹的颜色
蛹与蚕宝宝的
区别
(三)巩固总结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蚕的一生。
【精编】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7.可爱的蚕宝宝》 教案(3).doc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可爱的蚕宝宝
一、教学目标:
1.能将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
2.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
3.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
4.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2.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三、材料准备:
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蚕宝宝建新房2

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蚕宝宝建新房
一、教学目标:
1.蚕蛹是蚕的一身中又一种生命形态及其特点。
2.了解蚕茧是蚕一生变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3.培养学生对蚕茧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自己动手抽丝。
二、重点难:
1. 对蚕蛹的观察和描述
2. 指导学生如何抽丝
三、教学准备:
学生:蚕茧、小剪刀、手电筒、竹签
教师:热水、小碗
四、教学思路:
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蚕的前一段时间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的过到本节所学的内容——蚕宝宝建新房。
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围绕着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围绕着“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进行。
在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观察蚕蛹的变化的过程,注意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
另一个问题是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状做出猜测。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
在这一活动中,我打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指导学生拉蚕丝活动。
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师应对拉丝方法做适当指导。
在两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做以适当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宝宝建新房教案 鄂教版

蚕宝宝建新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吐丝前蚕的特点
2、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学生收集种桑、养蚕、吐丝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在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讨论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结
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
3、为蚕宝宝建新房
自己动手,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以便蚕在那里结茧。
4、讨论
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
5、观察蚕茧
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蚕在茧里变成了蛹。
6、观察蛹并做好记录
蛹的形状蛹的颜色蛹与蚕宝宝的区别
三、巩固总结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蚕的一生
1。
2020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7可爱的蚕宝宝》word教案(3)-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7可爱的蚕宝宝》word教案(3)-精装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20xx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7可爱的蚕宝宝》w
ord教案(3)
可爱的蚕宝宝
一、教学目标:
1.能将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
2.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
3.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
4.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2.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三、材料准备:
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选择在蚕上山的时期。
)。
2019年鄂教版小学科学三下《8.蚕宝宝建新房》PPT课件(2)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蚕宝宝长大成熟,最后一次蜕完皮后,开 始盖房子里 脱皮 吐丝
这是什么?剪开茧还会发现什么东西? 它是什么? 它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模样?
茧的形状颜色
茧的长度
听听里面的动静 摸摸茧,有什么感觉
蚕 的 这 种 形 态 叫 做 蛹
1.你能找找它身上的环节吗? 2.它的眼睛和足还在吗? 3.它还会动吗? 4.它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 小心的剪开蚕茧,可以看到蚕脱下来的 皮和浅咖色,身体一节一节的蚕蛹,蛹 的表 • 面除了可以看到一个一个的气孔外,也 可以隐约看到翅膀的纹路。
• 蚕茧是椭圆形的。 • 每一个蚕的大小不完全相同, • 约在三到四的中间;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
我来帮你解答吧!
1.把它放在热水中泡一下
2.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就可 以知道丝有多长了。
、
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 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7.可爱的蚕宝宝》精品教案(3)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可爱的蚕宝宝一、教学目标:1.能将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
2.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
3.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
4.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2.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三、材料准备: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交流各自饲养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学生观察记录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谈话:我们的蚕宝宝出生已经有两个星期了,说说这两个星期中,你们是怎样照顾它们的?教师对学生辛勤的饲养工作进行肯定,同时设问:在这两个星期中,你以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教师抓住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内容进行着重讨论?两个星期中,你的蚕宝宝长大了多少。
出示学生或教师准备的“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谈一谈自己在蚕宝宝出生后的两周中都作了哪些事情?学生查阅自己的观察记录,向同学交流自己两周来的观察发现。
学生交流。
阅读统计图,说说蚕的体长变化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认识。
引出教学活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不知不觉的两周中,自己付出了了不起的爱心,还对两周的饲养活动做一个小结。
随机抓住学生的交流情况深入探讨蚕的生长发育情况。
计图蚕、桑叶图”。
适时切入蚁蚕的体色特点,设问:蚕两周中,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供两周来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在几天左右拍摄的。
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时间允许,让学生给蚕喂一喂桑叶,尝试计算一下。
进一步回忆蚕的生长变化情况。
暗示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观察的东西很多。
幻灯或小黑板3、蚕的蜕皮过程。
抓住学生的交流,设问:(1)、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2)、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3)、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4)、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5)、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6)、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出示一段蚕蜕皮的录像。
鄂教版科学三下《蚕宝宝建新房》课件

2023《鄂教版科学三下《蚕宝宝建新房》课件》CATALOGUE目录•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素材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效果•板书设计0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蚕宝宝如何建造新房的过程,是后续研究蚕宝宝其他生长过程的基础。
承上启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蚕宝宝的习性、特点及建造新房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培养科学素养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教学目标与要求23通过观察,了解蚕宝宝建造新房的过程和特点。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情感目标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了解蚕宝宝建造新房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了解蚕宝宝建造新房的意义及原理。
教学重难点02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学习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以蚕宝宝建新房(即蚕吐丝结茧)为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昆虫的这一重要生命活动。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探究和分析。
同时,学生对昆虫的生命活动具有较高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次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蚕宝宝建新房的过程。
教学方法利用课件、实物展示、视频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宝宝的不同生长阶段图片,让学生对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有初步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探究新课观察蚕宝宝建新房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蚕宝宝如何建新房(即吐丝结茧)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昆虫生殖与发育的一般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巩固练习:通过课件中的小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昆虫生殖与发育过程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宝宝建新房2教案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蚕蛹是蚕的一身中又一种生命形态及其特点。
2.了解蚕茧是蚕一生变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3.培养学生对蚕茧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自己动手抽丝。
二、重点难:
1. 对蚕蛹的观察和描述
2. 指导学生如何抽丝
三、教学准备:
学生:蚕茧、小剪刀、手电筒、竹签
教师:热水、小碗
四、教学思路:
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蚕的前一段时间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的过到本节所学的内容——蚕宝宝建新房。
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围绕着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围绕着“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进行。
在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观察蚕蛹的变化的过程,注意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
另一个问题是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状做出猜测。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
在这一活动中,我打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指导学生拉蚕丝活动。
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师应对拉丝方法做适当指导。
在两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做以适当拓展。
五、教学过程: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宝宝建新房教案鄂教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吐丝前蚕的特点
2、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学重难点】:
知道蚕是怎样吐丝和结茧的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学生收集种桑、养蚕、吐丝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在吃食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讨论
当蚕长到一定程度时蚕宝宝就不再吃食物了,这时的蚕有什么特点?
2、讨论小结
停止吃食后,蚕就要开始结茧了。
3、为蚕宝宝建新房
自己动手,用麦草、稻草或其他东西为蚕搭一个小架子,以便蚕在那里结茧。
4、讨论
蚕宝宝住进“新房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茧就是蚕宝宝的“新房子”,
5、观察蚕茧
用剪刀剪开茧壳看一看,蚕在茧里变成了蛹。
6、观察蛹并做好记录
蛹的形状蛹的颜色蛹与蚕宝宝的区别
三、巩固总结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蚕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