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指尖的世界 2
《指尖的世界》课件 2优质公开课-语文A版六下精品

3、你觉得善良的人们除了给盲 孩子提供好的环境,给予他们生活 上帮助,还给了他们什么更宝贵的 东西? 信心,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 —培育“美好的心灵”。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 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 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 快乐。
2、“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 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 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 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 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 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 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有一群孩子,他们因 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 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 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 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 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 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 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指尖的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识字,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 的世界”的含义。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小结
所以,作者说,“虽然看不见, 但他们的心能感知;尽管无光,这 依然是一个美好可爱的世界。”因 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他人 的爱心,盲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 对生命的珍爱,同样让他们拥有了 快乐幸福的生活。
解题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 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 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 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 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 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 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 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 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 常开心。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 踢球而产生了自豪感、快乐感。
六年级语文《指尖的世界》教案

六年级语文《指尖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指尖艺术,拓宽文化视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3)学会欣赏和评价指尖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指尖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指尖艺术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指尖艺术的世界。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相关指尖艺术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指尖艺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指尖艺术,引发学生对指尖世界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细节。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指尖艺术。
5. 小组讨论(1)教师布置讨论题目:你最喜欢的指尖艺术作品是什么?为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并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年级语文《指尖的世界》教案

六年级语文《指尖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指尖艺术,认识不同的指尖工艺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指尖艺术,认识不同的指尖工艺品。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与指尖艺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指尖世界。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指尖艺术有什么了解?指尖艺术有哪些形式?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进行组词练习。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1《指尖的世界》课件2 语文A版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2
谢谢欣赏!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3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 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 快乐。
虽然孩子们看不见 , 但是,他们
。
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 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 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键上移 动,演奏心中一十分熟悉的曲 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 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 创造的完美世界。
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试着给课文分分段,说说先写了什么,然后 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 落,做上记号,有感情地读一读,在脑中 想象出画面。
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 绿树,看不见露珠的舞蹈,看不见日日进 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 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 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进那些小树,能闻 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 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 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滴一起 舞蹈。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 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六年级语文《指尖的世界》教案

六年级语文《指尖的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指尖的世界》,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细腻的观察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4.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指尖的世界》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绍和对作品的简要分析。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内涵。
3.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课文中所展现的生活哲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指尖的世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 学会将课文中的生活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哲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和感受美好,将课文中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指尖的世界》的文本,以及相关的作者生平介绍资料。
2. 准备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析,以及修辞手法的示例。
3. 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4. 准备课堂讨论和活动所需的其他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版_语文A版《指尖的世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版_语文A版《指尖的世界》教学设计》摘要:教学准备背景、图片、配乐等,齐课题生质疑,(3)有孩子们还玩儿足球教学目标会认会写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理课容了指尖世界含义理含义深刻句子了盲人教育工作者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信与乐观教学重掌握难认、难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理课容了指尖世界含义教学难理含义深刻句子了盲人教育工作者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信与乐观教学准备背景、图片、配乐等教学数课教学程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有群孩子他们因先天或天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生笼罩黑暗(教师边叙述边播放有关盲童录像)他们原以己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人们他们营造了美环境带他们指尖世界里重新到希望板课题指尖世界齐课题生质疑二、初课感知容生由课提示()准确通顺()初了课你知道了什么?检测初情况学习会认3再课复习会认学习会写提示()流利知容()说说课是按什么样顺序叙述?生再课把课分三部分理清脉络三、品课走近指尖世界出示提示到打动你段落做上记脑想象出画面学生默课教师巡视了学情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指导朗及体会)()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朱红色校门和里面片多彩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感觉是太阳给;走近那些树能闻到叶子清香;靠近花能闻见花香甜;他们知道操场尽头有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音乐和欢快水珠起舞蹈这段话用系列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学校生活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指导朗教师可系课前他们及前观看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盲人学校里孩子也是快乐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学校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孩子正陶醉音乐里他指尖轻快地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已十分熟悉曲谱对喜欢音乐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世界己创造完美世界提示他可能想什么?如刻你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有感情地这段话(3)有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里面装着铃铛滚动发出清脆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见比赛他们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系学生踢足球验理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盲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踢球但是他们克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己也能踢球而产生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四、布置作业画出含义深刻句子试着己理二课、质疑导入哪些地方你不懂?生质疑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相答不必讲难懂准备讨论二、深入理走进指尖世界所幸是总有善良人们愿给他们营造美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候美心灵更是可贵明灯善良人们指是那些关爱盲人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人美心灵指对生活充满信、乐观、积极向上心(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以及这课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品质受到思想熏陶)师带着对他们崇敬赞美情再这句话吧厚厚盲课由许许多多凹凸组成孩子们静静地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通向光明世界长廊里长廊指什么?学校板学校什么把学校比作条长廊?理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长廊课题指尖世界现你如何理?盲孩子失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方式就是触摸通双手学习弹琴画画对常人说世界我们眼里而对他们说世界他们指尖上3但若是每日他们快乐与信心都多儿那么他们便会都市角、树梢送微风、生命与另看到曾想或曾想世界与光影都市角树梢送微风生命与另指什么?指是生活每角落每细节他们曾想什么呢?而他们曾想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学生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多彩世界但他们生活每角落或许是路人助或许是清晨凉爽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世界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心态板信、乐观幸福生活三、扩展延伸思考了这课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事迹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努力每人都能实现己梦想四、布置作业复习会写听写写下你感想3积累课词句写条公益广告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行动。
11、指尖的世界第二课时

(3)学校里有琴房.............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4)上操铃响了......在人生的路上互相扶持。
(5)有时,孩子们还玩足球......咿咿呀呀的交老师们辛苦工作的结果,是关心盲童教育的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结果。
1、齐读最后一部分。
2、出示最后一句话,理解。
预设:
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
让孩子们认识到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体会到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搀扶”“扶持”等次感悟到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
体会他们的自豪、快乐。
有感情朗读几句话。
想一想谁让他们如此快乐。
1、齐读。
2、分析理解,交流讨论。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的是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学情分析
课文描述的盲孩子的生活与正常孩子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会感到比较陌生。课前可让学生查一查盲人的资料或盲人学校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3、在你画的语句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说说你的体会。
4、重点体会几段话:
(1)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进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滴一起舞蹈。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年级学科
《指尖的世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巧妙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导孩子学习语文

《指尖的世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巧妙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导孩子学习语文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互联网的一大优势就是它所拥有的丰富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为教育提供上佳的辅助教学。
在语文学习方面,互联网资源也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怎样利用互联网资源呢?下面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阅读网络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加入网络阅读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网络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还可以让孩子加深对字词、句子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了解。
通过网络阅读,孩子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文学作品,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网络阅读的平台可以是学校的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知名文学网站等等。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为孩子购买适合的数字图书,帮助孩子养成爱好阅读的好习惯。
二、网络书写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让学生在网上书写文章,如写作业、写读书笔记等,这样既方便了教师布置和收取作业,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网络书写规范,如字体、字号、行间距、颜色等的规定,以便使文章更加清晰、流畅。
而文学作品则应以让受众为受者为主,让学生懂得做到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
三、网络听说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交流和沟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听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数字化的时代中,语音、视频、直播等成为了学习语言的重要工具。
网络上有很多好的学习素材,如电视剧、电影、情境模拟等。
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观看,例如看电视剧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看电影可以让学生在语感和表达能力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同时,学生可以观看直播秀,跟随主持人、嘉宾等学习工作方法和表达技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而教师也可以通过直播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网络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网络互动是很重要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尖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掌握“葱、茏、障、廊、凸、嚣”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2.根据阅读提示,抓住关键问题,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教学难点:
失明的孩子们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导入新课。
(2分钟)
1.师:“今天,非常开心能和六年级同学一起学习第11课,《指尖的世界》”(边说边板书课题)
2.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好吗?(师生一起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分钟)
1.师:好,那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课文好吗?首先我们来看看自学要求。
(出示自学要求)请大家默看一遍。
看完后开书58页,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对照要求来读课文。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的字形。
(3)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参考书来理解。
(4)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绿树葱茏 纤细 无障碍楼梯 凹凸 长廊 色彩斑斓
搀扶 喧嚣
(2)指名学生读。
正音。
(3)大家看看有不会写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没有?
(4)板书生字“凸”,提示学生注意笔顺,写完后一起书空写一遍。
指名学生读字音,讲字义,并组词。
(5)板书生字“嚣”检查生字的音形义。
(6)有谁知道“葱茏”的意思?(提示学生“葱”字中间是个“匆忙”的“匆”)。
“障碍”的意思是什么?那“无障碍楼梯”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7)现在你是怎么理解课题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9分钟)
1.细心的同学通过这个“*”号知道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那我们一起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说的好吗?
2.指名一个同学站起来读阅读提示,其他想读的同学可以小声地跟着读。
3.好,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
孩子们温柔地睡去了。
他们醒来时,或许眼前仍是一片黑暗。
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中、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指的是什么?(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
他们既然失明了,为什么又说看到世界与光影?
(不是真的“看到”,而是“感觉”到)
4.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可是上天把他们的这扇窗关上了,那他们怎么感知世界?。
这也就是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失明的孩子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请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答案,之后四人一组交流。
(板书:怎样看到)5.指名学生回答,并上台来板书。
(1)用手指触摸;
(2)用耳朵听;
(3)用鼻子闻;
(4)用身体感觉;
(5)用心感受。
6.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他们用手指触摸来感知世界?请一大组同学找一找。
二大组同学找用耳朵听的;三大组找用鼻子闻的,四大组找用身体感觉和用心感受的。
找到以后划记,并读一读。
7.分组交流汇报。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1)用手指触摸的句子之一:
“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
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
师:“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用耳朵听的句子之一:
“有时,孩子们还玩足球。
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
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生:佩服;同情;感受他们很快乐;感觉自己很幸福……
(3)用心感受的句子之一:
“在手工课上,他们用纸和剪刀,更是用心,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
师:“如果你和他们一样看不见,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样?”
(4)“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读相同的句子或文章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用心去读,你的收获会更多”请大家再一次用心去读你找到的句子,边读边感悟。
四、培养语感,情感升华。
(6分钟)
1.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有一组关联词在文章中出现了多次?(虽然……但是……)(板书)我们知道,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对不对?而且,有的段落虽然没出现这组关联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虽然……但是……”来概括段意。
出示第一小节,老师示范用“虽然……但是……”来概括段意。
大家试试着你找一个合适的段落用“虽然……但是……”来概括一下段落的大意好不好?
2.学生思考之后指名回答。
适时给予评价。
3.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虽然……但是……”来概括全文的大意呢?试试看。
指名回答。
4.是啊!失明的孩子们虽然遭到了生活的不幸,但是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感知世界,体会生活!让我们把由衷的掌声送给他们!
5.也有一些孩子,一开始并不能够这么轻松自如地感知世界,就像美国著名的盲人作家海勒·凯伦曾经也是一个脾气非常坏的孩子,那么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使失明的孩子感知到美丽的世界呢?那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那神奇的力量就在这段话中间,看谁最先找到!(板书:他们:快乐、信心)
对,只有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人,才能让别人快乐;当上天向我们关掉一扇窗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全世界都失去了!相信自己,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6.师:“同学们,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怎样才能让可爱的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与光影呢?”(板书:我们:关心、帮助)课文中有体现吗?
五、教师小结,拓展阅读。
(2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非常开心地学习了第11课,指尖的世界。
读完这篇课文,我想起了一本书。
有一位读者读完后发表这样的感慨:我是含着泪把这本书读完的,一个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做出了不凡的事情来,她是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废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她是一个哑竟然能开口讲话的人,这真是一个奇迹,我是一个正常人,却无法用一个平静的心来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就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海勒·凯伦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