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培训2015国考申论热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策
申论范文:弘扬中国精神助力民族强盛3篇

申论范文:弘扬中国精神助力民族强盛3篇申论范文:弘扬中国精神助力民族强盛1近年来,中国正处于快速崛起的历史时期。
作为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站得更高,必须拥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这就需要我们弘扬中国精神,助力民族强盛。
中国精神是什么?它可以用汉语高亢的声音、精美的字词为表达。
中国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五千年文明的积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信仰和灵魂,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完善、深化和传承。
中国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础。
弘扬中国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觉醒、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塑造更加优秀的个人形象,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我们还要不断推起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
这就需要我们在了解历史文化背景、透彻理解文化精髓、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扶持特色民族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精神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事情上。
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中国人,需要有一种“知行合一”的精神,即通过思考、行动,以身作则,带动身边人共同热爱祖国,珍视事物,体现民族自豪感和自信、自尊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正所谓“民族强盛,和文化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不可或缺。
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强盛的必要保障,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敬的筹码。
如果没有了这个支撑,我们就会失去自信和紧迫感。
总之,弘扬中国精神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也需要我们把它内化成为思想和行动中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走向强盛,让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更加闪耀弘扬中国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必要保障。
我们以身作则,从日常生活到文化传承中积极践行,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提高整体素质。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扶持特色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下功夫。
申论范文:弘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申论范文:宏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压力,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一直在探究适合自己国家进步的道路。
而宏扬中国精神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精神不仅凝聚着历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只有通过宏扬中国精神,中国人民才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与决心,走向民族复兴的新起点。
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它包括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及国家与个人的互相干系。
中国精神重视责任与经受,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崇尚和谐、和睦的社会干系。
正是这种中国精神的核心,让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
宏扬中国精神体现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宏扬,是凝聚中国人民精神力气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今日,中国文化面临着碰撞与融合。
唯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保留并发扬光大,才能为全世界提供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奇特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例如,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仁爱”、“和谐”,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际干系与社会秩序,这正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只有将这种精神传统发扬光大,才能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与对话,推动中华文化的茂盛与进步。
宏扬中国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息创新与进步。
中国精神不仅仅是过去的积淀,更是与现实的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体现了中国精神在时代变革中的创新。
这种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重视社会公平、公理与法治,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期,宏扬中国精神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形式与新方法。
例如,大力宏扬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鼓舞人们乐观创设、开拓进取,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进步。
同时,提议公平公理、尊重法治,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通过这样的努力,中国人民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壮丽复兴。
宏扬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中国面临着奇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务必以中国特色的进步道路实现自身的进步与进步。
申论范文赏析: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

申论范文赏析:弘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张雪【中公教育专家参考范文】弘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老而文明的中国走过泥泞,踏过风雨,带着复兴上路,形成了一道自己独有的靓丽风景“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也成为了我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长久生存的灵魂。
而当下艰苦奋斗与敢于创新更是激励党员干部不断前行,挑起时代大梁的宝贵财富。
艰苦奋斗,传承中国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基因。
生活水平的提高,仍不忘艰苦奋斗,这一精神在每一代人的心中扎根发芽,无论是大庆精神,还是右玉精神,抑或是雷锋精神。
不同时代将中国精神中的艰苦奋斗诠释出不同的意义。
大庆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
原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说,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原深处施工,被暴风雨隔绝,失去联系,困在野外。
他们吃野菜充饥,喝雨水解渴,坚持施工,度过了艰难的7天7夜。
大庆冬天最冷时可达零下40度。
石油工人在野外作业,泥浆水浇在身上,冻得就像穿了冰盔甲,走路前要先用木棍在身上敲一遍才行。
工人们说:任凭零下四十度,石油工人无冬天!正是有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有了油田的春天!而这种精神所赋予我们的时代意义也不仅仅是能吃苦,更是一种在安逸之下能够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并以此激励自己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拼搏,实现复兴。
敢于创新,践行中国精神,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途径。
习总书记说“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避免再一次落后挨打。
创新精神也成为了中国精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科技领域,我们需要创新精神,延续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弘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老而文明的中国走过泥泞,踏过风雨,带着复兴上路,形成了一道自己独有的靓丽风景“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也成为了我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长久生存的灵魂。
申论范文:弘扬中国精神 树立文化自信

申论范文: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弘扬中国精神和树立文化自信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现代价值观,这些都为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国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并探讨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中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进而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精神是指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价值追求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与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传统文化中形成,并流经血脉、代代相传。
中国精神的核心是“仁爱、和谐、孝敬、礼仪、博爱”,这些价值观成为中国人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仁爱、和谐、孝敬、礼仪、博爱是中国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来源。
在当今时代,中国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更是我们树立自信心、思想引领和文化自立的重要依托。
弘扬中国精神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弘扬中国精神意味着我们要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寻找灵感、树立自信。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国家的智慧、道德和美学观念,从而为创造新的文化价值做出贡献。
同时,弘扬中国精神也可以通过宣传和普及优秀的中国文化作品和知识,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自豪感。
通过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元的文化产品,我们可以不断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如何加强中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在教育中培养中国精神。
教育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学会感受、理解和传承中国精神。
其次,我们要注重在社会中弘扬中国精神。
通过传媒、网络和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普及中国精神的概念和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国精神。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为文化创作和表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总结

热点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权威论述】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内涵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灯”,是维系社会团结和谐的“稳定器”,是人们涵养心灵、守望道德的“栖息地”。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摘要)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青年要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对策措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这湾源头活水,用其蕴涵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一是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
二是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三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公务员申论范文:弘扬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

公务员申论范文:弘扬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很快就要考试了,我们虽然不讲究题海战术,但至少要做3至5套真题或者是模拟题,来熟悉出题点,把握考试时间,锻炼自己的答题技巧等等。
公务员频道(www.)为大家整理了一大批优秀的申论范文供大家参考。
纵观申论文章佳作,运用修辞美化语言是极为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收到效果的。
修饰申论文章的语言,可以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之感;运用假设句、反问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
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往往会收到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效果。
排比则能使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让论点严密透彻,感情奔放激烈,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考官也心潮澎湃。
范文如下:【背景材料】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一种尊重。
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所尽的责任和义务。
摒弃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认真学习和汲取我们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尊重西方文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颠。
【题目】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论述有力;提出的对策要具有可行性。
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
申论范文: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申论范文: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申论范文: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引言: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向心力。
当代社会,中国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从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特点、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凝聚中国力量的路径与策略等方面分析讨论,旨在唤起广大公众对中国精神的认识与拥护,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特点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积淀与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国精神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人文关怀、仁爱和和谐相处。
其次,中国精神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注重家国情怀、弘扬传统美德。
再者,中国精神强调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鲜明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最后,中国精神注重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追求优秀品质。
二、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弘扬中国精神意味着激发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凝聚中国人民的力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弘扬中国精神能够构建起共同的价值观和凝聚力量的文化支撑。
其次,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框架,为国家提供了思想道德的指引和行为规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再者,弘扬中国精神能够为国家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国家,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和道德风范,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力。
三、凝聚中国力量的路径与策略为了实现中国的强国梦,凝聚中国力量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路径和策略值得探讨。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辅导 热点 (普及版)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辅导精心选择十类申论材料提供完善的对策分析让考生提前养成申论思维,体会到思路决定出路的申论特色以专业的申论语体,培养“行话”最后赠送一篇“申论范文”一篇申论写作思路3.申论写作大作文的思路最经典的思路总分总:标题,概括文字思想,第一段引入论点2、段3,段4,段这三段主要写分论点(每一个论点不是凭空的,是为了论证第一段论点,为了支撑题目),5段,总结深化文章一定要对仗,表意一定要画龙点睛:下面以热点案例,希望大家举一反三风化于心成于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培育“好家风”开始‘家风是什么’?这是2014年一个热闹的话题。
电视上记者采访的一个个镜头,一个个活灵活现、形式各异的大众人物,纷纷吐槽自己各自的独特家风。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引起了人们对美好家风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
这个活动,更是一定程度上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家风的实践养成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一、广接地气、打牢群众基础。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成为一种习惯动作,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强制;这就是家风。
它的影响和作用,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家更好,这就是必由之路。
二、润泽心灵、感召潜移默化。
家风是一种潜移默化文化熏陶。
内心认同的过程,自觉践行;是具有具有文化约束力的精神尺度。
上一代、老一辈,就应当起到一个正面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重轻。
三、言传身教、践行胜过万语。
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所谓“家门不幸出孽子”,必然祸害社会,成为家庭、地方、社会的破坏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策
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和庄严使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全民动员。
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各个行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并为此努力。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是学校等教育部门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的循循善诱,而应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全民总动员。
要让13亿中华儿女都清醒地意识到,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
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充实其深刻内涵,以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雪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中华儿女弘扬民族精神的英雄壮举,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与骄傲,也将给民族精神注入时代新的血液,是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精神食粮和动力源泉。
这也要求我们要多研究时势,多结合实际,多以发展的眼光和求实的态度来诠释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而不是教条式的肤浅理解。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注重树立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示范作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们在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