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作基础 电子科学 精品课件:第八节 可变电阻及蜂鸣器
蜂鸣器原理图

蜂鸣器原理图
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它能够发出清脆的蜂鸣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蜂鸣器的原理图及其工作原理。
蜂鸣器的原理图主要包括振荡电路和驱动电路两部分。
振荡电路由振荡器和反馈电容组成,它能够产生一定频率的信号。
驱动电路由驱动晶体管和蜂鸣器组成,它能够将振荡电路产生的信号输出到蜂鸣器上,从而使蜂鸣器发出声音。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电源接通时,振荡电路开始工作,产生一定频率的信号。
这个信号经过驱动电路的放大和输出,最终作用在蜂鸣器上,使蜂鸣器的振膜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当电源断开时,蜂鸣器停止工作。
蜂鸣器的原理图中,振荡电路起到了产生信号的作用,而驱动电路则起到了放大和输出信号的作用。
整个原理图通过这两部分电路的协同工作,实现了蜂鸣器的正常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蜂鸣器的原理图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调整
和改进。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振荡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值,来改变蜂鸣器发出声音的频率和音调。
同时,驱动电路中的放大倍数和输出电流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总的来说,蜂鸣器的原理图是实现蜂鸣器正常工作的关键。
通过对原理图的深入理解和合理设计,可以实现蜂鸣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希望本文对蜂鸣器的原理图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蜂鸣器电路

蜂鸣器电路
蜂鸣器俗称喇叭,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一种元器件,它用于提示、报警、音乐等许多应用场合;
蜂鸣器与家用电器上面的喇叭在用法上也有相似的地方,通常工作电流比较大,电路上的TTL电平基本上驱动不了蜂鸣器,需要增加一个电流放大的电路才可以,这一点与家用电器中的功放有相似之处;
学习板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电路来实现蜂鸣器的联接,由上所述,一个管脚很难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所以增加了一个三极管来增加通过蜂鸣器的电流,见下方原理图;
蜂鸣器的正极性的一端联接到5V电源上面,另一端联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基级由单片机的管脚通过一个与非门来控制,当管脚为低时,与非门输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这样蜂鸣器的电流形成回路,发出声音;当管脚为高时,与非门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蜂鸣器不发出声音;在这里与非门是作为非门来用的,这里采用一个非门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系统上电时峰鸣器发出声音,以为系统复位以后,I/O口输出的是高电平;
用户可以通过程序控制管脚的置低和置高来使蜂鸣器发出声音和关闭;
蜂鸣器的声音大小及音调可以通过调整管脚的置高时间及输出的波形进行控制,这一点可以在调试程序的时候来试验;。
蜂鸣器工作基本知识介绍及并联电阻基础知识

蜂鸣器工作基本知识介绍及并联电阻基础知识蜂鸣器是一种可以发出持续或间歇性蜂鸣声的电子元件,它由振膜和驱动电路组成。
振膜是蜂鸣器的核心部件,它通过电驱动产生机械振动,进而产生声音。
蜂鸣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家电、汽车、钟表等领域,用于提醒、警报、报警等功能。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或压电效应实现的。
电磁感应式蜂鸣器使用电磁线圈产生磁场,通过振膜上的铁片受到磁力作用而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压电式蜂鸣器利用压电振荡器产生高频振荡信号,通过振膜的振动产生声音。
蜂鸣器的声音频率可以通过驱动电路的设计来调节,通常可以调节的频率范围在1kHz到20kHz之间。
蜂鸣器的音量可以通过改变振膜的振幅来调节,一般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压的大小来控制。
对于蜂鸣器的驱动电路,常见的有两种类型:直流驱动电路和交流驱动电路。
直流驱动电路是通过直流电源来驱动蜂鸣器的,它的电路结构简单,适用于简单的声音提醒功能。
交流驱动电路则是通过交流电源来驱动蜂鸣器,它的设计复杂一些,但音质更好,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声音输出。
并联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常见的电阻连接方式。
当电阻器的两个端点连接在电路中的不同分支上时,它们被称为并联电阻,简称并阻。
并联电阻的特点是:在并联电阻中,电流分为几个不同的分支,而每个分支的电流大小与其对应的电阻成反比例关系。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Requivalent = 1/R1 + 1/R2 + 1/R3 + ...其中,Requivalent为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R1、R2、R3等为并联电阻的各个分支的电阻。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分数求和法和倒数求和法。
在分数求和法中,将每个分支的电阻都倒数后相加,再将和的倒数即为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
在倒数求和法中,将每个分支的电阻直接相加,再将和的倒数即为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
并联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电子设备的保护电路、电流分流电路、电阻分压电路等。
自制蜂鸣器方案

自制蜂鸣器方案引言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在许多电子设备中都有应用。
它能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常用于报警、提醒及音乐播放等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自制蜂鸣器方案,使用简单的材料和电路,实现一个基础的蜂鸣器。
材料清单•555定时器芯片•电解电容(100μF)•陶瓷电容(0.01μF)•电阻(1kΩ、10kΩ)•NPN型晶体管(2N3904)•压电陶瓷蜂鸣器•面包板•连接线电路原理本方案使用了555定时器芯片作为主要控制元件。
它能够按照设定的频率和占空比产生方波信号,作为蜂鸣器的驱动信号。
电路原理如下:1.连接电路将555定时器芯片插入面包板,并连接相应的引脚。
电路连接步骤如下:•将555芯片的1脚(GND引脚)连接到电路的地线。
•将555芯片的4脚(复位引脚)连接到电路的VCC电源线。
•将555芯片的8脚(放大器输出引脚)连接到NPN型晶体管的基极。
•将NPN型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到电路的地线。
•将NPN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电路的VCC电源线。
•将陶瓷电容插入面包板,连接到555芯片的5脚和6脚之间。
•将电解电容的正极连接到555芯片的1脚,负极连接到555芯片的2脚。
•将1kΩ电阻插入面包板,连接到555芯片的7脚和2脚之间。
•将10kΩ电阻插入面包板,连接到555芯片的7脚和6脚之间。
•将压电陶瓷蜂鸣器插入面包板,连接到NPN型晶体管的集电极和电路的地线。
2.设定频率和占空比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容和电阻值,可以调整555芯片输出方波信号的频率和占空比。
根据需要的声音效果,可以调整相应的电阻和电容值。
电路实验根据上述电路原理和材料清单,可以动手制作自制蜂鸣器。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所需的材料准备齐全。
2.将555定时器芯片插入面包板,并按照电路原理步骤连接电路。
3.根据需要的频率和占空比,选择合适的电阻和电容值。
4.将面包板连接到电源,确保连接正确。
5.蜂鸣器将产生相应频率的声音。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警报、提示、提醒等场景。
它通过产生特定频率的声音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本文将介绍蜂鸣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并联电阻在蜂鸣器电路中的应用原理。
一、蜂鸣器的工作原理蜂鸣器一般由震动片(振膜)、磁体和外壳组成。
在工作时,震动片受到固定频率和振幅的电信号的作用,产生震动,进而使得空气中的分子发生振动,形成声波。
这个过程和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类似,只不过蜂鸣器的振动部分较小而已。
具体而言,蜂鸣器的振动片一般是由压电材料制成。
压电材料受到电场作用时,会产生机械位移。
当施加电信号到蜂鸣器时,振动片将根据电信号的频率和振幅而产生相应的振动。
这样,振动片将产生声音,并经由外壳放大和传播。
二、并联电阻在蜂鸣器电路中的应用原理并联电阻在蜂鸣器电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蜂鸣器本身是一种包含有源元件(振动片)的无源元件(磁体)的结构,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电路来调节电流和电压。
在蜂鸣器电路中,常常会使用并联电阻来限制电流的大小。
并联电阻的阻值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以控制振动片的振幅和音量。
具体来说,当并联电阻的阻值较大时,电流会减小,振动片的振幅也会减小,从而使得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变得较小;而当并联电阻的阻值较小时,电流增加,振动片的振幅也随之增大,从而使得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变大。
并联电阻的阻值选择一般由具体的应用需求决定。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蜂鸣器所需要的音量大小和功耗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电阻值。
综上所述,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通过产生震动及振荡来产生特定频率的声音。
蜂鸣器的振动片受到电信号的作用,产生相应的振动并放大传播。
而并联电阻在蜂鸣器电路中起到了限流和调节音量的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阻值来控制振动片的振幅和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大小。
蜂鸣器工作原理的了解及并联电阻的应用原理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的作用是发出声音信号,用于警报、提示或提醒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并着重探讨蜂鸣器中的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压电效应或电磁感应效应。
其中,压电式蜂鸣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1. 压电式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压电式蜂鸣器由压电陶瓷材料构成,其内部有一电极。
当电极接收到电压信号时,压电陶瓷材料会发生压电效应,使得陶瓷材料发生形变。
这种形变会引起蜂鸣器内部结构的振动,产生声音。
具体而言,压电式蜂鸣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外加正向电压施加到压电蜂鸣器的电极上时,电极与陶瓷间的电场引起了陶瓷的两种变形。
一种是压电形变,即陶瓷的长度和厚度发生微小的变化;另一种是转换形变,即陶瓷的横向挤压和纵向伸张变形。
这种形变通过蜂鸣器的共振结构放大,并由共振结构产生声音效果。
通过调节电压的频率和幅度,我们可以控制蜂鸣器发出的声音频率和音量。
2. 电磁式蜂鸣器的工作原理电磁式蜂鸣器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它由一个线圈和一个振动片组成。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生成一个磁场。
这个磁场使得振动片受到吸引力,使得振动片与线圈之间的空隙变小。
当输入电流停止或改变方向时,磁场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振动片的位置发生改变。
由于振动片的快速振动,产生空气压力的变化,从而发出声音。
通过变化电流的频率和幅度,我们可以调整蜂鸣器发出声音的频率和音量。
并联电阻原理在蜂鸣器的工作过程中,为了控制蜂鸣器发出的声音的音量,常常会使用并联电阻来实现。
并联电阻原理是指将一个或多个阻值相等的电阻与蜂鸣器并联连接。
这时,电流会在并联电阻和蜂鸣器之间分流。
具体而言,如果蜂鸣器的阻抗为R1,外加电压为V,电阻阻抗为R2,则根据并联电阻的特性得出以下关系:V = I × (R1 + R2)其中,I表示电流。
由于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总和等于电流在不同支路中的分流之和,所以可以通过调节并联电阻的阻值来控制电流大小,从而影响蜂鸣器的音量。
蜂鸣器知识点总结

蜂鸣器知识点总结一、蜂鸣器的工作原理蜂鸣器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它由一个发声元件和一个驱动电路组成。
发声元件一般使用压电陶瓷和震动片,当外加电压施加到压电陶瓷或者震动片上时,它们就会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这个振动的频率就是蜂鸣器的声音频率。
驱动电路一般由振荡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
振荡器负责产生一定频率的电信号,当这个信号传递到发声元件上时,就可以驱动发声元件振动并发出声音。
功率放大器则起到放大电信号的作用,以保证发声元件发出足够的声音。
二、蜂鸣器的分类蜂鸣器主要可以分为有源式和无源式两种。
有源式蜂鸣器内置了驱动电路,并且可以直接接到电源上工作,因此使用比较方便。
无源式蜂鸣器则需要外接一个外部驱动电路,一般来说它的声音效果要好一些。
从声音频率上来分,蜂鸣器又可以分为单音蜂鸣器和多音蜂鸣器。
单音蜂鸣器只能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而多音蜂鸣器则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因此使用更加灵活。
此外,根据尺寸和形状的不同,蜂鸣器还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形状,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三、蜂鸣器的应用领域蜂鸣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主要介绍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1. 家用电器蜂鸣器在家用电器中是常见的元件,比如微波炉、电热水壶、洗衣机等。
它们可以用来提示设备的工作状态或者提醒用户注意事项,比如微波炉工作结束时就会发出蜂鸣声。
2. 汽车汽车中也是蜂鸣器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比如在倒车时就会发出“滴滴”声来提示驾驶员。
另外,蜂鸣器也可以用来作为车辆的报警声音。
3. 工业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蜂鸣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元件,比如在机床、生产线等设备中就会用到蜂鸣器来进行报警提示。
4. 电子玩具电子玩具中常常会使用多音蜂鸣器,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增加玩具的趣味性。
四、蜂鸣器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蜂鸣器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未来蜂鸣器可能会朝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1. 多功能化未来的蜂鸣器可能会集成更多的功能,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应用场景。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家里找东西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听到一阵“滴滴滴”的声音,原来是手机的闹钟响了,提醒您该做什么事情了。
这“滴滴滴”的声音,就是由蜂鸣器发出来的。
那蜂鸣器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咱们一起来瞧瞧。
蜂鸣器呀,就像是一个会唱歌的小喇叭,但它唱歌的方式可有点特别。
简单来说,蜂鸣器分为两种,一种是电磁式蜂鸣器,另一种是压电式蜂鸣器。
先来说说电磁式蜂鸣器。
它的工作原理就好像是一个小小的电磁起重机。
里面有一个线圈,当有电流通过这个线圈的时候,就会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会拉动一个铁片或者铁针,让它们不停地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您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像是有个看不见的大力士在推着铁片来回晃动,于是就有了“嗡嗡嗡”的声音。
再讲讲压电式蜂鸣器。
这玩意儿的原理就更神奇啦!它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材料,叫做压电陶瓷。
当给压电陶瓷加上电压的时候,它就会因为压电效应而发生变形,产生振动,进而发出声音。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给一个调皮的小孩一点刺激,他就忍不住跳起来一样。
说完蜂鸣器,咱们再聊聊并联电阻的原理。
您有没有试过同时打开好几盏灯?如果有,那您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用到了并联电阻的原理啦。
在一个电路中,如果把电阻像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地连起来,这叫串联。
但如果把电阻像树枝分叉一样分别连接在电路的两端,这就是并联。
并联电阻有个很有趣的特点,就是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相等的。
比如说,家里的几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是 220 伏,它们都能正常发光。
那并联电阻到底有啥用呢?比如说,我们想增加电路的总电流,就可以通过并联电阻来实现。
想象一下,电路就像是一条马路,电阻就像是马路上的车辆。
如果只有一条车道,能通过的车就少;但如果多开几条并行的车道,能通过的车不就多了嘛,这电流也就增大了。
还有哦,并联电阻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
就像水流通过几条不同的水管,每条水管里流过的水就会少一些,电阻也是这样,电流会根据电阻的大小分配到不同的支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十三 热敏电阻实验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光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实验材料:两节电池盒,热敏电阻,拨动开关,LED,导线若干 实验内容: 老师带学生手绘实验电路图,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闭合拨动开关,用手捏住热敏电阻,或者用打火机给热敏电阻加热,观察LED亮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 我们使用的热敏电阻属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还是负温度系数
实验四十 电位器调节电流实验
电位器
电位器调节电流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电位器的调节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 实验材料:两节电池盒,10k电位器,拨动开关,LED,万用表,导线若干 实验内容: 老师带学生手绘实验电路图,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注意电位器三只脚的线路连接,我们先用左边脚和中间脚。 闭合拨动开关,正转或者反转调节电位器,同时观察万用表中数值的变化以及LED亮度的变化。
实验四十四 摩斯密码实验
蜂鸣器
摩斯密码实验
实验目的:探索蜂鸣器的应用以及认识摩斯密码 实验材料:两节电池盒,100Ω电阻,LED,按键开关,蜂鸣器,导线若干 实验内容: 老师带学生手绘实验电路图,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根据摩斯密码表,两个同学之间互相发送加密信息; 第三个同学根据摩斯密码表,解密; 实验探究: 在发送信息的时候,尝试故意按照一定的逻辑打乱字母顺序, 进行加密,给解密者增加解密难度,但加密的逻辑通信双方应该互相知道。
热敏到振动时,会在压电陶瓷片的两片金属之间产生微小电流。反过来,如果在 两片金属片之间加上变化的音频电流,压电陶瓷片会产生振动发出声音,蜂鸣器就是具有这种压电效应的器 件。
蜂鸣器
摩斯密码
摩斯密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密码技术之一,1843年美国发明者山缪摩斯建立了这一套摩斯密码的系统。摩斯 密码是由”.”(短音)与”-”(长音)所组成的,它是在电话尚未被发明之前,用於长距离的电报电讯技术。 因为摩斯密码的简易使用,人们在战争时期或是突发状况中会使用到它,而摩斯密码的传讯可以有许多的变 化,它可以利用声音或是闪光灯的长短来分别表示”.”与”-”。
实验探究: 电位器的调节,对LED分路的电压有什么影响?
光敏电阻
什么是光敏电阻
光敏电阻是一种光电元件,属于可变电阻的一种,是用一种硫化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它具有明显光敏特性, 它的电阻数值会随着光照的强弱而改变,光照越强,电阻数值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光照越弱,电阻数 值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利用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可以做成光控开关。
实验探究: 换成右边脚和中间脚连入电路,与刚刚有什么不同?
实验四十一 电位器调节分压实验
电位器
电位器调节分压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电位器的调节对电路中分压的影响 实验材料:两节电池盒,10k电位器,100Ω电阻,拨动开关,LED,万用表,导线若干 实验内容: 老师带学生手绘实验电路图,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闭合拨动开关,正转或者反转调节电位器,同时观察万用表中数值的变化以及LED亮度的变化。
第八节 可变电阻及蜂鸣器
课程目标
1 认识电位器、光敏电阻、热敏电阻 2 了解可变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3 认识蜂鸣器
电位器
什么是电位器
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属于可变电阻的一种。电位器通常由电 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 电位器的作用:调节电压(含直流电压与信号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电位器的结构特点:电位器的电阻体有两个固定端,通过手动调节转轴或滑柄,改变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 置,则改变了动触点与任一个固定端之间的电阻值,从而改变了电压与电流的大小。
热敏电阻
什么是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敏感元件的一类,属于可变电阻的一种,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 值越低。
实验四十二 光敏电阻实验
光敏电阻
光敏电阻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光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实验材料:两节电池盒,光敏电阻,拨动开关,LED,导线若干 实验内容: 老师带学生手绘实验电路图,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闭合拨动开关,将作品拿到光照较强和较弱的地方(或用手遮挡光敏电阻),观察不同状态下, LED亮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 在不同的光照下,测量光敏电阻的阻值。 光照越强,电阻数值越小;光照越弱,电阻数值越大。 光敏电阻可以在生活中怎样应用?
实验四十五 高温警报器实验
蜂鸣器
高温警报器实验
实验目的:热敏电阻、蜂鸣器的应用 实验材料:两节电池盒(或四节电池盒),热敏电阻,拨动开关,蜂鸣器,导线若干 实验内容: 老师带学生手绘实验电路图,按照电路图搭建电路; 闭合S1拨动开关,给热敏电阻加热,当达到一定的高温时,蜂鸣器报警; 实验探究: 热敏电阻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