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口增长模式-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湘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分类及其特征;3.理解各种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与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模式概念根据国际人口学的理论,人口增长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历程所呈现的方式、特征和趋势。

2. 人口增长模式分类及其特征1.自然增长模式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2.发达国家的阶段型增长模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逐渐趋于平衡,有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人口负增长状态。

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紧张型增长模式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

4.中国传统模式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较低。

3. 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快、压力大的发展中国家容易出现社会动荡、经济贫困等问题;2.人口增长加速导致生产资料的过度开发,反过来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3.过度的人口增长还会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耗用,加剧食品安全和生态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谈论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及其分类,并介绍各个模式的特征。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人口增长模式进行分组讨论,分析该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4. 组织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论,并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就其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讨论。

5. 课堂总结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自主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国家人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会如何制定人口政策,以应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下带来的问题和压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校园周围或者自己家乡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讨论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2.掌握:判断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描述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征,并能分析人口时空分布规律;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意义。

3.应用:能够运用资料、图表等探究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基础知识:1.世界人口增长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表现为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1)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和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同时,也正是由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导致人口增长状况和人口问题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小组活动:探究1.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关系。

(1)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数量减少。

(2)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多(如图中A 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最少(如图中B 点)。

探究2.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一定增长多吗?不一定。

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

例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探究3.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探究4.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⑴.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高高低模式”(传统型);工业化初期属于“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⑵.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属于“三低”现代型。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
石家庄第45中学孟义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2、并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掌握人口图表的阅读方法。

过程方法:
运用人口图表进行分析,概括出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及地区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认识人口问题的严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人口图表的阅读,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培养学生合理的人口观。

【教学过程】
展示:“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表。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1.1人口增长模式 学案设计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1.1人口增长模式 学案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预读教材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历程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慢有快,这与人口 的高低有关。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 与 相减的得数。

3.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4.根本原因: 的发展水平。

[温馨提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然相当庞大。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这也正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

释疑教材[教材P2~3活动]1.埃及1.81 美国0.602.计算结果表明埃及人口增长速度快,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慢。

3.201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46.8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85.6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更多些。

[教材P3活动]1.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下降;经济发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出生率低;妇女受教育程度高,受传统生育观影响小。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工业化程度低,手工劳动者不需要接受较高的教育,因而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小,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小;经济欠发达,社会保障程度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高,出生率高;妇女受教育程度低,受传统生育观的影响大,不易接受新的生育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1.1【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1.1【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 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

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活动1. 2 .3 .5 3、四季的形成。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本内容,自主找出重难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人口增长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

一般情况下,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也可以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研究人口变化的基本数据。

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

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

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必修2
食供应和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导读思考: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 造成人口锐减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黑死病”造成中世纪欧洲人口锐减 的事例说明,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 人口的增长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 疫病的抵抗力非常弱。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 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 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 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 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 突破50亿大关。为了引 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 更深切的关注,联合国 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 7月11日定为“世界人 口日”。
世界60亿人口日
1999年10月 12日凌晨0时2 分,联合国秘 书长安南专程 来到萨拉热窝 的一家医院, 看望成为地球 村第60亿位居 民的男婴。
【孩子成长成本】
直接成本 从母亲怀孕 至将子女抚 养长大生活 自立所花费 的衣、食、 住、行、医 疗、教育、 婚姻、交往 等的费用
间接成本 指父母特别是母 亲因怀孕、生育、 抚养子女花费的 时间损失。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 及以上
人口数 甲 死亡率%
200 0.5
550 0.6
250 2
C
A、① B、② C、③ D、④
二、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低-低-低
原始型 传统型
高-低-高
(一)“高-高-低”模式
(1)释义: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2)两种类型: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高出生率:需要劳动力、未控制生育; 高死亡率:食物匮乏、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医疗卫生条件差。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环境、粮

1.1 人口增长模式(2课时)(湘教版必修2)

1.1 人口增长模式(2课时)(湘教版必修2)

原因:
生产力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 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低–低–低”
特点及分布:
1. 人口出生率和死 亡率均很低,大致相 同,趋于稳定; 2. 人口自然增长率 趋于零甚至为负; 3. 人口总数基本稳 定,有些甚至减少; 主要分布国家:发 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 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1. 负增长 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
2. 零增长
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3. 接近于零增长 英国、比利时、芬兰
人口增长模式 原 始 “高—高— 型 低”模式 传 统 型 过 “高—低— 渡 高”模式 型 现 “低—低— 代 低”模式 型
所处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初期 产业革命到20世 纪初的发达国家; 20世纪50年代至 今的发展中国家 20世纪以来的发 达国家和部分发 展中国家
0.88
1.09 0.82 1.0 0.65
0.6
-0.16 0.19 1.9 1.85
墨西哥
1950 加蓬 年 中非
2.8 3.3
4.2
0.6 3.2
3.1
2.2 0.1
1.1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欧洲、北美和大洋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看图,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分布有什 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较高 么特点?
一、人口增长
读下图讨论分析: ⑴讨论分析时应注意图中的哪些可读的信息? ⑵这幅“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反映了人口增长的哪些特点? ⑶你认为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哪个?
⑴①纵座标与横座标的含义,②文字信息内容,③曲线的形状 ⑵ 人口增长在时间上不均衡(现代社会之前:人口增长缓慢, ⑶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之后:人口增长迅猛)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升地理素养中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把握各种增长模式的特点。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各国人口政策。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学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提升地理素养中对地理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激情。
(2)引导学生分析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
探究4:不同模式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以德国、印度两国不同的人口政策引出人口问题。提供案例,分析“低低低”与“高低高”两种人口模式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三、课堂延伸:中国人口问题——老龄化
以网络笑话引出中国人口老龄化。
四、课堂总结:关注老龄化、关爱老年人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校
“探索杯”暨“校内百花奖”教学设计
姓名
王悦
组别
地理组
教龄
1
授课时间
2017.4.24
课题
1.1人口增长模式
课型
新授课
授课班级
高一十三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能够判断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3、能够根据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出不同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小组讨论组讨论,分析不同模式下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探究适宜中国发展的特色人口政策。
学生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发表感想。
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堂预热效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全面的分析、认识不同时期的地理她点,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探究2:不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及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增长从容说课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

教学时,可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无严格的界线。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

教学重点1.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1.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

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

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必修Ⅰ主要学习了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

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推进新课课件展示:“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师 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课件展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生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

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

21世纪世界人口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人口总量会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师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新技术革命时期)四个阶段。

各阶段人口增长数量及增长特点如下表所示:课堂练习: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教材P2“活动”1、2、3。

生(计算思考后回答)1.埃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5%,日本的为0.12%。

2.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

3.200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为118.36万,日本为15.22然增长的人口多一些。

师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这句话对吗?生增长率不断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可达1 0003些国家尽管自然增长率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净增人口数也较少。

[小组讨论]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组代表发言:1.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2.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3.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活动探究]教材P3问题1。

生(阅读材料,自主探究)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

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师(展示“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观察此图比较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学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谷;之后经济发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补偿性生育导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长率高,在这以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长率随之回升,中期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课堂小结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板书设计第1课时第2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2.为什么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是什么?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 1.“J”形曲线。

2.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轻,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所以出生率较高。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等也是影响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承转)回顾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推进新课师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讨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原因及地区分布等。

第一组:“高—高—低”模式第二组:“高—低—高”模式第三组:“低—低—低”模式学生讨论后,教师对各组代表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回答,若有答错的地方,可再进行讨论或及时给予纠正,最后教师作总结概括。

师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表”生阅读教材,对照表格各栏目要求讨论填表。

课件展示:表格(表格内容按教学次序,逐个显示)课件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图”师图中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各属于哪种模式?生第一阶段属于“高—高—低”模式,第二阶段属于“高—低—高”模式,第三阶段属于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过渡模式,第四阶段属于“低—低—低”模式。

师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都是低速增长阶段。

那么“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又有何不同?生“高—高—低”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与生产力的低水平相适应的;而“低—低—低”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此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高。

课件展示:教材P7图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图”[问题探究]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表现出哪两大特点?2.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主要特点是什么?生 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三低”特征,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2.多数非洲国家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

师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基本步入现代化的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较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

由于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也属于“高—低—高”模式,处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阶段。

师阅读P8“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这段文字,思考:(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有哪些?(2)我国是哪种人口增长模式?生(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社会经济因素。

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二是制度因素。

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

三是计划生育因素。

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承转)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所处的阶段和类型,会影响这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师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分布状况和比例关系。

可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可以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直观显示。

课件展示:“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问题:说出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所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学生回答。

师(总结)“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为成年型人口结构。

(承转)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反过来,人口增长模式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师(提出问题)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对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但也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课堂小结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按照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来划分的,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是形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