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

合集下载

人地关系名词解释

人地关系名词解释

人地关系名词解释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关系。

它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的改变和影响,同时也突出了地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

人地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和拓展。

首先,人地关系包括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

人类依赖地球提供的自然资源来满足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如水、土地、矿产等。

但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其次,人地关系还包括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工业生产、城市化进程和农业活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威胁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引发自然灾害,如土地沙漠化、水质污染、气候变化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此外,人地关系还涉及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人类需要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脆弱性,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促进生态保护和恢复等。

只有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地球自然环境,才能实现人地和谐共生。

总之,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人类必须认识到自己与地球的相互关系,并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地和谐共生的目标。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

土地经济学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一、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一)人地关系的概念l人地关系(people and land relationship)泛指人与自然的关系(man-nature relationship),其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关系。

l人地关系是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地关系的变动驱动着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制度的变迁。

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一、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二)人地关系的内涵l1、人与地——主要的、直接的人地关系ü 反映为人类对土地直接的利用与消费,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满足人们对各类土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ü 土地资源属性的表现ü 对应土地的利用(生产)问题ü 是土地问题的根源,也是土地政策、制度的最终归宿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一、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二)人地关系的内涵l2、人与人——衍生的、间接的人地关系ü 在土地利用和消费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分配、交换等经济关系ü 土地资产属性的表现,重点在于各类土地权利ü 对应土地的分配(制度)问题ü 解决各类土地问题的关键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一、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三)人地关系的三个层次l1、基本层次ü 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人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ü 反映了人均土地资源的多少ü 以此判断人地关系是相对的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一、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三)人地关系的三个层次l2、中间层次ü 人口与资源、人口与食物关系(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tity of land resources)ü 关键指标:人均耕地面积——中国:保护18亿亩的耕地红线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一、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三)人地关系的三个层次l3、综合层次ü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ü 人类土地需求的多样性及世代公平问题——联合国《21世纪议程》:人口生存与生活需要,关键性资源,环境因素的健全和生物多样性,都要特别予以注意。

人地关系的特点

人地关系的特点

人地关系的特点
1. 人地关系很复杂呀!就像你和你那纠结的感情一样,剪不断理还乱。

比如人们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2. 人地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哟!就如同你和你的好朋友,会互相改变对方。

像一些地方因为人类的开发变得繁荣起来,但同时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3. 人地关系是动态变化的呢!好比天气一样,一会儿晴一会儿雨。

像城市的发展,原来的荒地变成了高楼大厦林立的地方。

4. 人地关系会带来后果的呀!就像你偷懒不学习,考试就会糟糕一样。

过度开垦土地导致水土流失,这后果多严重啊!
5. 人地关系可是有依赖性的哦!就像孩子依赖父母一样。

我们依赖土地提供的资源来生活,要是没有土地,那可咋办呀!
6. 人地关系也能展现和谐美好的一面呢!仿佛一段甜蜜的爱情。

像有些乡村,人们合理利用土地,与自然和谐共处,多美好呀!
7. 人地关系存在不平衡的时候啊!就类似贫富差距一样。

有的地方对土地过度索取,而有的地方却能很好地保护土地。

8. 人地关系是特别重要的呀!这还用说吗?就好比吃饭对于我们很重要一样。

我们必须重视人地关系,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人地关系复杂多样又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人地关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人地关系

一、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 黑格尔 拉采儿 森普尔 亨丁顿 二、生产关系决定论、唯意志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唯意志论: 培根 叔本华
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 特征, 特征,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贬低和忽视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 的重要影响, 的重要影响,过分夸大人的能动作用
三、人地相关论(或然论、可能论): 人地相关论(或然论、可能论): 白兰士 白吕纳
R: S人+S地=S :
V人+V地=V
人口增长
人口素质 政策
畜牧业盲目发展 气候 土壤 水源 植物生长不良
粮食与饲料不足 滥伐、滥垦、滥牧、滥撬 森林消失 草场退化 荒漠化
西北内陆地区人地矛盾示意图
四、现代人地关系的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现代经济条件及特征:P25-28 现代经济条件及特征: 25经济条件: ⒈经济条件:⑴经济关系国际化 ⑵市场经济中的区域竞争 ⑶经济因素的集中度在提高 现代人地关系的特征: ⒉现代人地关系的特征: ⑴人地关系的网络化 ⑵资源条件发生区域性变化 ⑶区域性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降低 ⑷全球的生存条件的限制性在提高 ⑸区位因素有静态转变为动态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1.崇拜自然 采集狩猎社会 崇拜自然—采集狩猎社会 崇拜自然
阶 时 段 崇拜自然
期 采猎文明(一万年前)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原始技术—石器、木 器
生产力水平 主要技术
主要环境问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 题 食物短缺 人地关系思 想 系统识别 恐惧和依赖 无结构系统
㈡人类生活中人地关系的表现: 人类生活中人地关系的表现:
⒈不同的环境中人们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 ⒉不同的环境对人类生理特征产生影响 ⒊不同的环境对人类心理和精神也有着一 定的影响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人地关系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人地关系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发展
01
02
03
生态农业
通过生态农业技术,实现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 质量。
有机农业
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 健康。
绿色食品
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提高 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 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05
人地关系未来展望
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集约化利用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实现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优先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避免对环境 造成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多元化利用
鼓励土地的混合利用,实现土地功能的多元化, 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人地关系
$number {01}
目 录
• 人地关系概述 • 人地关系理论 • 人地关系实践 • 人地关系问题与挑战 • 人地关系未来展望
01
人地关系概述
人地关系的定义
人地关系
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是农村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地关系研究
旨在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 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及这种关系在不 同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表现和 演变。
04
人地关系问题与挑战
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压力
总结词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导致土地资源紧张、粮食安 全问题突出。
详细描述
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导致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粮食产量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粮食安全问 题日益突出。

第一章-人地关系PPT课件

第一章-人地关系PPT课件

工业文化景观
产业文化景观 交通文化景观
商业文化景观
旅游. 文化景观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六)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 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 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 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论的立论是错误的。
.
5
(二)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论)
白兰士
代表人物:法国的白兰士和白吕纳 核心思想: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
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人类的生活方式 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包 括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同样的环境可以 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给人类活动提供多种可能 性,它们被如何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
唯意志论(又称征服自然论)。过份强调人的主 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这 实质上是一种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
31
.

32
(七)环境感知
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人地关系。
它的内涵是:人在对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的各种可能 性进行选择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 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它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 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第一章 人地关系

第一章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协调(和谐)的内涵
1.人对地有依赖性,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地域特征,制约 着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速度,甚至起到促进或延缓 社会发展的作用,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是随着人对地的 认识和利用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一定地理环境只能容纳 一定数量、质量的人及其一定形式的活动,而其人数和 活动形式随人的质量变化而变化。 2.人地协调同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是互为条件的,人类间的 合作是协调人类行动,解决人地矛盾的必要条件。
文化景观类型
城市文化景观
聚落文化景观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 三大宗教景观 民族宗教景观 原始宗教景观
农业文化景观
工业文化景观
宗教文化景观
产业文化景观
交通文化景观 商业文化景观 旅游文化景观
(六)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 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 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 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唯意志论(又称征服自然论)。过份强调人的主 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这 实质上是一种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五)文化景观论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索而(《景观的形态》) 核心思想:该观点认为一个特定的人群,有其特有的文 化,在其长期的活动地域内,一定会创造出一种适应环 境的地表特征,这种被人为活动改造后的自然景观就是 文化景观,人类是造成景观的最后一种力量。文化景观 是指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所叠加的人类文化产品,或者 说人文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人类 居住的大地,不单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塑造” 的过程,这种“塑造”不仅寻求功能上的效益,也体现 人类的审美观赋予其文化上的价值。

(完整版)人地关系

(完整版)人地关系
返道,劳而无获。
案例
教材P91页“案例”子
你知道玛雅文明是怎样消失的吗?
案例:玛雅文明的衰落
阅读课本P91的阅读材料,讨论玛雅文明的衰 落的根源。
结论 排序

(1)玛雅文明的衰落 (2)农业生产力下降,食品供应不足 (3)严重的水土流失
(4)森林被毁、生态恶化
3.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
主要技术手段: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矛盾激化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问题成为公害
第六章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什么是环境问题呢?该 如何解决呢?
20世纪初,世界人口 只有约16亿。1999年10 月,世界人口已经突破 了60亿。随着人口的激 增、生活需求的扩大以 及工业的2迅猛发展,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 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 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 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 性问题之一。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酸雨随着大气的运 动,能影响到很远 的地区;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除了酸雨,还有哪些全球化的环境问题?
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威胁 着全人类。
北欧的酸雨
东欧核泄漏 污染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中“人”、“地”分别 指的是什么?
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指社会性的人 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 动的人,
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社会 的人, 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
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土地之间的数量表现。可用人口密度和布的重要指标。人均占地为每人平均占有的土地数量,如人均占有土地、人均占有农用地、人均占有耕地等,是衡量人地关系的重要标志。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决定着人均占有粮食等农产品的数量。
人文地理学给予人地关系的定义:“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地域空间上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存在着地域差异、在人的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问互感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中心研究课题。
书名:
姓名:纳俊
作者:
学号124130030
出版社: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从公元前几百年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的环境决定论,到工业革命以后风行一时的人类意志决定论,再到20世纪初由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提出的可能论,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经历漫长的上下求索,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当代人越来越趋向一个观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