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情形下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站选址及规模规划问题研究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规划与管理方案研究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规划与管理方案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方案。
本文将探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规划与管理方案的研究。
一、城市固体废物的现状与问题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在城市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和建筑垃圾等。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固体废物的数量不断增加,给城市环境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首先,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大部分城市采取的处理方式是填埋和焚烧。
填埋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渗滤液,对地下水和空气造成污染。
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传统的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需求。
其次,城市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回收率较低。
由于缺乏有效的分类和回收机制,大部分的固体废物被混合处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垃圾分类和回收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最后,城市固体废物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
目前,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
这导致了管理的分散和效率的低下,难以实现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整体规划和协同发展。
二、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规划是指制定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的总体目标、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的规划文件。
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规划的制定对于优化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规划可以指导城市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回收工作。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引导居民和企业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回收中来,提高回收率,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其次,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规划可以推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研究和推广新的处理技术,如生物降解技术、焚烧发电技术和垃圾气化技术等,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论固体废弃物转运站和处理站建立的选址及相关研究

物 技 0 年 6 第1 总 7期) 流 术2 7 第2卷 期( 第1 0 2
其中 Q为转 运站的 日转运 量( 天 )n是服 务区域的实 际 t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数 ; 是服务区域居民固体废弃物人均日产量 (g人・) q k, t按 , 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 人均 日产量可采用 1 — . 0 1 k 人・ 8为固体废弃物产量变化系数 , .g t 2/ , 可按当地实际资
胡 双 海 ’何 .
波
H U S tn - al ht g h iHE Bo a 。
( 1中国地质大学 计算机学院, 湖北 武汉 407 ;. 3 04 2华中科技 大学 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07 ) 304 l.col C m u rSine hn n esy0 G oc ne. hn 40 7 ; 1 ho o pt c c, i U i ri j esi csWua 30 4 S e e C a v t e 2 col0 Maae e t S ,Wua 3 4C i ) . h o j ng m n,HU T S hn4 ∞7,hn a
囤家的重视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 财政部 、 设部 建 同家环保
总硒等四部委联合颁发 了《 关于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 费制
度促进垃圾处理 产业化 的通知》 实际数据表明. 。 资源回收利用 打法1 艺技术先进 . 二 社会 、 环境 、 经济被赫 高. 适合我 国周情 . 是 处理城市垃圾 的根本出路 . 、
6 7—
维普资讯
分 析 与 决 策
过2 k。 . i 垃圾运输距离超过 2k 时。 0n 0i 应设置大、 n 中型转运站。
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 型 、 中型和大型。 转运量小于 10 天的为 5t / 小 型;转运量为 10—40, 5 5 t天的为 中型 ;转 运量大于 4 0吨 , 5 天的为 大型啊 而处理站由于会对周 围的居 民 、 。 商业甚至房地产 物逆 向物流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
关于城市垃圾处理场建设的研究

关于城市垃圾处理场建设的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加快,城市垃圾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垃圾填埋法由于成本低、技术相对简单、处理迅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垃圾处置方式。
标签: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一、垃圾填埋场的选址1.垃圾填埋场不应设置的地区。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中明确规定,有9类地区不应建设垃圾填埋场,这属于强制性规范,必须要遵守。
现场实地勘查时,若发现符合其中一项,该垃圾填埋场就必须更换场址。
这9类地区为:(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洪泛区和泄洪道;(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藏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地区;(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在实际选址过程中,应避开上述地区。
2.环境地质条件。
垃圾填埋场类型根据场址地形分为山谷型、平原型、坡地型。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影响周围环境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对场址的勘察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环境地质条件。
在选址的各项主要条件中,以其重要性为评判依据,应按照如下顺序排列:环境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场地建设条件>垃圾填埋场与城市的距离。
对渗滤液可能产生渗漏等不利条件也要做出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补救措施。
二、垃圾场渗滤液的处理1.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主要特点1.1垃圾渗滤液的产生。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水量变化大,而且变化无规律性,其来源主要有:①垃圾自身含水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
②垃圾降解生成水。
③地下潜水的反渗。
④大气降水。
其中由大气降水形成的渗滤液占总量的绝大部分。
因此我们在研究渗滤液处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影响其产生量的各种主要因素,如大气降水强度、频率,地下水的流向、流速、位置,地表地形、顶盖材料,温度、风、湿度、植被、太阳辐射等。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选址——路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选址——路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给城市环境和人居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是指将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过程,能够起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
如何优化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及选址,是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拟从路径问题入手,探究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的选址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目的:通过将路径问题与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选址相结合,建立逆向物流网络的路径模型,以期实现网络规划优化、资源回收提高、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提高。
方法:1. 分析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特点,对其处理环节进行梳理和分类。
2. 建立逆向物流网络的路径模型,考虑各处理环节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限制条件,如交通、环境要求等。
3. 运用数学模型和技术手段,确定逆向物流网络中的路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4. 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第一章:引言。
对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及论文结构作出说明。
第二章: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与路径问题。
介绍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及路径问题,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逆向物流网络的选址。
从交通、环境、成本等方面分析影响逆向物流网络选址的主要因素,提出逆向物流网络的选址方案。
第四章:逆向物流网络的路径问题。
建立逆向物流网络的路径模型,分析调度方案的优化策略,解决路径问题。
第五章: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效果。
第六章:结论。
总结论文研究所得,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四、预期成果1. 建立逆向物流网络的路径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 为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的选址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研究成果,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意识。
垃圾处理处置设施选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垃圾处理处置设施选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王彩霞1张益2(1. 中国固废网 2. 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摘要】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是工程建设的难点和公众关心的焦点。
本文阐述了垃圾处理处置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基本原则,分析了选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处置选址填埋焚烧前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膨胀,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管理和控制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历年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侵占了5亿多平方米土地,造成全国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经处于超前污染的状态。
如此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若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将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周边的水体、大气、土壤等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也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近年来,为解决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规范、标准等,指导、支持、鼓励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步伐,各级政府在推行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或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
但是由于垃圾处理处置设施既是环保设施,同时也是一个潜在污染源,伴随着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风险隐患可能随之产生,加上人们对垃圾普遍厌恶的情绪,垃圾处理处置设施选址时周边居民反映十分强烈,阻力较大。
然而,作为改善环境质量、落实污染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势在必行。
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场址的正确与否,会对环境和人群产生直接或潜在的长期影响。
因此,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场址的合理选择,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第一步,也是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
1.垃圾处理处置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垃圾处理处置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其规划必须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考虑城市土地利用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包括设施建设对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影响,选址是否满足配套设施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等。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现状及其处理处置规划分析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现状及其处理处置规划分析作者:孙书晶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13期摘要:城市固体废弃物多来自于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伴随21世纪世界范围内城市人口数量的攀升,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有必要分析一下我国当前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现实状况,在处理处置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讨它的处理处置规划相应方法。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现状问题处理处置方法规划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132-02近年来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堆积状况严重,尤其是工业固体废弃物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处理途径,有些地区还存在监管不力的巨大管理缺陷,这导致城市环境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影响。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整治管理规划工作势在必行。
1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实际现状与所存在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大规模已建设与在建设城市较多,所以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也相对较大,仅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所积存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就达到66亿t,人均6 t,占地面积超过600 km2。
伴随国家国民经济水平及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固体垃圾废弃物排放量已经基本与城市人口数量及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以北京为例,每天人均日产垃圾1.3 kg,其中固体废弃物就有0.7 kg。
这些生活固体垃圾多以有机质含量较高(45%以上)废弃物为主,纸质偏少,这一点与发达国家正相反。
而在无机成分中,主要以灰土砖瓦为主,金属、玻璃含量相对较低。
考虑到我国在固体废弃物组成成分及来源方面相对复杂,而相应的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理技术还相比国外过于薄弱,所以我国不能完全效仿国外做法,而是应该基于不同城市的不同状况来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处理处置规划办法。
相比于生活固体废弃物,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规模及数量更大,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发生量都在以3.9‰的数量逐年递增,到目前已经增长到12.5亿t(2016年)。
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选址研究

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选址研究发布时间:2023-01-04T03:01:33.278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3期作者:赵美婷刘杨李慧凡[导读] 建筑垃圾是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五类的总称[1]。
建筑垃圾的消纳填埋和资源化利用是我国实现无废城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消纳利用场的选址更是建筑垃圾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110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无废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建筑垃圾的填埋消纳与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城市环境治理中的燃眉之急。
本文通过归纳相关文献和技术标准,综合定性和定量因素,构建了以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稳定性条件三个方面组成的选址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进一步确定影响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选址的关键因素,为相关规划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引言建筑垃圾是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等五类的总称[1]。
建筑垃圾的消纳填埋和资源化利用是我国实现无废城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而消纳利用场的选址更是建筑垃圾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与生活垃圾消纳处理场不同,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的主要环境问题在于粉尘而非恶臭气体,防护难度相对较低,且建筑垃圾及其再生产品的密度更大,运输成本更大,所以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属于半邻避型选址。
半邻避型选址是指既会产生邻近居民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行为的邻避效应,又不得不考虑选址所在地的运输成本对建筑垃圾治理体系的影响。
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的选址考虑因素众多。
北京的固体废弃物消纳场主要考虑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2]。
刘景矿等则将建筑废弃物消纳场的影响因素分为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三大类和细分为十个因子,得出权重后基于GIS平台和整数规划模型,建立消纳场选址的优化模型[3]。
黄万千则从规划角度出发,基于南宁市的建筑垃圾处理需求和整体治理体系提出选址规划方案[4]。
固废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固废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二、目标和市场需求分析1.目标:建设一个先进、高效的固废处置中心,能够处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确保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迫切需要一种可行的废物处理方案。
固废处置中心可以有效处理各类固体废弃物,满足市场需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社会可行性:四、风险评估1.政策风险:随着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变化,相关政策的变动可能对固废处置中心建设项目产生影响。
为减少政策风险,需要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密切合作,了解并遵守最新的政策要求。
2.技术风险:废物处理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是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
为降低技术风险,建议与专业的废物处理技术公司合作,并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项目实施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潜在竞争对手,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减少市场风险。
五、项目实施方案1.建设地点选择: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固废处置中心是项目实施的第一步。
需要考虑地点的交通便利性、环境容量、用地成本等因素,并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商和评估。
2.技术和设备采购:与专业的技术公司合作,购买先进的固废处理技术和设备。
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项目的处理效率。
3.募集资金:4.项目运营和管理: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健全的运营和管理体系,确保固废处置中心的正常运行。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培训专业操作人员,确保项目的长期成功。
六、预期效益1.环境效益:2.经济效益:3.社会效益:七、结论固废处置中心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确保项目的成功,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同时,要密切关注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目标情形下城市固体废物处理站选址及规模规划问题研究作者:高桃丽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8期摘要:指出了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不仅严重污染城市环境,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以改善固体废弃物处理促进城市废弃资源循环再利用为导向,从成本最低和环境负效应最小化双目标角度构建了数学模型,利用最小偏差法和lingo计量软件求解出了最优方案,以帮助解决多目标环境下固废处理站的选址和建设规模问题,实现固体废物的有效管理。
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lingo软件在解决此类多目标问题上的优越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选址;环境负效应;lingo软件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80064021引言随着城镇化速度逐步加快,城镇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倾倒数量与日俱增,对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逐渐加深。
因此,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的关注。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处理涉及多方面问题,例如:确定或不确定情境下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站选址及容量规划问题、固体废弃物处置方式选择问题(焚烧、填海、掩埋,堆肥等)、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问题、涉及中转站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置问题等,这些正是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所不可回避的。
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环境下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选址及建设规模规划问题。
2问题提出尽管此前众多学者对该类问题已进行过广泛且深入的探讨,城镇固体废弃物优化管理模型作为解决该类问题的重要计量模型,经历了从单目标优化模型、多目标优选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模型3个解决阶段,并不断取得创新。
但这些模型也存在一些不足,阻碍其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使用与推广。
例如,单目标优化模型虽操作简单,但考虑的因素过于单一,通常只重点考虑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废物处置的经济成本,而忽略社会大众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合理诉求;多目标优选模型同时考虑了环境效果和经济投入因素,模型构建更加复杂,决策过程需要确定各类权重系数,对专业人员技能素质要求较高,而且其目标选择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外众学者在使用多目标优选模型时,多采用以第一个目标为主、其余目标为辅的两阶段方法分布求解\[1,2\]。
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不同学者所使用的计量方法也多有所不同,解决方法的复杂程度亦具有较大差异。
然而,这也使得采用多目标优选模型解决固废问题,变得难以广泛推广与应用。
就国内而言,苏婧等\[3\]曾采用不确定性分析法将城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货币化计量为基础构建模型,并以佛山市为例使用lingo模型和软件进行分析求解,发现管理模型的优化能使固废的处置成本进一步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解决了多目标问题,但其模型构建及计算过程十分复杂。
夏明燕\[4\]则针对确定环境下和随机环境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选址问题和容量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和PRO模型法加以解决,这两种方法的复杂程度非常高,计算过程十分繁琐,模型的推广价值受到制约。
其他学者如孙晓伟\[5\]、马洪伟\[6\]等基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也都采用了不同方法对该方向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重点关注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选址及建设规模规划问题。
为简化该类问题的计量求解过程,增强其现实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本研究不考虑中转站建设问题,并选用lingo计量方法求解该类问题。
即在确定环境下,构建多目标模型,进行恰当的选址和规模规划,通过构建和运行lingo函数模型及软件以及最小偏差法获取最满意的解决方案,力争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站建设在经济投入和环境效应两个层面得到综合优化。
3多目标下固体废弃物处理站选址模型构建考虑到三层物流网络构建中,中转站的存在将增加问题复杂性,使模型的不确定性增加,进而降低其现实推广价值,因此本文选取两层废弃物物流网络进行研究。
也即,本研究重点关注废弃物产生点与备选处理站两个端口,并假定影响固废选址及建设规模的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等外部因素确定。
在充分考虑固体废弃物处理站建设成本、处理成本、运输成本、周围居民的接受程度、环境影响程度的情况下,以环境代价小、总投入低为目标,建立双目标固废选址模型,获取最满意方案。
3.1基本假设为方便建立数学模型,本文作如下隐含假设与说明:所建设处理站具有容量限制;一定时期内,固体废物产生点固废产出数量确定且稳定;一定时期内,单位距离单位固废运输费用已知且不变;一定时期内,所设处理站单位固废的处理成本已知且不变;所建处理站合法合规,无环境评价争议;废弃物装载车辆运输过程顺利,不存在运输污染。
3.2参数及决策变量定义模型的参数定义如下:i为固废产生点,i=1,2,3…m;j为固废处理站,j=1,2,3…n;Pi为固废产生站点i每周固废产量;Ijk为在备选处理站j处建设k等级处理站的固定投资额;Qk为k等级固废处理站的最大处理量(容量);β为单位距离单位固废运输费用;B为单位固废的处理成本;Lij为i固废产生点到j处理站的运输距离;决策变量定义如下:Yij=1i固废产生点使用j处理站处理固废;0否则。
Xjk=1在备选地j建立等级为k的处理站;0否则。
3.3模型构建根据上述的分析,本文拟构建的数学模型包含以下两个求解目标:确定最优处置方案,以实现整个总投入最低;处理站对周边居民所产生的环境负效应最小。
关于环境负效应最小的衡量,Giannikos\[7\]在其构建的环境负效用函数中将所有居民区居民受到的环境负影响无差异化对待。
ReVelle等\[8\]把厌恶型设施到产生点的加权距离作为衡量指标,认为距离越远,产生的环境负效应越小;反之,环境负效应越大。
苏婧等\[3\]考虑到防护费用法所依据的费用和价格较易估算,主要通过防护费用法将环境污染损失货币化,以此衡量固废选址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本文借鉴Re Velle和夏明燕\[9\]关于如何衡量环境负效应的观点,综合考虑处理站与产生点的距离、处理站建设规模和产生点的产量等,构建确定环境下总投入最小函数和环境负效用最小的目标函数。
构建数学模型如下:其中,目标函数(1)是总投入最小,这部分投入包含固定建设成本、废弃物运输成本和废弃物处理成本。
目标函数(2)是废弃物处理站对周边居民造成的环境负效应最小。
该函数求解由处理站处理容量,处理站与居民生活区之间的距离远近决定。
其中θ,u,φ为参数,代表相应系数对居民区环境效用的影响程度。
通常可令其为1。
约束条件(3)是表示固废产生点与处理站之间一对一的关系;(4)表示从各固废产生点运来的废弃物总量不能超过处理站的最大处理量;(5)表示处理站建成是固废处理的前提条件;(6)表示每一个处理站只能选择一个容量等级进行建站;(7)表示每一固废产生点固废周产量不能为负。
(8)、(9)是决策变量,满足整数约束。
因此,该模型是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
3.4最小偏差法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由于直接使用线性规划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使用lingo 模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最小偏差法,求出最终满意解。
该方法是T Koopmans在1951年提出。
具体通过引入一个有效解——“Pareto最优解”,求解出令决策者满意的解。
通过统一目标函数,使用该方法仅需要知道局部信息,获取每一个目标函数的最优解,不必关注各最优解的相对重要性,就可以求出多目标优化函数的最满意解\[10\]。
一般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为:综上所述,求解确定环境下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选址及建设规模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定义参数,确定决策变量;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立目标函数(1)、(2);运用计量软件lingo11.0运行目标函数(1)(2)分别得出最优解A、B;运用最小偏差法建立统一函数(11),并代入最优解A,B,通过运行目标函数(11),求出最终的满意解。
2017年9月绿色科技第18期4算例分析设有A、B、C 3个备选固废物处理站,N城区和H城区2个固废产生点,表1是固废处理站可建设等级与对应建设成本,表2是固废产生点的周产废弃物量。
表3是备选固废处理站的处理成本以及不同固废产生点距离每个备选固废处理站的距离。
单位废弃物单位运输距离的运费β=0.5美元/(t·km),处理站单位废弃物的处理成本B=100美元/t。
确定最优固废处理站选址方案,确保固废处理产生的环境负效应最小情况下处置费用最低。
最后,运用Lingo11.0求出目标函数(12)、(13)的最优解,然后使用最小偏差法将该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2.11)中,再次运行lingo11.0,得出最终的满意解。
通过该组最满意解,可知目标函数(12)的最优值是875500美元,目标函数(13)的最优值是88000。
即在B处建立固废处理站,用以处理N城区产生的固体废物;在C处建立固废处理站,用以处理H城区产生的固体废物。
该规划能够确保N城区和H城区居民在所受环境负效应较小的同时,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成本、运输成本和建设成本构成的总成本最小,进而实现两城区固废处理方面的环保与效率双效优化。
表4和表5是所求变量的最满意解。
5结论和讨论逐年增加的固体废弃物倾倒量,不仅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与广度,还增大了处理固体废弃物的难度和成本。
本文从实现固废弃物处理成本最低和环境负效应最小化角度,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最小偏差法和lingo计量软件求解出最优方案。
研究发现,包含固废产生点与固废处理站的两层物流网络模型,也可以较好地覆盖固废处理站选址与建设的核心问题。
由于固废处理站通常是当地居民较为厌恶的公共设施,对周围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在考虑固废处理站选址问题时,需要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居民对建设该处理站的需求与接受程度,二是处理站建成并运行在环境负效应方面对周围民众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二者缺一不可。
而本文所构建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在成本最小和环境负效应最小的约束下,可以找到满意解。
且算例证明,本文所构建模型与方法具有现实推广意义。
本研究从建立高效的固体废弃物物流网络以及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解决固废处理站选址和建设规模问题,以期为城市固废管理处置问题提供借鉴。
事实上,固体废弃物物流网络涉及多学科知识,例如物流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尽管本文试图从方法和实践上对确定情境下固体废弃物多目标规划选址问题进行了新的求解方法上的尝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①本文研究的问题是确定情境下的固体废弃物选址及建设规模问题,但现实存在是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始终处于增长的状态。
因此,仍需要深入研究不确定情境下的固废处理站选址及建设规模规划问题;②研究提升已有固废处理系统的使用效率问题,不但能使原有固废处理站被充分利用,进一步降低其处理成本,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扩建固体废弃物处理站规模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