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现状

合集下载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再利用措施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再利用措施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再利用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固体废弃物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如何治理和再利用城市固体废弃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再利用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家庭生活垃圾、城市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等,这些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显得尤为迫切。

1. 加强管理与监管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与监管。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建立完善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废弃物处理企业和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废弃物的合理处置和处理流程的规范。

2. 提升处理设施与技术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还需要提升处理设施与技术。

应当加大对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水平,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3. 宣传教育与环保意识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与环保意识。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开展废弃物分类、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二、城市固体废弃物再利用措施除了治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还需要积极推行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措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1. 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推行再利用措施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合作,建立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分类回收各类废弃物,对可回收资源进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发展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发展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是实现再利用措施的关键。

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废弃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探索废弃物的再生资源价值,创新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3. 培育废弃物再生经济培育废弃物再生经济是推行再利用措施的关键。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再利用措施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再利用措施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再利用措施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治理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焚烧和填埋等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其效果。

一、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重心和难点,也是防止污染的基础。

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各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方式也不同。

垃圾分类要求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有助于回收利用资源,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回收再利用回收再利用是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减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在回收再利用过程中,收集到的可回收物质往往变成新产品或原材料,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回收再利用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不仅需要政府设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还需要企业和居民积极配合,促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有效开展。

三、焚烧焚烧是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另一种方式,其原理是将垃圾进行高温燃烧,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性的物质,并产生能源。

焚烧的过程需要配合清洁能源的使用,才能达到环保的目的。

尽管焚烧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处理方式,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会排放有害的气体和渣滓,需要谨慎使用。

四、填埋填埋是目前城市废弃物处理的主要方式,其原理是将垃圾填埋到指定的场地中,然后进行覆盖。

但是填埋也是存在环境问题的,比如容易导致地下水污染、占用土地、臭味扩散等问题。

因此,填埋的方法必须与防水、防臭、防污染等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方面参与和配合。

只有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焚烧和填埋等综合性措施,才能够有效地治理和减少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废弃物管理的工作中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城市。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固体废弃物也日益增加,给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1.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技术填埋是目前国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方式之一。

填埋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能够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但填埋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产生恶臭气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等。

为了改善填埋技术存在的问题,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生物填埋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降解,减少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提高填埋效率。

焚烧技术是一种能够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高效处理技术。

通过高温燃烧,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分解,生成热能和部分可再生资源。

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固体废弃物处理成燃料,同时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能够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也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国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技术手段,将固体废弃物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废品回收系统,对可回收资源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了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欧洲国家在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处于比较领先地位,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技术。

与国内不同的是,欧洲国家对填埋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通常会在填埋场进行废气和废水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欧洲国家还在发展焚烧技术的大力发展废热利用技术,将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城市建设和生活使用。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处理处置措施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处理处置措施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处理处置措施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依靠资源消耗型和能源消耗型的粗放经营模式,再加上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的限制,导致这些能源、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产生大量固体废物。

若得不到有效处置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本文首先对固体废物的污染形式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对有效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再利用措施引言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之一,也受到我国政府及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

在污染治理方面,人们不仅仅关注大气污染的如何治理、废物污染的如何治理,也尤为关注固体废物污染的治理。

由于固体废物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和废水污染,这往往具有隐蔽性,近些年来对环境的危害也在日益加大。

为了更好地保障环境的健康与人们的安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是值得不断探讨的。

因此,论文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固体废物污染物概述一般意义上的固体废物指的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与空间条件下失去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使用价值但被丢弃的固体、半固体以及置于容器中的气态、液态物质等,还有在法律、行政法规的定义中被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目录的物质。

固体废物具有鲜明的不易流动性、扩散性等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将其分类,大多数的固体废物的环境危害性较大。

根据固体废物垃圾来源的不同,国际上通常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等。

我国目前主要将固体废物垃圾分为生活垃圾类与工业固体废物两大类,生活垃圾即来源于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即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从绝对意义来说,固体废物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垃圾,只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无法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的资源。

就时间维度来说,固体废物只是在当前科技水平与经济水平条件下无法被充分利用,在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资源结构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无法充分利用的固体废物垃圾经过特殊的处理,很可能成为新型的资源;就空间维度来说,固体废物相较于废气、废液在运输、加工方面更加容易,且固体废物中大多数的成分经过提炼都可以作为工业原材料。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

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接着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包括分类回收、焚烧发电、填埋等不同方法。

比较分析了两种技术在效率、成本、环保等方面的差异,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城市的处理方式及效果。

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推动城市环境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国内,国外,比较分析,案例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总结回顾,展望未来,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超过20亿吨,而这一数字每年还在持续增长。

固体废弃物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主要体现在处理工艺不够成熟、处理设备技术落后、处理效率低等方面。

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方面则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采用了多种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分类回收等,有效地降低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提升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城市的处理技术,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处理,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固体废弃物数量逐年增加。

大量的垃圾随意丢弃,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城市形象。

因此,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已成为当前社会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当前,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

填埋是指将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场,在填平前喷洒一层覆盖物,最终形成一个坚实的垃圾堆。

而焚烧是指将垃圾送至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将垃圾烧成灰烬和烟气排放到大气中。

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可持续性问题。

填埋会占用土地资源,垃圾堆的破坏性也会影响生态环境。

同时,垃圾填埋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

而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危害。

二、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将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已成为当前处理垃圾的重要途径之一。

循环利用的过程主要分为资源回收和能源利用两种方式。

1.资源回收资源回收主要是指对垃圾中的有机、无机两种资源进行分类回收,通过分拣、压缩、包装等工序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加以处理,使其重新成为新的材料和产品。

目前,物品回收分类设施在城市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例如约定颜色的分类桶、回收站等。

回收后的垃圾可重复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垃圾堆积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回收垃圾所生产的新材料和产品也可作为新的资源进行利用,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2.能源利用能源利用主要是指将垃圾转化为热能,实现能源资源的重复利用。

其中,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垃圾焚烧技术,利用垃圾焚烧厂中的设施资源进行资源化利用。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对垃圾的处理彻底,处理的速度也比较快,消化掉的垃圾重量大大缩小,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减少,环保意义更大。

同时,通过对产生的高温热能进行再利用,可以解决一部分能源需求问题。

三、未来趋势:向分子方向转型尽管垃圾分类、垃圾焚烧等传统垃圾处理技术在一定范畴内能够解决当前垃圾问题,但这种处理方式相对粗放,在不断升级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下,这种处理方式也显得力不足。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分析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分析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分析1. 引言1.1 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处理和处置难题日益突出。

固体废弃物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随意丢弃或不当处理,将导致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危害生态系统平衡,影响人类健康。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导致固体废弃物种类繁多,数量激增,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容量远远跟不上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速度,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已成为一个严峻挑战。

饮料瓶、塑料袋、纸张、食品包装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被随意丢弃,不但浪费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才能得到有效治理,建设清洁美丽的生态环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固体废弃物是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一种主要污染源,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开展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其产生机理和特点,为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可以揭示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深入探讨固体废弃物治理的现状与挑战,了解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固体废弃物管理政策和措施,有助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管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旨在通过对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和治理提供参考,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建设美丽家园。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废弃物的总量逐年增加,其中固体废物一直是特别严重的问题。

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固体废物资源,这些废物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二、固体废物污染现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污染逐年加重。

其中,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建筑垃圾、城市垃圾等是我们面对的主要威胁。

在中国,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固体废物污染已经成为了特别严重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每年的城市垃圾总量已经超过1亿吨,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大量的固体废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很容易对生态环境产生悲观的影响。

三、固体废物的种类及成分固体废物的种类及成分比较复杂和多样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来源于居民的日常生活、餐饮业、市场、商业和办公机构等,主要成分是残留物、瓶盖、杂物等,其中含有很多有机物和易腐物质。

医疗废品包括感染性废物与非感染性废物,涉及废弃物品、医用手术器械、破碎器具及呕吐物等。

(三)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破败建筑材料、混合材料等,含有大量的可回收物及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工业固废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这类废物难以降解,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四、固体废物分类处理技术现状生物处理,借助微生物和腐生动物的生命活动特性,将污染物质通过其转化与代谢过程实现处理,方法包括堆肥处理及生物降解处理。

物理法是通过利用固体废弃物的物理性质和特征,进行整理、缩减、组合或选择,以适于后续处理及利用的方法,包含振动筛分、磁选与紫外线处理等技术。

3、化学法。

化学处理是指利用酸碱、氧化还原、还原反应等方法改变污染物质的性质,实现净化的过程。

如:化学处理、石墨烯复合物处理等。

4、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是利用加热使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固废水分蒸发或被分解、热裂解成无害物质的技术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现状院系名称:土木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土木1204 学生姓名:曹然学号: ************2013 年12 月16 日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现状摘要:通过研究目前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的现状,分析不同种类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的方法,探寻高效的变废为宝的途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工矿企业的日益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固体废弃物的数量逐年递增。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城市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4亿t,年增长率为6%-7%,历年堆存量高达50多亿t,而无害化处理率不到10%。

大量垃圾运到城效裸露堆放,全国近2/3的城市陷入城市垃圾的包围之中。

同时,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比较资源化City solid reject processing and use present situation Abstract:Through the research at present various cities solid reject processing and the us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different type reject processing and the use method, inquired about highly effective recycles waste way.Keyword:MSW manipulate method comparison resource前言: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每年产生量约8.0亿t,排入量约7.0亿t,历年累积堆放达65.0亿t左右,其中危险废物约占5%。

目前工业固体废物约占5%。

而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只有45%,其余大都堆存在城市工业区和河滩荒地上,风吹雨淋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并使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造成严重后果。

可见,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处理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目前当务之急。

下面就探讨几种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

1. 固体生活废弃物在废弃物中,居民生活垃圾占很大比例,据有关报道,中国城镇居民每年人均产生垃圾约450kg,全国城市垃圾的年产生量为1.8~2亿t,并以平均年增长率 8.8%的速度增加。

1.1填埋法是选择合理的堆放场地,经过防水渗漏、复土等措施而进行垃圾处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是北京的传统方法也是世界上较为广泛的方法。

其优点是投资少、处理费用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 1]。

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而且随着人类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多,其占地面积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多,地处偏僻,运距较远,选址困难,固废中的有害物质渗漏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会造成二次污染。

填埋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2003年底全国共有457座生活垃圾填埋场,近85%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

根据工程措施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1.1.1简易填埋场(Ⅳ级填埋场)这是我国传统沿用的填埋方式,其特征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工程措施,或仅有部分工程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

目前我国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Ⅳ级填埋场。

Ⅳ级填埋场为衰减型填埋场,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1.2受控填埋场(Ⅲ级填埋场)Ⅲ级填埋场目前在我国约占30%,其特征是:虽有部分工程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有比较齐全的工程措施,但不能满足环保标准或技术规范。

目前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沥液处理、日常覆盖等不达标。

Ⅲ级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现有的Ⅲ、Ⅳ级填埋场,各地应尽快列入隔离、封场、搬迁或改造计划。

1.1.3卫生填埋场(Ⅰ、Ⅱ级填埋场)这是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采用的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其特征是:既有比较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或大部分满足环保标准,Ⅰ、Ⅱ级填埋场为封闭型或生态型填埋场。

其中Ⅱ级填埋场(基本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15%,Ⅰ级填埋场(无害化)目前在我国约占5%,深圳下坪、广州兴丰、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其代表。

1.2垃圾焚烧利用高温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在燃烧过程中将碳及氢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及水,高温下杀死病毒和细菌,有效地减量和减重的一种方式,燃烧后的残渣量只有原垃圾量的5%~20%,适合于可燃物含量较高的生活垃圾。

焚烧法是世界各个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垃圾处理技术[ 2]。

1.2.1简易焚烧炉简易焚烧炉工程规模较小,主要是利用原有的煤窑或砖窑等改造而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往往缺乏基本的供风和烟气处理系统,工作条件差,生活垃圾无法得以充分燃烧、污染物也不能达标排放。

简易焚烧炉目前在我国还有一定的市场,主要在一些中小城镇应用,由于不能满足环保标准和燃烧条件,各地应该逐步予以取纳。

1.2.2国产化焚烧设施国产化焚烧设施按炉型可分为国产化炉排炉和国产化流化床两大类,从市场占有率看,目前两种炉型在我国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采用国产化炉排炉的垃圾焚烧厂目前共有16座,其代表项目有:温州东庄垃圾发电厂、温州永强垃圾发电厂、深圳龙岗平湖垃圾发电厂、重庆同兴垃圾发电厂等。

1.3堆肥法堆肥法分为好氧堆肥法和厌氧堆肥法。

目前堆肥处理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食品加工业废弃物等。

但有机物的分解难完全,无量化难彻底,堆肥时间长,占地面积大,且有机肥的肥力较差。

在国内垃圾处理总量中,堆肥占到10%~20%,这几年来其比例有明显下降。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堆肥处理率并不高,2003年底全国共有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厂70座,堆肥处理率近10%。

可分为简易堆肥、好氧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三类。

1.3.1简易堆肥简易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发酵工艺、环保措施不齐全、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

简易高温堆肥技术一般在中小型中城市应用较多。

1.3.2好氧高温堆肥好氧高温堆肥的特征是: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一般采用动态或半动态好氧发酵工艺、有较齐全的环保措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均高于简易堆肥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曾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建有数十个好氧高温堆肥厂。

但由于堆肥质量不好、产品销路不畅等原因,绝大多数现已关闭。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堆肥技术的发展,好氧高温堆肥方法又在我国的部分城市重新得到应用。

1.3.3厌氧消化厌氧消化的特征是:工程规模普遍较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一般采用湿式或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发酵周期可缩短至15~20天,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高,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于好氧高温堆肥,占地面积小于好氧高温堆肥。

厌氧消化技术在欧洲有较多应用实例,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正在筹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处理项目。

2.固体工业废弃物城市废弃物中,工业所产生的废弃物可谓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利用的好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处理不当则对人体健康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固体废弃物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炉渣、尾矿、放射性废物、其它废物。

典型能源工业城市平顶山为例来说明粉煤灰和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随着全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在强力开采煤炭资源、大力兴建火电项目的同时,也伴生着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逐年增加。

平煤集团在50年的开发和建设中,形成了大小矸石山 34 座,年排放煤矸石 300多万吨,累计煤矸石堆存总量达5774万吨,占地 2250亩。

2.1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目前,我国粉煤灰的大宗利用途径是生产建筑材料、筑路和回填。

粉煤灰建筑材料的性能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有许多优点。

如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其干容重只有500kg/m3,不到粘土砖的1/3;导热率为0.11~0.13W/(m·K),约为粘土砖的1/5,具有轻质、绝热、耐火等优良性能。

硅酸盐砌块强度达到100~150号,导热系数比普通混凝土小一倍,且砌筑效率高。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干缩性小,水化热低,抗裂性、和易性与可泵性好,特别适用于大坝工程及泵送混凝土施工。

粉煤灰含有一定的残留碳,用其烧制建筑材料可节约大量能量。

当粉煤灰热值为500×4。

19kJ/kg,掺用量为40%时,可节约烧砖用煤50%。

生产粉煤灰砌块的能耗仅为同体积粘土砖的60%左右。

利用粉煤灰生产建筑材料、筑路和回填可以节约大量粘土。

对粉煤灰烧结砖,粉煤灰掺加量一般为30%一50%,最高到70%,相应节约用土30%~70%。

粉煤灰用于筑路和回填是投资少、见效快的一种直接大用量利用粉煤灰的途径。

此种道路寿命长,维护少,可节约维护费用30%~80%。

5.小结: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中,要秉持以下原则: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将干扰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程度。

目前,废物无害化处理工程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崭新的工程技术。

诸如,垃圾的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粪便的厌氧发酵,有害废物的热处理和解毒处理等。

其中,“高温快速堆肥处理工艺”、“高温厌氧发酵处理工艺”在我国都已达到实用程度,“厌氧发酵工艺”用于废物无害化处理工程的理论也已经基本成熟,具有我国特点的“粪便高温厌氧发酵处理工艺”,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资源化应遵循的原则是:资源化技术是可行的;资源化的经济效益比较好,有较强的生命力;废物应尽可能在排放源就近利用,以节省废物在贮放、运输等过程的投资;资源化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并具有与之相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1]曹思琪,方晓骝,费宁.关于城市生活垃处理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09):22-25.[2]方伟成,赵智平,梁飞. 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比较[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88-89[3]谢小兵,欧阳小琴,唐本义.固体废弃物的热裂解技术处理[J].江西能源,2004(1):27-29[4]崔美香,刘艳芬等.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09):1936-1937[5]王璐,韦文青.如何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服务城市循环经济—以平顶山市为例[J]. 资源导刊,2007(7) :13-14[6]杨冬梅,赵县防. 洛阳市区固体废弃物调查及防治对策[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9):30-31[7]李湘洲.国内外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新动向与对策[J].粉煤灰,2004(5):44-47[8]王丰春,田新珊,蔡广宇.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综述[J].电力环境保护2003(1):46-48.[9]谢小兵,欧阳小琴,唐本义.固体废弃物的热裂解技术处理[J].江西能源,2004(1):27-29[10]胡杰平,唐学星,李建新.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防治[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2002(2):43-45.[]颜丽辉,吴银彪[11]叶建军,韦书勇,鄢朝勇. 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的环境风险及对策[J]. 中国建材,2008(1):70-71[12]吴忠阳. 2005年度安庆市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分析[J].安徽化工,2007.6.33(3):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