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全国高考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200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

200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增加血浆增加 B.组织液减少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淋巴减少2.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

机体供能方式不同。

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

机体供能方式不同。

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 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 B.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D. 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 3.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 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 的需氧量的需氧量A.少B.多C.相等相等D.无规律无规律 4.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 割除公鸡和母既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割除公鸡和母既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D. 开红花的一株蜿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开红花的一株蜿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5.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2001年物理高考试题

2001年物理高考试题

2001年物理高考试题历年高考真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江苏、安徽、福建卷)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2.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

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D.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3.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4.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

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历年高考真题6.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是①②③④⑤7.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氯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8.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B.水的密度;水中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pHC.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D.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9.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的刻度处。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 个选项正确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 4 分 ,选不全的得 2 分 ,有选错或不答的 得 0 分.1 . 在下列的四个方程中, X 1、 X 2、 X 3和 X 4各代表某种粒子235`195138231①92U 0n 38Sr 54Sr 3x 1② 1 Hx 2 2He 0 n④ 1224 Mg `24He 1237Al x 4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 X 1 是中子B 、 X 2是质子C 、 X 3是 α粒子D 、 X 4是氘核2 . 一个理想变压器, 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是 n 1 和n 2, 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 和 U 2、 I 1 和 I 2、 P 1 和 P 2, 已知 n 1>n 2,则A 、 U 1>U 2P 1<P 2B 、 P 1=P 2 I 1<I 2C 、 I 1<I 2 U 1>U 2D 、 P 1>P 2 I 1>I 2 3 .、在x 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会产生包括 X 光在内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

已知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势差 U 。

普朗克常数h ,电4、如图所示, p 字形发光物经透镜 L 在毛玻璃光屏 M 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 E 处,他看到屏 M 上的像的形状为 A. q B. p235234 ③ 92 U 90Th x 3e 和光速 c,则可知该 x 射线管发出的 X 光的 A .最短波长为ceUh eU C 、最小频率为hB 、最长波长为 h ceUeUD 、最大频率为hC. dD. b5、如图所示,虚线框 abcd 内为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 ab=2bc,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是线框 a b c d 是一正方形导线框, a b 边与 ab 边平行。

200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集目录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卷 (12)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浙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22)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津晋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2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物理试题 (34)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45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理科使用) (53)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物 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3页,第Ⅱ卷4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 3Xe S r n U 1385495381023592++→+x 1 ② +H 21 x 2n H 1032+→③+→Th U 2349023892x 3④+→+Al He Mg 2713422412x 4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x 1是中子 (B) x 2是质子 (C) x 3是α粒子 (D) x 4是氘核 2.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和n 2,则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和U 2、I 1和I 2、P 1和P 2.已知n 1>n 2,则 (A) U 1>U 2,P 1<P 2. (B) P 1<P 2,I 1<I 2 (C) I 1 < I 2,U 1>U 2 (D) P 1>P 2,I 1>I 23. 在X 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回产生包括X 光在内的各种能量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上海卷)物理〔上海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分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晰。

素2.本试卷共8页,23题,总分值150分.考试时刻120分钟。

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截了当写在试卷上。

3.第19、20、21、22、23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讲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要紧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数字运算的咨询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4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跳伞运动员在刚跳离飞机、其降落伞尚未打开的一段时刻内,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空气阻力做正功 B.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增加 D.空气阻力做负功.2.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要紧内容有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平均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带负电的电子在校外绕着核旋转3.A、B两点各放有电量为十Q和十2Q的点电荷,A、 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 =CD=DB.将一正电荷从C点沿直线移到D点,那么A.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B.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B.电场力一直做负功 D.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4.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如此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假如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坚持其赤道邻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

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且平均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选项是A.T=2π B.T=2πC.T= D.T=5.如下图,有两根和水平方向成。

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上端接有可变电阻R,下端足够长,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及一根质量为m的金属杆从轨道上由静止滑下。

2001年高考(上海卷)物理卷

2001年高考(上海卷)物理卷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卷四.(60分)计算题.【01年上海·物理】23.(18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底端a 与一块质量均匀、水平放置的平极光滑相接,平板长为 2L ,1L m =,其中心C 固定在高为R 的竖直支架上,1R m =,支架的下端与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转轴O 连接,因此平板可绕转轴O 沿顺时针方向翻转.问:(l )在斜面上离平板高度为0h 处放置一滑块A ,使其由静止滑下,滑块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μ=,为使平板不翻转,0h 最大为多少?(2)如果斜面上的滑块离平板的高度为10.45h m =,并在1h 处先由静止释放两块质量相同的滑块A 、B ,时间间隔为0.2t s ∆=,则B 滑块滑上平板后多少时间,平板恰好翻转.(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答案】(1)设A 滑到a 处的速度为 0v = ①,,f N N mg f ma μ= = =,a g μ= ②滑到板上离a 点的最大距离为 2002v gs μ=,00022gh h s g μμ== ③ A 在板上不翻转应满足条件:摩擦力矩小于正压力力矩,即M M ≤摩擦压力0()mgR mg L s μ≤- ④0()0.2(10.2)0.16h L R m m μμ≤-=-= ⑤(2)当0.45h m =,/3/A v s m s ===3/A B v v m s == ⑥设B 在平板上运动直到平板翻转的时刻为t ,取0.2t s ∆=21()()2A A s v t t g t t μ=+∆-+∆ ⑦′ 212B B s v t gt μ=- ⑦ 两物体在平板上恰好保持平板不翻转的条件是2()()A B mgR mg L s mg L s μ=-+- ⑧由⑦+⑦′式等于⑧式,得0.2t s =评分标准:全题15分.第(1)小题7分,第(2)小题8分.其中(1)得出①、②、③各得1分,判断M M ≤摩擦压力正确得2分,④、⑤式各得1分.(2)得出⑤式得1分,①式得1分,写出③式得3分,最后结果正确得3分.。

2001年物理高考试题

2001年物理高考试题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江苏、安徽、福建卷)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2.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

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D.有氧呼吸、磷酸肌酸分解、无氧呼吸3.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4.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

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6.当下列物质: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分别滴加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A.只有①②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②③D.是①②③④⑤7.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氯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D.氯水或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8.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不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A.水的沸点;蒸发水所需热量B.水的密度;水中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pHC.水的体积;电解水所消耗的电量D.水的物质的量;水的摩尔质量9.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处。

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

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0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集目录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2)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卷 (10)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浙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17)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津晋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24)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物理试题 29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综合能力测试 40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理科使用) (47)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物 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3页,第Ⅱ卷4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 ① 3Xe S r n U 1385495381023592++→+x 1 ② +H 21 x 2n H 1032+→③+→Th U 2349023892x 3④+→+Al He Mg 2713422412x 4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x 1是中子 (B) x 2是质子 (C) x 3是α粒子 (D) x 4是氘核2.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和n 2,则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和U 2、I 1和I 2、P 1和P 2.已知n 1>n 2,则 (A) U 1>U 2,P 1<P 2. (B) P 1<P 2,I 1<I 2 (C) I 1 < I 2,U 1>U 2 (D) P 1>P 2,I 1>I 23. 在X 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回产生包括X 光在内的各种能量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全国高考物理试题1. 在下列的四个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①11385495381`0235923x Sr Sr n U ++→+ ②n He x H 1032221+→+ ③32349023592x Th U +→ ④427134`22412x Al He Mg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X 1是中子B 、X 2是质子C 、X 3是α粒子D 、X 4是氘核2.一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分别是n 1和n 2,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 1和U 2、I 1和I 2、P 1和P 2,已知n 1>n 2,则A 、U 1>U 2 P 1<P 2B 、P 1=P 2 I 1<I 2C 、I 1<I 2 U 1>U 2D 、P 1>P 2 I 1>I 23.、在x 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会产生包括X 光在内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

已知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势差U 。

普朗克常数h ,电子电量e 和光速c,则可知该x 射线管发出的X 光的A .最短波长为eUh c B 、最长波长为eU c h C 、最小频率为h eU D 、最大频率为heU4、如图所示,p 字形发光物经透镜L 在毛玻璃光屏M 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E 处,他看到屏M 上的像的形状为A .q B.p C. d D.b5、如图所示,虚线框abcd 内为一矩形匀强磁场区域,ab=2bc,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是线框''''d c b a 是一正方形导线框,''b a 边与ab 边平行。

若将导线框匀速地拉离磁场区域,以1W 表示沿平行于ab 的方向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

2W 表示以同样的速率沿平行于bc 的方向拉出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则A .21W W =B 。

122W W =C 。

212W W =D 。

124W W = 6、按照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A . 第m 个定态和第n 个定态的轨道半径n m r r 和之比为22::n m r r n m =B . 第m 个定态和第n 个定态的能量n m E E 和之比为22::m n E E n m =C . 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若其圆周运动的频率是ν,则其发光频率也是νD . 若氢原子处于能量为E 的定态,则其发光频率为hE=ν 7、如图,虚线a 、b 和c 是某静电场中的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a U 、c b U U 和。

c b a U U U 〉〉一带正电的粒子射入电场中,其运动轨迹如实线KLMN 所示,由图可知: A . 粒子从K 到L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B . 粒子从L 到M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C . 粒子从K 到L 的过程中,静电势能增加。

D . 粒子从L 到M 的过程中,动能减少。

8、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 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 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端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 点的距离为x ,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A . 方向向左,大小为m kx / B . 方向向右,大小为m kx / C . 方向向左,大小为2m kx / D . 方向向右,大小为2m kx /9、细长轻绳下端栓一小球构成单摆,在悬挂点正下方21摆长处有一个能挡住摆线的钉子A ,如图所示,现将单摆向左方拉开一个小角度,然后无初速度地释放,对于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摆球往返运动一次的周期比无钉子时的单摆周期小B . 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最大高度一样C . 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过的最大弧长相等D . 摆球在平衡位置右侧的最大摆角是左侧的两倍。

10、如图所示,在平面xy 内有一沿水平轴x 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3.0m/s ,频率为2.5HZ ,振幅为m 2100.8-⨯。

已知t=0时刻P 质点的位移为m y 2100.4-⨯=,速度沿y 轴正向。

Q 点在P 点右方处,对于Q 点的质元来说 A . 在t=0时,位移为y=m 2100.4-⨯- B . 在t=0时,速度沿y 轴负方向。

C . 在t=0.1s 时,位移为y=m 2100.4-⨯-D . 在t=0.1s 时,速度沿y 轴正方向。

第卷11、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秒钟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秒钟再次听到回声。

已知哦声速为340m/s ,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α=∠ABC 。

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是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

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 。

13、如图所示,321q q q 、、,分别表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已知21q q 与之间的距离为1l ,已知32q q 与之间的距离为2l ,且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1)如2q 为负电荷,则1q 为 电荷,3q 为 电荷。

(2)321q q q 、、三者电量大小之比是 : :14.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a. 若狭缝与灯丝平行,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b. 若狭缝与灯丝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垂直c. 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与狭缝宽度有关d. 衍射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15.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条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1所示,图2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

(1) 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利用图2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四下滑的加速度a=(2) 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 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16.图1中E 为电源,其电动势为ε,R 1为滑线变阻器,R 2为电阻箱,A 为电流表,用此电路,经以下步骤可近似得A 的内阻R A :①闭合K 1,断开K 2,调节R 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 0;②保持R 1不变,闭合K 2,调节R 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I 0/2,然后读出R 2的值,取R A 2R ≈(1) 按图 1 所示电路在图2中所给的实物图中画出连接导线。

(2) 真实值和测量值之差除以真实值叫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即AA R R R 2-,试导出它与电动势ε,电流表量程I 0及电流表内阻R A 的关系式。

(3) 若I 0=10mA ,真实值R A 约为30Ω,要想使测量结果相对误差不大于5%,电源电动势最小应为多少伏?17.质量为M 的小船以速度V 0行驶,船上有两个质量皆为m 的小孩a 和b ,分别静止站在船头和船尾,现小孩a 沿水平方向以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前跃入水中,然后小孩b 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率v (相对于静止水面)向后跃入水中,求小孩b 跃出后小船的速度。

18.如图所示,在y<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y 平面并指向纸面外,磁感强度为B ,一带正电的粒子以速度V 0从O 点射入磁场,入射方向在xy 平面内,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与O 点的距离为l ,求该粒子的电量和质量之比q/m 。

19、“和平号”空间站已于今年3月23日成功地坠落在太平洋海域,坠落过程可简化为从一个近圆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开始,经过与大气摩擦,空间站的绝大部分经过升温、熔化,最后汽化面销毁,剩下的残片坠入大海。

此过程中,空间站原来的机械能中,除一部分用于销毁和一部分被残片带走外,还有一部分能量'E 通过其他方式散失(不考虑坠落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能量)(1)试导出以下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散失能量'E 的公式。

(2)算出'E 的数值。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坠落开始时空间站的质量Kg M 51017.1⨯=;轨道离地的高度为h=146Km 地球半径R=6.4×106m ; 坠落窨范围内重力加速度可看作g=10m/s 2; 入海残片的质量m=1.2×104Kg ; 入海残片的温升高ΔT=3000K ;入海残片的入海速度为声速s m v /340=;空间站材料每1千克升温1K 平均所需能量C=1.0×103J ;每销毁1千克材料平均所需能量7100.1⨯=μJ 。

20.如图1所示,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放置在水平面上,两轨道间距l=0.20m ,电阻R=1.0Ω,有一导体杆静止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杆及轨道的电阻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强度B=0.50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面向下,现用一外力F 沿轨道方向拉杆,使之做匀运动,测得力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2所示,求杆的质量m 和加速度a.21.在一密封的啤酒瓶中,下方为溶有CO 2的啤酒,上方为纯CO 2气体,在20℃时,溶液于啤酒中的CO 2的质量为m A =1.050×10-3Kg ,上方气体状态CO 2质量为m B =0.137×10-3Kg ,压强为P 0=1个大气压,当温度升高到40℃时,啤酒中溶解的CO 2的质量减少,变为m m m A A ∆-=',瓶中气体CO 2的压强上升到P 1,已知160.0P P m m A A⨯='。

啤酒的体积不因溶入CO 2而变化,且不考虑容器体积和啤酒体积随温度变化,又知对同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P/T 与m 成正比,试计算P 1等于多少标准大气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2.一个圆柱形的竖直的井里存有一定量的水,井的侧面和底部是密闭的,在井中固定地插着一根两端开口的薄壁圆管,管和井共轴,管下端未触及井底,在圆管内有一不漏气的活塞,它可沿圆管上下滑动,开始时,管内外水面相齐,且活塞恰好触及水面,如图所示,现用卷扬机通过绳子对活塞施加一个向上的力F ,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已知管筒半径r=0.100m,井的半径R=2r ,水的密度ρ=1.00×103Kg/m 3,大气压强为P 0=1.00×103Pa ,求活塞上升H=9.00m 的过程中拉力F 所做的功。

(井和管在水面以上及水面以下的部分足够长,不计活塞质量,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g=10m/s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