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DM项目方法学应用在油茶生物质能源林中的论证研究

合集下载

2009年度上海市博士后资助计划面上项目(A类)资助人员名

2009年度上海市博士后资助计划面上项目(A类)资助人员名
2009年度上海市博士后资助计划面上项目(A类)资助人员名单及经费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项目编号 09R21410100 09R21410200 09R21410300 09R21410400 09R21410500 09R21410600 09R21410700 09R21410800 09R21410900 09R21411000 09R21411100 09R21411200 09R21411300 09R21411400 09R21411500 09R21411600 09R21411700 09R21411800 09R21411900 09R21412000 09R21412100 09R21412200 09R21412300 09R21412400 09R21412500 09R21412600 09R21412700 09R21412800 09R21412900 09R21413000 09R21413100 09R21413200 09R21413300 09R21413400 09R21413500 09R21413600 09R21413700 项目名称 水分对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纤维材料的影响研究 实验室模拟研究黑碳与无机盐混合气溶胶的辐射特性 金属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 基于有限元实空间电子结构计算方法的优化与改进 约束全局优化问题的增广Lagrangian对偶和分解方法 数学物理与期权定价中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对称群分类与不变解 计算机辅助斑图动力学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研究 功能化碳纳米管用作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 miR-172家族成员分子进化与干旱条件下植物适应性开花的关系 微小隐孢子虫的基因功能网络研究 大鼠前扣带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参与痛相关厌恶情绪的神经机制 基于GPU的血管内超声影像实时三维可视化算法研究 调节性T细胞与艾滋病进展的相互关系研究 DHA/GPR40信号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和功能重建的实验研究 TPPP/P20基因对脂肪细胞能量摄取调控的研究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水体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部件的棘轮效应与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油藏极端环境活性菌群多样性及其结构定量化研究 固体碱催化作用下无甘油副产生物柴油的制备 基于遥感数据挖掘的滩涂盐沼植被自动分类与信息反演 飞秒激光脉冲外腔压缩和增强技术的研究 多目标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决策分析 概率程序的精化演算研究 金属基钎料与透氧膜陶瓷的界面反应机理研究 强磁场下金属凝固过程中的过渡态现象研究 组合超细长杆件的大变形分析及工程应用 数字音频内容的权益保护和完整性验证算法研究 数字全息层析技术研究 新型核辐射探测器材料CdMnTe的晶体生长与性能研究 基于集装箱供应链的应急物流网络协同优化研究 三角帆蚌珍珠形成的钙离子代谢分子机制研究 燕麦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制备、纯化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低剂量农药对害虫天敌的Hormesis效应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含油纳米制冷剂沸腾中纳米粉体迁移规律的定量描述 水中悬浮隧道逃生装置的水动力特性研究 增强无线传感网传输性能的有向天线和多包接收技术研究 东华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申报单位 项目负责 人 王春霞 李凌 王国忠 张笛儿 罗和治 黄定江 王玮明 程德理 杨东 韩颖颖 于复东 曹红 赵明昌 徐军 马德选 杨震 李大伟 赵鹏 李辉 刘群 戴晓燕 秦山 江红 吴恒洋 王方 武玉琴 胡育佳 陈宁 周文静 张继军 王晓光 李文娟 管骁 余月书 胡海涛 董满生 陆佳亮 资助经费 (万)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AR-CM-003-V01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AR-CM-003-V01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版本号V01)2014年1月编制说明为进一步推动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经营活动,规范国内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碳汇计量与监测等工作,确保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所产生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推动国内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特编制《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版本号V01)。

本方法学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方法学模板为基础,在参考和借鉴CDM 项目有关方法学工具、方式和程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优良做法指南》、国际自愿减排市场林业项目相关方法学和要求,结合我国森林经营实际,经有关领域专家学者及利益相关方反复研讨后编制而成,以保证本方法学既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合我国林业实际,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1 引言 (1)2 适用条件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2)4 定义 (2)5 基线与碳计量方法 (4)5.1 项目边界的确定 (4)5.2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选择 (4)5.3 项目期和计入期 (5)5.4 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 (6)5.5 碳层划分 (7)5.6 基线碳汇量 (7)5.6.1 基线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 (8)5.6.2 基线枯死木碳储量的变化 (11)5.6.3 基线枯落物碳储量的变化 (12)5.6.4 基线木产品碳储量的变化 (13)5.7 项目碳汇量 (14)5.7.1 项目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 (15)5.7.2 项目枯死木碳储量的变化 (16)5.7.3 项目枯落物碳储量的变化 (17)5.7.4 项目木产品碳储量的变化 (19)5.7.5 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估计 (20)5.7.6 泄漏 (21)5.8 项目减排量 (22)6 监测程序 (22)6.1 项目实施的监测 (22)6.1.1 基线碳汇量的监测 (22)6.1.2 项目边界的监测 (23)6.1.3 项目活动的监测 (23)6.2 抽样设计与碳层划分 (24)6.2.1 碳层更新 (24)6.2.2 抽样设计 (24)6.3 林分生物质碳储量变化的测定 (26)6.4 枯死木碳储量变化的测定 (28)6.4.1 枯立木碳储量的测定 (28)6.4.2 枯倒木碳储量的测定 (30)6.4.3 枯死木碳储量的计算 (31)6.5 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的监测 (33)6.6 精度控制和校正 (33)6.6.1 项目碳汇量监测的精度校正 (33)6.6.2 基线碳汇量监测的精度校正 (34)6.7 不需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34)6.8 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44)附件1 主要森林经营活动 (48)附件2 中国主要树种(组)人工林龄组划分标准 (50)附件3 主要人工林树种的生物量方程 (51)1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的有关规定,为推动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森林经营活动,规范国内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设计、碳汇计量与监测工作等,确保项目所产生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推动国内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特编制《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版本号V01)。

利用CDM促进浙江农村生物质能发展的研究

利用CDM促进浙江农村生物质能发展的研究

利用CDM促进浙江农村生物质能发展的研究
马驰;夏伊丽
【期刊名称】《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第12条确定的应对地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合作机制.现在阐述清洁发展机制基本内涵基础上,结合浙江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浙江农村参与生物质能CDM的潜力和存在的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浙江农村生物质能的对策建议.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马驰;夏伊丽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49
【相关文献】
1.CDM促进浙江省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的潜力研究 [J], 宓虹明;Stefan Winter;张艳梅;卢赛喜
2.清洁发展机制(CDM)及其在浙江的利用状况——关于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促进浙江节能减排的思考 [J], 朱宏文
3.利用CDM促进浙江农村生物质能发展的研究 [J], 马驰;夏伊丽;
4.CDM对促进浙江省畜禽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J], 宓虹
明;Stefan Winter;张艳梅;卢赛喜;张钊舵
5.于桥库区周边农村CDM项目对生物质能利用的效能分析 [J], 张涛;马建立;邓小文;孙贻超;赵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积极参与CDM国际合作,加快中国林业发展

积极参与CDM国际合作,加快中国林业发展

积极参与CDM国际合作,加快中国林业发展
王笑非;张於倩
【期刊名称】《林业经济问题》
【年(卷),期】2006(026)004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CDM)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与发达国家在林业上进行合作的途径.本文对中国林业参与CDM国际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林业对于CDM碳汇交易项目参与不够充分,是林业碳汇项目本身的特殊性与国内政策环境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提出了建立碳汇交易服务支撑体系、指导林业企业合理选择项目、以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消除一部分林业的社会成本及改善投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总页数】4页(P363-366)
【作者】王笑非;张於倩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20
【相关文献】
1.热烈祝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布9周年《中国绿色画报》创刊9周年出刊100期第1-4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获得绿色城市、绿色责任企业、绿色新闻人物称号的单位和个人同贺 [J], ;
2.尊重人权、积极参与人权领域国际合作——中国对国际人权事业的积极贡献 [J], 范国祥
3.中国地球物理学家积极参与地球科学方面的国际合作--第23届IUGG大会在札幌举行 [J], IASPEI中国委员会
4.习近平向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中国愿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J],
5.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积极谋划国际合作加快落实会员服务 [J], 张立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展】清洁发展机制CDM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试验

【发展】清洁发展机制CDM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试验

【关键字】发展清洁发展机制(CDM)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试验——中日防沙治沙试验林在沈阳市康平县建设情况1999年沈阳市林业局和庆应大学开始合作,在康平县营造防风固沙试验林,2002年起按《京都协议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小规模造林项目设计要求,开展试验林林木生长及相关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分析有关数据得出林木吸收二氧化碳情况,为在中国荒漠化地区开展CDM造林项目进行了试点性工作,并取得良好开端。

一、有关试验林建设开展的工作情况(一)中日防沙治沙试验林位置康平县位于辽宁省和沈阳市的最北部、科尔沁沙地的南部,是重风沙危害地区。

康平县地处辽河平原,最高海拔382.1米,年均日照2867小时,年均气温6.9℃,年降水量400--520毫米,无霜期151天。

该地区年均8级以上微风日有30—40天,主要集中在干旱少雨的春季。

距沈阳市区120公里,区域面积2175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中日防沙治沙试验林建设地点是在康平县境内的辽宁与内蒙两省区的边界线上,营造一条100米宽、114公里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长的防风阻沙林带,起于柳树乡、经沙金、张强、二牛、小城子、海洲到山东屯7个乡镇。

(二)试验林建设进度1999年在沙金台乡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边界沙碱地上,营造了第一期长度6公里、面积80公顷的防沙试验林。

当时此地地势低洼、土壤盐碱严重,用草酸进行了土质改造,在改造后的地块上种植7.56万株杨树,品种为哲林4号。

2000年仍在沙金台乡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边界上,营造第二期长度为5公里、面积66.7公顷的防沙试验林,用哲林4号的杨树6.3万株。

2002年营造了第三期长度15公里、面积240公顷、品种为哲林4号的18.9万株杨树防沙林,位于1999年与2000年的试验林之间,加上康平县当地造林,目前在沙金台乡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边界上已形成完整的防沙林带,此地风口得到基本治理。

2003年在小城子乡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边界上,营造第四期长度为3.5公里、面积57公顷的4.8万株杨树,品种是荷兰64号。

最新-林业CDM项目发展研讨 精品

最新-林业CDM项目发展研讨 精品

林业CDM项目发展研讨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日益严重,联合国为了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于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后简称《公约》,又于1997年在日本通过了关于《公约》的《京都议定书》。

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

《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简称、国际碳贸易和联合减排的方式履行部分的减排承诺。

下的碳汇项目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在这种新形势下,本文根据中国第一阶段208~212年林业项目的特点和中国林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威胁的因素和发展潜力,对中国的造林和再造林项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依据,进而使我国的林业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这一渠道广泛地参与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作进程中。

1框架下的林业项目11项目原理和开展方式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3通过的《京都议定书》第3.3条款规定,附件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缔约方可以通过造林和再造林及防止毁林等引起温室气体源排放和汇清除的净变化,来抵消其所承诺的温室气体减限排指标。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到温室气体减排中。

通过,发达国家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达到减排的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发达国家的资金来改善本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的造林及再造林项目,是指发达国家借助于发展中国家的森林作为碳汇的载体,进而来汇集及减少大气中含量,达到减排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Ⅲ。

然而,按照经济的发达程度,即发达国家现在的人均是4万多美元,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而且他们在完成工业化以后,温室气体还在增加,而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均只有3000多美元的时候,不应该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

所以中国具有发展项目的空间。

当前中国开展的项目有3种模式,分别为.单边模式当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时,并没有取得发达国家或者是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第三方的资金。

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的实证研究——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为例

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的实证研究——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为例

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的实证研究——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为例陈春阳;杨风亭;王绍强【摘要】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man - made forest of the Qianyanzhou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 since 1984, this research showed an empirical study by monitoring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A/ R CDM project, exploring the suit way to develop A/R CDM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same climatic condition, soil type, soil depth, soil parent material, topography and forestation were important bases for separating zones in a project; Developing a A/R CDM project on the degraded grassland, monitoring of soil carbon pool cannot be ignored; Considering the nature conditions, soci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project area, developing three - dimensional agroecosystem based mainly on forestry can both reduce the negative transfer activities of a project and promote positive ecological leakage.%根据中国科学院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生态试验站1984年以来的监测研究成果,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A/RCDM)方法学的实证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A/RCDM项目的监测方法学。

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的实证研究——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为例

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的实证研究——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为例

西 省泰 和 县 境 内 ,面 积 2 4 1 m 。 该 试 验 区 0 .7h 由 3个 封 闭 良好 的小 流 域 和 8 1个 红 壤 小 山丘 组 成 ,海 拔 10m左 右 ,相 对 高 度 2 0 O一5 ,属 古 0i n 泰 盆 地 典 型 红 壤 丘 陵 区 ;年 平 均 气 温 1. ℃ , 79 年平均 降水量 1 8 m,年 日照时数 1 0 9m 4 6h 4 太 阳 年 总 辐 射 量 43 9MJm 4 / ,无 霜 期 3 3天 , 2 具 有典 型 的 中亚 热带 季 风 气候 特 征 ;主要 土 壤 类 型 有 红壤 、水 稻 土 、潮 土 、草甸 土 等 ,成 土 母 质 多 为 红 色 砂 岩 、 砂 砾 岩 、 泥 岩 以 及 河 流 冲 积 物 ;18 92年 底 ,全 站 林 地 只 占 0 4 % ,荒 丘 . 荒地 占8 . 4 1%。荒丘上的草丛和灌丛是 当地村 民薪 柴和 牧草 的主要 来 源 ,因利 用 频繁 ,植 被 发 生 逆 向 演 替 , 水 土 流 失 严 重 ,甚 至 出 现 了 裸 丘 ¨-] 自 1 8 2。 9 3年 建 站 至 今 ,千 烟 洲 植 被 覆 盖 率 有 了极 大 的 提 高 ,林 地 面 积 达 19 3 m , 1.7 h 占千烟洲站试验 区总面积 的5 . 1 】 7 4 % ,主要造 林 树种 为 马尾 松 、湿地 松 和 杉木 。
・ 中国科学 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 目 课题 “ 向履约对 策的中国碳汇计量指标体 系与决策支持研究 ” ( Z X—Y 一 0 3 ; 面 KC w 3 5— ) 中国 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 向 “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项 目 “ 群 东南林 区森林 的固碳潜力与增汇途径” ( Z X Y — 1 o ) K C 2一 w Q 一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u L a g Z a a gi , u e i in , h o Gu n  ̄ X eF i e
( ad abnSoaeC ne o h n4 0 2 h n , hn ) K ii ro trg et Wua ,30 3Wua C i C rf a
A bsr c t a t:Ths p p r d s u s d te c r o e e tain p t ni lo i— e rng e e g o e tt r u h a lzn t r m i a e ic s e h a b n s qu srto o e ta folb a i n ry fr s h o g nay i g daa fo
l gtr uv yo c m laf et n o bn dw t te urn e e p e t o t a d b n fso C M p ̄ e h o — o — m sre a e i o s a dc m ie i r t v l m n c s n e e t f D r e t ec n n e f l r hh c e d o s i .T
21 0 1年 3月
山 西 林 业 科 技
S HANXI FORES TRY CI S ENCE AND TECHNOLOGY
M a.2 l r 0l Vo. No 140 .1
第4 0卷
第1 期
A — D 项 目方 法 学 应 用 在 油 茶 生 物 质 RC M
eth sa h h faiit ,b tt r ss l sm c ua ya d l i t n s gte d t o / D r e t hc s a i e s ly u h e i tl o e a c rc n i t i si u i h aa fA R C M p  ̄ c w ih g bi e i m ao n n
能 源 林 中 的 论 证 研 究
刘 亮 , 光 洁 , 赵 薛 菲
( 汉 凯 迪 碳 资 产 中心 , 北 武 湖 武汉 4 02 ) 3 0 3
摘 要 :以 油茶 能源 林 长 期 植 被 观 测 的数 据 为 基 础 , 合 目前 C M 项 目开 发 的成 本 和 收 益 , 讨 油料 能 源 林 的 林 结 D 探 业 碳 汇 潜 力 。论 证 结果 如 下 : 3 计 入 期 , 以 0a为 凯迪 阳 光 公 司 2 1 0 0年 规划 的 30 9h 油茶 能 源 林 固定 C ,总 量 5 m O 约 6 9 8 .4 , 均 固定 C 量 为 2 2 . 1 . 时 , 本 效 益 分 析 显 示 , 茶 能 源 林 的 经 济 林 收 益 可 以达 到 6 3 35t年 7 O 236 1 1t 同 成 油 1.8 463 2×1 元 , 汇收 益 22 73 0 碳 8 . 1×1 元 。 因 此 , 迪 阳光 公 司 的 油茶 能 源 林 实 施 C M 造 林 再 造 林 项 目具 有 0 凯 D
c u in r sf l ws o 0 y a sc e ii gpe o l so s a ea ol o :fr3 e r r d tn r d,te tt lc r n soa e wa b u 69 78 . 45 t i h oa abo tr g sa o t6 3 3 CO2e,wih a v r t nae—
a ea n a s rg a 23 6 1 1tO ntepo o e 5 m r e t o n a h h i pa n di 2 1 yK ii g n u l t a ew s 2 . C 2 i h rp sd 30 9 h po c b u d r w i l e 0 0 b a o 2 1 e j y c s n n d
关 键 词 :油 茶 ;生 物质 能源 ; 业碳 汇 ;碳 储 量 林 中 图分 类 号 :S9 . 74 4
A t dy o p i a i n 0 S u n Ap lc to f A/R CDM e h d l g n M t o oo y i Oi— a i g Ene g r s f Ca e la lBe r n r y Fo e t o m li
Su s i o s e g n e t n sCo Ld. M e n n hne Bi ma s En r y I v sme t . t a whie,t o tb n fta a y i h wst tte i o e r m c o c l hec s— e e n l sss o ha h nc m sfo e on mi i
较 高 的 可行 性 , 实 例 研 究 中对 油 茶 能 源 林 开 发 C M 造 林 再 造 林 项 目的 数据 的运 用 , 但 D 以及 交 易 成 本 的分 析 还 存 在

定 的 准确 性和 局 性 , 待 进 一 步 深 入 和 细 化 。 有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7 6 2 1 ) 1 0 l 5 10 —2 X(0 10 - 3 - 0 0
f et n abns rg ee14 8blo n 28 lo.T ee r,h / D r etf ibaig nry o- o s adcro t ae r .6 ii ad2 .7mii r o w ln l n h r oe t A R C M po c o o —er eg r f e j l ne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