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南省八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河南高考历史二模】2019年河南省六市区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19年河南省六市区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
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孟子梁患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让生产者有恒产,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无饥无寒的主张旨在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扩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25.东汉后期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进用的权利被视为通例,因而州郡僚佐中所谓大吏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
大姓冠族每郡只此数姓,所以州郡大吏就带有世袭性。
由此可知A.大姓冠族凭借门第长期把持中央政权B.东汉时期贵族政治具有较强生命力C.九品中正制未能有效的选拔朝廷官员D.豪强士族势力的发展威胁中央集权26.依据下表材料可以推断A.蒲江冶铁业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官营B.蒲江在战国和宋代时冶铁业较发达C.铁溪村遗址为宋代最大规模冶铁遗址D.蒲江铸铁之源,至早可以追溯到战国27.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形成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8.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考评历史答案(PDF版)

中原名校2018—2019学年第二次质量考评高三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解析】本题主要考蜜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出现了大变革,带来了空前的社会变动,其中城市居民都有自身的氏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表现,故D项正确。
A项“根源”、B项“普及”的说法错误,排除;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被破坏,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2.C【解析】由材料可知,该书是北魏时期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而北魏并非大一统时期,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综合性农书,体现了重农思想,B项错误。
北魏是封建社会发展时期,《齐民要术》无法预示社会转型,D项错误。
本题题干材料“《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说明《齐民要术》受到古代儒家思想影响,C项正确。
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成涉及佛教道教的兴盛,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社会动荡、皇权堕落、权力分散),文人学士的思想禁锢已不复存在,酿成了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思想大解放局面,故D项正确^材料突出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对思想的影响,创作主题与时代人文精神的觉醒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汉末魏晋六朝时期对中国书画文学哲学的影响,故C项错误。
4.A【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唐政府对商人在正铺之外建偏铺做出限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商业市场的繁荣,A项正确。
宋时商业的空间限制才被打破,B项错误;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5.D【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宋人注重个人品格与社会责任感,这与宋代理学重视人的伦理道徳直接相关,D项符合题意。
材料属于思想方面,A,B两项分别为经济与政治层面,与材料关系不大;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最新整理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试题带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2.请把第I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漆布的落差为58米。
据此完成1---2题。
1.一般情况下,Q地和M地的温差最不可能为A.2.1℃B. 2.2℃C.2.3℃D. 2.4℃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8 米B.318 米C. 368 米D. D. 418 米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点位于北温带、东半球的是A.甲B.乙C.丙D.丁4.关于图中各点叙述正确的是A.甲自转线速度比乙小B.乙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C.丙日期比丁要早一天D.丁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最小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5--6题。
5.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6.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
所以,大棚设计要尽力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
读图完成下列7--8题。
7.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8.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河口沙嘴是黄河的前沿河段,河海交汇最为剧烈,可直观反映黄河口的冲淤变化。
河南省2019届高三三轮复习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河南省2019届高三三轮复习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逐步放弃了“父兄故臣”的做法,通过“好用远人”、“弃亲用羁”而产生了一批“新臣"。
这反映出A. 统治秩序出现了严重混乱________B. 新兴地主控制了封国政权C. 诸侯国内部争权斗争激烈________D. 血缘宗法制逐渐走向崩溃2. 董仲舒“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不仅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还使宗法等级制度拥有了天经地义的人性色彩”。
据此,董仲舒的思想A. 融合了道家思想主张________B. 为封建统治合理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C. 强化了“天”的意志________D. 创建了以血缘为本的家国同构体制3. 宋代对土地流转实行“输钱印契”制度,就是在土地买卖过程中,买卖者必须到国家专门机关购买经官府印押的红契(土地过户证),只有拥有买卖地块的红契,买主才能取得该地块的合法所有权。
据此,宋代“输钱印契”的实行A. 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________B. 保证了小农经济的稳定C. 使得自耕农数量减少________D.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4. 据汪道昆《太函集》记载,明嘉靖时,安徽歙县商人阮弼最初在芜湖、南京间贩运纸张,获利后,见染纸利厚,遂投资在芜湖设立染纸作坊。
这反映了明代A. 安徽造纸业技术水平最高________B. 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产生________D. 芜湖成为造纸业的中心5. 190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光绪帝下诏说:“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所,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恐未能殚心职守,自应特设员缺,以专责成。
”这说明外务部的设立A. 适应了列强侵华的需要________B. 旨在扭转外交失败的局面C. 防范大臣通过兼职专权________D. 适应了近代中国外交需求6. 下图是19世纪后期主要年代中国进口棉纱额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2019届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

历史参考答案与解析1-5 BACBD 6-10 BCABD 11-15 DBACB 16-20 BABAD 21-25 CBABC1.B “孝”是指对长辈要讲孝道,是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尊敬、关爱、赡养、送终等义务,这种义务是建立在子女和父母的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显然是受宗法制度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
据材料可知,“孝”文化远在儒家思想形成之前就已出现,排除A项;其他民族也有讲究“孝”道的,排除C项;材料中统治者倡导“孝”文化,目的是为了借人伦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并非是将人伦置于政治统治之上,排除D项。
2.A 材料中的“假民公田”是指政府将国有土地租给丧失土地的农民耕种,租种土地的农民需要向官府缴纳高于当时田租的“假税”,这无疑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符合题意。
“假民公田”仅仅是将国有土地租给农民,不能对土地兼并起到抑制作用,排除B 项;租种国有土地的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而不是自耕农,排除C项;将国有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并不能扩大国有土地的面积,排除D项。
3.C4.B 材料表明,隋朝至北宋中期,南方登记人口由占全国的12.4%上升到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是由于隋唐之际和唐末至五代期间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所致,故B项符合题意。
该时间段内曾出现了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国家长期分裂,排除A项;这一时期没有出现政治中心南移的状况,排除C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
5.D 图片呈现的是西汉末至清代的东西方人均G DP比较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3世纪初)中国的人均G DP水平明显低于西欧,排除A项;隋唐时期,中国人均GDP高于西欧,但经济发展速度是否低于西欧,依据图中信息无从得知,排除B项;明清时期人均G DP落后于西欧,但经济增长率无从得知,排除C项。
从图上可以看出,东西方人均G DP发生逆转是在1300年以后,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明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而西方推行对外殖民和重商政策,导致中西方人均GDP 出现逆转,故D项符合题意。
河南省滑县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滑县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扫描版)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二)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城市中“置市”,一是“重农抑商”, A项和B项都只反映了某一个措施的影响,均不全面,故排除。
“置市”和“重农抑商”的行为,与军队数量、军队实力的增长无关,故排除C项。
“设官管理”市,“重农抑商”,都加强了秦国对经济的控制力,故D项正确。
2.B解析:西汉初年,未出现“七国之乱”这样大规模的诸侯叛乱,故排除A项。
由于刘邦等出身低微,借口“亦未暇遑庠序之事”,实际是缺乏礼乐文治意识造成的,故B项符合题意。
西汉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而且只是材料信息的部分内容,不能以偏概全,故排除C项。
察举制是汉武帝开始推行的,故排除D项。
3.A解析:唐太宗写诗,促进了唐朝诗歌创作的发展,故A项正确。
唐太宗写诗,有利于科举制的发展,但与科举制的完善无关,故排除B项。
唐太宗“贞观之治”只是治世,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才到达盛世阶段,故排除C项。
帝王文学早在三国时代,就已经出现,故排除D项。
4.D解析:“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故A项与题意无关。
材料的本意不是规范宰相制度,也不是确立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和C项。
材料举措的主要目的是制约相权,故选D项。
5.C解析:元代的衡量工具上有汉族的文字,也有蒙古族文字,还有藏族文字,更有外国波斯的文字,既说明对外开放,也说明国家疆域辽阔,故选C项。
A项中的“人口众多”仅从材料中不能得出。
B项中的“文化发达”,在材料中没有更多的信息支持。
D项错在“社会和谐”的表述上,元代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6.A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这是英国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国的根本原因。
而清朝的政治腐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或最终形成,都是次要原因,故选A项,排除B项和D项。
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doc

2019 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唐朝宫殿屋顶的建筑风格,大都舒展自如,两翼如同展翅飞翔的大鸟,又如同大书法家笔下极其夸张的一撇一捺。
这一建筑风格反映出唐代的文化特征是A .华夏初兴,彪悍尚武B .庄重威严、潇洒自信C.精雕细琢,儒雅之风D.落日余晖,悲壮苍凉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
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这主要说明当时A. 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________B. 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________D. 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3.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 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
在这种思想的“ 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 “中体西用” 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D.《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4.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
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这说明两位思想家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 ________B. 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主唯心主特征 ________D. 外部方法上大体一致5.美国前肯尼迪曾明确指出:“ 美国的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得最基本的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盟的国家。
⋯⋯所以在是向印度的不盟国家的候了”“如果我只是将与欠达国家的友建立在事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主,并会增加地区争的可能性” 。
材料表明美国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出于美“冷”抗的需要B.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展C.帮助展中国家打基地D.拉印度与中国展开抗6.据,五四运前后中国知靑年以信仰“主” 髦,“任凭他是什么主,只要有主,就比没主好”。
2019河南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七千年前的埙西安出土的西周铜编钟A.华夏音韵,源远流长B.丝竹之音,绵绵不绝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D.钟磬之声,悠悠千年2.“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描述的是秦朝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B.幅员辽阔的疆域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D.巩固统一的举措3.125年前的这场战争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奋起,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过自己的敌人学习。
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
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
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刺激B.政府政策的放宽C.列强侵华的放松D.“实业救国”的推动5.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
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A.改变了社会性质B.根除了社会陋习C.废除了封建制度D.推动了思想解放6.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
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艺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河南省八市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政治秩序的起源》在描述某一时期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拒绝他对珍玩的索求;在他妻妾群中与他一起玩游戏;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
”此材料表明A .君主和臣民平等协商国事B.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D.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2. 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且品题之风。
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
此材料反映A .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干政府评价3. 《札记》中记载:“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
”此材料主要体现A .敬畏神灵B.尊宗敬祖C.以农立国D.经济落后4. 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
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A.汉代治水活动都集中在黄河流域B.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C.隋朝时南北农业基本持平D.唐代东南发展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5. 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
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方气候差异B.人口增长的需求C.殖民活动的推动D.经济结构的变动6. 下面是对某一政府部门职权范围的描述:“掌各国盟约,昭布朝廷德信,凡水陆出入之赋,舟车互市之制,书币聘飨之宜,中外疆域之限,文译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王大臣率属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
”与此政府部门设立有关的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8. 为了苟延残喘,“满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
材料认为 A.戊戌变法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辛亥革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支持D.宪政改革加速了清朝灭亡进程9. 清人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广州已有盛筵之时“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价甚昂。
”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A .部分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B.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C.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D.清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10. 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上提出:“我们无产阶级有我们自己阶级的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
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
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
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指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B.体现了马列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C.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D.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问题11. 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
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2. 某学者在其作品中指出:“中共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武装割据之后,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
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共开始将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A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表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C.《论联合政府》的发表D.《双十协定》的签订13. 建国后,随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和借鉴了巴黎公社的建政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最终创建了一种制度。
下列对此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 .此制度基本形成于1954年B.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C.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D.此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党制度14.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多年间国家定价的比重从95%逐步下降到10%,市场调节价由不到10%逐步上升到80%。
此材料表明A .改革开放深入内地,使国家定价比重大幅度下降B.改革开放后,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主导作用C.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定价逐步消失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15. 罗马法早期具有狭隘性、注重形式、程序繁琐、严重僵化等缺点,随后罗马法逐渐摆脱了狭隘、形式主义和严峻的性质。
这种转变发生在A .公元前5世纪B.公元前3世纪C.公元3世纪D.公元6世纪16.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与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以现实为基础就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B.把人的解放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C.蒸汽机和珍妮机消灭了奴隶制D.把人的解放建立在消灭农奴制基础上17. 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
”这次会议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 .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共识B.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局面C.为亚非国家后来合作奠定基础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18. 二战后,美国认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
”材料反映美国的本质意图是A .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B.遏制共产主义C.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D.称霸世界19. 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 % )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①阶段荷兰人击败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B.在②阶段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荷兰强烈反对C.在⑤阶段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D.在④阶段英国最终打败法国20. 罗斯福新政期间,每当听到炉边谈话,人们就仿佛看见脸上挂满笑容的罗斯福,所以有人说,“首都与他们的距离,不比起居室里的收音机远”。
甚至有民众将他的照片剪下来,贴在收音机上。
由此推断A .罗斯福新政代表人民利益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危机C.罗斯福新政帮助民众宣泄不满D.罗斯福新政激发了民众信心21. 苏俄领导人在总结——的经验时明确指出:“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
”横线上应是A .战时共产主义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新经济政策22. 由于在欧盟建立“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开征金融交易税以及欧盟中期预算等问题上分歧严重,英国民众的“疑欧”“退欧”情绪高涨乃至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宣布退出欧盟,材料反映英国退欧的主要原因是A .“孤立主义”政策的深远影响B.欧盟移民挤占了英国的就业机会C.经济利益冲突不断加剧D.欧盟及其他国家民众对英国日渐不满23. 20世纪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实际上是由7个国家的30多家公司协作完成的,其中的特技制作包给了有16家多国中小技术公司协助的DigitalDomain公司,音乐制作包给了索尼公司,它的高质量的音乐制作使该片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
这反映了A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B.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信息产业的国际合作C.文化产业在全球化下加强了对全球资源的争夺D.文化信息产业国际化的基础是全球文化市场的开拓二、综合题24.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告诉我们: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人或一个机构手中容易孚致政治上的腐败。
唯有分权,才能使民主权利不致流于形式。
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确实难能可贵。
——贾科、刘树利《谈雅典的民主与法制》材料二托克维尔将它评为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并且解释说:“看到一个伟大民族在立法者通知他们政府的车轮已经停止运转后,仍能稳稳当当,不慌不忙地进行自省,深入检查故障的原因,足足用了几年时间去寻找医治办法,而在找到医治办法时又能不流一滴泪、不流一滴血地自愿服从它,倒使人们觉得这是社会历史上的一件新事。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袁法之比较》材料三毛泽东在谈到我国的宪法草案时指出:“现在能实行的我们就写,不能实行的就不写。
”“这个宪法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
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
…我们的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
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
——张件涛《“三代领导集体”与我目民主与法制建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的表现及意义。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指的是什么,并论证托克维尔的观点。
(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立法原则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三、连线题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学者赵立行在《世界文明史稿》中指出:“ 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
”请运用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四、综合题26. 只有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田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自由贸易问题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