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翻译
【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初中文言文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宋代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
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孙权劝学一字一句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一句一译
《孙权劝学》原文和翻译如下: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
翻译: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
原文:“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原文:蒙辞以军中多条.
翻译: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原文: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
原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原文:卿言多务,孰若孤?
翻译: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
原文: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翻译: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原文:蒙乃始就学.
翻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原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翻译: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 原文: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原文: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原文: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孙权劝学》翻译文言文

昔者,孙权闻鲁肃之志,谓肃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卿为将则宜以兵法见教,吾欲闻卿所学,可得闻乎?”肃对曰:“臣闻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是以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故臣虽不才,亦欲勉力以学,望公能赐教。
”权闻言,叹曰:“卿言良是。
吾常思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今卿欲广才,吾岂能吝教哉?”于是,权命肃从军,随行遍历三军,教习武艺。
肃从权,勤学不辍,日夜不懈。
权见肃所学,心悦之,乃谓肃曰:“卿今所学,颇得吾心矣。
吾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卿若能兼修文武,岂不更佳乎?”肃对曰:“臣闻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愿公教臣以诗书,使臣知礼仪,明道理。
至于武艺,臣已略知一二,但愿公能赐教。
”权闻言,大喜,遂命太史慈教肃兵法,又命张昭教肃诗书。
肃感激涕零,曰:“公之恩德,臣终身难忘。
臣虽不才,愿竭尽全力,以报公之恩。
”自此,肃日夜勤学,诗书武艺,无所不精。
权见肃之才,益加器重,乃谓肃曰:“卿今才德兼备,吾甚喜之。
吾知卿所学,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矣。
卿若能助吾治国,吾何幸也!”肃对曰:“臣虽不才,敢不尽力。
公若能任臣以事,臣必竭尽全力,以报公之知遇之恩。
”权闻言,喜曰:“卿既如此,吾有何忧?卿宜尽心竭力,以助吾治国,吾亦当竭尽全力,以辅卿之志。
”于是,孙权与鲁肃同心协力,治理吴国。
权以肃为心腹,肃亦以权为明主,君臣相得,国家安定。
孙权劝学之事,传为美谈。
后世之人,闻之莫不感慨万千。
鲁肃虽出身寒微,但因其勤奋好学,终成一代名将。
此乃勤学之效也。
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在世,唯有勤学不辍,方能不断进步。
孙权劝学,实为后世之鉴。
愿世人皆以鲁肃为榜样,勤学不辍,成就一番事业。
【文言文】《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用军中多事务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历史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怎么了解事情这么晚啊?5.卿言多务,孰若孤?译:你说事务多,谁像我?段首字词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背诵自以为已经熟练记忆的文言文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壳,怎么回忆也没头绪,但是只要一经别人提示一下卡壳这段的开头字词,就能轻松背下去。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着重掌握段首字词,帮助自己记忆。
结合句子特点背诵比如在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的时候,记住这个结构特点“××非不××”,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然后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来背诵。
对于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特点的课文,在背诵时可以求同存异: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
按照写作顺序背诵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我们在背诵这一类能够找到顺序规律的文章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就可以按时间顺序: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核舟记》则可以按空间顺序背诵:整船→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孙权劝学》注释及翻译

《孙权劝学》注释及翻译《孙权劝学》注释及翻译《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孙权劝学》注释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孙权劝学朝代:宋代作者:司马光撰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
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
孙权劝学是孙权为促进知识传承和教育发展所写的一篇文章。
其中包含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劝学的内容。
下面是部分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学贵有为,不学寡望。
知者而行,愚者而言。
贫贱之人,虽有珍贵之物,亦不能知其所藏;富贵之人,虽无珍贵之物,亦能知其所失。
"
翻译:
学习有益,不学习空虚。
知识者行动,愚者只是说话。
贫穷和贫穷的人,尽管有珍贵的东西,仍然不能知道它们所隐藏的;富有和富有的人,尽管没有珍贵的东西,仍然能知道它们失去了什么。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
学习不只是对于贫穷和贫穷的人重要,富有和富有的人也需要学习来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孙权还提到了知识者行动,
愚者只是说话,强调了知识和行动之间的关系,知识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及注释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及注释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及注释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
讲述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
被选入语文教材。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及注释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字词释义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辞。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古代学官名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而已,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到达。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
孰:谁,若:比的上。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物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
断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