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第四专题《旅夜书怀》(共26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旅夜书怀》 (共19张PPT)精编课件

(唐)杜甫
飘 飘 何 所 似 , 天 地 一 沙 鸥
。
名 岂 文 章 著 , 官 应 老 病 休 。
星 垂 平 野 阔 , 月 涌 大 江 流 。
细 草 微 风 岸 , 危 樯 独 夜 舟 。
旅 夜 书 怀
( 杜 甫 )
教学目标:
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
旅:是旅居之意。
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沙鸥
效果:
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的 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 凄凉了. 艺术手法: 天
_____
沙鸥
直抒胸臆 对比手法
地
讨论题:
以往人们常把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进行比较,明代胡应鳞认为杜甫的骨力超过 李白,于龙友则认为“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 视,杜是停舟细观,未可概论”。那么你的看法呢?还有 人将王维《汉江临泛》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拿来与他们两人相比,你的看法又怎样呢?请就这两个问 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点
樯: 垂 ——低垂 远 景
线
面
平野: 阔 ——辽阔无边 月: 明朗的月光 江流:汹涌澎湃
星空低垂愈显 三两星盏衬托着 原野辽阔无边 无边荒凉的平野 明朗的月空下 月似乎不堪滚滚东 江水汹涌澎湃 流的大江的压逼而 一下子涌了出来 奔流不息
近 景
提问: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 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 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 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 ,你觉得
高中语文 专题四 旅夜书怀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文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过程(结合注释①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公元764年,杜甫从外地带着家人折回成都,投奔到好友成都尹严武的门下有这位好友的帮助,杜甫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却突然死去,杜甫顿时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只好离开成都。
这首诗是他成都到重庆、忠县的旅途之夜写的。
这时杜甫已经53岁,他一直都患有肺病和风痹,经常发作。
一路上,他心情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是个尽头。
诗歌的抒情方法不外是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首联写景正是为了抒情,是寓情于景。
诗人正是有这样的景况和遭遇,看到这些景物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处境的寂寞。
)【提问】首联写的是近景,颔联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明确】远景。
也就是说前两联写景是由近及远。
【提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联,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你认为呢?【明确】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写景雄浑阔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过渡】后两联是“书怀”,那么到底怎样“书”,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后两联的抒情方法有什么不同?【明确】颈联是通过议论直抒胸臆,尾联是借景抒情。
四、诵读诗歌,小结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思路:1、解读诗题,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揣摩诗歌的语言(注意形容词、动词和句式),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结合注释和诗人的有关经历突破难以理解的诗句。
五、拓展练习2004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明确】(1)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之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旅夜书怀》及羁旅行役诗鉴赏指导课件(共25张PPT)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何读懂一首诗?
• 看题目
• 看作者 • 看诗文
一看标题解诗心
• 旅:旅居; • 夜:夜晚; • 作者处境 • 写作时间
• 书:书写,抒发;• 写作目的
• 怀:思想情感。 • 写作内容
二看情语明基调
四看技法赏精妙02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 法,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采用了反语的手法。我的名气哪 里是文章写得好啊,而诗人恰恰因为 文章写得好才出名的。为下一句“官 应老病休”蓄势。“官应老病休”字 面意思是做官倒是应该老了病了就退 休。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 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 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 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 这其中蕴含着多少凄苦无助,愤激不 平啊!
千秋诗圣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 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 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 “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 杜少陵、杜草堂。
创作背景
•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携 家人折回成都,入严武幕,却不料严 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杜甫在川 中失去依靠,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 乘船东下,在渝州(今重庆市)、忠州 (今重庆市忠县)舟中所作。这一年杜 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 不时发作。诗人写出了孤舟月夜、大 江阔野中,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 孤独漂泊的凄凉感受。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旅夜书怀)课件(46张)

秀一秀
诗歌背诵小比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③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 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类型
• 1.第一种:分析意境型 • 2.第二种:分析技巧型 • 3.第三种:分析语言特色 • 4.第四种:炼字型 • 5.第五种:一词领全诗型
近三第9章年扩来声系高统调音考考查炼字情况:
3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答案示例
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 ”是低垂的意思,“涌”是滚涌(的1意分)思
。
(1分)
②平野茫茫,群星低垂地面;江涛滚滚
,月光在江中翻滚涌动。
(2分)
③诗人表现了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
的奔腾,以此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是低垂的意思,“涌”是 滚涌的意思。 (1分)
高中语文专题四旅夜书怀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答案
(1) 暮春。飞花。 (2) 思念故乡之情。 (3) 同意。第一
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
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 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
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烘托了 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
情。
(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知识卡片 1.文题背景 764 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
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
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
2.文本赏读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 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 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 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 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 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 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 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这 两句以乐景写哀情, 这种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 《诗 经·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 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第四专题《旅夜书怀》 (共22页)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杜甫在西南漂泊 时期,生活是漂泊的,心境是凄苦的。
2、通过“夜”字察实 景
夜: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了什么情 感?
夜: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思考:李白的送友人开篇第一句写景,虽然写送别但 哀而不伤,那么杜甫第二联写景也写得雄浑阔大,开 襟旷远,是不是也写出了“喜”的感情? 明确:这首诗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以乐景 衬哀情 对比、反衬、由近及远、由下到上、借景抒情
3、通过“书怀”悟实 情
诗句有: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思考:1、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2、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了什 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一点,二析,三评
点:比喻,对比
析: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天地之间的一只孤独的沙鸥, “一”字将天地之浩大与沙鸥的孤独渺小对比
评: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也体现诗人初离官场的自在 感和解脱感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构成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了什么情 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意象
细草 微风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意象
细草 微风 阔岸 危樯 孤夜 独舟
孤立突兀的危樯 和孤独的小舟对 抗着漫漫长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漂泊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四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旅夜书怀》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当堂检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 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 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通过“旅”字看写作背景
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介绍: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 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 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 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 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 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 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 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 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星垂”、“月涌”中两个传神的动词,塑造 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合作释疑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 从表面上看,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 官”是因 为”老病”而休的.
反言以见意
本意: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 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 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 语了。 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 帝重视,又遭同僚排挤。这一联委婉的抒发了作者壮 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教学课件:《旅夜书怀》(杜甫)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 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莼羹鲈脍 chún gēng lú kuài 莼:莼菜;脍: 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指故乡风 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 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 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 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 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行的最好象 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 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常见的手法:
①虚实结合【对照、反衬、烘托】 ②借景抒情【分析诗中意象】 ③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
的内容和信息(人物、背景、情感 ……)。 四、抓诗句:
三什么: 写了什么? → 意象/意境 怎么写? → 表达技能 表达了什么? → 情感
旅夜书怀
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羁旅行役诗。
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谓“羁旅”,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
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 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 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分析意境题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 ①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20
(1)描画诗中画面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答题的一般思路
(2)概括氛围特点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情方式: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借景抒情 乐景哀情
直抒胸臆 以景结情
间接抒情
旅夜书怀 杜甫
借景抒情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前一层
以乐景 星垂平野阔, 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 写哀情 月涌大江流。 寓情于景
反语
旅夜书怀
【唐】杜甫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 句。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体味情 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 格。
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思考:从诗题来看,你认为诗歌写了 什么内容?
写诗人在旅途的夜晚有所感,抒发 自己的情怀 。
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旅”字看背景。 2、通过“夜”字察实景。 3、通过“书怀”悟实情。
“沉郁”
诗歌情感表达波澜起伏,反复 低回。
“顿挫”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 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的漂泊着。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 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特点:凄冷
雄浑阔大
颔联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分 析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采用 了什么手法?
3.通过“书怀”悟实情
“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 情。
诗中哪些诗句是写“书怀”的?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ຫໍສະໝຸ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思考: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 呢?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 的,
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C、诗的后半是“书怀”。“官应老病休”,这是反 话,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因为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 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D、最后两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 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杜甫诗歌特点
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变式:古人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作诗 不过情、景二端。”那么,前两联写了 哪些景? 抒发了什么情感?试分析。 ①首联主要借助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展现了一 幅孤寂冷清的旅夜图,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情 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 寞。融情于景,表现了使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②颔联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低垂的 星辰、涌动的月亮。境界壮阔,气势磅礴。以 乐景写哀情,反衬了他孤苦伶仃的形象,让人 倍感其身世的凄凉。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后一层
飘飘何所似? 抒发自伤飘泊之情
比喻 天地一沙鸥。 直抒胸臆
《旅夜书怀》的赏析训练:
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近景,这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B情于景。
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 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B、颔联写远景:星空低垂,大江奔流。这两句写景 雄浑阔大,写出诗人喜悦之情。
• 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 因老而多病,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理想抱负 的凄苦无助愤激不平之情。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情感?
比喻、对比的手法,飘然一身的自己就像 天地间一只沙鸥,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内 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唐诗鉴赏词典》称杜甫的这首诗是古 典诗歌中情景相生的一个范例,请作具 体分析。
作者为什么要说这样呢?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是诗人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 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 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变式:颈联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 感情?
• 颈联运用了反语(反语是一种修辞,即通常 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 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 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 法。)的手法
首联写近景,借写一个月夜,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长 满小草的岸边之景,表达作者像江岸细草那样渺小, 像江中孤舟那般寂寞的境况和情怀。 • 颔联写远景,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 凄怆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 • 颈联即景抒怀,用反语的表现手法来抒写内心的 悲愤。 • 尾联即景自况,创造出“天地一沙鸥”这样情景 交融的境界来表达,以抒悲怀即内心漂泊无依的感 伤。
明确: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的孤独和 渺小。
这是采用了以 以乐景衬哀情 的手法。
分析“垂”和“涌”二字选词的精当处
“垂”字反衬出原野的广阔无边。“涌”字 烘托出大江激荡奔流的气势。“垂”、“涌” 以细腻表现阔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 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 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旅:是旅居之意。
在公元764年,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 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 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 长江一带飘泊,五律《旅夜书怀》即作于 765年秋在渝州(今重庆)到夔州的途中, 书写了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情怀。
2.通过“夜”字察实景
想一想:题目中第二个关键词是 “夜”,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明确: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 在夜晚。
诗中哪些诗句是写“旅夜”的?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在这两联诗里所描绘的
意境,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
• 细草、微风、岸、危樯、舟, • 星、平野、月、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