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一、燃烧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三、灭火的原理(满足其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几种常见的灭火器1.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一般火灾,油、气等引起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3.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爆炸1.物理爆炸:气体膨胀、压强增大造成,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如________、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
2.化学爆炸:一般指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急剧地____________,迅速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
如火药爆炸、粉尘爆炸、可燃性气体爆炸等。
3.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4.化学爆炸的条件:(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二、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三、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反应条件 反应程度 反应现象 共同点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较剧烈 发光、发热 1.都是氧化反应; 2.都会放出热量 爆炸(化学爆炸)急速燃烧;有限空间;达到爆炸极限 非常剧烈 发光、发热、爆炸 缓慢氧化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缓慢 不发光,但发热 自燃 跟氧气接触;缓慢氧化产物的热量来不及散失,达到着火点先缓慢后剧烈先不发光,但发热, 后发光、发热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石燃料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吸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1)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在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者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②对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者空气)后,水中的白磷也燃烧。
【实验分析】①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②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
③观察步骤二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者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氧气(或者空气)。
(2)燃烧的三个条件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者空气);【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有助燃物就行】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1)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者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爆炸(1)爆炸的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2)爆炸的预防在油库、面粉厂、加油站等地区应该注意通风,严禁烟火。
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2)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2、化石燃料(1)煤①煤的组成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②煤的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出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物质。
其中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2)石油①石油的组成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②石油的综合利用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如沥青、石蜡、润滑油、柴油、煤油、航空煤油、汽油、溶剂油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解析:C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和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1 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2Mg + CO22MgO + C3、探究燃烧的条件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
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3、常见的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适用范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钊鋦谵黽堊濁厙颯铴嘆樯鈰嵘见摜弑婶禄蘺薈儉绮餛别餾树癱喾趸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可燃物与氧气的发生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实质:破坏燃烧的条件)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 隔绝氧气(或空气);3. 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
注意: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举例: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干粉灭火器——隔绝氧气(或空气)。
②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
③森林灭火,设置隔离带——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四、易燃物、易爆物1.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 易燃物、易爆物易燃气体:天然气、CO 、H 2、CH 4。
易燃液体:酒精、汽油。
易燃固体:镁粉、硫磺、白磷遇水易燃:金属钾、钠。
受热、撞击易爆:KClO 3、KMnO 4、NH 4NO 3、KNO 3。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1.吸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O CO C 22高温+2..放热反应:如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22)(OH Ca O H CaO ===+CaO 生石灰 Ca(OH)2熟石灰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1.煤:主要含有碳元素。
煤是古代植物遗骸形成的黑色固体混合物。
煤气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
2.石油: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骸形成的黑色或深棕色粘稠状液体混合物。
3. 天然气:主要含碳、氢元素。
天然气主要是含碳、氢元素的混合物,以气态碳氢化合物为主,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
沼气主要成分也是甲烷CH 4。
二、甲烷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 化学性质(可燃性)①实验现象:纯净的甲烷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B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不符合题意。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因为火柴的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不是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错误,符合题意。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物体的燃烧条件需要氧气的支持,隔绝空气可以使物体与氧气隔绝从而使可燃物灭火。
D、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取决于:1、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实际上就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正确。
故选B。
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
故选B。
3、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答案:B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提示考点梳理考点1.燃烧1.燃烧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条件任何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①本身是可燃物;②温度要达到着火点;③有足够多的氧气3.爆炸: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可燃性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在量的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造成的。
4.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考点2.灭火原理1.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2.常见灭火方法:①降温至着火点以下;②隔绝空气(氧气);③隔离可燃物。
3.常见灭火器及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适合常见物质(如木头、纸箱、棉花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②干粉灭火器:③适合一些油、气体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合精密仪器、贵重档案材料、书籍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考点3:三大化石燃料1.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2.煤的干馏: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可以得到:①煤气;②煤焦油;③焦碳等。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3.石油的分馏石油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得到:①汽油;②煤油;③柴油;④润滑油;⑤航空煤油;⑥沥青;⑦石蜡等。
石油的分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加以分离的,属于物理变化。
4.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CO2 + 2H2O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考点4:新能源:1.两种绿色能源:①可再生;②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C2H5OH + 3O2 2CO2 + 3H2O2.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等,其中,氢能是最理想的能源,原因是氢气来源广,无污染、热值高,但需要解决制备成本高和储存、运输不安全等问题。
考点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2.常见的吸热反应:所有的还原反应3.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氧化反应,如活燃烧反应、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等4.化学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5.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完全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所以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A解析:A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则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2.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快慢,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木炭从瓶口缓慢伸入瓶底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C.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快速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上下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C解析:CA、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有利于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此选项正确;B、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如果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瓶口附近的气体因受热膨胀而逸出集气瓶,会导致瓶中空气减少,气压减小,反应后水倒吸的多,测量结果偏大,此选项正确;C、探究CO2性质,应将CO2从下层蜡烛的一端缓慢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此选项错误;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并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此选项正确;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1 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高频考点)(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2Mg + CO22MgO + C3、探究燃烧的条件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灭火的方法(高频考点)(1)清除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
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温和隔绝氧气适用围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火灾自救措施(高频考点)(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身子跑出火灾区。
(3)若是燃气炉灶失火,应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再灭火。
(4)电器或线路失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5)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实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油锅着火锅盖盖灭让油与空气隔绝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隔绝氧气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电线着火先关电闸,后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图书馆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燃烧和爆炸的比较(1)相同点:爆炸和燃烧都需要与氧气接触,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会有明显的放热等。
(2)区别: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急剧燃烧。
3、几种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3)当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充满可燃性气体。
在此环境下。
不能打或打开换气扇,应首先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
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原因。
考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放出热量:如 CaO +H2O=Ca(OH) 2(或Mg +2HCl=MgCl2+H2↑)(用化学方程式举例)(2)吸热反应:如 C+CO2高温2CO (用化学方程式举例)2、能量的利用:①生活上:做饭、取暖等;②工业上:火力发电、冶炼金属等;③航天:发射火箭等;④生产:开山采矿、定向爆炸、拆除危旧建筑等;⑤人体自身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等。
考点5 化石燃料的利用1、化石燃料(高频考点)(1)三大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
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都是混合物。
(2)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有碳元素。
(3)石油: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经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从石油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
(4)天然气①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②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 2O2 点燃CO2 + 2H2O。
【例题】天然气、沼气、煤矿瓦斯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填名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为避免煤矿瓦斯爆炸灾难事故发生,请你任写一条生产中应采取的可行措施加强管理,严禁烟火或提高矿井通风能力等。
2、燃料的充分燃烧(1)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高频考点)(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4)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考点6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定义举例可再生能源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氢能等不可再生能源随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二减少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1)氢能①氢气无毒;极易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2H2O,产物为水(无污染),燃烧放热量多。
②氢气是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③制取氢气的原材料资源丰富,但不能广泛使用,原因是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2)乙醇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有特殊气味且易溶于水,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可再生能源。
(3)目前正在推广或使用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实验解读】探究燃烧的条件1、实验装置甲乙2、实验现象及分析(1)现象:甲图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乙图中白磷在水下燃烧。
(2)分析: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燃烧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燃烧与是否和氧气接触有关;③与④对比,再次说明,燃烧需要有氧气。
3、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者却一不可。
4、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1)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是一组对比点;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是另一组对比点。
(2)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通过液封而隔绝空气,其设计意图是提供可燃物与反应所需的温度但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检验其是否能够燃烧(即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两个条件而控制另外的一个条件)。
5、改进实验由于铜片上的白磷露置于空气中,燃烧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可以让白磷在密闭的环境中燃烧。
【考法探究】考法1: 燃烧条件与灭火方法1.(201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 .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C .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浇水2.(201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 ) A .降低油的着火点 B .让油与空气隔绝C .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 .清除了可燃物考法2:三大化石燃料与新能源1.(2014•株洲)下列说确的是( )A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B .可燃冰就是干冰,主要成分为CO 2C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2.(201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人类未来最理想,也最清洁的能源是( ) A.可燃冰 B.天然气 C.氢气 D.石油液化气 考法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2014·)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从进来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⑴ 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
煤燃烧时排放出 、 (写化学式)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⑵ PM 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 2.5的是 。
A .焚烧秸秆 B .汽车尾气排放 C .太阳能发电⑶ “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 .节约纸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D .尽量乘坐公交车2.(2012西双版纳)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但是,有些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神7”航天服中有废气的处理系统。
原理是用氢氧化锂(LiOH )作为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LiOH+CO Li CO +R ,其中R 的化学式为 。
(4)现代社会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请你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
【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2014•)氢气作为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储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2013·八地)推广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下列标志在加油站不适合粘贴的是( )3.(2013·红河)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天然气B.石油C.煤D.氢气4.(2013·普洱)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B.潮汐能C.石油D.煤5.(2013·)实验室熄灭酒精灯严禁用嘴吹灭,只能用灯帽盖灭。
利用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温度C.隔绝空气D.降低着火点6.(2013·)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应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B.室发生火灾,应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维修沼气池前一定要先做灯火实验D.在教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经常通风换气7.(2012·西双版纳)据报道,某地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树木在火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可燃物B.提供氧气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C.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也能燃烧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9.(2013·)人类正面临着油价上涨、石油短缺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A.利用太阳能 B.砍伐树木作燃料C.利用风能 D.开发核能10.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B.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C.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D.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11. 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B.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C.锌和稀硫酸的反应D.生石灰与水反应12.(201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二、填空与简答13.(2013·红河)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野炊结束后,为防止引起火灾,将燃烧的余烬用沙土覆盖,知识利用了灭火原理的14.(2013·)(2)连续几年干旱,严重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