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任务一
【自学识记】识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文明 遗址名称、种姓制度的内容、佛教创立的时间、人 物、教义等基本史实。
地理环境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 识,描述古代印度的 地理位置,分析那里 的自然条件(气候、 河流)。
充足的水源、肥沃的 土壤、丰沛的降水
2.在图中找出古代印 度的重要城市。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这
劳动人民的 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具有一
精神寄托: 定的吸引力。(麻痹作用)
统治者拥 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它所宣扬的“忍耐顺从”有利于维护
护:
奴隶主的统治,因此被统治者所接受,并大力提倡。
佛教传播路线
古代印度 (公元前3 世纪)
◆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首陀罗
◆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 生背景
任务四
【合作探究】从佛教产生的 背景、教义等方面,分析佛 教迅速发展和传播的原因。
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P13
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社会基础: ,也符合印度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导入
10.某班级排练课本剧,涉及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时,有一
句台词是错误的。它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 步入婚姻殿堂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___亚___次__大___陆__。 2.起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___度___河___流域。 3.遗址: _哈__拉___帕___遗址和__摩___亨___佐__·_达___罗遗址。 4.建国: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_雅___利__安___人在印度北部建立许多小国家。 5.强盛: _孔___雀___王__朝统治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首都__华___氏__城__是当 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A.佛教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 B.佛教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 C.佛教提倡“众生平等” D.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素养解读 历史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直接推理和论证。 下题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为主题,渗透了史料实证的素养观念,目 标是培养借助史料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的能力。 10.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丰富、玄奥和神奇深 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问题思考】 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1)实质:根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下一 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从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中不难看出,它维护的是奴隶主 阶级的利益。所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 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2)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给后来印度社会 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一制度的消极影响在今天的印 度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___亚___次__大___陆__。 2.起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___度___河___流域。 3.遗址: _哈__拉___帕___遗址和__摩___亨___佐__·_达___罗遗址。 4.建国: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_雅___利__安___人在印度北部建立许多小国家。 5.强盛: _孔___雀___王__朝统治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首都__华___氏__城__是当 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A.佛教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 B.佛教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 C.佛教提倡“众生平等” D.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
素养解读 历史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直接推理和论证。 下题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为主题,渗透了史料实证的素养观念,目 标是培养借助史料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的能力。 10.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文明以其丰富、玄奥和神奇深 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问题思考】 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1)实质:根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下一 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从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中不难看出,它维护的是奴隶主 阶级的利益。所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 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2)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给后来印度社会 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这一制度的消极影响在今天的印 度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习题课一等奖课件

25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B
) • A.底比斯 B.华氏城 • C.孟菲斯 D.哈拉帕 • 5.【辽宁阜新中考】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掌握军事和B行
政权力的是(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 C.吠舍 D.首陀罗
13
• 6.【广东深圳中考】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 活。根据古印度D 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 时农民身份的是( )
古代印度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
2.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重难突
• 1.印度种姓制度的破特点和影响
• (1)特点:
• ①界限森严,不同种姓的职业和地位不可逾 越。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 7.公元前6世纪,印D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 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 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则是( )
• A.汉谟拉比 B.图特摩斯三世 • C.哈佛拉 D.乔达摩·悉达多
14
• 8.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中最迷人、同时又是最 神秘的D 文明之一。下列能验证这一观点的有( )
• CA.神化种姓制度 B.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 C.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麻痹人们的斗志
• 3.古印度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 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 不正确的( )
• 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C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B
) • A.底比斯 B.华氏城 • C.孟菲斯 D.哈拉帕 • 5.【辽宁阜新中考】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掌握军事和B行
政权力的是( ) • A.婆罗门 B.刹帝利 • C.吠舍 D.首陀罗
13
• 6.【广东深圳中考】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 活。根据古印度D 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 时农民身份的是( )
古代印度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
2.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重难突
• 1.印度种姓制度的破特点和影响
• (1)特点:
• ①界限森严,不同种姓的职业和地位不可逾 越。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
• 7.公元前6世纪,印D度和中国均产生了对本 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 在中国是孔子,在印度则是( )
• A.汉谟拉比 B.图特摩斯三世 • C.哈佛拉 D.乔达摩·悉达多
14
• 8.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中最迷人、同时又是最 神秘的D 文明之一。下列能验证这一观点的有( )
• CA.神化种姓制度 B.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 C.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麻痹人们的斗志
• 3.古印度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 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 不正确的( )
• 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C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制度森严
B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13.某班级准备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代印度历 史,涉及“种姓制度”时,下面台词中不正确
的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A,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 级。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你认为 它对印度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实质就是严格的等级制度; 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 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位置:
最早文明:国家
国家:鼎盛(最大城市) 古
印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A
11.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开了一
家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
A.婆罗门
C 的等级是( )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2.如果你生活在古代的印度,下列情况中,你最有可能 碰到的是( )
A.那里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粟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3、创立佛教的目的:
获得解脱生、老、病、死 等苦难的办法
4、佛教的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政治目的:)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 姓制度。它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达到“极乐世界”。
如何评价佛教“众生平等”?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背景: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目为的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实质(性质 ): 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归纳:
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 :
制度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社会发展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
:
”,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不拒绝
低②种宣姓传的忍人耐入顺教从。
佛教的传 播:
中 亚
中 国
朝鲜半 岛、日 本
印
度
傣族地区以及斯
里兰卡、缅甸和
泰国等
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基本统一,宣
高种姓男 人
顺婚
你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种姓 不和。
低种姓女 人
高种姓女人
逆婚
低种姓男人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料二: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 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 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 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思考: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5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特料点一::在1.实种际姓生界活限动中森,严瓦尔那地位较高的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
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
2.种姓职业世袭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3.种姓实行内婚
只要我们相爱,种姓不是问题!
目为的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实质(性质 ): 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归纳:
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 :
制度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社会发展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
:
”,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不拒绝
低②种宣姓传的忍人耐入顺教从。
佛教的传 播:
中 亚
中 国
朝鲜半 岛、日 本
印
度
傣族地区以及斯
里兰卡、缅甸和
泰国等
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基本统一,宣
高种姓男 人
顺婚
你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种姓 不和。
低种姓女 人
高种姓女人
逆婚
低种姓男人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料二: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 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 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 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思考: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5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特料点一::在1.实种际姓生界活限动中森,严瓦尔那地位较高的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
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
2.种姓职业世袭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3.种姓实行内婚
只要我们相爱,种姓不是问题!
(名师整理)历史九年级上册《 古代印度》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种姓制度
梵 天 婆罗门
掌管祭祀
(第一等级) 掌握神权
贱民—— “不可接
刹帝利 国王、武士、 (第二等级掌)官管吏军事和行
政权力 吠 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 (第三等级和向)商国业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第四等级)被征服居民
从事农业、构畜成牧业、捕 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 三个等级服务。
• (1)古代文明大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图中学 史
• (1)请分别写出这三幅图片的名称,并说出它们分别代表 了哪三个文明古国.这些地区进入文明古国分别是在什 么时候?
• (2)有人说,这三幅图代表的文明是奴隶社会奴 隶主阶级残酷压迫奴隶阶级的有力见证,你是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 (2)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 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 亚次大陆。 2.河流:印度河、恒河。 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 前1500年左右。 4.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 端外,印度基本上实 现 了统一。首都是华氏城。
森严的种姓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 度”。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婆 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 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 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 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 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 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
个等级?他们分别由什么人组成? • (2)婆罗门——祭司贵族 、 • 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
• 材料二: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 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 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 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 母牛和1头公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这是一位著名的苦行僧,
苦行僧是一种的修练方式,
他曾将右手举向天空近40年, 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
几十年都没有放下手来。
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
1973年他就开始了这种极端 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
的修行,虽然长时间举手最 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
终导致右手变形萎缩,失去 耐力和离欲。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导入新 课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功能。但很多教徒视他为榜
样、神明。
你知道这些苦行 僧来自哪个文明吗? 关于这个文明你还知 道些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文明历程;了 解印度种姓制度;认识佛 教兴起和传播的过程。
2. 通过阅读有关印度的种 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 材料,培养辨证看问题和 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 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材料探 究
材料一:《摩奴法典》规定,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 并三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 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 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 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1头母 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1.有一位婆罗门祭司迷路于森林之中,遇
到了一个低种姓的人,此人见祭司饥饿,
于是提供食物,但是祭司却宁愿饿死也不
肯吃。请问:这个低种姓的人是属于哪一
个种姓?
贱民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 孔雀王朝
前18世纪
婆罗门
古代印度
刹帝利 森严的种姓制度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1.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
B 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2.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D )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1、2、3....8、9、10
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发明阿拉伯数字
相传乔达摩·悉达多在目睹人生的各种苦难之后离家 出走,去探求摆脱苦难的真谛,经过苦修,终于在一个 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创立佛教。
④佛教教义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 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 “苦”,到达“极乐世界”
1.有一位婆罗门祭司迷路于森林之中,遇
到了一个低种姓的人,此人见祭司饥饿,
于是提供食物,但是祭司却宁愿饿死也不
肯吃。请问:这个低种姓的人是属于哪一
个种姓?
贱民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23世纪- 孔雀王朝
前18世纪
婆罗门
古代印度
刹帝利 森严的种姓制度 吠舍
首陀罗
贱民
1.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
B 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2.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D )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兴起、强盛和衰落的过程; 2、理解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影响; 3、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等级,了解种姓制度 的影响; 4、了解佛教的创立、发展和传播过程。 。
1、2、3....8、9、10
阿拉伯数字
印度人发明阿拉伯数字
相传乔达摩·悉达多在目睹人生的各种苦难之后离家 出走,去探求摆脱苦难的真谛,经过苦修,终于在一个 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创立佛教。
④佛教教义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 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 “苦”,到达“极乐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印度和流域文明
印 度 河
印度早期文明: 哈拉帕文化 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入侵 (孔雀王朝、华氏城)
二、森严的等级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 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 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 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 陀罗。
婆罗门(第一种姓) 掌握神权
刹帝利(第二种姓)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第三种姓)
材料二:“我普度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 ,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
1.我是谁?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该宗教起源于何 时何地? 2.该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为什么该思想 提倡“修来世观念”? 3.该宗教得到哪些人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他们会支 持该宗教?
佛教的传播
印度
中亚
中国
朝鲜 日本
1.该国是哪个国家? 2.为什么该少女会被烧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规 定的? 3.该男子祖先是理发师,那该男子属于哪一等级? 被烧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级? 4.该制度合理吗?其实质是什么? 5.该事件说明什么?你认为该制度是否该继续存在 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发主:创经:时:立展张典间者:公《元众大公 乔 )前生藏元 达3平经前 摩世等》6·悉纪世、,达开纪忍分多始耐为(外服经释传从、迦,律牟逐、尼渐论、成三佛为藏陀世界性的宗教 :。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种姓)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 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婆罗门
刹帝利
1.种姓制度的特点:
1)等级分明,界限森严; 2)职业世袭; 3)实行种姓内婚制。
吠舍 首陀罗
2.种姓制度的影响:
严重地阻古代印 度社会的发展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材料一:2006年某国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 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 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
自学指导
1、快读课本P10,划出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了解早 期文明历程; 2、快读课本P11页,划出哪些人入侵古印度建立了国 家,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及首都; 3、快读课本P12最后一段,划出古印度的等级制度、 制度内容(提炼四大等级及职责); 4、快读课本P13第一段,划出种姓制度的特点; 5、快读课本P13第三子目,划出佛教产生的时间、创 始人、教义,了解向外传播的时间、方向。
梵 文 史 诗
内容:雅利安人神话传说、社会生活和对外扩张的情景。 地位:世界文学瑰宝
连线题
印度 埃及 中国 巴比伦
甲骨文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印章文字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河 流域文明
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孔雀王朝
古
代 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代印度
1. 了解古代印度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 2. 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及其传播路
线。(重点) 3. 明白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
的历史见证。(重难点) 4. 总结学习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难点)
本课摘要
• 一、课前提问(3分钟)
• 1、《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法典的实质是什么 ?
印
度
时 间 公元前6世纪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
教 义:众生平等
传 播:向北、向南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古代印度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 2、汉谟拉比统治措施及影响; • 3、两河流域的典型代表及文明成就;
• 二、导入和预习(5-7分钟) • 三、新课探究(20分钟) • 四、限时训练(10分钟)
作业评讲
一、选择: 1——5 DDDCB 6——11 ABDBB 二、非选择题 (1)奴隶主阶级;两河流域; (2)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主国家;制定《汉谟 拉比法典》;他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他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 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东南亚
斯里兰卡(锡兰 )
地理位置
早期文明
古 代 印
文明历程 雅利安人入侵 鼎盛时期
度
种姓制度 文明成果
佛教
限时训练
《学练优》8—9页 选择:五分钟(共9道,18分) 大题:11题 五分钟(共12分)
8分、2分、2分
优秀:30 良好:28 及格:26
审题认真需圈划,日积月累变学霸。
四、《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