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4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
急性脊髓炎是各种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青壮年居多。
男、女患病机会相等,无性别差异。
预后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及合并症的情况。
累及脊髓节段长且弥散者,完全性瘫痪6个月后EMG仍为失神改变,预后较差。
二、临床表现:(一)运动障碍:早期常表现脊髓休克;休克期的恢复: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部分肌力恢复(远端开始)。
(二)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感觉过敏区/束带状感觉异常。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大小便潴留、失禁;病变节段以下皮肤干燥,少汗或无汗,皮肤营养障碍。
(四)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病变水平以上发作性的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等。
三、检查:1、周围血象:白细胞轻度增高、多数正常2、脑脊液(CSF):多数病人动力学检查提示椎管通畅、白细胞轻度增高、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
3、X线脊柱平片:无明显异常,对脊髓炎本身诊断意义不大。
4、磁共振(MRI):早期能够显示急性脊髓炎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四、治疗: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早期诊断,尽早治疗,精心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预后很重要。
(一)药物治疗:1、皮质类固醇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2、大量免疫球蛋白;3、抗生素;4、B族维生素。
(二)康复治疗:主要目的是促进肌力恢复,防治肢体痉挛及关节挛缩。
(三)护理:急性脊髓炎的护理极为重要:1、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瘫肢保持功能位。
2、骨隆起处放置气圈,按摩皮肤,活动瘫痪肢体。
3、皮肤发红用70%酒精轻揉,涂3.5%安息香酊;褥疮局部换药,加强营养;忌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4、排尿障碍行留置导尿,预防尿路感染;吞咽困难应放置胃管。
五、预防:认真的病情观察是十分重要的,以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
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常规
1、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观察患者感觉、运动、自主神
经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注意病变的部位、水平面的变化及二便情况。
3、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功能位,做好功能锻炼,促
进血液循环,轻症患者可根据病情适当在室内活动。
4、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麻痹等情况,提
示上升性脊髓炎的发生,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
备。
5、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激素、免疫球蛋白、镇静药的药
效及不良反应。
6、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富含钾、
钙的蔬菜水果,戒烟酒。
7、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安慰及支持,指导患者放松心
情,减轻心理负担。
8、指导或协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多饮水,做好皮肤及管
道的护理,防压疮、失禁性皮炎、冻伤、烫伤以及尿路感染。
9、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管
路、深静脉血栓及误吸风险,给予相应的照护,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10、指导患者出院后稳定情绪,减少疲劳和创伤,防止复
发。
遵医嘱服药,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王**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一、概述急性脊髓炎是指各种自身免疫反应(多为感染后诱发)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改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为病损平面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
二、病因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后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也可能与疫苗接种、遗传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此外,支原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如狂犬病疫苗、牛痘疫苗等)、受凉、过劳、外伤等也可能成为诱因。
三、症状1、运动障碍急性脊髓炎发病迅速,常在数小时至 2 3 天内发展为完全性截瘫。
脊髓休克期,肢体为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脊髓休克期一般持续2 4 周,之后肢体逐渐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
2、感觉障碍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消失,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等。
感觉缺失平面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尿潴留,膀胱无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
随着病情的恢复,膀胱容量逐渐缩小,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此外,还可出现大便秘结,损害平面以下皮肤干燥、无汗等。
四、诊断1、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症状、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包括肢体的运动、感觉、反射等。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3、影像学检查(1)脊柱 MRI:有助于明确脊髓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2)脊髓造影:对于 MRI 检查禁忌或结果不明确的患者,可进行脊髓造影检查。
4、电生理检查包括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有助于判断脊髓的功能状态。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

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急性脊髓炎诊疗指南【概述】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亦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myelitis),是指一组病因不明的局灶性脊髓炎性疾病,呈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明确的脊髓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Sj6gren病、结核、梅毒等脊髓损害均为特异性骨髓炎,不属本节范畴。
迟发型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等称脊髓病。
【临床表现】临床多为急性,症状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进展至高峰;或呈亚急性,症状在1~2周内达高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全年散在发病,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
(一)先驱症状病前1~4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或有外伤、疲劳受凉等诱因。
部分患者先有腰背痛、束带感或根性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先驱症状。
(二)脊髓症状因脊髓病变累及的节段和范围不同,其症状和体征各异。
脊髓全长的任何节段均可受累,以胸段最常见(74.5%),其次为颈段(12.7%)和腰段(11.7%)。
胸段尤其T3~s节段最易受损,因其处于血管供应末端。
病变范围多侵犯脊髓几个节段的全部结构,称为横贯性脊髓炎;亦可为局灶性,病损只累及部分脊髓结构,呈半侧脊髓分布,出现脊髓半侧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前动脉分布或脊髓后柱分布。
病变逐步向上发展者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以胸段损伤为例,急性脊髓炎的常见症状有:1.运动障碍起病初期为两下肢无力,行走困难,迅速发展成完全性截瘫,两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足跖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此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脊髓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的程度、速度和有否并发症。
急性脊髓炎简介

急性脊髓炎简介这是一个关于急性脊髓炎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3个(含子类)。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指由于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源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诱导的脊髓灰质和(或)白质的炎性病变。
临床特征为病损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临床上虽有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表现形式,但病理学上均存在病变区域神经元坏死、变性、缺失,白质中血管周围髓鞘缺失,炎性细胞渗出,胶质细胞增生等改变。
急性脊髓炎包括急性前角灰质炎和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又分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一般所说急性脊髓炎是指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脊髓白质的脱髓鞘性病变或坏死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急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可能与炎性脱髓鞘疾病有关。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以病变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
病因不明,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2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可能与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包括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种后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等临床综合征。
由于胸段脊髓(T3~5)血液供应不如其他脊髓节段丰富,最易受累。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本病可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以胸髓(T3-5)最常见,其次为颈髓和腰髓。
可能因病毒直接感染或感染后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所致。
常见发病诱因是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劳累、负重或扭伤等。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
主要病理改变为脊髓的炎症、脱髓鞘及坏死。
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
本病起病较重,首先表现为背痛、腹痛、腰背束带感,继之很快出现下列表现:"截瘫"损害平面以下肢体肌肉无力或瘫痪。
《急性脊髓炎》PPT课件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背根)根丝,含感觉性神经纤维
每一脊髓节 的前根和后根的 外侧端在椎间孔 处合成一条脊神 经,经相应椎间 孔离开椎管。
精选ppt
4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 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共31个节段:C 8节、T 12节、L 5节、S 5节、CO 1节。 马尾:腰、骶、尾神经根在椎管内几乎垂直下 行,围绕终丝周围精选形pp成t 马尾状结构称之。 5
功能:传导痛觉和温度 觉。
纤维定位:前外侧→背 内侧:骶、腰、胸、颈。
精选ppt
12
位于前索、脊 髓丘脑侧束的前内 侧。
⑷脊髓丘脑前束:
后角固有核(主要 对侧、少量同侧) →白质前连合交叉 (同侧不交叉)→ 脊髓丘脑前束→丘 脑
功能:传导粗略触 觉和压觉。
纤维排列:与脊髓
丘脑侧束相当。
精选ppt
13
→延髓的薄束精核选pp、t 楔束核
10
功能:向脑传导 本体感觉——来 自肌、腱和关节 等处的位置觉、 运动觉及振动觉 和精细触觉—— 辨别两点距离和 物体的纹理粗细 等。
纤维排列:内→
外:骶、腰、胸、
颈
精选ppt
11
⑶脊髓丘脑侧束:
位于外侧索的前部、 脊髓小脑前束的内侧。
对侧后角固有核→白质 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 侧束→丘脑。
脊髓反射:通过脊髓装置所完成的反射
躯体反射:是指一些骨骼肌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如膝反射
屈曲反射:
内脏反射:
竖毛反射、排尿精选反ppt射、排便反射等。
16
四、脊髓的功能
3.低级中枢
排尿、排便、性功能活动、血管舒缩中枢 瞳孔散大中枢——C8、T1侧角
课件:急性脊髓炎

治疗2
防治并发症 1.呼吸支持 2.防治褥疮 3.防治尿路感染 4.预防肢体挛缩畸形
概念
急性脊髓炎是指累及整 个脊髓或几个节段的急 性非特异性炎症。
脊髓位于椎管内,发 出31对脊神经根。 有2个膨大:颈膨大 和腰膨大。
成人脊髓全长 42~45cm.
脊髓血供情况:
椎动脉
第九肋间根动脉
第三腰椎根动脉
病因
病因未明 1.可能是病毒感染 2.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
病理
1.胸髓最常受累
辅助检查
1周围血象:早期白细 胞可正常或稍高
2.脑脊液化验:细胞和 蛋白可轻度增高或正常
诊断
1.急性起病
2.病前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 史
3.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
4.脑脊液检查可有轻度的蛋白 细胞升高
鉴别诊断1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1.感觉障碍轻、呈末梢型 2.少有尿便障碍 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病例讨论
• 男性,16岁,因发热3天,尿潴留1天入 院,入院第3天热退,但逐渐出现呼吸 困难,痰咳不出来,氧饱和度逐渐下降, 四肢无力,查体显示:神清,呼吸困难, 呼吸动度极弱,四肢肌力达0级,从颈 部以下,痛觉几乎消失,病理征未引出。
• 问:1。定位在何处? • 2。还可能存在什么体征?
2.脊髓充血、水肿、灰白质界限不清、 点状出血
3.镜下:软脊膜充血、炎细胞浸润、 神经细胞肿胀、变性、消失、神经纤 维脱髓鞘,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
4.晚期:脊髓软化、囊肿、空洞、萎 缩、胶质增生
临床分型
1.横贯性脊髓炎 2.上升性脊髓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床表现
特点: 1.急性起病 2.青壮年多见 3.病前常有感染史
急性脊髓炎

上
缘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 感觉恢复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⑶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充盈过度→充盈性尿失禁 后期:膀胱容量缩小→300~400ml→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肿、指甲松脆和
角化过度等。
四、常见类型: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侵犯几个节段的所有组织) 最常见 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病变迅速上升累及延髓)
六、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迅速进展为脊髓完全横贯性
或播散性损害,常累及胸髓。病变水平以下运动、
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结合脑脊液和MRI检查
可以确诊。
七、鉴别诊断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2.脊柱结核或转移性肿瘤
3.脊髓出血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1)病前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病原菌经血行或邻 近组织蔓延至硬膜外形成脓肿 (2)在原发感染数日或数周后突然起病
遗留后遗症。 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预后差,短期内 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成人用量,0.4g/kg/d,静滴,3-5天 (3)VitB族,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 (4)抗生素 预防和治疗泌尿道或呼吸道感染 预防出血性坏死发生
(5)α-甲基络氨酸(AMT)
2.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可发生呼吸肌麻痹,轻 度呼吸困难可用化痰药和超声雾化吸入,重症呼吸困难应及 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用人 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
⑴ 运动障碍: 早期出现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 消失,无病理征。
休克期多为2~4周或更长,脊髓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及尿
路感染和褥疮者的休克期较长。 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治疗
无特效治疗。主要是精心护理、防治并发症及 促进功能恢复。 1.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针对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有 关的非特异性炎症 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V)——强的松(PO) (2)免疫球蛋白 0.4g/kg ﹒ d,3-5天 (3)VitB,能量合剂 (4)抗生素 预防和治疗泌尿道或呼吸道感染
1/3能行走,但步态异常,尿频、便秘,明显 感觉障碍
1/3持续瘫痪,伴尿失禁。
二、病理
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胸髓(T3-5)最 常见。通常局限于1个脊椎节段,多灶融合 或脊髓多个节段散在病灶较少见。
肉眼见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 血或有炎性渗出物,切面见脊髓软化、边缘 不整、灰白质界限不清。 镜下髓内和软脊膜的血管扩张、充血, 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 胞为主,灰质内神经细胞肿胀、碎裂和消失, 尼氏体溶解,白质髓鞘脱失和轴突变性,病 灶中见胶质细胞增生
第二节、急性脊髓炎
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 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 性横贯性脊髓损害 三大临床特点: 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
一、病因
不清。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如感染后 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 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多数患者在 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感、发热、腹泻等 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抗体,脊髓和 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变 态免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的
感染。高颈位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尽早 行气管切开或人工辅助呼吸。
八、预后
本病若无严重并发症,通常在3~6个月内可恢 复到生活自理。 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受累的脊髓节段较长且弥漫者预后较差
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差
上升性脊髓炎预后最差
l/3基本恢复,只遗留轻微感觉运动障碍
(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 起病急骤,病变在数 小时或1-2日内迅速上升到 延髓,瘫痪由下肢迅速波 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 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呼吸肌瘫痪,甚至导致死 亡。
临床表现
上升性脊髓炎及脊髓总体反射的出 现均提示 预后不良。
四、辅助检查
1.腰穿 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 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 化物正常。 2.影像学检查 脊柱X线平片正常 MRI典型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 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 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有的病例可始终 无异常。
六、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 1.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2. 脊柱转移性肿瘤或结核 3. 脊髓出血 4. 视神经脊髓炎 5. Guillain-Barre syndrome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病前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病原 菌经血行或邻近组织蔓延至硬膜外形成脓肿。 在原发感染数日或数周后突然起病 出现头痛、发热、周身无力等感染中毒症 状,常伴根痛、脊柱叩痛 血WBC增高,CSF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明显 增加,CT、MRI有助于诊断。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尿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 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 失禁;
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 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 源性膀胱。 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 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
临床表现
• 病情严重时,轻微的刺激(膀胱充盈, 足底、大腿内侧或腹壁受压等)均可 引起强烈的肢体屈曲痉挛,出汗、竖 毛,重则血压升高和二便自动排出等 症状,称为脊髓总体反射。
2.脊柱结核或转移性肿瘤
脊柱结核常有低热、纳差、消瘦、萎靡、 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其他结核病灶,病变脊 柱棘突明显突起或后凸成角畸形,脊柱X线可 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和椎旁寒性脓肿阴影。
转移瘤X线见椎体破坏,如找到原发灶可确 诊。
CT、MRI
3.脊髓出血
脊髓外伤或血管畸形引起
起病急骤,迅速出现剧烈背痛、截瘫和 括约肌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流行病学特点 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无 性 别差异,散在发病。 2.前驱症状:(病前数日或1~2周) 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 可有受凉、过劳、外伤等诱因
3.发病情况: 起病急,常在数小时至2 ~ 3天内发展 至完全性瘫痪 4.首发症状: 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根痛 及束带感
5.典型症状 (1)运动障碍 早期常见脊髓休克:截瘫、肌张力低、 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2-4周或更长,脊髓 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褥疮者较 长 恢复期肌张力渐增高,腱反射亢进、 出现病理征、肌力逐渐恢复
2. 感觉障碍 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 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 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 动功能恢复慢。
CSF为血性,脊髓CT可见出血部位高密 度影,脊髓DSA可发现脊髓血管畸形,MRI
4.视神经脊髓炎:为多发性硬化的一种类
型。除脊髓受损的表现外还有视力的损害。
AIDP与脊髓炎的鉴别要点
病史 全身反应 起病形式 症状体征 运动障碍 四肢、对称性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感觉障碍 末梢型感觉障碍 括约肌障碍 较少出现 辅助检查 CSF 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电生理 NCV减慢 F波潜伏期延长 其他 可有颅神经损害 AIDP 病前感染史 轻(低热) 急(天) 急性脊髓炎 病前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轻(畏寒、低热) 急(小时) 脊髓休克期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逐渐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常见,早期出现 蛋白细胞轻度增高或正常 失神经改变
图1 颈髓矢状位T2WI像:C1~T1水平脊髓中央可见梭形高信号,相应段脊髓增粗. 图2 与图1同一病例:经积极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仅可见点片状融合病灶. 图3 胸髓矢状位T2WI像:T3~T6水平脊髓段腹侧可见条状高信号.
五、诊断
1、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2、急性起病,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伤 的症状和体征 3、脑脊液压力正常,无椎管阻塞,细胞 数及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