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6)《传记阅读》学案(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重难点06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6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6 传记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建议用时:60分钟)1. 文言文阅读试题分为两类:1.历史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文学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其中,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文言实词,文学散文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文言虚词。

2.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材料选择更加广泛,由过去基本取材于二十四史,扩大到其他各类文本,尤其是纪事本末体史书。

涉及政绩、谏诤、廉洁、经济、民本、治学、读书、孝道、修身等方面。

3.题型注重对文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把握、对作者写作目的、思路把握的考查。

一、阅读技巧1.先通读全文,由选择题协助,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进行推导。

4.需要读懂材料,并审清题干要求,立足文本内容,从文中找出信息。

二、归纳要点,概括中心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一、【2022·上海杨浦·高三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齐国佐不辱命①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齐侯使宾媚人②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

”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传记讲评阅读指导删减版文库素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传记讲评阅读指导删减版文库素材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⒈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 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
《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知道举隅》和《略读指导 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
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 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格所外见高的兴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 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 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 《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 普文章等。
新闻
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 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基本结构: 标题题——导导语语——主体体—— 背景景——结语 。
传记
是一种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以记 人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再现真实存在的历史与现 实生活中的人物。
文体特征:借助具体事例和典型细节来展示 传主的个性特性征特征与精精神风神貌。风貌
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
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
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
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方法点拨
㈠ 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㈡ 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

(完整版)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完整版)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传记中传主的精神品质;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3、探讨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实用类文本传记中“筛选整合及概括要点”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导语:阅读传记,可以追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可以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可以探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可以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还可以观照历史的沧海桑田,社会的光怪陆离,丰富你的阅历,陶冶你的情操,提升你的识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高考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阅读和答题方法。

一、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

三、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1、写什么?(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 、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项目背景作为一种实用的阅读技巧,人物传记是高考语文阅读的热门题型之一。

针对高考考生,我们提供了一份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复习教案,旨在帮助考生提高人物传记阅读技巧,从而更好地备战高考。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读懂人物传记的关键技巧•学会运用人物传记知识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达到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要求教学内容人物传记的特点和结构•人物传记是以人物为主要叙事对象的文学形式;•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包括人物生平的起承转合、成长历程、成就等;•人物传记的风格多样,有记叙、描写、议论等不同形式。

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1.选择对应题型的适当篇章: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人物传记对应不同的题型,考生需要针对题型做出精准的选择;2.阅读文章标题和导语:标题和导语通常可以帮助考生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阅读提供指引;3.掌握信息筛选的技巧:考生需要通过快速阅读文本,筛选出和题目相关的信息;4.细节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一些细节部分的信息理解和推断,考生需要针对题目对文章进行有目的的重读和思考;5.运用语境分析:很多情况下,考生需要借助上下文环境,推断一些词语、句子的词义和语境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人物传记的实际应用在高考语文阅读过程中,考生需要灵活运用人物传记相关知识,具体应用包括:- 对比并联:利用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联想,更好地理解、推断文章内容;- 公式化推理:根据人物传记中的人物生平、成就等信息,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元素,进行公式化推理; - 对比文本和主题: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人物传记中的文本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与理解的敏锐度。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人物传记短文案例,从整体上向学生介绍人物传记的特点、结构和风格;•演示:以高频考点为例,对题目类型进行演示,让学生巩固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互动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2)实用类—传记导学案(无答案)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2)实用类—传记导学案(无答案)

现代文阅读(2)实用类--传记李仕才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二——行文艺术的品鉴【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类阅读文本的种类以及特点。

2. 分析人物传记阅读文本的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用15分钟时间扎实完成自主学习,了解传记类阅读相关知识。

2.在预习的基础上,30分钟完成导学案的探究案,并能及时巩固,强化训练。

一、知识链接:考点解读行文结构,是写文章时,依据的框架结构形式。

如开头,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逐步深入。

结尾,可以"回味无穷",也可以"大力号召"。

文中的层次和段落安排,过渡和照应如何考虑的,引用内容如何安排,名人名言用在何处等。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阅读下面一篇人物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粽子包装的奢华苗头杨冰栾磊端午已过,但粽子包装过度的现象仍可一说。

与往年不同的是,不少超市的柜台上摆出了包装精美的高价礼品粽子,如同每年月饼上市一样,端午节的粽子包装升级,价格上涨。

有些酒店甚至推出了买粽子赠送葡萄酒等礼品的活动,象月饼一样,端午粽子渐露“奢华”苗头。

节前在青岛市一些超市可以看到,很多盒装、袋装或是包装精美的礼品粽摆上了柜台,一袋800克的粽子大约15元,而那些盒装的多在20元以上,除了传统的肉粽、豆沙粽外,一些商家还推出了干贝、鲍鱼等馅的粽子,价格也贵得惊人。

在超市里粽子包装、馅料升级的同时,岛城的不少酒店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粽子,其中很多粽子的赠品价格不菲,某酒店推出了十只礼品装的粽子,每盒售价188元,并且赠送盐水鸭一只和澳大利亚产葡萄酒一瓶。

虽然花样翻新,但还是变相的过度包装与搭配包装。

这很容易让人从中看见月饼包装的影子,其原因自然是利益驱使。

首先,这是粽子所扮演角色发生变化后的结果,近年来,棕子渐成了一种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既然是礼品,就得讲究包装,你总不能把粽子放进塑料袋,然后提着走亲访友吧?其次,至少到目前为止,端午节只有粽子这一种时令食品。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强化一 传记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六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 强化一 传记阅读课件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 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 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 出来调解、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兼课的名流颇多,大多 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有黄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 常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几本常读之 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 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 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
案例一 忽视审题
【试题】(2009 年广东卷)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 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 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僻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 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 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 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要重点关注:文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传主的事 迹和精神,对人物的评价;传记真实的要求;对写作手法及价 值的思考;阅读的启示。
【真题示范】(2011 年广东卷) 梁宗岱①先生
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 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你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 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 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 黑暗。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 堂。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他笑着过生活。我们许多人, 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 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 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 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 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1)实用类—传记导学案(无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1)实用类—传记导学案(无答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现代文阅读(1)实用类--传记李仕才实用类人物传记文本阅读之训练案【学习目标】 1.了解传记类阅读文本的种类以及特点。

2. 分析人物传记阅读文本的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用15分钟时间扎实完成自主学习,了解传记类阅读相关知识。

2.在预习的基础上,30分钟完成导学案的探究案,并能及时巩固,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

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

”“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2019 2020年高考语文传记类的文言阅读方法教案新人教版

2019 2020年高考语文传记类的文言阅读方法教案新人教版

1 / 52019-2020年高考语文传记类的文言阅读方法教案新人教版一、传记体文言文的选文特点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xx作品。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2.从内容上说,选文主人公多为正面形象。

选文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二是职官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

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三、解题方案:三次审读,完成解题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2 / 5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再读文章、推断文意。

1、方法: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要素:弄清叙事脉络,即何人在何地做了何事,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语言: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完成答题。

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2、信息题: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

四、补充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升降的词语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转、调、徙、补、改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6)《传记阅读》学案(Word版,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2分) 导学号00774084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

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

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

她感到恐怖。

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流浪生活。

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她命运的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

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

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

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

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

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

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同。

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

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

比如张爱玲,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

五四时的涂女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

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一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

拿这句话来概括萧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

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逶迤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

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写的细致、明丽和新鲜。

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

他认为作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意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

萧红同聂绀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

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

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①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

(徐晓红《论萧红的小说创作》)②《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对“生”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

……阅读萧红的作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

(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 1.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萧红写作“自由的风格”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B) A.萧红的小说有别于传统的叙事模式,是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B.《生死场》是表现民族苦难的,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激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

C.萧红的小说大多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自传小说的特点。

D.萧红认为小说没有一定的范式,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作品也是各式各样的。

[解析]“《生死场》表现民族苦难”主要是从萧红作品内容出发,“激发、增强读者的忧患意识”则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谈阅读萧红作品的感受,这些表述均不符合题干中所说的萧红写作的“自由的风格”。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DE)A.萧红认为“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所以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形象为主,并予以批判,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B.萧红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多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深受左翼政治思想的影响,使她的写作更多地关注底层的穷苦人民。

C.萧红和许多女作家一样,并不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行创作,因为她们想要尽可能冷静客观地叙述,以避免过多融入自己的私人感情。

D.萧红的作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除了超前的文体风格外,主要还在于她作品中所描写的苦难和“自强”的渴望,会促使今天的人们奋进。

E.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是因为她左翼作家、女作家的身份,但更是因为她超越了这些身份,最终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魅力。

[解析]A“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形象为主”没有依据。

B原文只说受到左翼思想的影响,但不能称之为“深受”,尤其是后来“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

C萧红是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行创作的。

3.为什么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答:__示例:①因为她是唯一兼具穷人视角与女性视角的作家。

②她的创作不像左翼文学作家那样受意识形态的规训,也没有其他作家的文人气。

③她的小说兼具女性的纤细与非女性的雄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

④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⑤她是少有的过着贫穷、流浪生活的作家。

⑥她的文学创作是献给穷人和妇女的。

__[解析]4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

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本题共3小题,12分)导学号00774085“中国动物保护会”的创办者:吕碧城吕碧城幼时就喜欢歌咏自然,稍长就注意到动物的苦境而生出对屠杀动物的反感。

她特别欣赏“成汤之开猎网”、仲尼之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以及“大夫无故不杀羊”的古制。

她认为,真正明了不杀生真意的,在佛教。

佛教自西土东渐,带来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众生平等和不杀生。

一般俗见,以为吕碧城中年以后受佛教思想影响,又逢世事巨变,才转求佛教净土世界,开始护生弘法。

殊不知,吕碧城主张不杀生主义乃是持守一种正义观,实从同情物类始。

吕碧城虽精研佛学,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佛徒,她不斤斤于求个人的福报。

她所倾心的,是深刻地同情物类、以非杀为实现公义基础的佛学。

吕碧城1928年在瑞士,看到英国《泰晤士报》上刊登该国“皇家禁止虐待牲畜会”(RSPCA)的告示,知道该团体乃是“同情于可怜无告之牲畜”之组织,很感兴趣。

她了解到RSPCA的主旨在于防止人虐待家养动物,目的在于增进动物福祉,而不禁止人们食用,于是马上从瑞士“驰牍讨论”。

她在“致伦敦禁止虐待牲畜会函”中,表达了彻底同情动物的立场:“吾人类误于强权即公理之谬说,认牲类为上帝赐予人类之食品。

予认此事为世界文明重大之羞耻。

”吕碧城之所以有如此彻底的立场,与她受到传统仁恕之道的训育和佛学熏陶有关。

以吕碧城的见识,她当然知道要人类达到完全停止肉食的程度极其困难,因而她希望在宰杀动物的具体做法上能够尽量减少其痛苦。

既然无法制止屠杀动物,就应该尽量减少动物在被屠宰时的痛苦。

这位彻底怜悯动物境遇的中国女性认为,人类在因病需要手术时,必先施行麻醉,然后可以手术,“兽类同此血肉,同此痛苦与感觉”,在屠宰前使用麻醉方法使之失去知觉是人道的。

她专门比较几种方法,认为煤气致晕的方法,先致牲畜于无知觉,再行屠宰较为合理。

况且“倘屠场采用此法,较用药为经济。

”当吕碧城听说美国芝加哥市已经采用免除痛苦杀牲方法,又立即致函美国芝加哥屠牲公会,询问何种“最新文明法”能使兽类失其知觉而无痛苦。

她赞同“皇家禁止虐待牲畜会”复函中提到的以“弹药包”枪击到牲类脑中,使其迅速失去知觉之法,“决计为国人”创立“中国动物保护会”。

她在“谋创中国动物保护会缘起”中发出宏愿,“吾生有涯,世变无极,惟以继续之生命,争此最后之文明,庄严净土,未必不现于人间。

虽目睹无期,而精神不死,一息尚存,此志罔替。

”(《笺注》)此后余生,吕碧城为争取普惠天下达于“无辜兽类”的仁慈、良知和正义,付出了极大心血。

1933年,吕碧城从瑞士回国,开始积极斡旋成立爱护动物协会。

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与精神面貌开放而进步,社会名流与国家机构官员都很支持,呼应者众多。

5月,中国保护动物会在上海成立。

1935年10月4日,中国保护动物会在上海举行征求宣传大会,参加者众多,活动安排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是,这一天“停屠一天”。

吕碧城认为,对待动物的仁慈之心,是发展健全的人性、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在这一点上,吕碧城与弘一法师及丰子恺见解相同。

1929年,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第一集出版后,吕碧城很喜欢这一鲜明地倡导慈悲万物的新式漫画,很快将之译为英文出版。

在人与动物关系上,吕碧城少偏见而常怀平等之心。

她尝言自己是一名世界主义者,对东、西文化思想中的善和良知,她都能够同情理解。

她为“中国动物保护会”设立的目标,是要达至天下同善,“虽谋设于中国,而成效期于世界,无畛域之见也。

”她承续了女性教化的传统,所主张的良知和仁恕之道,在她的护生思想里占有很重的分量。

吕碧城后半生游历欧洲、美国,以记者身份观察西方世界,传播新知。

她所关切的,都在促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而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在吕碧城看来就是良知和怜悯心的觉醒。

(节选自2017年1月6日光明网,有改动)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B)A.吕碧城爱护动物出于天性。

她幼时就喜欢歌咏自然,稍长就注意到动物的苦境而生出对屠杀动物的反感,特别欣赏爱护动物的古制。

B.吕碧城主张不杀生主义。

中年以后,她之所以转求佛教净土世界,开始护生弘法,是因为世事巨变中受到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