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文意的途径

合集下载

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技巧

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技巧

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技巧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在语文考试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更是我们获取知识、理解世界、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很多人在阅读理解方面感到困惑和吃力,不知道如何提高。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实用技巧。

一、广泛阅读,积累知识阅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

我们要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无论是文学作品、科普文章、新闻报道还是历史传记等,都可以涉猎。

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体、风格和主题,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仅仅追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

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反复阅读,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

同时,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悟、思考和疑问,这有助于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掌握阅读方法1、略读略读是快速浏览文章,了解其大致内容和结构。

在略读时,我们可以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以及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和句子,如“总之”“综上所述”等。

通过略读,我们能够迅速判断文章的主题和重点,为进一步的精读做好准备。

2、精读精读是对文章进行细致、深入的阅读。

在精读时,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同时,要思考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逻辑关系。

3、诵读诵读对于培养语感和理解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通过大声朗读文章,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三、提高词汇量丰富的词汇量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单词,必然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可以通过阅读词汇书籍、背诵单词表、利用手机 APP 等方式来扩充词汇。

同时,要注重词汇的运用,将新学的单词运用到写作和日常交流中,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脉络。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方法1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方法一、阅读是关键一般来说,学生做阅读理解时有两种情况,有人习惯先看阅读材料再看题,有人习惯再看题,再返回来看阅读材料,这两种都是找到答案的途径,但就我对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情况的了解,一般来说,我认为先看阅读材料比较好,因为仔细研读阅读材料,整体感知阅读材料内容,这是解答阅读题的至为关键的第一步。

研读阅读原文,整体感知原文是因为所有阅读理解习题的答案都是显现或隐藏在原文之中的。

这是解答阅读题的一个总原则。

如果有了这样清醒的意识,那么在解答问题时就不会担心找不到答案了。

反之,你先看题目,再去阅读材料,做题目就会受到先入为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全局上把握这个材料,尤其对一些要求你正确理解和判断全文意思的题,就更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

因此阅读是解题关键的第一步,这一步不可忽视,更不能省去。

读懂原文,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会出现答偏、答漏、答反、答错的现象。

阅读完语段,要能明确主题及的爱憎感情;对文中的语句只有在整体感知、领会文章立意、把握文章要领的基础上,才可能准确解答。

二、抓重点词句的解读试卷中经常会有对文中关键词语意思或找近义词、反义词的题目,我们一般要从该词字面和上下文相结合,来准确解答。

当出现对关键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时候,可从两个方面来思考,第一是结构方面,第二是内容表达方式方面。

从结构方面,要明确句子所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相同。

比如,一般说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处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则是或强调突出,或呼应上文、或承上启下,处在文章的结尾,往往有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等作用。

从内容表达方式方面,句子若是使用了修辞手法,可从修辞手法的作用方面来解答,比如采用比喻、拟人的句子是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为了强调,采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是为了增强文章气势等。

当试卷中出现写阅读原文感受或启示的题目时,我们应该能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再结合原文的题目或关键句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言文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文言文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文言文的研究方法与途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研究文言文,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文言文研究的基础,通过查阅古籍、文献资料,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思想以及受到的影响等。

在进行文献研究时,需要耐心查找古籍,细致阅读文献,分析古文的用词、句法、修辞手法等,从而对古代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对比研究法对比研究法是通过对比不同的古代文学作品,寻找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深入研究古文的特点。

可以对比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不同作者的作品,对比不同体裁的作品等。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三、修辞分析法修辞分析法是研究文言文修辞手法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词的用法、修辞手法等,揭示作者的意图和审美追求。

修辞分析法需要研究者对各种修辞手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够辨别、解释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

四、文化背景研究法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研究法侧重于通过研究古代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解读文言文的内涵和外延。

在进行文化背景研究时,需要注重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细致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中的意蕴和思想。

五、对应现象研究法对应现象研究法是将文言文作品与当代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对照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古今文化现象的异同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作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对应现象研究法需要研究者具备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通过以上几种研究方法和途径,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研究文言文。

当然,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有时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此外,研究文言文还需要学者具备扎实的古代文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深化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

总之,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修辞分析法、文化背景研究法和对应现象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文言文,并将其价值和意义传承下去。

阅读理解中的关键词识别技巧

阅读理解中的关键词识别技巧

阅读理解中的关键词识别技巧关键信息项:1、阅读理解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键词的定义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键词识别的方法与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关键词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关键词对理解文意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练习与实践关键词识别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评估关键词识别效果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阅读理解的类型11 文学类阅读理解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其特点在于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意象多样。

关键词往往与主题、情感、人物形象等相关。

111 科技类阅读理解涵盖科学研究报告、技术说明等,语言严谨、逻辑清晰。

关键词多为专业术语、实验数据、研究结论等。

112 社科类阅读理解例如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章,注重观点阐述和论据支持。

关键词通常是核心概念、观点表述、重要事件等。

2、关键词的定义与特征21 关键词的定义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反映核心思想或关键信息的词汇。

它们在文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理解文意起到关键作用。

211 关键词的特征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文章的主题或重点内容。

高频出现,在文中多次出现以强调其重要性。

独特性,与其他词汇相比更能突出文章的特色。

3、关键词识别的方法与步骤31 浏览全文快速阅读文章,获取整体印象。

注意标题、副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等位置。

311 圈定重点语句关注总结性、概括性的语句。

留意作者强调或重复的表述。

312 分析词汇频率统计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排除常见的虚词和无关紧要的词汇。

313 结合语境理解考虑词汇在具体句子和段落中的含义。

确定其对文意的影响和作用。

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理解文言文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但是,文言文因其语言特点,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许多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笔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凭借多年的授课经验,认为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夯实基础,打好根基1. 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认识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基本知识,是理解文言文的根本前提。

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积累,建立文言文知识体系,为阅读理解奠定坚实基础。

2. 积累文言文词汇:文言文词汇量大,且存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文言词汇,并特别注意词义辨析,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和准确度。

3. 注重文言文语法学习: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学生需要理解文言文句子结构、语序特点、省略和倒装现象等语法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文言文意思。

二、注重实践,提升能力1. 广泛阅读,积累素材:阅读理解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学生应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言文作品,从不同的文体中学习积累阅读经验,并逐步培养和训练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练习解题,巩固知识:做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学生应注重理解文言文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者意图,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应用方法,高效理解:学习文言文阅读理解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例如,运用句子修辞圈点勾勒法标记重点词语,运用词语解释法明白文言文意思,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法理解文言文结构,运用语境猜想法理解文言文含义等。

三、激发兴趣,培养习惯1. 增加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用故事、游戏等方式讲解文言文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引导语:目前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仍较欠缺,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未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具备应有的的解题技巧。

下面有店铺给大家讲一下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吧,希望大家喜欢!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11、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2、克服出声朗读、逐字阅读和回归倒读的习惯,而采用无声视读法。

3、运用概念阅读法组读。

4、运用垂直阅读法作纵向扫描。

5、采取跳读技巧,根据文献结构,抓住概要、掌握中心和重点。

6、提高英语阅读理解速度:(1)抓住每一段的首尾句如果作者够水准的话,他/她在每段的开头都会交代一下该段所的大概内容。

只要读每段的第一句话,你就能够判断出该段有没有你想了解的信息了。

如果你读的是文学作品的话,这个方法依然适用。

不过要知道,这样的话你可能会错过很多用于丰富故事的细节。

如果所读的文学作品妙语连珠的话,我会选择逐字逐句地拜读。

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也应该会包含有关这段材料的重要性的线索。

段末一句话一般来说有2个功能-总结一下所表达的思想;为下一段作过渡。

(2)抓住关键词,忽略小品词。

当浏览过段首及段末的两句话后,如果你觉得这段内容值得你去读,你也不必逐字通读。

眼睛快速扫描每行文字,寻找词组和关键词。

你的大脑会自动帮你补全那些跳过的文字的。

忽略诸如it,to,a,an,and,be等“小词”-这些词你太熟悉了,(在阅读过程中,)你并不需要他们,你的大脑会自动识别这些小词的。

在以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时,注意寻找要点。

(3)先略读 (skimming)。

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读阅读,如同从飞机上鸟瞰(bird''s eye view )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

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4)后寻读 (Scanning)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有哪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文段内容概括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章节标题抓住问题概括初读一篇文章,常会伴随着阅读预测进行,读着标题,可能会生出许多疑问,阅读解疑的过程就是把握文意的过程。

如《画杨桃》,谁画?画出了怎样的杨桃?结果呢?文章启示唾手可得。

这只是初步的文意把握,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更深入的问题,如《军犬黑子》中“黑子究竟是不是一条出色的军犬?”的深入探究,一位视尊严如性命的军犬黑子的刚烈形象就凸显出来了,同时也直指训导员恶作剧的残忍,教育人类应该敬畏生命。

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整体把握,更能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想象画面概括阅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有的文本画面感非常强,可以运用想象画面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把握文意。

如《珍珠鸟》《乡下人家》,就可以采用此法--想画面、提要点。

如阅读冯骥才的《珍珠鸟》,读文后几幅画面会浮现在脑海:1.笼中看世界2.屋中自由飞3.肩头小憩,最后结合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串联概括文意。

抓关键词概括有的语段虽然层次清晰,但并无中心句提示段意,需要教师渗透抓重点词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如《月球之谜》,文本在提出一系列不解之谜时,有的直截了当提出“谜”,有的需要概括提炼。

如第四自然段“再看看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

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

这个“谜”该怎样概括呢?可以引导学生提炼文中反复提到的词语──“月球尘土、玉米、海藻”来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玉米和海藻在月球尘土中生长效果不一样?”还可以用箭头图示重点词,更加一目了然。

抓题目概括题目是课文的魂,抓住了魂就抓住了根本。

教材中的课文题目,有的指向课文主要人物,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有的指向事件,如《一次成功的实验》;有的直接指向课文中心,如《掌声》;有的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如《我是什么》。

高考语文复习89:文意通顺要到位

高考语文复习89:文意通顺要到位

明(的方法), 镇阳帅为什么采取呢?你是他的属下, 所 以我才敢私下冒昧地向你倾诉。” 梦到这件事的属下谢罪之后就醒了,向镇阳帅请 求将白驴释放。人们起初对这样做很不高兴。过了不 久,就下起雨来,满一个月不停,水灾毁坏了人们的 庄稼,最终也没有收成。从此,人们不再议论白驴的 事情了。
类题精做
一、片段短文翻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臵 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 相蒙, 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 “尤而效之, 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 不食其食。 ”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 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 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 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解析 (1)视,比较。“此我将奚听乎”,宾语前置句。 文意通顺。(2)辟,通“避”。
(三)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 于己者,疾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 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 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焉。此惟师心自用耳。 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 进,不欲虚以下人,此危害人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 常十八九。
2.不顾语境,就句译句,导致文意偏差。 原句: 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 遂禁锢而拷掠之, 竟不知所从来。 (2010·天津)
现场译句
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文意的途径揣测词义——阅读和翻译不可缺少的技能2009-05-05 14:56在阅读和翻译中常常遇到一些短语,尤其是动词加介词或介词加名词组成的短语,单个词都认识,合在一起则令非母语者难解其意,不能总是查词典,况且有些短语在一般的词典中找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种揣测词义的技能。

所谓揣测绝非凭空想象,也并非望文生义,而是依照与之搭配的词推理得出的。

例如:―We said we didn't want to hurt the children." "I'm not walking out on them, I'm not talking about selling this house over their heads."句1的意思明晰易懂,为后两句提供上下文背景。

句2中walk out on 所表示的意思并非显现在字面上,须借助已知部分的意思通过推理求得:walk out 走出去——罢工/放弃(工作)—— walk out on (children) 在孩子们身上罢工——抛弃孩子。

句3中over their heads 是难点,可参照所说明的词talk 推导出其意义:‖谈...问题,超过他们的头脑― ——他们不理解。

再如,Ria sat down and held on to the table very tightly.句中held on 的意义不鲜明,可根据前后相关的词sat down, to the table, 尤其是tightly 推导出:莉娅坐下来,紧挨近桌子。

比较,...I do have to hold on to my dollars for when the kids come out. 此句与hold on to 搭配的是dollars, 据此推断出词义:我不得不慎用(< 紧握)手中的美元,留给孩子们出来时用。

奥巴马第一次胜选演讲中有句话: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 by people who waited three hours and four hours, many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有的译为“这个答案早已印在了到处悬挂在学校和教堂的竞选条幅上……”哪儿来的竞选条幅,可能是不知lines在该句中所指。

只要细心,根据其后的around schools...(围绕学校和教堂), in numbers (在数量上),people ... waited ...(人们等候),many...(许多) 等有关词语,就能想到是人排队的行列,而不是什么条幅。

还有人将此句译成: “……中的人们焦急的等待着答案……”人们排队是为了投票,而不是等什么答案。

揣测词义,除了依据相关的词语,有时还得考虑历史或文化背景,如奥巴马演讲中说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has not perished fromthis Earth. This is your victory.有的译为”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世纪以来,我们人类,我们的政府没有从地球上消亡的原因。

”不知译者从何得知“人类没有消亡的原因”,真是天才啊!大概译者不理解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的含意,历史上早有现成的译文: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其中of the people 一见就知是表示所有关系,‘人民的政府’,for the people 也不难理解,表示‘为人民的政府’,可是要理解a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为什么用by,只想到government 表示‘政府’的意思,就不易理解,若将government逆转换为(a countryis ) govern (ed) by the people, 就明白了,原来表示‘由人民治理’的意思。

此外,Our union can be perfected. 这句话,有的翻译错了:我们的团结才能日臻完善。

我们的社会应该更完善。

不知这里our union 是指the United States. .... (reaffirm that fundamental truth, that ) out of many, we are one, 此句看似简单,却有如此多的错译:1)重申我们的基本信念——团结一心。

2)重申基本的真象——相对于大多数而言,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3)重申我们的基本真理,那就是尽管我们人数众多,实为一体。

4)······虽然我们每个人不尽相同,但我们是一个整体······。

5)······我们将以无穷的力量来回应他们······6)······我们是一家人,一息尚存,我们就有希望······7)······重申这一根本事实——在众人之中,我们也是其中一个······译错的原因,除了未理清小句间的关系和词义理解有误外,还没有联想到美国的发展历史——各个独立邦先后联合为统一的国家,称为美利坚合众国。

在理解短语所表示的意义方面,有必要要指出的是运用语句转换法,如这里要理解out of many时,不妨前面加上连词和主谓语while或者although we are out of many, but we are one. 此句可译为:我们(虽)出于众,而合为一......译为“出于众,而合为一”可与the United States“美利坚合众国”相应。

正确切分句子2009-05-16 11:41在学会分析句子成分之后,进一步就要学习掌握如何切分句子,以解决非正常语序的句子。

例如:And who would believe you, Orla? Out of control weakling that you are. 第二句话为非正常语序,要理解句意,必须依据语法规则进行思考:1. control 与weakling 不能相接,因为control 前面有out of,说明它是名词,那么就不能连带–ng (动词现在分词、形容词或动名词)这类词,于是在此切分。

2. you are 后缺表语(名词或形容词),即便that 作表语,仍无实意,需找出它所替代的实意词,那就是weakling. 3.各词均各就各位,剩下out of control 自然放到句后。

经过如此一番思考,头脑中便形成一个新的句子:You are weakling out of control. --- You are so weakling that you are out of control. 回过头来再看原句,恍然大悟,原来是完全倒装句,不妨按照短语(不是单个词)从后往前读读看。

有趣吧!再看一句:She would not mention it... Nor did she refer it in the thankyou note she wrote and left at Rosemary's elegant house. No need to overburden people with information. 第二句中in the thank you note she wrote and left 这个短语的写法很特殊,如何切分?试想:1.the 后应为名词或形容词+名词,而thank 是动词,故二者无直接关系,可切分;2. thank you 可组合为动宾短语;3. you 与thank 结合,就不能与note 结合;you 可与note 结合,但note 必须用作动词;4. note 究竟是名词还是动词?如果仅看you note, 那就是动词,可以组合一起,但若是这样,那thank 又缺宾语;5. she wrote and left at ...house 这一短语中,动词缺宾语,而其前面有note, 可猜想为定语从句,这样,note 便是名词,实为wrote and left的宾语。

因此,you 与 note 不能结合为主谓短语。

6. 经过如此切分和组合,thank you 这一动宾短语便孤立出来,于是形成:in the note (that) she wrote and left at...house.那么thank you 起什么作用呢?一想它在the 和名词note 之间,那不就相当于形容词而起定语作用吗!类似的情况,标准写法是加连字符,使其―单词化‖:in the thank-you note ...再看一句:Well, how can he keep two families and keep this place going?But enough about Danny Lynch and all the trouble he causes everywhere he goes. 第二句为何用倒装句式,比较 ...and he causes all the trouble everywhere he goes.(...... 他到处惹麻烦。

)为了强调宾语将其提前作为主题,翻译时作为主语,采用―...是...的‖结构:关于Danny Lynch 谈的够多了,所有麻烦都是他引起的,到处造麻烦。

语句切分需依据逻辑关系,如so does the Faberge workshop concoct a harem scene complete with all manner of activity, the likenesses of all my family on the faces taking part…于是,费伯奇工场编造一个后宫场景,各式各样的活动全有,面部上看像似我的全家人都参与的活动……(on the faces 与all my family taking part 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分离出去,使其与likenesses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