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坚持理想而完美北大巫和懋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始终是北大人,无论走到哪里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始终是北大人,无论走到哪里: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来到这里,代表北京大学向所有毕业生们发表毕业典礼演讲。
我要恭喜大家顺利地完成了这个人生重要的阶段。
你们将会走进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界,因此你们即将展开的旅途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我们相信,你们以后可以为这个社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成为更好的人。
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自信并且积极向上的态度。
如果你走出实验室,来到社会上,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和实验室里的情况有所不同。
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在时机或地点上失去了自己。
因为我们始终是北大人。
作为一个北大人,你的思想和行动都反映出这一点。
我们在学校里接受过的教育、经历的历程,构成了我们的个性与性格,成为了我们内心的支撑。
我们应该把这种信仰带到到社会上,并通过自己的经验与试错来不断完善。
不论你们拥有多少知识、技能,无论你们面临多少挑战,我们都相信,通过这种信仰的支撑,你们会重拾自信,砥砺前行,无愧于北大的名号。
北大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的象征,代表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秉持着这些价值观,努力展现北大的精神面貌。
北大的思想传统和精神,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传承至今。
当你们走出校园,面对不同的人群和文化背景,你们应该继续秉承这种传统,将之贯穿到生活和事业的各个方面,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新一代的北大人,你们还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取。
你们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更在于你们学习和成长的态度。
我们希望你们坚持不懈、乐观向上以及永不言败的精神,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祝愿各位毕业生们在新的人生阶段,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有朝气,展现出北大人的风采!谢谢大家!。
学术与人生——巫和懋老师2015年8月北大退休演讲实录

学术与人生——巫和懋老师2015年8月北大退休演讲实录学术与人生——巫和懋老师2015年8月北大退休演讲实录大家好!常有同学问我:“走学术的路会过怎样的人生?”今天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讲几句话,分享我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些感想,也刚好对自己的学者生涯做一个回顾。
走学术道路经常会碰到下面这些问题。
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学术给你带来了什么快乐?从人生的角度看,学术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学术与人生”,我主要想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回答上面这几个问题。
专心一致从我博士毕业到今天,已经过了三十三年。
回顾这三十三年的学者生涯,第一个阶段便是努力拿终身教职,那个阶段还蛮辛苦的。
在我写博士论文的最后一年,老大出生了,小孩的出生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我只能熬夜写博士论文。
之后有了老二和老三,家庭也从美国西部搬到了东部最后搬到南部,家里面有很多事情。
那些年里,我每天晚上都要帮小孩洗完澡,陪他们玩,等他们和太太都睡着,自己才爬起来去书房做功课,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
从开始写博士论文,到最终拿到终身教职,那些年里我一直在坚持,经常熬夜到两三点才睡,甚至把身体搞垮了,直到后来几年才有所恢复。
走学术的道路苦不苦?答案是肯定的,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
从完成博士论文到今天,我的工作量只增未减。
我太太还常问我:“何时得易乎?”其实你们要知道,走上学术这条路,就不会有轻松的时候。
那么,怎么能应付学术道路上这么大的工作量?我的回答是,一定要对学术之路专心一致。
专心一致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要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专心一致。
我在学者生涯的初期考虑过很多研究方向,最开始想做发展经济学,因为从台湾大学去斯坦福大学求学之前,台大的老师推荐我研究这个方向。
后来,有斯坦福的老师鼓励我研究计量经济学,因为我数学还不错,而且研究计量经济学会比较有利于将来找工作。
除此之外,还有过别的选择呈列在我面前。
但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也就是一般均衡和博弈论,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领域。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致辞-精品

演讲稿/毕业典礼发言稿北大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致辞校长刘洪涛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在骨感中走向丰满各位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师弟师妹,上午好!感谢你们让我来分享生命中重要的时刻,这是我的荣幸!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从此你们将走进一个全新世界。
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你们的心中,除了万丈豪情、离愁别绪,或许还有一点点茫然,对于未来的茫然。
历史是公正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
我们毕业时,有单位、有宿舍,但没有选择的机会;今天,你们没有保障,但有选择的机会。
你们中的很多人会感到两难:如果坚持理想,可能生活窘迫;如果迁就现实,可能与理想渐行渐远。
未来的日子里,该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到平衡点、寻找到事业的起点?我想说,即便现实很骨感,仍然要努力实现丰满的理想。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人生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拿得起放得下。
我的同班同学于川,198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拥有一家规模可观的科技公司,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无疑是令人艳羡的成功者。
但他却惊世骇俗地关闭公司,彻底回归文学梦想。
也许是纪伯伦提醒了他: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为了挽回此前所有蹉跎的岁月,他以超常的真诚、勤奋、热情投入写作,转型的阵痛剧烈并且持久,他却甘之如饴,终于大器晚成,迄今已发表12部长篇小说、三部电视剧本,其中,小说《最后一个贝勒》XX年创造了影视改编授权费用的全国纪录,电视剧《青果巷》今年三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并获得广电总局首届年度优秀剧本奖,全国只有18部剧本获奖。
拿得起放得下是很难到达的人生境界,于川做到了,相信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二个故事是持之以恒。
我的好友孙维宁,1988年毕业于复旦新闻系,1991年自费赴美留学,临行前他说未来的人生目标是用英语写作。
外人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度过那些漫长而艰难的日子的,也很难想象他经历过多少坎坷。
语言不通,所有开支都得靠自己打工,但他矢志不渝,积极融入美国社会,在语言、文化上为理想做准备。
北大校长毕业寄语演讲稿 盘点他国校长如何勉励学生

北大校长毕业寄语演讲稿盘点他国校长如何勉励学生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可以主宰人生。
”毕业季来临了,我们看看校长们对毕业的同学们是怎么勉励他们的。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致辞校长致辞一向是展现大学文化气质的体现,不同的名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
昨天上午,北京大学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举行。
校长林建华在他的致辞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向毕业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吃亏就是占便宜。
他说,价值观是一种看不到摸不见的东西,却随时随地影响我们的行为。
表示希望,从北大走出去的北大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坚守价值判断,守住底线。
林建华说,在这个时代,有人说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任何言语都是苍白,只有靠实际行动承担起社会上属于我们的责任。
最后,林建华告诉同学们,一个人品格是最宝贵的财富,一所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
也有网友翻来了这位北大校长林建华此前的毕业致辞,比如,2015年他的题目是发现自己;2014年他说不要被喧嚣浮躁迷惑、勇敢做自己。
从中不难体会到这位校长对于希望学生坚守品格、坚持信念的一番勉励。
放眼海外,国外名校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们如何勉励学生?彰显着怎样的校园气质与文化?澳大利亚:校长致辞简单朴实又务实毕业于悉尼大学的《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的感受是,澳大利亚名校的校长致辞常常给人简单朴实又颇为务实的印象。
澳大利亚绝大部分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讲话比较简洁。
一般澳大利亚一年会有两轮毕业典礼,每一轮毕业典礼通常按照学院分别进行,有好多场。
典礼的安排上,校长讲话通常会非常短,一般不到十分钟,大部分时间用于叫学生上台领取毕业证书。
比如,悉尼大学校长斯宾塞曾经发表过颇受欢迎的毕业典礼致辞,他说“希望学生们毕业时,更会问问题,也更会回答这些问题。
有更多的热情挑战各种观点,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希望他们有信心,维护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别人的意见。
北大毕业典礼最牛致辞【精选5篇】

北大毕业典礼最牛致辞【精选5篇】北大毕业典礼最牛致辞(精选篇1)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我能作为高三学生的代表在这里发言,表达高三学子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曾经为那位用生命诠释“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张米亚老师而深深感动,然而回望三年的高中时光里,一中的每一位老师又何尝不是像张米亚老师一样。
三年来的每个日日夜夜,敬爱的老师,是你们在清晨放起音乐催促我们起床,是你们和我们一起倾听晨读的书声琅琅,是你们与我们朝夕相伴帮我们排疑解难,是你们在寒冷时为我们点燃给予温暖和希望烛光。
花开三度里,你们比我们起得更早归得更晚,你的身影是镌刻在我们心里最唯美的记忆。
没有你们的谆谆教诲,我怎么能退去初入校园时的青涩和无知、叛逆和轻狂,让成熟和稳重茁壮成长,让自己拥有撑起青春梦想的力量。
在一中这鸟语花香校园里,有多少学长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而我们高三学子也正在奋斗的路上。
是一中的肩膀托起了我们心中梦想的太阳。
在这里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拿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三年的时光里一中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的青年。
“厚德明理,博学慎行”我们的老师以身作则让一中精神在我们身上延续。
懂得了感恩,我们体贴父母的辛劳,我们明白师长的苦心;懂得了责任,我们谨记“少年强则国强”,体味到了周总理那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豪情;懂得了奋斗,我们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叩响成功的大门。
一中既给了我们寻梦的勇气,又给了我踏实的作风。
有了这双翅膀,未来的风雨里我们无畏风浪。
回望10年,学长们创造了高考的辉煌;那么今朝我们将长风破浪续写一中辉煌。
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也珍惜在一中这美丽的校园里时光,用勤奋灌溉梦想,用勇气追求成功。
敬爱的老师,没有你我们怕还是年幼时的苍白无力;没有你我们怕还是不懂得感恩对于我们的意义;没有你我们怕还是站在青春的梦口怅然徘徊,没有你我们怕还是不解奋斗和奉献的伟力。
敬爱的老师,我们等不到桂子飘香的秋季在教师节时再深深道一句谢谢您的培养,请让我在这里带表全体高三同学向您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2023最新-北大校长毕业典礼讲话(精彩2篇)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讲话(精彩2篇)北大校长毕业典礼讲话篇一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学业、即将跨入人生的新阶段。
在这个充满喜悦与美好憧憬,却又带着一点点离愁别绪的日子,我首先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高三年级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以及关心和帮助过你们成长的每一位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三年前,我在奔竞石前迎接青涩的你,我们便结下了一生情缘。
情至青春,爱如少年。
三年,在八中的三年,终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骄傲、最难忘、也可能是最纠结的三年。
军训时你们一起接受阳光的洗礼,一张张青春的脸上写满坚毅与自豪;每年的校运会你们一起谱写勇攀高峰的壮歌,奋勇拼搏的身影活跃在田径场上;一年一度的校艺术节你们一起大胆展现才情与风采,青春的光芒闪耀在舞台上;当然还有一场场考试,一次次历练三年来,你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你们用青春与热情挥洒着生命的绚烂和辉煌;你们用勤奋与智慧编织了中学生活的温馨与坚强。
回首三年,我们可以在航坞山顶放声呐喊,告诉世界:你看到我身在工业重镇,却没有看到我正享受着精致校园的鸟语花香;你有你的名师,我有我的孔明先生、海虹附体;你有你的良师益友,你却没有我的庆哥、炮哥、谢妈、小陆和童佬;你关心我的寝室密度高,我吃着食堂炒面品味着舌尖上的八中;你否定我的分数,我有李方炜、郁吉锋等问鼎省一等奖、有能逆袭二三五的利器;你嘲笑我普高太枯燥,却不知道社团活动的百花齐放、《风华》的诗情画意、你追我赶的弄潮快意;你有你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我有我厚重的恩师教诲珍藏;追逐梦想注定是艰辛的旅行,路上少不了沉默和眼泪,但那又怎样,哪怕道路再崎岖也要拼搏前进,因为有最美学子施黎明、周徐丽,八中好声音张琦桑、方周英、徐晓,八中最强音张金达、蔡子豪、屠儆凯,八中魅力舞者李家磊、李燕,金话筒杨昊洋,八中乐器女皇芦雨佳、张春晓,陶艺大师肖玉华、韩利伟等等都在为我大八中代言。
清华、北大、复旦、武大校长毕业典礼致辞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2012年07月03日来源:凤凰网讲座作者:卢新宁《大学问》毕业季特刊主题: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时间:2012年7月1日地点:北京大学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精彩摘要: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演讲全文: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
2023北大毕业典礼演讲:跨越人生,绽放光芒

2023北大毕业典礼演讲:跨越人生,绽放光芒:大家好!作为2023年北京大学毕业生代表,我感到十分荣幸和兴奋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人生感悟和想法。
这是对我人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人生中收获最丰厚、最宝贵的一段时光。
毕业离别挥手告别的时刻,我心头涌起了一股深深的感慨。
在这四年的时光里,我们和北大共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一路上我们学会了很多,感受到了聪明才智的璀璨,也体会到了生活的曲折起伏。
这四年里,我们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人生的点滴转变。
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今天的我,告诉我人生的航迹和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跨越人生,需要不断超越自我,向着光芒前行。
北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是凝聚了数百万东方儒家哲学的精髓,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都留下了自己的大学时代的故事和真知灼见。
正如北大的母校——国立北京大学在学校旁竖立的“崇实尚新,厚德载物”的校训所表达的:大学生要刻苦学习,做一个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人,并且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毅力和奋斗,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完善。
同学们,有时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我们会觉得无望和彷徨。
但是,正如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主人公说过的一句著名的话:“每个人都是一只独一无二,成就非凡的蝴蝶。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魅力做出令人惊叹的成果和奉献。
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迎难而上,挥洒汗水,充实自我,光芒绽放。
我们身处一个多变的世界,各种机遇和挑战一并而至。
面对这些机会和挑战,我们要学会拥抱变化、勇于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要增强对待人生的积极和乐观的态度,积极寻找自己的光芒和价值,才能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上获得成功的底蕴和真谛。
同学们,跨越人生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勇挑重担,敢于承担责任,并担负起自己的事业和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因坚持理想而完美
——在2010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的讲话
巫和懋
2010年6月20日各位嘉宾,老师们,家长们,同学们:
毕业典礼临近尾声,最后由我代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给大家讲几句话。
毕业的时刻,是一个庄严的时刻。
我们今年毕业的同学有一千四百二十位同学,过去曾经是七八百人,现在成长得很快,今年又打破了历史的记录。
我们这一千四百二十位同学,都经过艰苦的努力拿到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这是你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代表国家发展研究院再次祝贺各位毕业的同学!
毕业的时刻,是一个感恩的时刻,我们同学应该感谢培育你们的父母,还有年纪较大的MBA和EMBA的同学也要感谢你们的妻子、丈夫、子女以及所有支持你们的家属,谢谢你们!还有我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所有老师和工作同仁,是你们全心的付出,才有今天这么好的成果。
我代表国家发展研究院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工作同仁们!
毕业的时刻,也是一个感伤的时刻,有道是:笔砚相亲,晨昏欢笑,奈何离别今朝。
我们很多同学今天要分别,老师也要看着同学们离去。
看到我们好多位同学要远赴重洋深造,我的心里
也是依依不舍。
毕业的时刻,也是一个思考的时刻。
有道是:世路多歧,人海辽阔,扬帆待发清晓。
要重新思考,重新向前看,看看以后走什么路。
今天,我想送一句话给各位同学,就是:人生因坚持理想而完美。
我中学毕业时,我台中一中的校长告诉我两句孔子的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篇》我当时并没怎么放在心上,但经过这么多年以后,越来越感觉到它的深刻道理,我今天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是在台湾长大的,出国读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教书十年,到四十岁的时候学术文章发表的不少,成了终身职教授,有个大房子,还有草地,太太小孩生活很美满,但是我每个礼拜天要割草,否则邻居会骂人,其实我并不喜欢割草。
有个星期天我一边割草一边想:“我年轻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有一天我会在美国的这个什么地方的郊区割草?这样的日子合乎我年少的梦想吗?”我越想越不是味道,觉得我的心不属于这个异乡,就开始一步一步地说服我的太太还有小孩,放弃美国的工作,开始人生的一大转折,回到台湾。
当时在我要离开美国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说我傻,但是今天想起来,我觉得我并不傻!
回到台湾后,我在台大教书,也担任台湾最大一所经济智库的副院长,定期向台湾领导人汇报经济形势,学生中也有很多大企业家,太太和孩子们也很好,生活又相当美满。
但是我常常走
在台北街头,看到本土色彩集团的游行,看到各种政治的纷争,在细雨的台北街头,我一边走一边想:“我年轻的时候,怎么会想到有一天看到台湾会如此自我封闭?这样的日子合乎我年少的梦想吗?”我越想越不是味道,觉得自己的心,还是属于一个更广阔的中国,就开始来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来回奔波。
直到五年前的冬天,林毅夫老师大概看透了我的心,在晚上十点钟打电话来,邀我到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全职任教。
林老师也不是擅于言辞的人,我们谈了十五分钟,我几乎就答应了。
我说,我还要问问我太太。
幸好,我太太深明大义,所以我的人生又做了一次大转折,我来到了朗润园。
当时在我要离开台湾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说我傻,但是今天想起来,我觉得我并不傻!
从今天看来,中学校长送我的两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就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我没有因为一时小利,而阻礙了我人生的重大决策。
美国诗人Robert Frost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大家可能都知道:
“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叉路 / 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走…… / 多年多年以后某个时刻 / 我将叹息并述说往事 / 在布满落叶的两条小径间 / 我选择了人迹较少的一条路 / 这就造成后来我截然不同的人生。
”
我读这首诗很感动。
诗人为何叹息?人生有无限的可能,但
是你必须做出选择,选择你心中的向往。
我们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很多老师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林毅夫老师选择了游过海峡到大陆来,周其仁老师选择了去完达山打猎,海闻老师选择了参加知青下乡到了黑龙江,但最后都到了朗润园。
我也从同学们中学到了很多,有一位元培学院的同学曾经跟我说:进入北大后好想寻找有北大五四精神的学院和老师,到文学院找不到,到其他学院也找不到,结果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居然找到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还有现在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就有这样的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色彩。
我们要做一流的科研和政策研究,培养一流的人才做国家的栋梁,这就是我们国家发展研究院很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维护和发扬的精神资产。
因此,今天我要献给大家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因坚持理想而完美。
”我也祝愿我们毕业的同学,未来应该先“选其所爱”,不管是人生伴侣、学科方向还是事业方向;然后再“爱其所选”,坚持自己的理想。
我相信你们的人生都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