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与感染控制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培训教材(PPT 46张)

第四步:清洁消毒病床、床板、床垫
七、日常清洁与消毒步骤
第五步:清洁消毒病床床餐板、床头、床 尾、创扶手、床边
七、日常清洁与消毒步骤
第六步:清洁消毒病床底部及轮子。
七、日常清洁与消毒步骤
七、日常清洁与消毒步骤
八、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
目测法 化学法 ATP法 微生物法
LOGO
三、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5.9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5.10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5.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 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 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美国院感消毒专家做的研究:与传统棉布抹布相 比超细纤维带正电荷能吸附灰尘,具有更强的去 污作用,即使不适用消毒剂,对物体表面细菌的 清除率达到94%。
二、清洁、消毒管理要求
4.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 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4.2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 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指定的管理部门负 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 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 4.3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 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 清洁与消毒。 4.4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 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 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 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病 区 环 境
医院感染的损失不可低估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为上
请大家重视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国内医院环境清洁消毒法规、规范与指南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与感染控制.方案PPT演示课件同名1293PPT58页

量血液或体液的溅污 (>10mL),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 消毒。
5.5.4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每天应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 毒。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 病区(如血液病病区、 烧伤病区)、多重耐药菌污染的诊疗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5.5.5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 卸式拖头。
环境感染控制的理念更新
树立清洁单元的理念
清洁工是医院感染控制团队的关键组成部分
第20页,共58页。
清洁单元-新概念
近年来,医院感染界高度关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的高频接触表
面在传播院内病原体的作用。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是一个新概念,是指在终末清
洁与随时清洁时,以临近患者区域内的所有环境物体表面 作为一个独立统一的区域进行清洁。
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6.2.2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
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6.3.6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 ,干燥备用。
13.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清洁用品的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清洁用具(拖把、水桶等)普通病房每三间更换,处于接触隔 离的患者一用一更换。
✓ 拖把头、抹布等清洁用具应及时清洁或消毒,预防交叉污染 。推荐采用热力消毒,干燥备用。
第31页,共58页。
我国环境感染控制15条关键措施
八、避免在重点区域,如烧伤病房、免疫缺陷患者病房、手术 室、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实验室使用地垫。
物表时获得细菌,并降低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手 部被细菌污染。
-感染控制与医院流行病学
5.5.4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每天应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 毒。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 病区(如血液病病区、 烧伤病区)、多重耐药菌污染的诊疗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5.5.5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 卸式拖头。
环境感染控制的理念更新
树立清洁单元的理念
清洁工是医院感染控制团队的关键组成部分
第20页,共58页。
清洁单元-新概念
近年来,医院感染界高度关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的高频接触表
面在传播院内病原体的作用。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是一个新概念,是指在终末清
洁与随时清洁时,以临近患者区域内的所有环境物体表面 作为一个独立统一的区域进行清洁。
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6.2.2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
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6.3.6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 ,干燥备用。
13.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清洁用品的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清洁用具(拖把、水桶等)普通病房每三间更换,处于接触隔 离的患者一用一更换。
✓ 拖把头、抹布等清洁用具应及时清洁或消毒,预防交叉污染 。推荐采用热力消毒,干燥备用。
第31页,共58页。
我国环境感染控制15条关键措施
八、避免在重点区域,如烧伤病房、免疫缺陷患者病房、手术 室、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实验室使用地垫。
物表时获得细菌,并降低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手 部被细菌污染。
-感染控制与医院流行病学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PPT课件

等。(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
一、术语和定义
医疗设备表面:患者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表面,如 听诊器、血压计袖带、仪器按钮和操作面板、仪器 把手等。
卫生表面 :家政所需清洁的表面,如地面、桌面、 门把手等。卫生表面根据手的接触频率分为手低频 率接触卫生表面(地面、天花板和病房墙面等)和 手高频率接触表面(门把手、床栏、床尾、灯开关、 病房内厕所墙面、窗帘边缘、餐桌等)
床单位消毒 :在患者出院、转院或病死后对其所用的床、床垫、床上用 品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或病区后,对疫源地或病区进行的一次彻 底清洁和消毒。
二、消毒、灭菌管理要求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 和注意事项。
三、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 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 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 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消毒。
3、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 进行消毒或灭菌。
4、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 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5、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 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一、术语和定义
医疗设备表面:患者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表面,如 听诊器、血压计袖带、仪器按钮和操作面板、仪器 把手等。
卫生表面 :家政所需清洁的表面,如地面、桌面、 门把手等。卫生表面根据手的接触频率分为手低频 率接触卫生表面(地面、天花板和病房墙面等)和 手高频率接触表面(门把手、床栏、床尾、灯开关、 病房内厕所墙面、窗帘边缘、餐桌等)
床单位消毒 :在患者出院、转院或病死后对其所用的床、床垫、床上用 品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或病区后,对疫源地或病区进行的一次彻 底清洁和消毒。
二、消毒、灭菌管理要求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 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 和注意事项。
三、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 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 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 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消毒。
3、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 进行消毒或灭菌。
4、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 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5、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 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与感染控制ppt课件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2019/8/21
5
国家规范支持医院物表需要消毒
3.1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 的过程。
5.1.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 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 洁与消毒。
6.2.2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 、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
2019/8/21
THEIR ROOMS - GUERRERO ET AL. AJIC 2012
11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带手套接触艰难梭状芽孢感染的患者皮肤和房间的物表后, 手中获得细菌芽孢数量很接近。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是医护 人员手部被污染的重要因素。
2019/8/21
12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对物表等施以正确的清洁卫生与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 要。
2019/8/21
10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以30个梭状芽孢感染患者为试验。在梭状芽孢感染确 诊的3天内,带医用手套用手部接触病人和物表后进行 手印细菌培养。
在梭状芽孢感染患者出院后用次氯酸钠溶液常规清洁 消毒病房,但高接触物表没有进行日常消毒,除非肉 眼感觉明显很脏。
5.5.5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 卸式拖 头。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019/8/21
7
医院物体表面在院感传播中循证依据
近十年来不断积累的证据显示,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在 VRE、MRSA、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诺如病毒等 暴发流行与院内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Dr.Boyce等对MRSA患者周围的10个常接触表面进行病原 微生物培养,发现平均有59%被MRSA污染,其中以床架 (100%被污染)、血压计袖带(88%被污染)、电视遥 控器(75%被污染)、床头柜(63%被污染)、洗手盆 (63%被污染)被污染的程度较严重。
2019/8/21
5
国家规范支持医院物表需要消毒
3.1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 的过程。
5.1.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 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 洁与消毒。
6.2.2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 、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
2019/8/21
THEIR ROOMS - GUERRERO ET AL. AJIC 2012
11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带手套接触艰难梭状芽孢感染的患者皮肤和房间的物表后, 手中获得细菌芽孢数量很接近。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是医护 人员手部被污染的重要因素。
2019/8/21
12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对物表等施以正确的清洁卫生与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 要。
2019/8/21
10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以30个梭状芽孢感染患者为试验。在梭状芽孢感染确 诊的3天内,带医用手套用手部接触病人和物表后进行 手印细菌培养。
在梭状芽孢感染患者出院后用次氯酸钠溶液常规清洁 消毒病房,但高接触物表没有进行日常消毒,除非肉 眼感觉明显很脏。
5.5.5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 卸式拖 头。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019/8/21
7
医院物体表面在院感传播中循证依据
近十年来不断积累的证据显示,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在 VRE、MRSA、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诺如病毒等 暴发流行与院内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Dr.Boyce等对MRSA患者周围的10个常接触表面进行病原 微生物培养,发现平均有59%被MRSA污染,其中以床架 (100%被污染)、血压计袖带(88%被污染)、电视遥 控器(75%被污染)、床头柜(63%被污染)、洗手盆 (63%被污染)被污染的程度较严重。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PPT讲稿

•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
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 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 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2、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 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
灭菌。
请大家重视视医院环境物体表面 清洁消毒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一、术语和定义
•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
染物的过程。
• 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
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
切微生物的处理。
• 3、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
六、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 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 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 清洗消毒。
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 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 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2、诊疗器械的消毒 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 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
灭菌。
请大家重视视医院环境物体表面 清洁消毒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一、术语和定义
•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
染物的过程。
• 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
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
切微生物的处理。
• 3、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
现在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
六、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 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 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 清洗消毒。
(精选课件)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PPT幻灯片

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4、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
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 367执行。消毒
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5、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6、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 同居住的病
10
11
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原则,湿式卫生清洁方式。 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 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 频率等。 3.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12
5
6
无论是感染者还是定植者,都有可能相互传播。 (1)有研究显示,上一位患者出院后,没有进 行充分消毒的床单元可成为下一位住院患者感染 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 (如MRSA、VRE、艰难梭菌)。 (2)被污染的医护人员手未规范执行手卫生,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环境表面,造成环境和手 部相互污染。 (3)诊疗操作产生的气溶胶污染周围空气,暴 露于空气当中患者和医务人员受到影响。 (4)患者之间直接接触造成相互之间传播污染。
9、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14
15
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10、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擦拭布巾和地巾。 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
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 性,选 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16
四、临床常见清洁与消毒问题
17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ppt课件

28
附录A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 审核技术 与标准
A.1.1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 培训考核人员 ,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 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 、无异味等。
29
• A.1.2化学法
A.1.2.1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 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 前预先标记,清洁后 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 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 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
8.3.1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 WS/T 367的要求。
27
8.3.2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 洗、 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流 程。热 力消毒要求A0值达到600,相当 于80℃作用 10min,90℃作用1min ,或93℃作用30s。
8.4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 行 考核时,可参照GB 15982执行。
32
• A.1.3微生物法 A.1.3.1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 A.1.3.2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
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 相 关规定。 A.2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医疗机 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A.1。
33
表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 核标准
13
• 4.3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 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 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4.4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 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 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 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 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附录A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 审核技术 与标准
A.1.1目测法 采用格式化的现场检查表格, 培训考核人员 ,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以目测检查环 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 、无异味等。
29
• A.1.2化学法
A.1.2.1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 环境表面。 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洁工作 前预先标记,清洁后 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 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 有效的荧光标记清除率,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
8.3.1清洁工具的手工清洗与消毒应执行 WS/T 367的要求。
27
8.3.2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 洗、 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流 程。热 力消毒要求A0值达到600,相当 于80℃作用 10min,90℃作用1min ,或93℃作用30s。
8.4当需要对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质量进 行 考核时,可参照GB 15982执行。
32
• A.1.3微生物法 A.1.3.1环境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 15982。 A.1.3.2清洁工具复用处理后的微生物考核指
标,采样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参考GB 15982的 相 关规定。 A.2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 医疗机 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标准见A.1。
33
表A.1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 核标准
13
• 4.3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 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 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4.4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 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 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 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 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培训教材(PPT 46张)

三、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5.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 卫生的清洁方式。 建议推广清洁消毒湿巾在临床应用
三、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5.2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 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 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 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LOGO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沛县中医院 院感科
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
肉眼看不见的病菌:这些病菌可由我们的 手、手套、制服、清洁用具从一个病房带 到另一个病房。
控制医院感染重要环节
手卫生 无菌操作 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隔离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传染病、耐药菌、感染病人监测与控制 污物的正确及时处理
一、术语和定义
3.9隔断防护 barrier containment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 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 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 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 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3 .10人员卫生处理 personnel decontamination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 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
一、术语和定义
3 .5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 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 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病房: 卫生间:
床头柜 呼叫按钮 门把手 灯开关 静脉输液架 安全扶手 洗手池 马桶坐垫
一、术语和定义
3 .6污点清洁与消毒 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 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3.7消毒湿巾 disinfection wet wipes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 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 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 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animate surfaces无生命物表 (fomites, environmental surfaces, Medical and surgical instruments)
污染物,环境表面,仪器
A
Interruption via cleaning, disinfection
物表传播细菌的途径
Infected Patient 定植或感染宿主
Animate surfaces 有生命的物表
(principally hands) 主要是手部
B
Interruption via hand washing and/or antisepsis 通过洗手中断传播
C
Infectious dose 感染剂量
6.3.6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 毒,干燥备用。
13.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清洁用品的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国家卫生标准支持医院物表需要消毒
5.5.1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 洁、消毒。
5.5.2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 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
医院物体表面在院感传播中循证依据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 者的病房里,350个取样表面中有96个(27%)表 面被MRSA污染。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成为MRSA传播的储藏库。
--内容摘至《SIFIC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丛书》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首先,患者本身就是医疗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源 ,细菌、病毒以及孢子经由被感染和定植病患者及医 护人员进入医院环境中。
虽然尚无科学标准去衡量以及评价环境清 洁的有效性,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强调,环 境污染在临床相关病源体传播上扮演重要 的角色。
重大院感事件暴露消毒隔离问题
近年来卫生部通报的重大医院感染事件 2003年不堪回首的SARS疫情; 2005年触目惊心的安徽宿县眼球事件; 2008年西安和天津蓟县新生儿死亡事件; 2009年频频曝光的血透丙肝感染事件; 广东、贵州接连发生产妇切口感染事件; 基层医疗机构分枝杆菌感染事件; 2013年基层医疗机构丙肝暴发事件
5.5.5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 卸式拖 头。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院物体表面在院感传播中循证依据
近十年来不断积累的证据显示,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在 VRE、MRSA、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诺如病毒等 暴发流行与院内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Dr.Boyce等对MRSA患者周围的10个常接触表面进行病原 微生物培养,发现平均有59%被MRSA污染,其中以床架 (100%被污染)、血压计袖带(88%被污染)、电视遥 控器(75%被污染)、床头柜(63%被污染)、洗手盆 (63%被污染)被污染的程度较严重。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国家规范支持医院物表需要消毒
3.1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 的过程。
5.1.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 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 洁与消毒。
6.2.2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 、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
在医院环境中,靠近病患的区域以及高接触的物表, 更是各种微生物藏匿之处,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研究表明,与医院感染相关的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 球菌,诺沃克病毒,梭状芽孢,抗万古霉素肠球菌) 在医院环境存活和生长的浓度足以传播和转移到医护 人员的手部。
对物表等施以正确的清洁卫生与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 要。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以30个梭状芽孢感染患者为试验。在梭状芽孢感染确 诊的3天内,带医用手套用手部接触病人和物表后进行 手印细菌培养。
在梭状芽孢感染患者出院后用次氯酸钠溶常规清洁 消毒病房,但高接触物表没有进行日常消毒,除非肉 眼感觉明显很脏。
THEIR ROOMS - GUERRERO ET AL. AJIC 2012
5.5.3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对于少量的溅污 (<10mL) , 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大量血液或体液的溅污 (>10mL),应先用 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5.5.4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每天应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 、消毒。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 病区(如血液 病病区、烧伤病区)、多重耐药菌污染的诊疗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和 终末消毒。
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的 清洁消毒与感染控制
环境物体表面污染在医院感染暴发中的作用与地位
关于医院环境表面污 染在医院感染暴发中 的作用与地位,国际 上争议已久,但医院 环境表面已成为各种 重要病原体的“储存 库”是不争的事实。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的争议
医院环境在院内感染是否作为感染源一直 是个有争议的议题。
。。。。。。
科学防控、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强化落实
1、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 2、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3、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相关技术标准体系。 4、加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建设。 5、加强医院感染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 6、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7、加强医院感染多学科的合作。 8、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 9、加强医院感染科学研究。 10、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带手套接触艰难梭状芽孢感染的患者皮肤和房间的物表后, 手中获得细菌芽孢数量很接近。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是医护 人员手部被污染的重要因素。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之证据
改善27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卫生,降低多重耐药性细 菌的传播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TRANSMISSION – CARLING ET AL.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