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章第5课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德国
湘教版必修三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word教学设计

2.5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地区可连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课方案教课内容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地区可连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地区为例,剖析该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地区可连续发展的关系教材剖析1、必修三的内容落脚点在于地区开发与治理,由于资源的减少而出现经济衰败的地区在我国有好多,所以如何复兴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此后经济建设中间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
2、德国鲁尔区的治理是世界上成功的典型事例,所以本课选择鲁尔区做事例,有益于学生理解国家复兴东北的政策和举措。
3、经过事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可连续发展看法。
4、经过本节学习能够培育学生的剖析综合能力。
学情剖析1、已有知识贮备——在必修模块 2 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剖析地区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详细的实例,而本节课恰好为学生供应了一个稳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时机。
2、兴趣和动机:复兴东北是当前我国国家采纳的一项重要建设举措,所以是我国议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所以经过一组对于东北经济过去和此刻数据的对照产生激烈反差,激发学生研究和思虑的欲念。
3、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娴熟掌握;学生读图、剖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想能力较差。
教课目的设计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三维目标的有关要乞降“内容标准”的要求,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可设计为:1、知识与技术:环绕“德国鲁尔区”这一主题采集、办理、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剖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条件;在合作学习中议论得出治理德国鲁尔区的举措,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剖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进而学会剖析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地区可连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经过议论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培育学生的知识迁徙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高二地理必修三课件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教材二次开发·活动指导】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教材P59活动) (1)三次变化。
钢铁工业区位经历了“移煤就铁”——“移铁就煤” ——“移煤铁就市 场”的变化。19世纪开始,钢铁工业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靠近 大煤田,如鲁尔区;20世纪初期开始,钢铁工业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 企业靠近大铁矿,如包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钢铁工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 局如宝钢。
提示:传统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煤炭和钢铁企业大量关闭;出现严 重的发展危机。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1)新企业安排在_核__心__地__区__的__边__缘__地带。 (2)钢铁工业布局到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 3.环境整治: 控制排放,治理“_三__废__”。
【思考】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限制传统产业发展,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集 中化、合理化改造。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能力1 鲁尔区的兴衰 1.鲁尔区兴起的区位优势:
【知识拓展】 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区区位优势分析
世界类似于德国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区还有很多,其中心城市与区位优势分 析如下: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 但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 比较便利;市场广阔
存 在 问 题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 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环境 问题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 足;环境问题突出
【典例示范】 (改编题)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区。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和
资源条件的鲁尔区在德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 资源的开采和环境的恶化,德国对该区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为其他地区的传统 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下图是德国鲁尔区工业分布图。据 此完成(1)~(3)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5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共37张PPT)

整治前的发电厂
P59-60 活动
燃煤和酸雨形成的关系?
人们一般把pH值<5.6的雨水称为酸雨。人类燃烧煤 炭等化石燃料,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 酸性气体,随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酸雨防治
1、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 3、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4、利用科技加强对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回收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 河及4条运河,提供了充沛的水 源。
4. 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的十字路口
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
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5.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德 国
小结: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利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1958年形容魯尔区
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衰落的根本原因
科技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 既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 式。鲁尔区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在 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遭遇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使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 组织方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是使鲁尔区衰落的根本 原因。
在新的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 部门(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基地 ,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产,进而形成新 的工业地域,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湘教版必修3

改造传
行化 合理化
度 ,扩生大 产规模
统产业
、
改造
扶持新 利用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新
兴产业 兴工业及服务业 边缘
莱茵河沿岸港口
调整工业 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
周边
布局,采 地带;钢铁工业布局到
经济结构趋向
答案
【思考】 鲁尔区钢铁工业为什么布局到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 答案 为了便于输入铁矿石。
答案
解析答案
5.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将导致鲁尔区( B ) A.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B.经济结构多元化 C.失业率增加 D.钢铁、机械等产业的技术落后 解析 材料二描述的是鲁尔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现象,该现象将不仅 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推动产业结构 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钢铁、 机械等产业技术进步。
答案
反思归纳 框图法理解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探究点三 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探究活动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从图中看出,在综合整治中鲁尔区 对工业结构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答案 鲁尔区针对传统工业衰落和经济 结构单一的实际,减少了煤炭、钢铁两 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厂矿的生 产规模大幅度提高,新建或迁入了电子、 汽车、石油化工等多个工业部门以及服 务业,形成了以传统工业为主,经济结 构多元的综合性工业区。
教材P61~62活动 提示 读“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分布”图和“20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分 布”图,可从企业类型和数量变化、企业布局位置改变等方面入手分析。 (1)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矿企业数量减少,新建或迁入了电子、 汽车、石油加工等多个工业部门。 (2)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且趋向于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布 局钢铁企业,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好效益。
必修三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合作探究】 请阅读教材P58 并结合图2-24, 用工业区位分 析法分析鲁尔 区繁荣的原因。
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优势
特点
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的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铁矿石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
离铁矿区较近
瑞典和俄罗斯(通过鹿特丹港)
水源充沛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
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为主导)。 ②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廉价石油的使用,煤炭需求
量明显下降。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钢国家越来越多;消耗量急剧
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⑤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用地紧张(是新兴工业不愿
知识整合:
德国鲁尔工业区
兴起的 1、丰富的煤炭资源
区位优 3、充沛的水源
势
5、广阔的市场
2、离铁矿比较近 4、便利的水陆交通
主要工 煤炭工业(基础)钢铁工业(主导) 业部门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
衰落的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 主要原 钢铁过剩,新技术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 因
到此落户的主要原因)。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合作探究】:结合教材P60—P62文字及图2-29、 图2-30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
鲁尔区的综合治理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从 而促使本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这是综合整治 的核心) ②调整工业布局。(钢铁厂搬迁到鲁尔区西部, 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布局钢铁企业) ③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 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 ⑤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5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_2

分析材料并借鉴鲁尔区的经验,探究如何才能 实现邢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邢台市的可持续 发展?
感谢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成功的秘密在于始终如一地忠于目标。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 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变老并不等于成熟,真正的成熟在于看透。 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 —大仲马 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跌倒,撞墙,一败涂地,都不用害怕,年轻叫你勇敢。 不要试图交到一个完美的朋友,也不要交到很多朋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勇往直前,决不放弃!
邢台蓝晶石
邢台石膏
冀中能源集团
邢台雾霾
德国工业 利珀河 的心脏
莱茵河
鲁尔河
一、鲁尔区之“兴”
【探究一】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及工业部门
1 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一、鲁尔区之“兴”
1.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
1 丰富的煤炭资源
2 离铁矿区较近
3
丰富的水源
4 便捷的水陆交通
5
广阔的市场
二、鲁尔区之“衰”
【探究三】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设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课标指出,分析一个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区位条件、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第二,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三目,按照“鲁尔区繁荣——衰弱——新发展”的思路编写。
第一目“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首先通过图文介绍鲁尔区的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状况,随后引入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与主要城市,最后阐述鲁尔区的繁荣区位。
第二目“煤炭与鲁尔区的衰弱”。
从石油竞争、钢铁危机、产业结构单一、科技进步等因素引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的衰弱,导致鲁尔区的严重危机。
第三目“鲁尔区的新发展”。
通过“杜伊斯堡与埃森”资料的阅读;鲁尔区工业分布变化、整治前后发电厂的对比,归纳鲁尔区整治的成功经验。
教材最后,通过鲁尔区学习,获得启示:分析区域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办法。
[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在必修2中,已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理论知识;并在必修3中已掌握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
2.学习动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当前我国经济战略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振兴是讨论的重点,而从鲁尔区的成功范例中可得到重要启示。
3.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围绕“德国鲁尔区”这一主题收集、处理、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德国鲁尔区发展的条件;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得出治理德国鲁尔区的措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从而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讨论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必修3

2.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_煤__炭__开采量逐 年下降,煤矿和钢铁企业大量关闭;由于技 术的发展,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劳动 力也逐渐减少。 3.鲁尔区传统的钢__铁__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 司转移,钢__铁__产量逐渐下降,_煤__炭_工业和钢 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80年代,盛极 一时的鲁尔区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
区位条件
具体表现
影响
充沛的水 源
区内有莱茵河、鲁 尔河、利珀河等多 条河流
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 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水 陆交通
内河交织成网,且 与海洋相通,水运 便利;有德国最稠 密的铁路网,高速 公入,而工业产品 的运出也依赖于此;方便 的陆上交通,把鲁尔区与 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地区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
(3)图中斜线区域是________矿区。 (4)从资源条件看,该工业区发展的优越区位 条件主要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 ________。 (5)20世纪50年代本地区产业开始出现衰落的 内部原因主要是________。相应解决措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提示: (1)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 家。 (2)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郊。煤炭资源丰富。铁 矿来源一是通过陆上交通就近从法国洛林铁 矿区进口;二是进口瑞典、俄罗斯等国的铁 矿石到荷兰鹿特丹港,再经过莱茵河运到鲁 尔区。
(3)鲁尔区处在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优越,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和 内河航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以及四 条人工运河,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 并能直通海洋。
【答案】 (1)杜伊斯堡 埃森 多特蒙德 (2)利珀河 鲁尔河 鲁尔河 铁矿石 (3)煤 (4)丰富的煤炭资源 充沛的水源 离铁矿较 近 (5)生产结构单一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鼓励 和引进新兴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 展科技;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