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备考指津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指津

文言文断句指津

答案: 虎自山上驰来 / 妇人仓皇沉 水避之 /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 虎熟 视久之 / 至以首抵触 / 庶几其一惧 / 而儿痴竟不知怪 / 虎亦卒去 / 意 虎之食人 / 必先被之以威 / 而不惧 之人 / 威亦无所施欤
例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
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学”】
【高考考试说明】
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文或部分断句,
并回答有关问题。
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使之读懂 文言语段,准确断句。
二模断句题得分情况
平均分:1.31分 考试人数:62人
得分人数:27人
【文言文断句方法】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则易者亦难矣
答案: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
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找动词】
例题: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 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 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 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 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 欤
勤动笔墨习句读 触类旁通得妙法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 文言文断句指津
【开心一刻
断句趣谈】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夸】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
正。 【贬】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 正。
文言文断句
掌握规律,灵活运用,才能无往而不胜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
发语词 【句尾】“乎、哉、也、者、耳、矣、欤、耶、 焉”等句末语气词 【句中】“以、于、为、而、则、也、者”等 连词

高三语文 文言文断句指津课件 (共39张PPT)

高三语文   文言文断句指津课件 (共39张PPT)

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
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 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 5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小试牛刀:
用“/”给下列文言文段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 矣/ / 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 / / / /至
窍门2:
虚词断句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选择题)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标注题)
□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 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 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 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 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 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 读。
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 矣 / 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 乎/ /
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 不亦 / / 诬天下士人哉 哉
(选自明· 宋濂《杜环小传》)
参考译文
史官说:交友之道太难(把握)了。当两人意气 相投之时,友人可以以身家性命相许诺,好像 (为了你什么事都可以办)世上没有什么难事了。 等到世事发生变化你已走投无路(需要他)的时 候,却不能履行当初所说的话背离你而去的人实 在太多了。更何谈在(你)死了之后能照顾你的 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 的忠义烈士又哪里能超过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 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的士人了!”

文言文断句题指津教案

文言文断句题指津教案

第5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题指津一文言文断句的步骤1、断前读通文意。

2、断时先易后难3、断法注意标志4、断后仔细检验二文言文断句的常见标志1、表对话的字眼: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

遇见“云尔”等,在其后断开。

2、找名代文言文中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如以下文字: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答案:沛公..默然不应/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拔..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剑起舞/项伯../庄.不得击(《鸿门宴》)..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3、常放在句首的词语:A发语词和句首助词,如夫、盖、初、唯、斯岂,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其前自可断句。

如“夫诱道争远”的“夫”为发语词,它的前面就应点断。

B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常放在句首,一般可在它们前后都点断。

C复句中的关联词: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大至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可点断。

4、常放在句末的虚词: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焉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其后往往能断句。

例 :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5、排比对偶与反复,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文言文断句指津及配套练习

文言文断句指津及配套练习

文言文断句指津及配套练习一、方法指津(一)明确句意断句法:碰到断句篇章,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章,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词性断句法:1、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断句:“其、盖、唯、盍、夫、焉、惟、斯、且夫、今夫、若夫”等起领起句子作用,要在它们前面断开。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2、表谦敬的词领起句断句:“窃、请、谨、敢、下官、窃、寡人、孤、仆、愚、妾、贱妾、婢子”等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4、句首的关联词断句:“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然则、虽、虽然、纵使、假使、故、是、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断句:“是时”“后”“昔者”“既已”“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向者”“乡者”“俄顷”“方今”“有顷”“顷之”“顷问”“乃今”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6、句末语气词断句:“也、矣、哉、乎、焉、兮、耳、而已、与(欤)、耶(邪)”等后面可断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7、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断句:“嗟夫、嗟乎、呜呼、呜呼哀哉、嘻”等,前后都可断句;“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8、序数词断句:序数词表示句子层次,可以断开。

文言文断句指津

文言文断句指津
断句【句首?句尾?句中?】
• ①句首:夫、盖、焉、惟、斯;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
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
• ②句尾: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
• ③句中:以、于、为、则、而(有时需在前面断开)……
• 《汉史·王景传》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 句意,不该断的不能断开:
D 2018年全国3卷《宋史·范纯礼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 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谢 谢!
文言文阅读之突破断句题
• 韩愈《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 通读全文/通读句子; • 找出停顿不同处; • 先易后难逐一排除; • 回读检查。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3. 借助修辞推断【反复;顶针】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③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答指津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答指津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答指津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为浅易的文言文语断句”是个真正能体现考生能力的新题型。

能否准确断句,直接影响到文言文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的形成。

因而,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够达到检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年又多了个辽宁卷,而2006年则增加到包括广东卷和福建卷在内的4套试卷,分值为2-5分。

由此可预测。

2007年将会有更多单独命题的省市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是:弄懂语段大意。

找准断句标志。

首先,通读要求断句的语段,领会它的基本意思。

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其次,把握一些文言文的断句技巧。

1.抓住标志性词语。

先说实词。

名词、代词经常做主语或宾语,遇到名词、代词做主语的时候,就在其前断开;看见名词、代词做宾语了,就在其后断开。

动词、形容词经常做谓语,它们的前后大都不能断开。

再说虚词。

“盖、夫、若夫、至若、凡、窃、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复句中的关联词“虽、纵、假(假使)、故、则、然则”等,常常用在句首,它们的前面往往要断开;“也、矣、尔、欤、焉、哉”等都是句末语气词.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都不要断开。

还有较特殊的,如“曰”、“云”,后面是人物的语言(对话),这时候可以断开。

2.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者,……也”,“……乃……”等典型的判断句式,“为……所……”,“受……于……”等典型的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典型的倒装句式,“无乃……乎”。

“安……哉”等典型的疑问句式,不仅是阅读中的障碍,更是断句中的易错点。

要想准确断句,也要对这些特殊句式了然于心。

3.利用修辞手法。

如顶真,其特点是上递下接,首尾同字(词),断句时需注意这样的句子。

再如排比、对偶、对比,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这一特点,也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指津 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指津 PPT课件
/其 是 吾吾弟弟 与/嗟 乎/严嗟乎仲 子 知 吾吾弟弟/立 起/如 韩 之 巿/而 死死者者 果政也
【08年浙江卷】 (《史记•刺客列传》)
第二招:找实词,连短语
想一想
与 怨 吾
不 不 以
期 期 一
众 深 杯
少其
浅羊//其羹
于于亡伤当国厄心//
以 一 壶 飧 得 士 二/人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 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 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 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 飡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创新设计》答案
•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 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 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 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 无危,不可得也。
《创新设计》答案
•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 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 之母立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 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 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 死也,吾是以泣。" Nhomakorabea•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断句新题型方略及文言文断句题练习

01答题技巧:文言文断句遵循“两个原则”即: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按结构和句意划分)断句方法如下:(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平、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①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3)在转折连词前应断开。

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断开。

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6)根据文意和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狼》)②山行|六七里。

①中“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②中的“山”修饰“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

(7)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如: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②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8)时间词之前往往断开。

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

如:①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②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口技》)(9)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如: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隆中对》)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诗》)02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理解句意,然后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去断句或划分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备考指津【真题回放】1、(20XX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2、(20XX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景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3、(20XX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越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塞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教越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断句:夫越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塞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教越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4、(20XX年高考语文辽宁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断句: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5、(20XX年高考语文辽宁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

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

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断句: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考点解析】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师说》中有云:“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习其句读”即教师教学生学会停顿断句。

从前的语文教学与考试,都有为古文断句标点的要求。

1954年、1955年全国高考就考查过古文标点题,1978—1985年全国高考也涉及过古文断句标点的考查。

只是1986年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与考试忽略了这一要求。

20XX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把古文断句标点列入考点,这是对文言文学习的传统做法的回归。

这一回归做法赢得了普遍认同,2005、20XX年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20XX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

这样,给古文断句标点的传统题型又成了高考语文卷的考查热点。

正确断句标点,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通读全文,把握内容要点与行文层次,加强诵读,增强语感,是正确断句的基础。

同时,要掌握断句的基本规律:(1)语法断句: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

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2)虚词断句: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多可断句,句中虚词(“于、为、则、而、以等)前后不能断开。

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反复诵熟可知,本语段有两个句末语气词“焉、也”,一个句首语气词“夫”,四个句首关联词“以、则、而、故”。

本语段可根据虚词来完成断句。

(3)修辞断句:排比、对偶、对称、顶真、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文言文四六句多,常运用排比、对偶、对称修辞,句式整齐。

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一句,可利用排比修辞来断句。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可利用“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三组对称句来断句。

顶真表现为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分别属于前后两个句子,前一词做上一句的宾语,后一词做下一句的主语。

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句在文中间隔出现,抓住这一反复特点,有助于断句。

(4)句式断句:文言句式,特别是文言固定结构可帮助断句。

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都表示一个句子整体。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前句中“不……乎”与后句中“其……邪”都是固定句式,都能为断句提供帮助。

(5)总分断句:文言文中有总分、分总的表述形式,据此可以断句。

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句中提到的“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是总说句,后面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

(6)引文断句:文言文中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言于……曰”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后面只用“曰”而省略主语。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从而正确断句。

依据上述断句的基本规律,可以将“真题回放”中的五道高考题正确断句如下:1、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景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3、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文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4、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5、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命题预测】文言文断句标点这一传统题型已引起高考命题者的高度关注,相信在更多省市未来的高考试卷中一定会出现文言文断句标点题的可爱面孔。

未来的高考试卷中文言文断句标点会有这样几种形式:1、直接给指定句子用斜线断句。

如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2、要求给指定句子断句,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如给下面文段断句,并加上标点: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要求给指定的句子断句加标点,并翻译。

如给下面文段中划波浪的句子断句加标点,并翻译: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命题预测】答案: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下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断句标点: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翻译: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

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另: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