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之我见

合集下载

(精)工作心得:“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制度网络及治理启示(最新)

(精)工作心得:“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制度网络及治理启示(最新)

(精)工作心得:“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制度网络及治理启示(最新)一、问题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回顾“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历程,政府上网工程触发了政府系统快速接入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政府信息资源,而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阶段则触发政府系统“放管服”。

从现有“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情况看,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系列改革举措都在探索如何以互联网技术触发各级政府“放管服”,为创新创业加油助力。

然而,互联网技术并非机械式地组合到政务服务提供过程中,理解这一过程也远比理解缺少技术逻辑作用的政务服务提供过程还要复杂得多。

技术-制度网络模式受到数字调试制度模式启发,用于解释“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过程中成功经验,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内部参与方、不同部门制定的政策文献、行为数据、决策信息、技术工具,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治理机制。

整个研究过程视中央政府及职能部门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制度网络治理参与方,相关政策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技术-制度网络治理过程及调试结果。

所聚焦的研究问题是,究竟有哪些主要政策制定者塑造了技术-制度网络,持续推动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以及中国情境中技术-制度网络表现出何种治理特征?通过重新理解1998年到2016年期间“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政策制定者的协作关系,揭示中国情境中技术-制度网络治理关系。

这些研究工作有助于理解“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路径特征及治理工具,为各级政府部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提供加强治理能力的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一)相关技术-制度驱动的组织变革研究为了解释技术与组织关系的变迁过程,相关研究经历了从技术驱动,到组织驱动,再到技术-制度交互作用的视角变迁过程。

技术驱动方面研究重点关注电子政务技术设计、使用、采纳过程中,规则逻辑系统如何塑造了技术系统角色及其任务。

相关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刻画技术项目的多元参与方内部治理机制来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

浅谈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浅谈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浅谈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键词之一,政务服务也不例外。

在新时代下,政务服务正朝着更加智慧、高效、便民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背景和意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政务服务也在这股潮流中向着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政务服务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

其意义在于:一是适应了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推动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了公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丰富了政务服务的形式和手段,创新了政务服务的模式和理念。

二、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特点1. 多元化的服务形式"互联网+"政务服务涵盖了多种服务形式,如网上办公、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等,使得公众可以通过电子手段实现办事无需跑腿,大大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和便利程度。

2. 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实现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互通和服务共享,极大地节省了办事时间和成本,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3. 信息透明的服务内容"互联网+"政务服务将政府部门的各类服务内容和流程都以公开透明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使得公众可以及时了解政府政策和政务程序,并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

4. 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了政府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送,可以根据公众的需求和特点,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和指导意见,提高了公众满意度。

浅析“互联网+政务”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现状及优化

浅析“互联网+政务”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现状及优化

浅析“互联网+政务”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现状及优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政务工作也逐渐开始向网络化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被广泛讨论和探讨。

那么,“互联网+政务”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现状及优化有哪些呢?一、应用现状1.政务网站各级政府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务网站,通过这些网站,人们可以查询和办理政府相关事务,如申请证照、缴纳税费等。

政务网站大大改善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方式,方便了办事群众。

2.移动政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政府也开始将政务服务拓展到移动端。

各级政府开发了手机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办理事务。

例如在手机上查询违章记录、缴纳罚款等。

3.数字政务数字政务是指采用信息技术为政府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以便更高效地管理和处理政务事项。

数字政务在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务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优化点1.信息安全问题政务数据涉及到很多敏感信息,如个人信息、财务信息等。

因此,政府单位需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政务数据不被窃取、泄露、篡改等。

2.信息可靠性问题政务数据的可靠性是政务服务的基础。

政府单位应该确保政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等,这样才能保证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3.服务质量问题政务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政府形象和民众满意度。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工作流程优化,提高服务意识,加快办事速度,简化办事流程,优化办事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4.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是指数字技术的运用所导致的社会阶层之间的信息和技术差距。

政务服务的数字化需要是包容性的,要着重考虑到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使各个群体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数字服务。

总之,“互联网+政务”的应用现状已经比较广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借鉴成功经验,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政务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感想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感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务服务也不例外。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作为一名亲历者,我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有以下几点感想。

首先,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在过去,群众办理各类政务事项需要多次跑腿、排队等待,耗时费力。

而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办理各类政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目标。

例如,在鹤壁市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政务服务平台,群众可以实现不动产增量房家门口办证、线上精准核税等,极大地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其次,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通过打破数据壁垒,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例如,鹤壁市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市税务局等部门,将不动产登记终端延伸至中介机构,实现二手房交易过户、缴纳税费、登记办证一站式服务,有效减轻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压力。

再次,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通过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实时掌握群众需求,及时调整政策,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各类政务事项进行风险评估,防范风险,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然而,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部分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了解不足,需要加强宣传推广;二是部分政务事项涉及多个部门,部门间协调难度较大;三是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针对这些挑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向群众普及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知识,引导群众积极使用互联网平台办理政务事项。

二是优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政府应加强部门间协作,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理论文章:互联网+政务”之我见

理论文章:互联网+政务”之我见

互联网+政务”之我见一、在当今变革的时代,“互联网+”代表着一股变革的力量。

毫无疑问,它已经给商务、给产业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改变,那么对政务而言,“互联网+”又将意味着什么?答案是:你在今天的商务领域看到什么,也许明天就会在政务领域同样看到什么。

为何这样认为?因为互联网是人与人连接、合作的产物,只要是现代意义的社会人,就必然会是网络人。

更何况年轻人大多浸泡在网络之中,对于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年轻人在哪里,自然应当关注哪里,因为他们不光代表着当下,更代表着未来。

这是来自需求方的呼声。

面对此种呼声,政府是否必须回应?可以不搭理,甚至视而不见。

但是,政府终究是公共服务者。

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网上消费、网上销售、网上阅读、网上社交的时候,也将越来越希望得到网上公共服务。

假如政府消极以对,公众虽然无可奈何,至多是降低了满意度,但上升到宗旨意识的高度,将是不可忽略的巨大落差。

而从责任政府的角度,不也是一种道义上的行政不作为?政府与公众有着无形的契约关系:用公共财政的钱,办合乎民意的事。

当然,应是财力、物力、实力足以承受的力所能及。

事实上,“互联网+政务”不仅不超越我们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反而是一件让方方面面省力、省钱、省心的事——不光给老百姓方便,给政府自己也方便,这可谓充分体现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逻辑。

所以,政府何必不干两全其美的事呢?二、绝不仅仅是由于公众的需求压力,才要“互联网+政务”。

在今天,互联网早已超越了一般的工具或渠道,而是支撑经济社会运行的划时代式的基础设施。

不“互联网+”,就好比人们当年抗拒用电、用机器,抗拒那些先进生产力。

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会耻笑慈禧太后曾经拒绝铁路,但当年的她实在是有着极其充足的理由:火车的机车会震动老皇帝们的寝陵,这怎么了得!时代变了,评价体系变了,道理和结论也就跟着变。

我们笑着当年的她,可要是不贴着时代脉搏前行,谁知道后人会不会取笑今天的我们?互联网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直接创造了什么,而在于对一切传统的行业和领域带来了改变,包括将改变整个政务生态。

浅谈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浅谈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浅谈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新时代政府服务的重要形式。

新时代下,政务服务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府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将浅谈新时代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1. 多元化服务方式新时代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强调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政府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民众提供包括政策咨询、在线办理、网上申报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窗口办理,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政务服务的办理和查询,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2. 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新时代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强调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可以实现共享和互通。

这意味着民众不再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反复提交重复的材料,政府可以在数据的基础上实现跨部门协同办理,从而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整体效率。

3. 创新技术的应用新时代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强调创新技术的应用,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使得政府服务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

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办理流程等,使得政务服务更加贴近民生、更加智能。

1. 促进政府效能提升新时代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可以促进政府效能的提升。

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政府可以实现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政务服务的办理效率和质量。

通过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政府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整体效率。

2. 提升民众满意度3. 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1. 安全风险新时代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面临安全风险。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务服务面临着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一旦出现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问题,将给政府服务造成严重影响。

政府需要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数据安全保障水平,以应对安全风险。

推进“互联网+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推进“互联网+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推进“互联网+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政务已经成为了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力。

在这个背景下,推进“互联网+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推进“互联网+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进“互联网+政务”可以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提高办事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政府部门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共用,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局面,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使得政务办理更加便捷快速。

在互联网+政务的模式下,市民可以不用跑多个部门申请不同的证照,只需在网上填表、上传材料,就可以递交申请,办理效率大大提高。

二、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互联网+政务的推进可以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透明的服务。

通过互联网+政务的方式,政府可以实现在线办理、在线咨询、在线评价等全新服务模式,让公众能够在网上一站式完成政务办理,大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互联网+政务还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让政府服务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让更多的市民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政府服务。

三、提升政府透明度推进“互联网+政务”也能够提升政府的透明度,推动政务公开。

通过互联网+政务,政府可以将更多的政务信息公开在网上,让市民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到政府的相关信息。

互联网+政务也可以实现政府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实时公开,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最新的政府信息,加强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四、降低政府成本推进“互联网+政务”也可以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提高政府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将政务办理等流程转移到互联网上,政府可以减少对于一些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等的投入,减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互联网+政务也能够实现政府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政府的综合成本。

五、促进政府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是政府改革的重要途径,可以推动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实现政府职能的重构和转型。

浅析互联网与政务的结合

浅析互联网与政务的结合

浅析互联网与政务的结合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膨胀,而政府的线下服务能力却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明显。

政务办理需排长队等候,办事大厅人员拥挤,部分行政人员欠缺服务意识,与民众争执案例屡见不鲜。

政府与群众之间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必然会影响政府形象的树立,不利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互联网+政务服务”。

以“互联网+”创新和优化政务服务,推行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这是民之所望,也是施政所向。

在互联网+时代,让政务服务与时俱进,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条件,也将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标准。

具体实施如下:一、借助优质第三方平台1.基于网络用户关注点,开通微博政务。

微博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在我国拥有庞大的用户量。

政务微博是政务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是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政务微博越来越具影响力。

政府部门出台某项规章制度,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信息后,经微博用户转发,可迅速扩散。

此外,政务微博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咨询与服务的入口、负面事件的舆情危机公关平台以及专门辟谣的有效渠道。

以微博形式发布的内容可贴近百姓,语气温馨,且能够快速响应、及时更新;政务微博相当于议事厅,在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议题上,可借助该平台争取最广泛的民意,并进行平等的互动和及时的反馈。

其是践行阳光党务、政务、增加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2.开通微信政务公众号。

微信目前拥有超过5亿用户,政务微信成为继“官方微博”之后官民沟通的又一个全新渠道。

2015年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6.0136万个,涵盖公安、医疗、交通等多个政务民生热点领域。

政务微信已经成为政府与民生、人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连接器”,成为政府施政的新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政务之我见Opinion on "Internet Plus"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邓竞菊(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汉十高速公路管理处,武汉430000)DENG Jing-ju(Management Department ofHanShi Expressway, Hubei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C 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Wuhan430000,China)【摘要】“互联网+”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中推广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政务 的应用不断深入,但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互联网+”相关标准、立法等方面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分析“互联网+”政务 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推动“互联网+”政务持续、健康发展。

【A b stra c t] The "Internet Plus”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s a new model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technology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Internet Plus"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s deepening,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integration of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nternet Plus" standards, legisl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Internet Plus"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sum up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the sustained andhealthy development of"Internet Plus"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政府【K e y w o rd s】" Internet Plus ’’ [government affairs; government【中图分类号】D 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 (2017) 09-0100-02政府决策更具前瞻性和准确性。

同时,行政主体可以通过互联 网动态地收集民众的需求,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通过问政 于民,问需于民,提升“精准治理”能力。

2.2符合行政效率的要求行政效率是行政主体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 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既投 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互联网+”让信息传递变 得更容易、便捷,以往通过“文山会海”传达政令造成的效率低下 和资源浪费也将得到改善0。

当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上网,视频会 议、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签章、电子档案等进一步推广和应 用,行政机关可以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较大的执法效益。

2.3符合行政民主的原则公共管理哲学认为,政府行政的最大目的在于为实现公 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强 调行政民主,重视公民参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行政 民主首先体现在行政立法、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过程受公众监 督制度等。

政府应当为公民直接参与公共行政活动提供充分 而有效的渠道。

推进网上政务尤其是全流程在线运行,赋予公 众参与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的权利,可以限制行政自由裁量 权的滥用,使行政相对人依法得到公正的对待。

3“互联网+”政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互联网+”政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M anagemenr&TechtiologyofSME1001引言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 展,人类已经进入网络时代。

政府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参 与者和现代治理体系中的主导者,其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的 发展对社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政务是用互联网 技术、互联网思维,形成更加人本、更有效率、更趋公平、更为 透明的政务生态。

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 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出台,相关配套工程也正在持 续推进,“互联网+政务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互联网+”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政府职能是指行政主体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 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互联 网+”为政府职能转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将在行政决策的科学 化、“精准治理”能力的提高、行政效率的提升、政务的公开透 明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1]。

2.1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科学和公平,提升“精准 治理’’能力“互联网+”产生大量的数据。

行政主体通过大数据分析将 对不同部门、不同领域数据与信息转化为有用的决策依据,使 【作者简介】邓竞菊0 981-)女,湖北襄阳人,从事交通经济方面的研究。

服务体系ServiceSystem享、“互联网+”相关标准等方面也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1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相对滞后,S夸部门数据整合较难现阶段,政府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仍受传统的公共管理模 式的影响,依然以“一个部门”而不是用一种全局和相互合作 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各级政府的基础数据库、综合数据库等所 需数据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

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为例,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章第五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 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 作。

依照职责划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定职责在公安部 门,但交通部门实际上在道路规划、设计、养护、管理以及运输 组织等行业管理方面承担了大量基础性、预防性的安全管理 工作。

但是交通部门不能及时、完整地获取交通事故、驾驶员 和车辆方面的有关数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安全管理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31。

3.2“互联网+”的建设各自为政,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碎片化的信息孤岛“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整合数据,通过数据共享和跨 领域融合,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

目前,由于不同平台提供商 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传输协议,不同平台提供商的数据信 息封闭,数据孤岛难以消除。

这一问题也成为当前互联网产业 发展的共同诉求。

以公路路政管理为例,路况巡查、案件处理 有综合管理平台,许可事项有审批服务平台,票据、资产、装 备、人员、公文管理各有专门的平台,各个平台之间不能兼容 和对接,导致相关事项“二次录入”情况普遍存在,不利于行政 效率的提高。

3.3“互联网+’’政务的立法滞后政府在管理、立法方面,都存在滞后于技术的进步和商业 模式不断推出的问题。

立法滞后的主要表现为:许多亟待法律 规范的事项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现有法律规范中的很多具 体规定不适应“互联网+”政务发展,有的与“互联网+”政务发 展相抵触等。

例如电子行政执法案卷和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 问题,根据2014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电子数据已经正式 地成为一种新的证据类型,但实践中,电子数据如何审查,如 何认定,仍缺乏统一和具体的标准。

由于立法滞后、标准的缺乏,很多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 和发展过程中无章可循,只能在大的方向上摸索设计“互联网+”政务模式,造成预算充足、设备齐全、政务平台水平很低的情形。

4“互联网+”政务的发展对策“互联网+”政务发展的是理念、体制、管理等层面的革新,不仅仅只是技术、物理层面的接入与关联。

4.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解决“互联网+’’政务在管理上无章可循的局面“互联网+”是平台化的数据汇集和深度的应用,反映在法 律领域,需要传统的法律规则在适应互联网发展以及向互联 网融合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适用。

而“互联网+”则需要更多的 创新,创新的立法理念和制度体系,在各个领域,积极回应“互 联网+”带来的新问题,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治理体系。

4.2互联网思维不仅要考虑政府机构自身的需求,更 要考虑“互联网+’’政务的服务对象,即企业、民众的需求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电子商 务成功的关键,以微信、淘宝、阿里巴巴、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 企业为公众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与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 场预期与经济效益。

“互联网+”政务也应以公众的需求为核 心。

目前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还停留在以“政府为中心”的思维 层面,忽略民众的利益和用户体验。

将电子商务的“用户思维”应用到“互联网+”政务的“为民服务”中,将是现代行政体制改 革的重点。

4.3共享开放,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正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 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 事、不添堵。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 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互联网+ ”在政务服务领域的核心就是 要实现纵向各层级和横向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开放和共享。

一 方面,根据各个部门的行政职能,将可以公开的数据统一到云 平台,避免信息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同时,搭建跨区域乃至 全国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让数据与信息能跨地域、跨层级 流动。

4.4全面推进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应只停留在信息公开的层面,让 所有适宜上网的事项都能够在线办理。

政务服务网不是简单 链接式的网站群,逐步实现统一导航、统一申报、统一查询、统 一认证、统一支付、统一评价。

例如,各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 统都有独立的用户体系,通过统一认证,凡在一个政务服务网 的注册用户,到任何部门在线办事,就无障碍通行,不需要重 复注册,重复认证。

【参考文献】【1】徐晓林,杨兰蓉.电子政务导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2】王四新.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刘恒.行政执法与政府管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