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减压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中线移位程度和心肌保护的作用

合集下载

分析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应用效果

分析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应用效果

分析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
应用效果
魏宇;李普
【期刊名称】《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7(006)004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42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阶梯式颅内减压治疗.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6.67%,对照组预后优良率为3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0%,低于对照组(71.4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应用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399-400)
【作者】魏宇;李普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400;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黄涛
2.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张雄
3.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彭涌
4.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刘晓鹏
5.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张国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头部创伤,常导致颅内高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其原理是通过逐步减压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减少脑组织损伤。

本文通过对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方法、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发现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指出该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优化方案和应用范围,以提高治疗效果。

这一研究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评价、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原理、应用、方法、结果、因素、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临床治疗中,颅内压升高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目前,颅内减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颅内减压术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操作风险高、操作技术要求高等问题。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亟待寻找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方法,通过逐步减压的方式,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已有研究表明,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需进一步评价其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

本研究旨在对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评价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2.比较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与传统颅内减压技术在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差异;3.探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4.分析影响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临床效果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技术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的疗效

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的疗效

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应用的疗效【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术中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快速减压,观察组实施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2%,低于对照组的34.61%,(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不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改善预后,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控制性阶梯式减压;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效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且多将遗留严重后遗症,因此,探寻一种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的手术方式,已经成为本领域需要研究的新课题[1]。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整体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所以,还需要探究新型的治疗方法[2]。

本研究探究了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2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35.9±4.40)岁;致伤原因:20例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10例头部打击伤,8例其他。

观察组5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36.5±4.69)岁;致伤原因:19例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11例头部打击伤,7例其他。

两组患者年龄机构及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的对比无差异(P>0.05)。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摇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颅内压;并发症;预后
摇 摇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急危 重症[1] ,会出现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头痛等临床表现,尤其是 脑干损伤比较严重,还出现引发脑疝,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 构成较大的威胁[2] 。 传统的治疗方法所获得的效果一般,术 后存在并发症多、预后效果差等不足,因此需要寻找更加理想 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该病治疗中的效 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吉林医学 2021 年 7 月第 42 卷第 7 期
表 1摇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x依s)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例数 37 37
术中出血量( ml) 72郾 39依14郾 64 61郾 05依10郾 37 3郾 845 0郾 001
手术时间( min) 133郾 61依23郾 58 111郾 90依20郾 23
4郾 250 0郾 001
甘露醇使用量( g) 1230郾 41依124郾 85
749郾 35依70郾 94 20郾 378 0郾 001
·1725·
住院时间( d) 9郾 84依2郾 65 5郾 78依1郾 10 8郾 607 0郾 001
表 2摇 两组颅内压水平比较( x依s,mm Hg)
组别
例数
组别
例数 急性脑膨出 迟发性血肿 术后脑梗死 总并发症
对照组 37 3(8郾 11) 4(10郾 81) 3(8郾 11) 10(27郾 03)
观察组 字2 值 P值
37 1(2郾 70) 1(2郾 70) 1(2郾 70) 3(8郾 11)
1郾 057
1郾 930
1郾 057
4郾 573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手术技术。

它通过将颅内压
力减轻至合理范围,改善脑灌注和氧供,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创伤,往往伴有颅内压力升高。

颅内压力升高会导致脑
灌注不足,进而引起脑缺氧和脑水肿,严重时还可造成脑疝,危及患者生命。

及时降低颅
内压力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是一种通过手术手段来减轻颅内压力的方法。

该技术通常在急性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存在明显颅内压力升高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用。

手术时,医生会
通过钻孔创口入颅,将颅内压力调整至合理范围。

此后,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
的治疗。

如果颅内压力再次升高,可以再次通过手术减压来降低压力,直至颅内压力稳定
在合理范围。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以及时减轻颅内压力,改善脑灌注和氧供,从而保护患者的脑功能。

该技术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了过度或不
足减压的风险。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

手术本身可能会引起颅内感染、出血等
并发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该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问题,仍然需要结合
其他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来提高患者的预后。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中采取阶梯式内减压技术进行相关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重度颅脑损伤诊治的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常规减压技术)和观察组(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每组各40例,观察其治疗价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最终目的,该方法值得被推广使用。

【关键词】: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应用价值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医学上的一种危急重症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众多疾病中,该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达到50%-70%,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急危重症之一[1]。

因此,临床医学对该疾病的治疗极为关注,经过大量医疗学者的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该疾病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具有显著成效[2]。

本文主要就是探讨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应用价值,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重度颅脑损伤诊治的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43.55±1.75岁)和观察组(4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龄44.35±1.76岁)。

疾病类型:对照组:打击伤3例、车祸损伤9例、高空坠落12例,其他16例;观察组:打击伤13例、车祸损伤4例、高空坠落8例,其他12例。

根据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阶梯减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运用

阶梯减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运用

阶梯减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运用【摘要】目的:探讨阶梯减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运用效果。

方法: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时期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对照组运用传统减压技术,实验组运用阶梯减压技术,比较围术期指标、颅内压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阶梯减压技术的运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甘露醇使用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可降低颅内压及术后并发症,预后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传统减压技术;阶梯减压技术;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术后并发症颅脑损伤是现代神经外科常见病,以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危及机体生命安全。

特别是在经济水平持续发展背景下,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等比例明显提高,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日渐增多,特别为重型颅脑损伤,因颅内压增高应及时采取降颅压、清血肿等操作,否则会诱发机体死亡[1]。

目前,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如去骨瓣减压术,以疗效佳、预后效果佳等优势,备受患者的认可,但针对传统减压术、阶梯减压术间对比报告较少。

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时期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依据抽签法纳入对照组32例、实验组32例。

男性共39例、女性共25例;年龄区间(44.70±1.6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3例、打击伤13例、高空坠落伤15例,其他3例。

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入选标准:颅脑CT检查可见中线偏移10mm以上,GCS评分为3-8分;表现为广泛性脑挫裂伤、脑肿胀及出血;年龄为10-70岁;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者;未见基础性病症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重要脏器损伤者及休克者。

1.1.方法对照组运用传统减压技术,具体为:于颞部行切口,逐步钻开颞骨、切开硬膜,便于硬膜处血液流出;彻底打开颅骨瓣,清除残余血肿,再打开硬脑膜置入引流管;术后全天候评估患者体征变化,酌情使用抗生素、神经营养药,稳控血压[2]。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是一种用于降低颅内压的疗法,通过一系列程序性的措施,以减少颅内压力和缓解脑组织的损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该技术的原理、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关于该技术的参考,以期为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一、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原理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是一种逐步减轻颅内压力的治疗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逐步的手术干预和药物治疗,降低颅内压力,缓解脑组织损伤。

这一技术的具体步骤包括头颅解剖组织的松解、骨瓣的切除、硬膜外引流等,以及利用脱水剂、镇静药等药物来降低颅内压力。

通过逐步减轻颅内压,来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主要适用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特别是那些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明显的患者。

对于颅内压增高原因不明、颅内占位性病变失控的患者,也可考虑采用该技术。

在具体操作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颅内压力的变化,医师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脑组织。

多项研究表明,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据报道,采用该技术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后颅内压明显下降,脑血流灌注改善,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采用该技术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也表现出更好的脑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虽然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该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手术干预时机尚未达成共识,不同医师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差异。

部分研究显示,在采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颅内感染、出血等。

如何更好地平衡风险和效益,是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 2013年 1月至 2015年1月 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48例。损伤程度诊断符合 中国创伤外科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4],经影像学检查 确诊,并提示有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组织挫伤等, 具有急诊手术的指鱃;入院时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lasgowcomascale,GCS)3~8分,平 均 得 分 (5.4± 1.3)分;病 因:车 祸 伤 31例、坠 落 伤 15例、重 击 伤 2例。根据减压方法不同分为阶梯减压组 28例和常
Effectofladderdecompressionstrategyonmidlineshiftandmyocardialprotection inthetreatmentofsevereheadinjury
LIU Jianping,CHEN Guilian (TheSecondHospitalofHuadu,Guangzhou5108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ladderdecompressionstrategyinthetreatmentofsevereheadinjury.Methods:48patientswith severeheadinjuryinJanuary2013 - January2015wererandomlyselectedanddiv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differentdecompressionmeth od.Thedegreeofthemidlineshift,complications,myocardialenzymesandelectrocardiogramchangeswerecomparedinthetwogroupsbeforeand aftertreatment.Results:Midlineshiftintheladderdecompressiongroupwassignificantlyimprovedthanthatinthenormalgroup(P <0.05), andtheincidenceofacuteencephaloceleandlate-onsetcerebralhemorrhageweresignificantlyreduced(P <0.05),buttheincidenceofstress ulcerandpostoperativecerebralinfarctionha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twogroups(P >0.05).Myocardialenzymelevelsinthe ladderdecompress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normalgroup(P <0.05).Themainabnormalelectrocardiogram differencesweresinus tachycardiaandlongQT(P <0.05),buttheST-Tchangeandconductionblockhad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inthetwogroups(P >0.05). Conclusion:Ladderdecompressionstrategycaneffectivelyreduceintraoperativecomplications,protectmyocardialfunctionandimprovethemidline shiftlevel,whichcanbeappliedclinically. KEY WORDS Ladderdecompression;Severeheadinjury;Degreeofmidlineshift;Myocardialprotection
26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8年 8月第 34卷第 8期 JournalofBaotouMedicalCollege,Aug,2018,Vol.34,No.8
【临床医学】
阶梯减压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中线移位程度和心肌保护的作用
刘剑平,陈桂连 (广州市花都区第目的:探讨阶梯性控制下减压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 2013年 1月至 2015年 1月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48例,根据减压方法不同分为阶梯减压组 28例和常规减压组 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中线移位程度、并发症、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阶梯减压组的中线移位程度较常规组明显有所改善(P <0.05),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较常规组减低(P <0.05),但两组术后脑梗死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比 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阶梯减压组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常规减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心电 图异常差异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P <0.05),但两组 ST-T变化、传导阻滞等异常方面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阶梯性减压策略可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保护心肌功能和不同程度改善中线移位程度, 该策略适用于临床。 [关键词] 阶梯减压;重型颅脑损伤;中线移位程度;心肌保护 DOI:10.16833/j.cnki.jbmc.2018.08.009
重度颅脑损伤的主要病因是急性硬膜下出血伴脑 疝形 成,患 者 病 情 严 重,预 后 差,具 有 较 高 的 致 残 率[1]。外科手术紧急清除颅内血肿是主要的方法,但 研究认为,该术式增加了术中脑膨出、术后脑梗死、脑 积水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导致患者预 后 恶 化[2]。近年来开展的阶梯性控制性减压的手术方法, 可有效减少术中并发症和提高患者预后[3],但该术式 对改善中线移位程度和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目前 尚无确切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将深入探讨阶梯 减压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中线移位程度和心肌保护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