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及装配特许协议(车辆生产行业)
车辆代工合同范本

车辆代工合同范本甲方(委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托方):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相关车辆生产的需求,乙方具备车辆代工生产的能力和条件,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代工产品及规格甲方委托乙方代工生产的车辆具体型号、规格等相关信息(以下统称“代工产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代工期限本合同约定的代工期限自____年__月__日起至____年__月__日止。
三、代工数量双方约定的代工产品数量为____辆。
四、质量标准乙方应按照双方认可的质量标准进行代工生产,确保代工产品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甲方要求。
五、原材料供应(一)甲方负责提供生产代工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
(二)乙方负责采购生产过程中的辅助材料。
六、生产安排(一)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订单要求和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
(二)甲方有权对乙方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七、价格及支付方式(一)代工产品的单价为人民币____元/辆。
(二)甲方应在____(具体时间)前向乙方支付代工费用的__%作为预付款。
(三)剩余款项在代工产品验收合格后____日内支付。
八、验收(一)甲方应在乙方交付代工产品后及时进行验收。
(二)如发现质量问题,甲方应在____日内提出,双方协商解决。
九、知识产权代工产品涉及的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乙方不得擅自使用或向第三方披露。
十、保密条款(一)双方应对本合同内容及因履行本合同所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严格保密。
(二)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车辆代工合同范本

车辆代工合同范本甲方(委托方):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乙方(受托方):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联系方式:鉴于甲方拥有相关车辆生产的技术和需求,乙方具备车辆生产的能力和条件,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代工内容1. 甲方委托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生产[具体车型及数量]车辆。
2. 乙方应确保生产的车辆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和甲方的要求。
二、生产安排1. 乙方应根据甲方的订单要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按时交付车辆。
2. 甲方有权对乙方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三、技术与质量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完整的车辆生产技术资料和质量标准。
2. 乙方应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进行生产,对生产的车辆质量负责。
四、知识产权1. 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等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乙方应妥善保管并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2. 乙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与车辆生产相关的技术成果,双方另行协商知识产权归属。
五、价格与支付1. 双方协商确定代工车辆的价格为[具体金额]。
六、验收1. 甲方应在乙方交付车辆后,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验收。
2. 如发现车辆存在质量问题,乙方应负责及时整改。
七、保密条款双方应对本合同内容及因履行本合同所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等信息严格保密。
八、违约责任1. 若甲方未按时支付款项,应按照[具体违约责任]承担责任。
2. 若乙方未按照合同要求生产或交付车辆,应按照[具体违约责任]承担责任。
九、争议解决如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其他条款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具体期限]。
2.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车代工合作协议模板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鉴于甲方具备汽车生产、研发、销售等相关能力,乙方拥有汽车代工业务需求,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诚信合作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合作内容1. 代工产品:乙方委托甲方进行汽车代工生产,具体产品包括但不限于XXX系列汽车。
2. 代工数量:乙方委托甲方生产的汽车数量为每年不少于XXX辆。
3. 代工时间:本合作协议有效期为自双方签订之日起至XXX年XX月XX日止。
二、双方权利与义务1. 甲方权利与义务:- 甲方负责按照乙方提供的图纸、技术要求和生产标准,进行汽车代工生产。
- 甲方应保证生产出的汽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 甲方应按时完成乙方委托的生产任务,确保产品质量。
2. 乙方权利与义务:- 乙方负责提供代工产品的图纸、技术要求、生产标准等相关资料。
- 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 乙方负责对代工产品进行验收,如发现质量问题,有权要求甲方进行整改。
三、质量保证1. 甲方保证代工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如因甲方原因导致代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无偿修理、更换或赔偿损失。
四、知识产权1. 甲方生产的代工产品所涉及的技术秘密、设计图纸等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
2. 乙方不得将甲方提供的图纸、技术要求等用于除本协议约定的代工生产以外的其他用途。
五、保密1. 双方对本合作协议内容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六、违约责任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为本协议总金额的XXX%。
七、争议解决1.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 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其他1.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生产及装配特许协议书6篇

生产及装配特许协议书6篇篇1生产及装配特许协议书合同签署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产品”)的生产及装配技术,并愿意授权给乙方生产及装配产品,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协议的目的甲方授权乙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埗内生产及装配产品,并将产品销售给相关市场,双方共同发展业务,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条协议的范围1. 产品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产及装配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授权期限:自协议签署之日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
4. 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 向乙方提供详细的生产及装配工艺、技术规范及相关资料。
2. 对乙方的生产及装配技术进行指导、监督和培训,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 在乙方需求时,提供合理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产品的优化和改进。
第四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1. 严格按照甲方提供的技术规范及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及装配,确保产品质量。
2. 监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3. 对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和相关机密信息进行保密,并严禁泄露给第三方。
汽车开发项目常用英语缩写对照

缩写中文解释3C3个关键零件(缸体、缸盖、曲轴)4 VDP四阶段的汽车发展过程A/D/V分析/发展/验证AA审批体系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CD实际完成日期AI人工智能AIAG汽车工业产业群ALBS装配线平衡系统AP提前采购API先进的产品信息APM汽车加工模型APQP先进的产品质量计划AR拨款申请ARP拨款申请过程ARR建筑必要性检查ASA船运最初协议ASB船运第二个协议ASI建筑研究启动ASP船运标准协议ASR建筑选择审查B&U土建公用BCC品牌特征中心BEC基础设计内容BI开始冒气泡B-I-S最佳分节段BIW白车身BOD设计清单BOM原料清单BOP过程清单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CAFÉ公司的平均燃油经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MIP持续汽车市场信息项目CARE用户接受度审查和评估CAS概念可改变的选择CDD成分数据图CGS公司图形系统CI提出概念CIT隔间融合为组CKD完全拆缷CMM坐标测量仪CMOP结构管理工作计划CPP关键途径CPP关键途径CR&W 控制/机器人技术和焊接CRIT中心新产品展示执行组CS合同签订CTS零件技术规格D/EC设计工程学会DAP设计分析过程DCAR设计中心工作申请DDP决策讨论步骤DES设计中心DFA装配设计DFM装配设计DLT设计领导技术DMA经销商市场协会DMG模具管理小组DOE试验设计DOL冲模业务排行DQV设计质量验证DRE设计发布工程师DSC决策支持中心DVM三维变化管理DVT动态汽车实验E/M进化的EAR工程行为要求ECD计划完成日期EGM工程组经理ELPO电极底漆ENG工程技术、工程学EOA停止加速EPC&L工程生产控制和后勤EPL工程零件清单ETSD对外的技术说明图EWO工程工作次序FA最终认可FE功能评估FEDR功能评估部署报告FFF自由形态制造FIN金融的FMEA失效形式及结果分析FTP文件传送协议GA总装GD&T几何尺寸及精度GM通用汽车GME通用汽车欧洲GMIO通用汽车国际运作GMIQ通用汽车初始质量GMPTG通用汽车动力组GP通用程序GSB全球战略部HVAC加热、通风及空调I/P仪表板IC初始租约ICD界面控制文件IE工业工程IEMA国际出口市场分析ILRS间接劳动报告系统IO国际业务IPC国际产品中心IPTV每千辆车的故障率IQS初始质量调查IR事故报告ISP综合计划ITP综合培训方法ITSD内部技术规范图IUVA国际统一车辆审核KCC关键控制特性KCDS关键特性标识系统KO Meeting启动会议KPC关键产品特性LLPRLOI意向书M&E机器设备MDD成熟的数据图MFD金属预制件区MFG制造过程MIC市场信息中心MIE制造综合工程师MKT营销MLBS物化劳动平衡系统MMSTS制造重要子系统技术说明书MNG制造工程MPG试验场MPI主程序索引MPL主零件列表MPS原料计划系统MRD物料需求日期MRD物料需求时间MSDSMSE制造系统工程MSS市场分割规范MTBF平均故障时间MTS生产技术规范MVSS汽车发动机安全标准NAMA北美市场分析NAO北美业务NAOC NAO货柜运输NC用数字控制NGMBP新一代基于数学的方法NOA授权书NSB北美业务部OED组织和员工发展P.O采购订单PA生产结果PAA产品行动授权PAC绩效评估委员会PACE项目评估和控制条件PAD产品装配文件PARTS零件准备跟踪系统PC问题信息PCL生产控制和支持PDC证券发展中心PDM产品资料管理PDS产品说明系统PDT产品发展小组PED产品工程部PEP产品评估程序PER人员PET项目执行小组PGM项目管理PIMREP事故方案跟踪和解决过程PLP生产启动程序PMI加工建模一体化PMM项目制造经理PMR产品制造能要求PMT产品车管理小组POMS产品指令管理小组POP采购点PPAP生产零部件批准程序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PPH百分之PPM百万分之PR绩效评估PR采购需求PR/R问题报告和解决PSA潜在供应商评估PSC部长职务策略委员会PTO第一次试验PUR采购PVM可设计的汽车模型PVT生产汽车发展QAP质量评估过程QBC质量体系构建关系QC质量特性QFD质量功能配置QRD质量、可靠性和耐久力QS质量体系QUA质量RC评估特许RCD必须完成日期RFQ报价请求RFQ报价要求书RONA净资产评估RPO正式产品选项RQA程序安排质量评定RT&TM严格跟踪和全程管理SDC战略决策中心SF造型冻结SIU电子求和结束SL系统规划SMBP理论同步过程SMT系统管理小组SOP生产启动,正式生产SOR要求陈述SOR要求说明书SOW工作说明SPE表面及原型工程SPO配件组织SPT专一任务小组SQC供方质量控制SQIP供应商质量改进程序SSF开始系统供应SSLT子系统领导组SSTS技术参数子系统STO二级试验SUW标准工作单位TA 技术评估TAG定时分析组TBD下决定TCS牵引控制系统TDMF文本数据管理设备TIMS试验事件管理系统TIR试验事件报告TLA 技术转让协议TMIE总的制造综合工程TOE总的物主体验TSM贸易研究方法TVDE整车外型尺寸工程师TVIE整车综合工程师TWS轮胎和车轮系统UAW班组UCL统一的标准表UDR未经核对的资料发布UPC统一零件分级VAPIR汽车发展综合评审小组VASTD汽车数据标准时间数据VCD汽车首席设计师VCE汽车总工程师VCRI确认交叉引用索引VDP汽车发展过程VDPP汽车发展生产过程VDR核实数据发布VDS汽车描述概要VDT汽车发展组VDTO汽车发展技术工作VEC汽车工程中心VIE汽车综合工程师VIS汽车信息系统VLE总装线主管,平台工程师VLM汽车创办经理VMRR汽车制造必要条件评审VOC顾客的意见VOD设计意见VSAS汽车综合、分析和仿真VSE汽车系统工程师VTS汽车技术说明书WBBA全球基准和商业分析WOT压制广泛开放WWP全球采购PC项目启动CA方案批准PA项目批准ER工程发布PPV产品和工艺验证PP预试生产P试生产EP工程样车Descriptions3 Critical Parts(Cylinder-block, Cylinder-head, Crankshaft) Four Phase Vehicle Development ProcessAnalysis/Development/ValidationApprove ArchitectureAnti-lock Braking SystemActual Completion DateArtificial Intelligence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Assembly Line Balance SystemAdvanced PurchasingAdvanced Product InformationAutomotive Process Model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Appropriation RequestAppropriation Request ProcessArchitectural Requirements ReviewAgreement to Ship AlphaAgreement to Ship BetaArchitecture Studies InitiationAgreement to Ship PrototypeArchitecture Selection ReviewBuilding & UtilityBrand Character CenterBase Engineered ContentBubble Up InitiationBest-In-SegmentBody In WhiteBill of DesignBill of MaterialBill of Process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ontinuous Automotive Marketing Information Program Customer Acceptance Review and EvaluationConcept Alternative SelectionComponent Datum DrawingsCorporate Graphic SystemConcept InitiationCompartment Integration TeamComplete Knockdown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s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perating PlanCorporate Product PorefolioCritical Path PlanControls/Robotics & WeldingCenter Rollout Implementation Team Contract SigningCompon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Design and Engineering CouncilDesign Analysis ProcessDesign Center Action RequestDecision Dialog ProcessDesign CenterDesign for Assembly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Design leader TechnicalDealer Market AssociationDie Management GroupDesign Of ExperimentsDie Operation Line-UpDesign Quality VerificationDesign Release EngineerDecision Support CenterDimensional Variation ManagementDynamic Vehicle TestEvolutionary/MajorEngineering Action RequestEstimated Completion DateEngineering Group ManagerElectrode position PrimerEngineeringEnd of AccelerationEngineering Production Cntrol &Logistics Engineering Parts ListExterio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Drawing Engineering Work OrderFinal ApprovalFunctional EvaluationFunctional Evaluation Disposition Report Free Form FabricationFinancial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ile Transfer ProtocolGeneral AssemblyGeometric Dimensioning & Tolerancing General MotorsGeneral Motors EuropeGeneral Motor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General Motors Initial QualityGeneral Motors Powertrain GroupGeneral ProcedureGlobal Strategy Board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Instrument PanelInitiate Charter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Industri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Export Market AnalysisIndirect Labor Reporting SystemInternational OperationsInternational Product CenterIncidents Per Thousand VehiclesInitial Quality SurveyIncident ReportIntegrated Scheduling ProjectIntegrated Training ProcessInterio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DrawingInternational Uniform Vehicle AuditKey Control CharacteristicsKey Characteristics Designation SystemKick-off MeetingKey product CharacteristicLing Lead P ReleaseLetter of IntentMachine & EquipmentMaster Datum DrawingsMetal Fabrication DivisionManufacturing OperationsMarketing Information CenterManufacturing Integration EngineerMarketingMaterial Labor Balance SystemManufacturing Major Sub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Milford Proving GroundMaster Process IndexMaster Parts ListMaterial Planning SystemMaterial Required DateMaterial Required DateMaterial Safery Data SheetsManufacturing System EngineerMarket Segment Specification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anufactu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North American Market AnalysisNorth American OperationsNAO ContainerizationNumerically ControlledNext Generation Math-Based ProcessNotice of AuthorizationNAO Strategy BoardOrganization and Employee DevelopmentPurchasing OrderProduction AchievementProduction Action AuthorizationPerformance Assessment CommitteeProgram Assessment and Control EnvironmentProduct Assembly DocumentPart Readiness Tracking SystemProblem CommunicationProduction Control and LogisticsPortfolio Development CenterProduct Data ManagementProduct Description SystemProduct Development TeamProduc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Product Evaluation ProgramPersonnelProgram Execution TeamProgram ManagementProject Incident Monitoring and Resolution Process Production Launch ProcessProcess Modeling IntegrationProgram Manufacturing ManagerProduct Manufacturability RequirementsProduct Management TeamProduction Order Management SystemPoint of Purchase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Production Parts Approval ProcessProblems Per HundredProblems Per MillionPerformance ReviewPurchase RequirementProblem Reporting and ResolutionPotential Supplier AssessmentPortfolio Strategy CouncilPrimary TryoutPurchasingProgrammable Vehicle ModelProduction Vehicle DevelopmentQuality Assessment ProcessQuality Build ConcernQuality Characteristic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uality, Reliability,andDurabilityQuality SystemQualityReview CharterRequired Completion DateRequest For QuotationRequirement for QuotationReturn on Net AssetsRegular Production OptionRouting Quality AssessmentRigorous Tracking and Throughout Managment Strategic Decision CenterStyling FreezeSumming It All UpSystem LayoutsSynchronous Math-Based ProcessSystems Management TeamStart of ProductionStatement of RequirementsStatement of RequirementsStatement of WorkSurface and Prototype EngineeringService Parts OperationsSingle Point Team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upplier Quality Improvement ProcessStart of System FillSubsystem Leadership TeamSub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econdary TryoutStandard Unit of WorkTechnology AssessmentTiming Analysis GroupTo Be DeterminedTraction Control SystemText Data Management FacilityTest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Test Incident ReportTechnology License AgreementTotal Manufacturing Integration Engineer Total Ownership ExperienceTrade Study MethodologyTotal Vehicle Dimensional EngineerTotal Vehicle Integration EngineerTire and Wheel SystemUnited Auto WorkersUniform Criteria ListUnverified Data ReleaseUniform Parts ClassificationVehicle & Progress Integration Review TeamVehicle Assembly Standard Time DataVehicle Chief DesignerVehicle Chief EngineerValidation Cross-Reference IndexVehicle Development ProcessVehicl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Process Verified Data ReleaseVehicle Description SummaryVehicle Development TeamVehicle Development Technical Operations Vehicle Engineering CenterVehicle Integration EngineerVehicle Information SystemVehicle Line ExecutiveVehicle Launch Manager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Review Voice of CustomerVoice of DesignVehicle Synthesis,Analysis,and Simulation Vehicle System EngineerVehicl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Worldwide Benchmarking and Business Analysis Wide Open ThrottleWorldwide PurchasingProgram CommencementConcept ApprovalPrograme ApprovalEngineering ReleaseProduct & Process ValidationPre-PilotPilot。
特种车辆订购协议书模板

---特种车辆订购协议书甲方(订购方):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供应商):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1. 甲方需要购买特种车辆,用于【具体用途】,以满足生产、作业或服务需求。
2. 乙方具有生产、供应特种车辆的能力,愿意按照甲方要求提供相应的特种车辆。
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车辆规格及数量1. 甲方订购的特种车辆型号为:【车辆型号】。
2. 订购数量为:【具体数量】台。
3. 车辆规格及配置详见附件一《特种车辆技术规格书》。
第二条交货时间1. 乙方应在【具体日期】前将车辆交付甲方。
2. 如因乙方原因导致交货延迟,每延迟一日,乙方应向甲方支付【延迟交货违约金比例】的违约金。
第三条车辆价格及支付方式1. 车辆总价为:【车辆总价】元人民币。
2. 付款方式:【付款方式,如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等】。
3. 付款时间:【具体付款时间,如合同签订后X日内付清等】。
第四条质量保证1. 乙方保证提供的特种车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质量可靠。
2. 车辆自交付之日起【保修期】,乙方负责免费维修和更换零部件(非人为损坏)。
3. 保修期内,因车辆质量问题导致的故障,乙方应在接到甲方通知后【具体时间】内予以处理。
第五条违约责任1.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六条争议解决1.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
2. 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七条其他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特许经营(制造)协议书5篇

特许经营(制造)协议书5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特许经营(制造)协议书甲方:(特许方名称)地址:(详细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注册资本:(金额)注册地址:(详细地址)乙方:(特许经营方名称)地址:(详细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注册资本:(金额)注册地址:(详细地址)鉴于甲方具有相关产品的专利权、技术秘密以及生产经验,并希望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将产品推广至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乙方有意愿并具备条件进行生产和销售,双方就特许经营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特许产品及范围甲方特许乙方在其独家专利产品(具体产品名称)的生产和销售。
双方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二、特许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特许期限为(具体时间)年。
三、特许费用1. 乙方应当支付给甲方的特许使用费为每年(具体金额),分为(具体频率)支付。
2. 特许费用的支付方式为(具体方式),逾期未支付的,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如未能解决,则视为乙方自动放弃特许使用权。
四、产品标准与使用1. 乙方应当严格按照甲方的产品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乙方应当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保护甲方的商标和知识产权,不得擅自改动产品包装和标识。
3. 乙方应当建立健全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可控。
五、保密义务1. 双方应当严格保密本协议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信息,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2. 乙方应当保护甲方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复制、使用或泄漏甲方的专利技术和商业机密。
六、违约责任1. 任一方未履行本协议规定的义务,应当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并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损失。
2. 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特许生产中断,双方应协商解决,如无法协商一致,可终止本协议。
七、争议解决双方如产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提交相关仲裁机构处理。
八、协议变更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本协议的内容。
VDA标准简介

∙一、概况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化产业,现在世界上大的整车厂都实行全球采购。
中国进入WTO以后,外国的汽配企业一定会大批涌入,而同时也能使中国的汽配企业进入国际竞争的行列,关键看谁的质量好、价格优,谁就能生存。
为此,中国的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必须要走出去,到全世界去找自己的市场生存支点。
现在每家整车厂都有自己的采购标准,同时,也有国家规定的标准,如在德国,联邦政府对每年上路的汽车都有统一的标准,只有先达到了国家行政规定的标准,才能在这个基础和范围内突出自己品牌的特点。
所以汽配企业也要先了解这些规定,才能进入这个国家和地区去给整车厂配套。
VDA6.1标准是德国汽车工业制定的一个统一的标准。
只有达到了这个标准的企业和产品才能有资格进入德国汽配市场。
由于德国在欧洲汽车业中的地位和欧盟的统一性,达到这个标准也就可以进入欧洲的市场了,这是一个准入证,是一张门票。
有了这个准入证,才有资格凭借自己的质量、价格优势去争取整车厂的供货权。
发布于1991年的VDA 6.1是德国汽车制造业的质量体系标准,它是由德国汽车制造业协会和其主要生产商与供应商发展出的汽车标准。
VDA 6.1的主要内容乃是源源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它分成管理以及产品与过程二个大类。
它的要素主要有ISO 9001质量体系的模式和ISO 9004-1质量体系指南加上顾客特殊要求。
VDA 6.1也取材部分QS-9000的条文和部分法国汽车工业质量标准(EAQF)。
其中规定凡有设计功能的供应商,必须符合德国道路交通法的规定。
VDA 6.1的标准直接影响德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制造商与供应商,包括大众汽车、奥迪、奔驰、Porsche, Adam Opel和Ford-Were。
∙大众汽车集团(包括大众、奥迪、Seat和Skoda)规定它的所有产品和零配件供应商必须通过VDA认证注册。
VDA6标准认证在我国已经开始。
VDA是德国汽车联合会的德文缩写,VDA6标准是德国汽车行业用于质量审核的基本准则,这是德国汽车工业的主机厂对供方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协议由中国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乙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 _________日订立。
鉴于甲方希望生产及装配,该产品规格列于本合同附录A。
“许可证产品”意指包括所有改进、增加和修正的部件,无论其是现在完成的抑或将来完成的,均构成许可证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述附录A在任何情况下只有以双方书面协议形式方能修改;鉴于上述内容,乙方希望甲方自取得生产及装配许可证产品的权利;鉴于甲方期望与乙方依本协议进行合作以生产及装配上述许可证产品。
据此,甲方与乙方双方就下列内容达成一致:A. 生产及装配的权利1.(1)甲方作为在生产及装配许可证产品的权利所有人,特授予乙方生产及装配许可证产品,以及依照本协议条款出售许可证产品。
但是,这一授权仅限于在附录A所列明的许可证产品车型以及由甲方提出的涉及许可证产品的改进和技术解决方案,这种改进和技术解决方案是为使许可证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效率,更适合于市场并使生产效率提高并降低成本。
其目的是为使现有甲方的设计在生产上有合理的延续性。
(2)并未列明在附录A中的有关许可证产品“新的/更新的型”的生产及装配的权利不包含在授权范围之内。
所谓“新的/更新的型”是指与附录A所列任何一种型在外观、性能或机械功能方面明显有区别。
“新的/更新的车型”可以在任何时候基于双方商讨同意后加入本协议。
(3)在“新的/更新的车型”加入本协议之中时,本协议有关此类新的/更新的车型内容的有效期限自将此车型加入附录A之日起5年。
2.甲方同意在本协议有效期内,除非有乙方的书面许诺,则自身不从事且亦不再授权他人在_________国生产及组装许可证产品,仅限于乙方在从事该许可证产品的生产及组装。
3.乙方同意,本协议项下的授权不得自愿或非自愿地由乙方再行转让。
双方同意甲方可以通过其子公司、分支机构,或甲方受证人及分合同执行人履行其合同义务并行使其权利。
4.在本协议项下所授予的权利明确限制零部件的生产和采购以及更换零件的供应仅得用于许可证产品的组装。
乙方同意自身不使用,亦不以任何方式向第三者出售、转化此类零部件以组装许可证产品之外的设备或为许可证产品之外的设备更换零件。
5.乙方同意不在不符合甲方生产规范所生产的许可证产品上标识甲方的车型号。
乙方亦同意须得到甲方批准后方可在许可证产品上标识替代牌号。
6.乙方同意在未得到甲方事先许可的情况下,不在许可证产品上标识任何甲方的商标或商业名称,乙方亦同意本协议并不视为构成甲方对于其商标或商业名称的许可。
乙方明确同意如果因任何原因本协议终止,其将不得继续使用甲方的商标或商业名称,即使此时依规定商标或商业名称许可协议并未终止的情况下亦如此。
7.乙方须确认许可证产品是基于甲方的许可制造的,此类确认文件的形式和存放须经由甲方批准。
8.如果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十(10)个月内未采取生产许可证产品的积极步骤,则甲方有权选择是否将非独占地生产及销售许可证产品的权利扩展及其他人。
甲方将在采取扩展许可的行动之前3个月向乙方发出通知,以使乙方可以选择是否采取生产许可证产品的积极步骤。
B.提供技术文件和技术援助1.甲方将在收到乙方书面请求之后的90天内向其提供依商标许可和技术援助协议。
C.更换零件1.乙方同意将保存有关更换零件的充分的纪录并允许甲方根据其需要查阅此类纪录。
2.乙方应向甲方按季提供生产报告,如属尚未开始生产的情况,也应如实反映。
D.部件及更换零件的供应:1.甲方同意依本协议规定就其便利提供毛坯或成品形式的部件,以满足乙方生产许可证产品的需要。
这类部件将是与现行甲方设计或依乙方订单相一致。
2.乙方同意依本协议仅向甲方购买此类部件,这些部件是由甲方秘密设计,或依甲方秘密标准生产,或以甲方秘密工具生产的,但由当地供货商依分合同供应的在生产的部件。
3.甲方或其指定的子公司、分支机构或受证人可以甲方公布的许可证产品的净出口价格为基础出售部件。
如果不存在净出口价格,则其价格是可以商讨的。
双方确认此公布的净出口价格可由甲方于任何时候修改,其编制发票时的价格依订单发出之日生效的价格为准。
4.乙方同意于当月15日向甲方或其所指定的子公司、分支机构、受证人下达确定的部件订单,并为甲方作出生产此类型号和数量部件所需不少于4个月的预先通知。
乙方亦将尽其最大努力向甲方提出其后8个月的生产计划预计需求量。
关于供货计划(订单)的修正(无论是增加或减少、新的零部件序号的增加或前一计划数量的全部删除),均由甲方在当月15日前收到请求后在确定计划的当月和下月的一日或二日进行确认。
5.甲方同意将由甲方或其子公司、分支机构或受证人向乙方供应更换零件,该更换零件价格为甲方所确定的净出口更换零件价格。
6.乙方同意另行下达购买更换零件的订单,该订单与用于完整的许可证产品及其附件生产相区别。
购买更换零件的订单应是具名的,即:_________。
7.(1)所有购买车辆或部件的由乙方下达给甲方或其指定子公司、分支机构、受证人的订单应同时伴有进口许可(如果必要的话)以及由一家中国银行确认的以美元标识的不可撤销信用证或其他双方同意的支付手段。
该不可撤销信用证须在包装工厂启运之前至少两周送达甲方。
(2)所有购买更换零件的由乙方下达给甲方或其指定子公司、分支机构、受证人的订单应同时伴有进口许可(如果必要的话)以及由一家中国银行确认的以美元标识的不可撤销信用证或其他双方同意的支付手段。
该不可撤销信用证须在包装工厂启运之前至少两周送达甲方。
(3)乙方同意通过一家外国银行设立一项担保金,金额为_________美元。
该担保金将作为依上述a款和b款同意之开证能力的担保。
(4)甲方同意自本协议终止或为满足用户需求而生产的许可证产品停止生产之日起5年内向乙方供应许可证产品所需更换零部件。
此类供应应是以装运前预付现金或其他双方同意的方式支付。
8.所有由乙方购买的货物均在甲方所属工厂交付给乙方。
包装费用、内陆运输费用、装船费用、海运杂费以及保险费不论由乙方出具指令与否。
经甲方判别和斟酌后由乙方支付,仓储费用、保险费(内陆)、异议费用和其他费用,包括所有签证、认证和领事认证费用,以及所有银行费用和税费,均由乙方支付。
9.甲方将从速满足已确认订单的要求并同意在任何情况下尽其最大努力按乙方所提出经确认的订单规定的日期或提前装运货物,但甲方不承担因非其所能合理控制的因素而未能按时装运或确认订单的责任。
10.乙方须监督全部货物到港事宜的办理,并应在收到货物60天之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最好是使用甲方标准溢短装及损害报告程序)关于所收到货物溢短装或货物损害索赔要求。
如乙方未能在上述规定期间提供信息,则免除_________更正其错误的责任。
如果通知按时送达,甲方将有一段合理的时间审核乙方的索赔要求,并依乙方的指令或要求,作出如下选择:(1)延展或拒绝延长信用证以更换受损害部件;(2)拒绝或给予乙方双方事先商定并由乙方进行的重复性工作费用;(3)建议处置不当部件或溢装货物;(4)建议对短装货物的处理方法。
溢装部分和不当部件依甲方的要求运返预定地点的运费由甲方承担。
11.甲方向乙方保证依本协议项下交付的所有部件和零件在依甲方标准组装车辆时就通常使用和服务目的在材料和工艺方面是无瑕疵的。
基于本担保,甲方的责任限于在由其所指定的工厂修理或更换经甲方确认并发现有缺陷的部件或零件。
本担保将在乙方收到部件或零件之日15个月后或向以该部件或零件装配许可证产品的用户交付之日12个月后终止,二者以先达到者计。
12.甲方不承担由于任何非因部件或零件缺陷而引起的不论是否属于本担保项下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的赔偿责任。
上述担保内容将优先于任何其他担保内容、明示及暗示担保内容,而且任何人,包括甲方的代理人或代表均无权给予涉及部件和零件的以甲方为名义的任何其他担保责任。
13.凡涉及外埠零部件供应商时,乙方可被授予与甲方相类似的特权,但此特权不得超过外埠零部件供应商可能基于任何担保给予甲方的类似特权范围。
E.实施1.乙方同意依照由甲方向其提供的文件、秘密技术和生产及装配许可证产品并生产及装配许可证产品的部件和工具。
除非因生产能力、履约无力或材料适用方面的原因不得不使用其他设计方案,则乙方须依甲方的设计方案执行。
乙方有责任保证由其依甲方零件序号所生产和供应的全部零件在所有方面须与甲方基于同样零件序号所生产的零件相同。
除非此类零件是绝对相同,否则不得使用甲方的零件序号。
任何改变或变更须依商标许可和技术援助协议第C.1.部分规定的方式进行。
2.甲方有权在任何时间内对由乙方或其供应商生产的许可证产品或部件进行检验,以判定其材料和工艺是否符合中方规定的图纸和规格标准。
乙方同意就类似的检验提供合作及必需的设施。
3.乙方确认由其生产的许可证产品须严格依照甲方规定的设计方案、图纸和规格进行生产,除非依C.1.的规定进行修正则不在此列3同时许可证产品应具有与甲方所生产的产品相同的质量特征。
然而,甲方并不承担对于乙方生产的许可证产品任何担保责任。
F.短期服务1.依乙方的要求及甲方视其服务需要,甲方准备向乙方派出技术生产和实施操作人员。
此类人员的数目,停留时间和期间,以及费用由双方协商决定。
G.许可证产品销售1.双方同意依本协议某国的许可证产品及许可证产品的工具应由甲方的分销商或分支机构在某国独家销售,如果没有此类分销商或分支机构则可由甲方与乙方双方协商确定其他分销2.除在某国生产的许可证产品之外,甲方产品在某国的销售应建立在分销合同的基础上。
本协议不得构成对甲方或其授权人销售甲方产品、附件和工具的阻碍,但依分销合同在某国生产的许可证产品则不在此列。
2.所有由乙方在某国生产的许可证产品的出口只能通过甲方的分销商进行。
(1)双方同意许可证产品不得以违背本协议规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在某国销售从而导致产品的出口行为;而且该许可证产品不得以未经甲方许可的出口交易方式自某国出口。
(2)乙方将直接自分销商或其他用户接受由乙方自定价格、交货条件和其他条件的许可证产品订单。
乙方在直接向此类分销商或用户收运货物并出具发票的同时,应依每批货物价格计向甲支付5%的使用费,除非在特定情况下由甲方以书面形式同意以另一比率或支付条件之外不得变更。
上述使用费应在乙方向其用户出具发票时支付,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迟于发运日或使用费支付指令发出日30天。
此笔使用费包括了甲方的担保管理费用和在销售国内的产品售后支持费用。
(3)双方同意甲方就分销商或用户的义务弃不导致对乙方的责任,而且就乙方的义务亦不导致对此类分销商或用户的责任。
3.甲方同意鼓励其在国际市场的或其他由甲方指定市场的分销商和用户考虑以乙方作为许可证产品的主要供货渠道,同时乙方与甲方承认上述分销商或用户并不受其主要供货渠道的约束。